AutocarMax

AutocarMax

关注

上汽通用丢掉话语权

环形隧道

2023-03-28

撰文 | Roomy

编辑|周长贤

上汽通用正在丢失话语权。

并非是随意下结论,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两层原因。

一是,在众所周知的电气化转型中,曾经一度领导全球车市的通用汽车,不仅正在失去 「全球化」 的能力,甚至发现电动化大势早已被别人占据。掌门人玛丽・博拉清楚地知道,到了 2023 年如果还不能掌握一些产品优势,那将意味着 「第三次危机」 的来临。

另外一个原因,有些让人不解。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转型故事,不由上汽通用来主讲,却杀出来一支生力军:道朗格。

「电动化产品对我们很重要,未来会通过道朗格平台引进许多高端电动车。」 通用汽车高端进口业务副总裁、道朗格总裁魏乐飞认为,中国市场的变化,让道朗格有了出现的必要。

言外之意,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留给上汽通用将电动化转型故事的产品大盘,是 10 万 - 30 万元之间的市场?

不过,只要中国市场有特斯拉在,就会是一个非常难讲故事的市场。

穿新鞋,走老路

比尔・盖茨总是告诫微软员工,公司距离破产永远只差 18 个月。距离 2023 年结束,还剩 8 个月,这是留给玛丽・博拉的时间,也是留给上汽通用的时间。

翻看上汽通用这两年的新闻,媒体标题时常会用到 「最危险的时刻」「四面楚歌」「原地踏步」 等等词汇。倒也不是危言耸听。

2022 年,通用汽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由 2015 年的 15% 暴跌至 9.8%,也是自 2004 年以来份额首次不足 10%。全年销量为 117 万辆,相比 2017 年 200.02 万辆,将近腰斩。

别克英朗、威朗、昂科威、GL8,雪佛兰科鲁泽、迈锐宝等昔日主力车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凯迪拉克全年销量跌破 20 万辆,同比下滑超过 20%。

很多人把上汽通用从 「天之骄子」 走向 「四面楚歌」 的分水岭,是以大量使用三缸机为标志的。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此外,上汽通用还有个被说了很多年的老问题,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三品牌之间相互挤压。当销量不好时,挤压就变得更加明显。

从销量第一,到卖不过南北大众屈居第三,再到保不住前十,一步步走到现在,《出行百人会 / AutocarMax》认为,根本症结还是上汽通用的产品战略出了一些问题。比如,稳坐 A 级车销量冠军的凯越,为了给英朗让路,被扔进了停产的故纸堆。后来虽又被拿出来 「复活」,但城头大王旗早已变换。

如今英朗也步了凯越的后尘,虽然未被 「明面」 上官宣停产,但也为了给威朗让路,让出了销量和市场,今年 2 月销量仅为 434 辆。曾经,在上汽通用的众多燃油车产品中,主攻家轿市场的英朗动辄 2 万辆的月销量,已是昨日之事,不可留恋。

那么,谁杀死了凯越,谁又杀死了英朗?主谋,是上汽通用自己。

这些曾经堪称销量基石的车型,死于互相挤压的产品战略,崩于三缸发动机战略的冲击。如果说,英朗生于时势,接住了凯越的担子,而当时势不在,英朗留下的空白,威朗未能接住。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关于燃油车,上汽通用的症结有很多,被挤压的车型,也不仅仅是凯越和英朗。曾在家轿市场握着话语权的车型,如今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命运也被别人主宰。科鲁泽、君威、昂科威等车型,皆是如此。

如今的上汽通用,就像是被切割的黑夜,通用汽车希望能够由电动化的转型,来解锁新的黎明。

玛丽・博拉试图重构通用汽车,她的筹码,是奥特能电动平台。作为被寄予厚望的首款车型,凯迪拉克纯电动中大型 SUV,LYRIQ 锐歌,是通用汽车通向电动时代的敲门砖。然而,在至关重要的 2022 年其销量仅为 2538 辆,今年 3 月销量为 252 辆,2023 年累计销量为 737 辆。

对于通用汽车来说,锐歌不能输,也输不起。但是,这辆被视为转型标志的车型,为什么表现如此糟糕呢?不可否认,无论是内外设计、配置水平、空间和动力表现,锐歌都是一款不错的车型。被寄予厚望,也是理所当然。

糟糕的销量,背后是 43.97-47.97 万元,被视为 「高高在上」 的售价。要知道,在同一市场区间的车型,是风生水起的理想 L9 和蔚来 ES8,比锐歌有着更好的智能化水平。销量远低于预期,无奈之下,凯迪拉克又采用了原来的老方法,降价。

穿新鞋,走老路。高价格的电动车,在上汽通用的产品谱系里很难走得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燃油车时代的价格体系,以及 「动不动降价」 的印记。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说,「降价不一定能帮助企业提升销量,但是可以打击别的企业。」 的确,特斯拉引领的降价,让凯迪拉克备受打击。而凯迪拉克的自行降价,则应了他另一句话,「降价反而降低销量」。

被打击的,还有玛丽・博拉重构通用汽车的计划。

丢失了灵魂?

锐歌销量拉垮,是上汽通用卖不好电动车吗?

卖车,曾是上汽通用很擅长的事情。从 1997 年在上海金桥打下第一根桩开始,上汽通用就以 「营销」 著称,卖得好的车比比皆是。

那么,在电动化时代,上汽通用为何像丢失了灵魂一样?《出行百人会 / AutocarMax》认为,最根本的症结,在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丰富的电动车吗?拿出来的技术够打仗吗?懂现在的电动车市场吗?原本应该由上汽通用回答的问题,却变成了通用中国和道朗格。

回想一下,是否存在这样一个略显奇怪的现象?对外讲述奥特能平台技术、电气化战略的往往不是 「上汽通用」,而是 「通用中国」。

其实,各大合资车企都有这两种分类。比如,丰田在华的合资公司是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但也有丰田中国。日产在华的合资公司,是东风日产,也有 「日产中国」,大众也是如此……

往往,因为 「本土化率」 越高,意味着对当地市场越为了解,所以,对中国市场具有市场决定权、产品策略,一般是合资公司做主要决策,最新技术和产品的发布,也皆是合资公司为主。

这是惯例。

还记得曾经问及上汽通用内部的人,为何不把通用全球已经发布的电气化技术拿出来讲讲。当时的答案是,「要等等,由通用中国先讲」。

的确,我第一次在现场听到奥特能电动化平台,诞生这一平台的首款车型中大型纯电 SUV 凯迪拉克 LYRIQ 锐歌,都来自通用中国的活动分享。

当然,由通用中国来讲述未来战略和技术,并非不可以,丰田中国也曾代表两家合资公司,向中国市场发表过未来战略和技术。

几年前,曾有丰田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分享过丰田中国的两大职能:其一是地区总部职能,包括公关、涉外和企划部,分别负责媒体与政府沟通、未来导入车型筹备等工作;其二是总经销商职能,即负责丰田进口车和雷克萨斯品牌的销售工作。

通用中国的职能也类似,只不过在电气化转型的时候,承载着通用全球转型重任的上汽通用反而出来讲得不多,对于很多门外看客来说,是有些不解的。

因为,技术终究要落地在合资公司的产品上。中国作为通用汽车最大的单一市场,如何把通用全球的电动化技术,融入到本土化车型里,上汽通用的理解就很重要。理解得对不对,得有看客们来衡量衡量。

这不是胡乱猜测,对比同样在中国市场,只有一家合资公司的日产,日产中国的日常工作是经常举办一些比赛,来提升品牌的运动、技术标签。对于产品、技术的推出,则由东风日产来承担。因为,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在转型中,东风日产如何想,如何做。

至于,如何转型,如何打好电气化战略,至少目前,没有看出来上汽通用到底是一个什么态度。这和以前燃油车时代,那个在营销领域长袖善舞的上汽通用,是截然不同的。

「上汽通用不过是把通用中国讲了一遍的东西,再干巴巴拿出来说一遍」,这句吐槽,在奥特能平台技术分享的时候,经常能听到。

言外之意,上汽通用只是一个技术的复述者。至于,如何讲好电气化转型的故事,通用汽车似乎把希望寄托在了道朗格的身上。通用汽车曾许诺上汽通用,「到 2025 年,上汽通用汽车将推出 10 款以上基于奥特能平台的国产新能源车型,覆盖旗下三大品牌」。

许诺已有两年之多,如今才不过一款凯迪拉克锐歌。下一款即将上市的是,别克首款基于奥特能平台打造的大 5 座 SUV,别克 Electra E5。对比竞争对手南北大众,从 ID.4 到 ID.6 等主销电动车型拉满之势,上汽通用羡慕归羡慕,但 「能怎么办?」

在上一个五年计划,上汽通用的 「2020 战略」,原本计划推出 10 款新能源产品,仅在最后阶段推出了三款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新品,与目标相差甚远。

现在是什么局面?锐歌销量的差强人意,手上无兵可用。

可以说,曾信誓旦旦要大举进攻电动化的上汽通用,正在丢失 「理解」 本土市场电动大势的话语权。

「蜷缩着的状态」

此消彼长之下,带来的危机感和压迫感,让通用汽车和上汽通用深感苦恼。

通用汽车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解决问题的途径,通用汽车希望是进口 + 国产两条路线。

2022 年的通用科技日上,玛丽・博拉、通用汽车中国总裁柏历,以及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王永清等数位高管站台,GMC HUMMER 纯电悍马超级皮卡、凯迪拉克 Lyriq 锐歌、雪佛兰 FNR-XE 纯电概念车,别克 Electra-X 纯电概念 SUV 集结的电气化产品阵容,都在彰显着通用汽车试图掌握电气化话语权的决心。

遗憾的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国产这条线,承载者就是上汽通用。目前上汽通用手里的牌,是几款竞争力不强的电动车,真正基于奥特能平台打造的车型,仅有锐歌一款。意料之中,在迟缓的产品战略下,上汽通用 「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的纯电转型被消解。

虽然,王永清一再承诺市场,「到 2025 年,我们在中国的电动车年产能将超过 100 万辆。」 今年,将会推出 4 款基于奥特能平台打造的电动车型,向主销品牌别克、雪佛兰覆盖。

然而,第一季度即将过去,新车仍未有露面之意。「错过风口」,成为很多人对上汽通用的担忧。但,这已经是上汽通用的背水一战了。

而且,道朗格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上汽通用转型的空间,至少是产品价格上的。如今,凯迪拉克走量的车型,实际售价基本都在 30 万元以内。

去年 9 月 8 日,通用汽车宣布中国推出全新生活方式平台 —— 道朗格,借助这一平台,通用汽车将把旗下最具标志性的车型引进中国。

以创始人 William Crapo Durant 之名命名,通用汽车希望从品牌传奇中寻求新增长点的思路。道朗格名字背后的意义,也是为了纪念 Durant 创立通用汽车时的精神。可以理解为,通用汽车想要重新寻回曾经的荣光。

「我们在道朗格平台上有多个品牌,包括雪佛兰、GMC 和凯迪拉克。GMC 大家相对比较陌生,它在北美定位高端,主打专业级别的 SUV 和高端皮卡,在北美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很高,我们在思考未来怎样以更好的方式将 GMC 介绍给中国消费者。」 道朗格首席营销官迪安表示,道朗格是通用汽车全资经营的业务,保持其独立性是最重要的。

通用汽车中国总裁柏历也表示,进口车业务是通用汽车的一次渠道模式创新,目标是打造独特、新颖的销售模式。所以,道朗格平台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所有产品都是精挑细选的,在整个通用汽车的型谱里选出明星产品。

这些话,不知道上汽通用有何感想。可以肯定的是,为了不让产品重叠,上汽通用的电动车谱系里,应该不会出现像福特把 Mustang 这样的明星车型放到国产序列里的情况。

那么,像凯迪拉克 Lyriq 锐歌一样,别克 Electra E5 这款即将上市的新车,也需要上汽通用动脑筋想办法去打响声量。至于其他的计划车型,首先要保证的是,能准时推出。然而,决定权在通用汽车的手里,不在上汽通用。

在玛丽・博拉的主导之下,通用汽车全球业务聚焦到中美两大市场,甚至立下 FLAG,到 2025 年超越特斯拉,成为在北美卖出电动车数量最多的汽车制造商。不过,目前的局面都不太乐观。外界不得不疑问,通用汽车有足够的能力在中美两大市场同时发力吗?

其实,从决心和行动力上来说,通用汽车的转型力度和新技术研发投入都让人侧目,玛丽・博拉的决心,更是充斥在通用汽车总部大楼的每一个角落。但是,无法否定的是,在中国市场,通用汽车的变革仍然处于 「蜷缩着的状态」,动作迟缓。

目前,通用汽车的电动车销量不仅落后于特斯拉,也落后于福特。除了承诺推出基于奥特能平台的电动车,以及通过道朗格平台从进口高利润车型之外,通用汽车别无他法。

当然,玛丽・博拉的风格是循序渐进,而非突然彻底改变。只不过,不知道中国市场还有多少时间,留给通用汽车与上汽通用等待。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