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参考

智能车参考

关注

小鹏 P7i,几乎就是小米首款智能车

环形隧道

2023-03-30

曹原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小鹏 P7i 的交付,已经正式开始。

作为小鹏冠军车型 P7 的改款,几乎赢得了好评一片,也几乎做到了最先进智能化配置的一切,甚至就在 20 万 - 30 万的价位区间,还几乎把小米首款智能车的路堵死了。

有人感叹,留给明年才面世的小米首款车 —— 连惊喜的空间都不多了。

此话怎讲?有没有道理?或许可以从三方面围观:

第一,小鹏 P7i 是一款怎样的车?

第二,小米首款车有哪些特点和卖点已确定?

第三,强敌环伺,小米首款车还有哪些地方能创造惊喜?

小鹏 P7i 是一款怎样的车?

小鹏 P7i,一款中期改款的车型。

在此之前,P7 则已经用销量证明了产品力。

P7 的成功要素,在 P7i 身上得到了延续。比如溜背式设计的高端轿跑外观,比如驾控导向的车辆操控,甚至这次改款还提升到了赛道级别。

P7 的卖点要素,在 P7i 身上得到了最新一代水平的强化。

一方面,纯电长续航,比如小鹏 P7i 这次的四个版本(CLTC):702 Pro,702 Max,610 Max 性能版,610 鹏翼性能版。全系快充,电量从 10%-80% 充电时间最短 29min;充电 10min 最多补能 240km。

另一方面,智能化。座舱标配最新的高通骁龙 8155P,智驾方面更是如同新车一般 ——

Orin-X 旗舰芯片,双激光雷达上车,配合 5 毫米波雷达、12 超声波雷达和 12 摄像头的多冗余传感方案,直接把 P7i 的智能驾驶带到了 XNGP 水平。

什么是小鹏的 XNGP?

不依赖高精度地图,能依靠车端传感能力,就可以实现端到端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打通城市、高速和泊车三域。

在全球范围内,目前能在交付的量产车上实现这种三域融合智能驾驶能力的,小鹏之外,有且只有特斯拉 FSD。

而小鹏的智能驾驶产品体验,之前在高速环路 NGP 中已然有口皆碑,在泊车场景中还实现了停车场跨楼层记忆泊车。

所以从智能化角度而言,改款过后、扬长避短的小鹏 P7i,几乎成为了智能轿跑车型中的新基准。

对于那些已经明确面向智能化造车、以智能化为卖点的玩家来说,问题变得很现实也很直接,只有比 P7i 更富竞争力,才不至于出师未捷。

而这种新基准带来的压强里,小米首款车,首当其冲。

为什么是小米首款车首当其冲?

因为从官宣造车开始,小米就明确,造的就是智能汽车。

而且雷军已经慨然放话:首战即决战,智能化相关能力都需要在 2024 年面世时拉满。智能化能力,无外乎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两大块。

所以从目前已经曝光的各项小米造车进展来看,小鹏 P7i,几乎就是直接竞品。

从现有信息来看:小米首款车,定位中型电动轿跑,采用有激光雷达的多传感器冗余方案,实现包括城市、高速和泊车在内的三域融合智能驾驶体验。

智能座舱目前曝光的不多,确定的是采用小鹏 P7i 一样的横向悬浮中控大屏,语音交互虽然还没外露,但基本可以确定就是车载版本小爱同学,以及芯片硬件大概率是老朋友高通骁龙旗舰座舱芯片。

另外,作为汽车销售最直观的外观设计,小米已曝光的设计图,呈现的正是溜背式设计,有人评价像保时捷,也有人评价有点奔驰轿跑的样子 —— 之前小鹏 P7 刚面世也有过相似的评价。

更重要的是,小鹏 P7i 之前,小鹏 P7 收获了 13 万辆的真金白银检验,而小米首款车,首战即决战,不容有失。

然而最最最值得注意的是,在 20 万 - 30 万价位的轿跑车型中,小鹏 P7i 原本就面临比 P7 发布时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国内竞争最激烈的赛道。

同价位轿跑车型,比亚迪汉、比亚迪海豹、特斯拉 Model 3、长安深蓝 SLO3…… 都是经过了市场检验的畅销产品,哪一个都不好惹。

其中比亚迪汉,售价 21.78 万 - 33.18 万,除了纯电还有混动版本,2022 年销量突破 27 万辆。而且今年比亚迪汉 EV 还推出了 20.98 万 - 29.98 万的冠军版,相同续航降低价格同时升级配置,增加竞争力。

「换壳比亚迪汉」—— 比亚迪海豹,20.98 万 - 28.98 万。去年 8 月上市,上市 5 个月销量超过 5.1 万。

特斯拉 Model 3,22.99 万 - 32.99 万,2022 年一年销量 12 万辆,虽然在 Model Y 的挤压下销量有所下滑,但在开年降价后,1 月销量同比大增 323.7%,足以证明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为特斯拉买单。

还有长安深蓝 SL03,纯电和增程版售价 17.19 万 - 22.19 万,去年 7 月上市,上市 6 个月销量超过 2.5 万。并且在今年,长安深蓝 SL03 两个月累计销量超过 1 万。

且值得关注的是,长安深蓝 SL03 纯电版续航 515km 版价格 18.99 万,续航 705km 版价格 22.19 万。

上述车型,纯电版本的续航里程也都卷到了 650 公里 「门槛」,此外还有增程版本车型。

当然,这还只是按照轿跑来跑马圈地,如果按照售价维度,那更多同价位 SUV 车型,就会有空间上的优势。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智能化目前作为新能源车辆的核心卖点,还没有展现出竞争力。

至少小鹏 P7 和特斯拉 Model 3 等车型的畅销,还没有明确展现出高阶智能化能力带来的差异性 —— 或者无法解释比亚迪等产品的畅销,只能说汽车智能化依然处于市场教育阶段。

而这种 「教育阶段」 能否在小米首款车面世时,转换为小米智能车的差异化竞争力和销量号召力,悬而未决,没有人能打包票。

连小鹏 P7i 本身都面临比 P7 更大的压力,小米首款车,更不用多说了。

小米首款车还有哪些地方能创造惊喜?

环境严峻,但并不意味着已经毫无空间。

小米首款车,依然还有创造惊喜的地方。

首先,动力形式。目前为止,小米首款车究竟是纯电、增程还是混动,还无确信,如果并非完全纯电版本,那还有续航补能上的 「空子」 可钻。

其次,高压平台。小鹏 P7i 虽然被称为 「改款但像新车」,不过出于成本等方面的原因,没有上最新的 800V 平台,超快充能力上,留下了缺口。

第三,各项性能。小米在手机领域,最初的标签就是性价比,性能配置拉满卷死友商。到智能车领域,芯片算力拉多满、车辆动力性能卷到什么程度,都有惊喜空间。

第四,依然是外观设计,或者说有小米 logo 后的外观设计,毕竟米粉群体如果是购车主力,基本就是冲着小米之前形成的品牌影响力。

最后,售价,换车不像换手机,米粉再铁杆,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目前小鹏 P7i,覆盖了 24.99 万到 33.99 万的区间,小米首款车,定价基本只能只低不高了,否则一个是久经考验的畅销车型改款,车况和服务都有保障,一个是跨界造车公司的首款车…… 小鹏还是小米,用户选择起来应该不难。

也可能有不做选择全都要的,不过肯定是少数,除非 —— 小米和小鹏、雷军和何小鹏,兄弟联手。

那个戏谑的段子就会成为现实。

小米和小鹏合并,雷军说我们取小鹏的 「小」 和小米的 「米」,新品牌就叫 「小米」。

何小鹏连忙谦让,还是取小米的 「小」 和小鹏的 「鹏」,叫 「小鹏」 吧。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