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实验室

电车实验室

关注

全球统一风格,不做「中国特调」,smart 这条路子行得通吗?

smart

2023-06-07

撰文:小电

中欧双核,全球布局 !

聊到 smart 这个品牌,相信在大家脑海里,关于它的印象会被分为两段不同的时期。

一是上世纪 90 年代到 2019 年,smart 一直是一家专注于 「两门个性化小车」的欧洲品牌。

二是 2019 年吉利和戴姆勒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以后,smart 正式告别燃油时代, 成为一家全球化运营的纯电动品牌。

进入新时期,smart 品牌不仅在车型产品上发了较大变化,品牌运营也与此前有不小差异。

根据 smart 的产品规划,从 2022 年到 2024 年,smart 品牌每年都将推出一款全新纯电车型。6 月 1 日,smart 在国内上市了本年度的全新车型——smart 精灵#3。而就在同一天,smart 还在法国上市了,去年在国内推出的 smart 精灵#1。

从去年的精灵#1,到今年的精灵#3,smart 品牌目前一直实行, 「先中国再海外」的产品发布顺序。 目前的全球化运营情况如何,以及新阶段的车型产品如何满足各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不同用车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 smart 品牌全球公司 CEO 佟湘北接受了媒体专访。 今天的文章就结合专访内容,从品牌与产品层面出发,看看 smart 如何实现中国市场与海外市场的协调发展。

品牌运营

作为一个「全球市场运营」的纯电品牌,现阶段 smart 品牌的详细运营情况,相信是大家关心的焦点。

在专访会上,针对市场战略、市场布局、品牌核心优势、应对消费者声音,这几个关键问题,佟总进行了非常详尽地回答。

smart 的市场战略是「中欧双核,全球布局」, 现阶段 smart 品牌在各个海外市场的布局,佟总进行了较为详细介绍:

首先是欧洲市场, 目前 smart 进入了 13 个国家, 选取梅赛德斯-奔驰渠道中对 smart 品牌和产品比较有经验也比较有情怀和热诚的 300 家门店,以「店中店」的形态迅速铺开。

目前, 德国现已铺设 92 家门店,法国 47 家门店,意大利 32 家门店, 这 3 个国家预计将占到 smart 品牌在整个欧洲市场的 2/3 体量。

除了欧洲市场,今年第四季度,smart 将在马来西亚市场开启销售,目前,针对于马来西亚当地的风俗习惯、法律法规的要求的适应性开发工作已经完成 。

燃油车时代,smart 曾经遍及 46 个国家和地区。 在品牌全面焕新后,smart 将尽快「回归」触达更多市场。

而关于海外市场的车型上市节奏,由于受到发运船期、物流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中国市场启动交付的时间,一般将早于欧洲市场 6 个月左右。

聊完海外市场,接着把视线转移回国内。面对国内愈发「内卷」的新能源市场,smart 品牌要如何保持优势,相信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关于国内市场竞争的问题,佟总表示:

品牌始终是 smart 最核心的竞争力,最有价值的资产也是品牌, 所以在无论是研发还是市场营销都是围绕着 smart 品牌来开展。

同时,smart 不会单纯与友商 PK 价格(不打价格战), 虽然 smart 产品的性价比也很高,但 smart 要做的是发挥品牌价值和用户认知的优势,围绕着品牌服务好我们的用户。

此前,smart 在精灵#1 车型上采用了付费订阅模式, 该车型的座椅加热、座椅通风、方向盘加热等功能,需要按照「月、年、永久」三个时间单位,进行付费订阅方能使用,该模式一经推出,就在用户群体中引发了不小的议论。

而这次全新上市 smart 精灵#3 车型,「付费订阅」模式被取消, 转而变成了「付费选装」。关于「付费订阅」功能的变更,佟总也进行了回应:

目前付费订阅有两块,一个是 AI 助手打扮,确实很受大家喜欢。大家选边牧、白狐、猎豹,给它买围巾、买圣诞帽、买墨镜,不仅女性,很多男性用户也很喜欢。

但有一些付费订阅功能,却并没有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因此,从全新 smart 精灵#3 上市开始,将取消「灵活订阅」模式,改为「灵活选购」。「灵活订阅」的初衷也是为了用户考虑,帮助用户节省费用,很多友商品牌也这样做。

但用户目前还不习惯这样的模式, 为了顺应市场的反馈,smart 品牌对「灵活选购」进行了调整。

车型产品

提问完关于品牌运营、市场布局这类「大方向」问题,与 smart 具体车型相关的话题,自然成为了下一个提问焦点。

首先是设计方面,作为一个主打「年轻、个性化」的品牌,全新推出的 smart 精灵#3 是如何考量外观和内饰的颜色搭配?

佟总直言: 「颜色是个「艺术性」的问题,这很直觉和主观。」

smart 的产品设计语言是由梅赛德斯-奔驰全球设计团队量身定制。 车身颜色也是设计语言的延续,我们全新 smart 精灵#3,车身有 9 种颜色、4 种撞色组合(车身和车顶)、5 种风格内饰风格,都是源自于奔驰团队的设计。

smart 精灵#1 在欧洲市场的有许多颜色搭配,我们倾听中国消费者的声音,也愿意将它们带到中国市场。

而有一些中国市场车型特有的设计,如:精灵#1 的波普粉配色、D 柱上的璀璨 LOGO,虽然深受 smart 欧洲同事的喜爱,但欧洲车型目前还没有配备。 从这一点上看,中国用户比欧洲用户要幸福一点。

此外,他也呼吁用户不必太拘泥于 smart 的颜色。因为 smart 品牌始终鼓励用户参与共创。 欧洲有一句话:「smart 没有错的颜色。」 以前两座时代,欧洲用户对车身、车标都出了很多有意思的配色方案。

同时, 针对此前网上很多用户对于吐槽,smart 车型中控台塑料感的问题。 他还进行了详细解释:

smart 的中控台材料并不是塑料,而是德国进口的 INS 膜片。

这种膜片的价格甚至比真皮材质贵很多, 在产品开发之初,奔驰造型团队就坚持中控台要用 INS 膜片, 以此达到设计需要呈现的颜色以及质感。而不是堆砌真皮,最终让内饰整体达到了预设的艺术氛围效果。

全新 smart 精灵#3 采用的是渐变色膜片,并且大家可以看到全新 smart 精灵#3 中控台部分跟奔驰 AMG 车型中控台的感觉会非常相似。

而关于车型驾控方面,全新推出的精灵#3 在底盘调校上,与之前推出的精灵# 1 有着明显的差异。

精灵#3 的驾驶感受更加紧致、运动,是一台不折不扣的「电动小钢炮」。 同一平台的两台车,这种差异化的调校是如何实现的?

佟总表示:精灵#1 和全新精灵#3,虽然都是采用 SEA 浩瀚架构,但是我们研发团队从设计,乃至调校都有不同侧重点来应用不同的细分市场不同人群。 精灵#3 主打性能,而 smart 精灵#1 调校得没有那么激进。

能够调成这样的差异化,这得益于 SEA 浩瀚架构纯电架构具备非常强的柔性,可以让不同品牌、不同车的研发团队根据他们的产品需求进行不同的调校。

另外我们还有出色的调校团队,我们的团队和奔驰的团队一起进行了三轮调校。拥有 SEA 浩瀚架构和优秀的调校团队, 从技术角度出发,完成这样的差异化调校难度并不大。

真正的难度在于,我们需要知道究竟 smart 的车型需要怎样的底盘调校。

作为一个全球公司,smart 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在欧洲,我们有一个专属团队,带队的这位博士他是赛车手出身,他将我们的车跑到阿尔卑斯山的一些特殊道路上试驾检测, 而且欧洲团队了解欧洲用户的喜好。

同时,smart 中国团队也相当熟悉中国市场,加上我们奔驰的调校团队和底盘团队都是国际化的, 所以说我们能够掌握中、欧两个不同市场用户的不同口味和不同爱好。

有这样软硬兼备的综合实力,smart 品牌目前不会针对单一市场推出「特调版车型」。也就是说 , smart 品牌不会像以往某些合资品牌那样,在国内市场销售「中国特调」车型。

以精灵#1 为例,中国用户女性偏多一点,她们比较喜欢舒适、柔软的驾乘体验,欧洲用户开 smart 精灵# 1 喜欢做一些极限一点的动作,他们要求底盘调得硬一点,路感传达得更清晰一点。

smart 可以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以此开发一款「全球车」, 适配全球标准和不同市场需求,不需要单独提供特调版本。

适应能力有待观察

这次专访,从 smart 品牌全球公司 CEO 佟湘北的解答中,我们对 smart 有了更加「宽泛」和「深入」的了解。

所谓「宽泛」是在于,透过佟总的介绍,我们得以从一个更宏观的视野,获悉作为全球品牌的 smart,现阶段在海外市场的整体布局以及实时动态。

而「深入」则在于,在关于车型产品的具体问答中,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到,smart 品牌在全面电动后,它们更深层次的产品设计思路和理念。

这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 smart 品牌车型在设计和调校上,能够适配全球标准和不同市场需求,不会单独推出针对特定的市场的「特调车型」。

若从国内市场的角度出发,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待 smart 的「全球车」战术,其好处在这次全新 smart 精灵#3 的动态调校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收获无数好评。

而另一方面,面对像极氪 X 这种在设计、调校上更懂得迎合国人「口味」的同架构车型,smart 品牌「全球均一」产品调性,在感性层面能否同样获得国内消费者认可,这就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