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观察家

电动汽车观察家

关注

小鹏 G6,走出爆款第一步

小鹏 G6

2023-07-18

作者 | 褚万博

编辑 | 邱锴俊

G6 火了,压力给到了小鹏的生产线。

下单多久能提到车?这个问题成了已下单和意向用户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刚刚过去的广州首批 G6 新车交付仪式后,小鹏副总裁易寒也对 G6 的生产情况进行了回应。

简单归结一下信息: G6 上市之后的火爆超出了管理层的预期,目前 Pro 版本车型交付周期最晚 7 周,Max 版本交车周期最晚长达 12 周。

「逼死供应链,干爆生产线」 ,这句话成了当下鹏 G6 生产车间最恰当的写照,何小鹏下车间拧螺丝被嫌弃,想来也是情理之中。

这副热火朝天的情景,恐怕已经胜过了小鹏历史上的任何一款车型,从现在的情况来看,G6 成为一个现象级爆款的目标已经完成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就看接下来的两三个月,小鹏能否保证产能的稳步爬坡,接住市场回应的这份盛情了。

G6 热度持续,小鹏生产线承压

在广州首批车主交付仪式之后,小鹏高管在后台与媒体针对 G6 近期的生产和市场反馈进行了简单的交流,有几点干货先说为快:

首先,G6 从亮相到预售再到最终上市进店,前期的准备无疑是成功的,有消息显示, 自 6 月 9 号 G6 开启预售到最后上市大定,中间的订单转化率在 6 成以上。

按照 G6 上市前期 35000 个订单简单来算,仅在预售 20 天的时间内,最后确定的大定还是比较可观的。

G6 将智驾当做非常重要的卖点

其次,智能驾驶能力作为小鹏一直以来追求的标签,已经成为用户非常关注的卖点,《电动汽车观察家》在现场获得的消息是,G6 所有版本中,搭载城市 NGP 的 Max 版本的订单占比达到了 70%。

另外,分到小版型的订单数排名来看,755 Max 和 580 Max 的订单数排在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以上两点,是 G6 前期已有订单的一些情况,那在 G6 上市门店有了展车之后,热度也一直维持在一个高位。这种热度的具象表现,一个是门店的人流量,一个是试驾车的行驶里程。

易寒表示, G6 进店之后,小鹏的商超门店人流量较过去有了 70%的提升,各个门店的试驾车行驶里程,普遍已经行驶了 8000 公里以上,个别的超过 10000 公里。

也就是说,在 G6 进店半个月内,平均一辆试驾车的一天内的行驶里程就超过 500 公里,试驾密度之大可以想象。

小鹏副总裁易寒

市场端反应火热,压力自然就给到了小鹏的生产车间。易寒表示,目前小鹏的两个工厂正在单班 12 个小时满负荷运载,在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方面,G6 在发布的第二天就已经和关键的供应商,比如激光雷达、芯片、电池等做保供的计划。

但显然,G6 生产端目前的产能对比订单的增长仍然是无法满足的。

对于下单多久能提车这个用户最关注的问题,易寒的回应是, Pro 版本最长 7 周,Max 版本最长 12 周,也就是 3 个月左右的时间。

影响 Max 版本交付周期长的原因,一方面 Max 版本因为有激光雷达和芯片搭载,受到上游供应链的掣肘比较大,碍于智能驾驶上市即可用的承诺,小鹏也无法像 P5 上市之初那样,选择先交车再后期装毫米波雷达的做法;另一方面也能看出,Max 版本的需求过高,排产压力比较大。

无论哪一条都能看出,高阶智驾占销量比重如此之大,可能还超乎小鹏高层的意料。

G6 保供,小鹏挑战刚刚开始

市场端的反应,对小鹏来说无疑是非常提气的,但正如易寒所说,G6 的火爆超出小鹏内部的预期,显然也超出了生产计划的预期。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如何及时调整产线,保证供应链的稳定,这些极具挑战的问题是小鹏需要去回答的。

何小鹏下车间「 拧螺 丝 」

这其中,有 2 点非常关键:

首先是产能扩张 ,目前小鹏产线是单班 12 个小时运行,在当前的产能下,增加单位时间产品下线的数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班次。

但单班还是双班三班,不仅仅是增加产线开动的时间那么简单,这其中涉及的也是是人员的招聘、培训等等一连串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从现在的状况看,这种需要提前规划的事,小鹏并没有及时做好准备。

按照小鹏的计划,接下来的 8、9、10 月产能将逐步爬坡,在 10 月份达到 G6 月交付 10000 辆的目标。

G6 MAX 版本都配备了激光雷达

其次是供应链的稳定 ,尤其是与智能驾驶直接相关的激光雷达、芯片等等。G6 Max 版本的大卖对于小鹏来说显然是好事,毕竟此前吴新宙也有过表示,未来的目标是要把智能驾驶全量推送到所有产品中,从这次的市场反馈看,这个目标不会太远。

但 Max 版本交付周期长确实在考验着用户的耐心,我们在交车仪式上,也遇到对智驾有高优先级需求的用户,无奈选择只有高速 NGP 的 Pro 版本。

最后,除了生产车间里的问题,小鹏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还要做的一个准备是,品控以及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之后的用户沟通和解决,这直接关系着 G6 当下的美好局面能够维系多久的问题。

小鹏 G6 前后车体都使用了 一体式压铸技术

G6 作为小鹏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款车,产品力自不用多说,但太多新技术的上车也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比如一体化铝压铸。

另外,产能的扩张也需要招募很多新的工人,比起熟练工,新手出品显然不确定性更大。

所以,正如易寒所说,G6 已经有了成为现象级爆款的气象,但这份气象能否成真,就看何小鹏以及他身后刚刚大动干戈组成的新班子了。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