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Lab

AutoLab

关注

「大鹏」一日同风起

小鹏

2023-07-27

作者: 宋双辉

北京时间 7 月 26 日晚,美股开市后小鹏汽车的股价就像坐上了火箭一路飙升,涨幅一度超过了 40%。

给小鹏这艘火箭送上燃料的,就是与大众汽车的一纸合作公告。

此前奥迪与上汽加深电动车合作的新闻已经发酵了好几天,7 月 26 日晚大众汽车的公告算是正式官宣了这项合作,但是令所有人诧异的,是公告中隐藏的彩蛋—— 大众汽车将在中国与新造车小鹏汽车展开技术合作,甚至入股了后者。

这则深夜猛料迅速登上了热搜,成为了大家口中「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标志性事件」、「自主品牌终于扬眉吐气了」,我们从几十年前无奈之下的「技术换市场」,翻身进入了「市场换技术」的反向合资新时代。

从丰田牵手比亚迪合资造电动车开始,再到如今大众和小鹏的「大鹏组合」,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下,中国车企确实支棱起来了。

「大鹏」要干什么?

合作官宣后,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贝瑞德和小鹏汽车董事长兼 CEO 何小鹏都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上表态,还默契地发了合照。

那么这个只用了 8 个月就敲定的合作,具体将如何展开呢?

合作初期,双方计划共同开发两款专属中国市场的大众汽车品牌电动中型车,作为大众 MEB 平台电动车的补充,2026 年推向市场。

也就是说三年后,大众安徽将投产两款挂大众标的纯电新车(极有可能是一款中型轿车和一款中型 SUV),采用大众的设计、由大众生产、搭载小鹏的车机和辅助驾驶功能。

与小鹏汽车进行合作的主体,是位于安徽的、新成立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这个科技公司是除沃尔夫斯堡之外大众集团最大的研发基地,专攻智能电动车。

除了技术合作,大众汽车集团还将拿出 7 亿美元,收购小鹏汽车 4.99%股权,交易完成后获得小鹏汽车董事会的一个观察员席位。

至于奥迪与上汽的合作,具体形式还待确定,能确定的是奥迪与上汽合作打造的新电动车,会开辟全新的、此前尚未在中国覆盖到的细分市场。

大众小鹏,各图啥?

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在传统车企和新造车中都是绝对的头部,不过这两年在中国市场也都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大众汽车最头疼的就是,在中国车市独占了 N 年的第一的头衔被比亚迪拿走了,问题就出在电动车上。

2023 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华销量 145 万辆,同比下降了 1.2%,其中纯电动车销量只有 6.24 万辆,同比下降了 2%,中国只占大众集团全球纯电动车销量的 19%。

贝瑞德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 30%,预计到 2025 年这一数字将达到 50%。大众必须迅速抓住这个巨大的增长潜力。

而在中国市场,大众电动汽车的短板,不是三电,恰恰是智能化。尤其是和欧洲用户相比,中国用户对电动车智能化的需求高得不是一星半点。

但是完全靠自己研发,在软件问题上整个大众集团已经碰过一鼻子灰了,时间就是金钱,和成熟的中国企业合作是最好的办法。

在这点上,不得不佩服德国人的灵活变通,一条路走不通就立马换条路。去年大众汽车已经投资了 24 亿欧元,和中国本土企业地平线成立了合资公司,这次又牵上了小鹏的手。

小鹏汽车在新造车中的标签就是智能化,智能座舱、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领域都处于领先水平。小鹏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XNGP 能实现城市和高速的领航辅助,今年上半年已经在北上广深陆续落地。

作为曾经新造车的销冠,小鹏汽车去年开始进入低潮期,新车型 G9 失利,P7i 后继乏力,导致销量暴跌,进而拖累了营收和股价。

一年里,小鹏的股价跌去了 78%,亏损也在扩大,今年一季度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 17 亿元扩大到 23.4 亿元,毛利率也从 12.2%跌到了 1.7%。

所以小鹏汽车需要钱,也需要让市场看到信心,大众汽车的这 7 亿美元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给了市场极大地鼓舞,所以宣布合作第一天小鹏的股价就窜了。

更重要的是,通过联合开发,双方都能在采购领域实现规模效益,改善成本结构,增强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还能分担高额的研发成本。

写在最后

经过了各自的阵痛期,小鹏和蔚来都开始满血复活了。先是蔚来拿到了中东 11 亿美元的投资,再是小鹏拿到了德国人的 7 亿美元,背靠大树不一定好乘凉,至少心里有底了。

至于跨国车企和中国品牌的合作,大众小鹏只是开了个头,接下来肯定还会有更多 CP 诞生。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