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作者 | 痛快舒畅
编辑 | 邱锴俊
8 月 28 日,比亚迪的 2023 年半年财报业绩发布后,不仅在国内汽车行业成为热议的话题,还在国外媒体之中引发了巨大的关注。
在国内,比亚迪无论是销量维度还是财务维度,都已经和曾经的竞争对手逐渐拉开了差距。
2023 年上半年,比亚迪在营收、利润、研发投入、现金流等多项指标再创新高,尤其是在前两年被市场认为的「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在上半年彻底被打破了——中报显示比亚迪盈利突破 100 亿元,成为 A 股上市车企盈利最好的车企,没有之一。经过了 3 年的高速发展,比亚迪就像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国内暂时看不到对手。
在全球,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销量首次超越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成功挤进全球最畅销的 Top 10 车企行列。这也是中国汽车历史上第一次有自主品牌能够进入全球汽车销量前十。
根据 Cleantechnica 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继续蝉联销量冠军,不仅仅把特斯拉甩在了后面,在全球新能源市占率更是达到了 20.48%,比去年同期增加 5.08 个百分点。
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无论是销量还是利润,现在的比亚迪可以说都是狠角色。 我们可以通过半年期财报数据中「管中窥豹」,来看一看中国新能源第一品牌的「王者风范」。
财报简析:中国新能源最强音
1、上半年销量几乎翻倍,市占率领跑行业
2023 年上半年,比亚迪公布的全球销量为 1,255,637 辆,同比增长 94%;其中,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 1,154,573 辆,市占率为 37.4%,比 2022 年增长了 5.5 个百分点,成为占据市场份额接近 40%的「绝对龙头」。

上半年,比亚迪的新能源乘用车进入了全球 54 个国家,出口销量为 74,289 辆,同比增长 1160%,并在泰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成为新能源品牌销量的 TOP3。

即便放到全球的市场来看,比亚迪也连续 4 个季度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全球的新能源市占率为 20.48%,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5.08 个百分点。

2023 年比亚迪无论是国内销量还是全球销量,可以说奏出了「中国新能源在全球的最强音「,成为中国新能源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
2、营收再创新高,利润超越上汽,成为国内最赚钱的汽车品牌
2023 年上半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 2601.2 亿元,同比增长 72.72%;归母净利润为 109.5 亿元,同比增长 204.68%,扣非净利润 97 亿元,同比增长 220%。这个数据也超越了上汽 70.85 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成为中国市场上最赚钱的汽车品牌。

其中,经营利润为扣除投资收益的税前数据,更加能够反映车企主营业务的经营水平。
更让行业吃惊的是:虽然经过上半年的汽车市场价格战,比亚迪每卖出一台车带来的营收下探到 16.35 万元(扣除应缴增值税),较去年上半年的 16.62 万元降低 0.27 万元。但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率却仍在提升,来到了 20.62%,反而比去年上半年增加 3.77 个百分点。
这样「单车营收下跌,但毛利依旧增长的局面」,让不少业内人士「大跌眼镜」,要知道 上半年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不仅仅面临着新能源补贴的取消,更面临着严峻的价格战,但比亚迪却逆势增长。

上半年毛利率的提升从费用端来看,提升并不显著。无论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还是研发费用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反而比去年明显增长,并且已经连续 3 个季度环比增长了。Q2 三费费用率更是环比增长了 3.87%,达到了 12.32%的历史高位。

上半年比亚迪毛利率提升,核心原因还是成本降低。 Q2 单车成本从 Q1 的 13.47 万元,下降到 Q2 的 12.98 万元,环比下降了 3.66%。成本降低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海鸥、海豚、秦 Plus、宋 Pro 等售价低于 15 万元车型的占比升高,上半年 15 万元以下价位车型的销量占比为 54.3%,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3.7 个百分点。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规模大增,采购降本。特别是第二季度上游碳酸锂价格比 Q1 下降超过 30%,原材料成本大幅降低。
这样的成本表现,在比亚迪上半年的财报公布后,也让不少车企开始想进一步了解、对标比亚迪的成本体系,以求在残酷的价格战和市场份额战中,能够赶上比亚迪的脚步。
全球对比:唯三上半年盈利新能源车企
如果我们从全球范围来看新能源车企的盈利状况, 能够在上半年能够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只有三家,特斯拉、比亚迪和理想。 接下来,我们就从财务数据方面对比一下全球唯三的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从全球销量层面来看,比亚迪已经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从增速来看,理想销量增速最快达到了 130.31%;
从汽车业务营收来看(并非公司整体营收),特斯拉以 2829.53 亿元全球第一,理想增速第一,为 160.21%;
从企业业务毛利来看,特斯拉以 506.74 亿元全球第一,理想增速第一,为 144.79%;
从汽车业务毛利率来看,比亚迪以 20.67%排名第一,超越了特斯拉的 17.91%,并且 22.67%的同比增速也是第一;
从研发费用来看,比亚迪以 138.35 亿元排名第一,超越了特斯拉的 123.34 亿元,并且 192.9%的同比增速也是第一;
从净利润来看,特斯拉以 375.55 亿元排名第一,差不多是比亚迪的 4.6 倍,是理想的约 19 倍。
从上述数据也能够看出,在目前全球唯三的新能源车企中,特斯拉无论是单车售价、单车盈利和单车净利润等层面,还是明显领先于来自中国的车企。当然,这其中和特斯拉在北美及海外市场的热销和价格偏高有关。
但是 从成本控制、毛利水平以及研发费用的投入层面来看,比亚迪已经超越了特斯拉成为 领先 全球新能源车企的公司。
理想目前处于从季度亏损到季度盈利的甜蜜期,各项增速指标都明显领先于特斯拉和比亚迪这两个巨头,但受制于目前体量的原因,整体数据距离两个龙头还有点距离。
下半年,比亚迪将会有多款 15 万元以上的全新产品,再加上腾势、仰望、方程豹等众多 30 万元以上品牌开始正式交付,预计整体的毛利水平还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随着特斯拉全新 Model 3 的改款以及 Model Y 的降价促销,预计特斯拉的盈利水平依旧将会遭遇的挑战)。
王者风范:从全球 TOP10 到发起价格战
根据 MarkLines 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比亚迪首次超越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成功挤进全球最畅销的 Top 10 车企。 这也是中国汽车 70 年工业史上,第一次有中国车企进入全球销量榜的 TOP10 行列。

从具体销量数据来看,比亚迪与第九名铃木集团销量相差 27 万辆,与第八名本田集团销量差 59 万辆。 进入到下半年以来,比亚迪出口销量连续环比增长超过 37%,8 月的出口量也首次突破 2.5 万辆,预计随着出口车型的增多,出口销量的进一步打开,预计今年比亚迪将会有机会超越铃木成为全球车企销量第九名。
这是足以载入中国汽车工业 70 年史册的历史性时刻——来自中国的自主品牌首次跻身全球车企年度销量前十。
曾经的中国汽车「大而不强」,已经在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带领下,以新能源转型为历史契机,让中国汽车不仅仅「更大」而且「更强」。
就在刚刚结束半年报的业绩说明会上,比亚迪表示:在今年下半年将会加大海外的布局,用「领先的技术和规模优势」,持续抢占东南亚、欧洲和南美洲的新能源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和南美洲,他们的新能源产业才刚刚起步,对燃油车的替代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同时,由于 2022 年盈利状况良好,因此在 2023 年 3 月 28 日比亚迪进一步调整了固定资产的折旧周期,将动力电池长期资产折旧/摊销年限从 5 年统一变更为 3 年,并预计 2023 年将会减少净利润约 27.97 亿元。
但即便如此, 上半年比亚迪的单车盈利水平已经超越了几乎所有的在中国销售的主流汽车品牌,包括大众、丰田的许多曾经实现高盈利的主流合资品牌。比亚迪单车利润为 9000 元,广汽丰田和本田的单车利润在 5000 元以上,上汽通用、上汽大众的单车利润刚刚超过 2000 元,吉利和长城的单车利润则在 2000 元以下。

比亚迪已经准备好了在未来的 3-5 年时间里,进一步打价格战的弹药。 不仅可以依靠多样的品牌组合、产品组合和技术优势实现领先,还可以依靠足够优秀的盈利表现,用「油电同价」的战略性定价策略,希望在 3-5 年时间里助力中国市场实现 100%的新能源化。
从去年年底开始,比亚迪和特斯拉这两家全球新能源车企的「新能源龙头之争」就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从 2022 年的「规模和销量」之争,演变到 2023 年的「全球市场份额和利润」之争,利润成为了头部两家公司需要直面的考验。
而这次比亚迪的上半年财报出炉后,大家都在感慨:为什么在「新能源补贴取消」和「冠军版价格战」的背景下,比亚迪单车均价走低,但毛利和盈利却屡创新高?
于是,不论外资、合资还是主要的自主品牌,都开始纷纷重点研究、对标比亚迪。
一场「嘲笑比亚迪、质疑比亚迪、理解比亚迪、成为比亚迪」的运动,已经开始汽车行业开始蔓延。而 9 月 1 日最新亮相的「原地调头表演」,就是最好的说明。
作为聚光灯下的比亚迪,究竟能否继续创造属于自主品牌、属于中国品牌的辉煌?
这对于比亚迪而言,无疑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