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实验室

电车实验室

关注

从力捧到「失宠」,问界还有多少时间?

问界 M7

2023-09-10

撰文:梁志豪

消费者想买的究竟是华为,还是问界?

华为新手机 Mate 60 的发布,正式宣告美国对华为的技术封锁基本落空,在新芯片强大的性能、5G 功能「悄悄」回归以及全新的卫星通话功能加入以后, 华为重回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梯队。

但是在大家都在为华为的王者归来感到兴奋之时, 与华为深度绑定的问界汽车却似乎没有心情分享这份喜悦。

有关注问界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作为问界今年重磅车型之一的新 M7 大五座版,没有选择在众多汽车媒体都齐聚的成都车展第一天首发,而是 选择了在第二天低调公布预售价?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成都车展开幕的前一天,东风集团旗下另一品牌——岚图汽车发布了 最新款的岚图 FREE,新车定价 26.5 万元起, 不仅比起老款有了显著的降级,并且全系标配了空气悬挂、四轮驱动。

在定位上岚图 FREE 与问界 M7 大五座版同样都属于增程式的大五座 SUV 车型,「友商」这次突然的大降价,显然出乎了问界的意料, 更重要的是在官降以后的新款岚图 FREE 得益于更高规格的平台与用料, 会对即将上市的问界 M7 大五座版形成明显的竞争关系。

正因如此, 问界方面才紧急叫停了原定于车展首日的发布会,以便内部重新调研价格, 最后才公布了 25.8 万元起的预售价格。

这种做法确实与一贯以「自信」形象示人的问界,有些大相径庭。

回想起在去年 7 月底举行的东风小康正式更名为「赛力斯」的媒体说明大会上,小康股份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曾公开表示: 「如果这个时候宝马来跟我谈合资造车的事,我都不干,我会坚定不移地跟华为跨界合作。」

彼时,通过与华为的「绑定」,AITO 问界品牌在 2022 年创下了 7.5 万辆的销量高峰,成为新势力中一匹亮眼的黑马。

然而好景不长,步入 2023 年以后, AITO 问界品牌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 不仅多个月销量跌破 3000 大关,作为主力车型的问界 M7 月销量甚至一度跌至不足 500 台的水平。

问界的突然失速,原因是多样的。

首先,2023 年整个中国汽车市场都陷入了无尽的内卷潮之中,不管是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还是新势力,都纷纷打起了价格战。面对这波突然而来的白刃战,问界的反应却有些不紧不慢,除了 M5 借着智驾版车型的推出顺势下调了价格以外,M7 在销量明显下滑的情况下依旧没有进行降价。28.98-37.98 万元的售价令它在竞争对手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其次,除了售价以外,问界 M7 本身的产品力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作为一款基于东风风光 ix7「魔改」而来的车型,M7 的底子不如 M5 那般优秀,在上市以来由于架构的先天的问题,曾被曝出不少负面新闻, 比如冬天后排出风口无法提供暖风、以及中保研测试成绩不尽如人意等。

针对价格与先天架构这两大问题, 问界对外的口径一直保持强硬, 比如余承东就曾在发布会上说朋友向自己吐槽,问界最大的缺点是「太便宜」。而对于后排暖风以及碰撞成绩的问题,官方此前也都没有作出正面回应。

然而,这次推出的 M7 大五座版针对上述问题却又都一一作了变动:首先是价格,25.8 万元的预售价格比起现款六座版 28.98 万元的价格足足降低了 31800+元,而且在正式上市以后价格还有望进一步降低, 虽然这其中友商给到的压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不管怎么样,对于 M7 大五座版的意向消费者而言,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新车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虽然价格有了显著下降,但是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表示,问界 M7 大五座版针对整车内外配置以及车身结构、生产线等总共投入了超 5 亿元的研发费用, 以进一步提升整车质感以及安全性。

很明显,问界是想通过这种「诚意」重新吸引消费者投入到 M7 的怀抱之中。

但是说实话,留给问界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自从与华为深度合作以后,虽然赛力斯的品牌知名度直线上升,销量也一度冲到较高的水平,但是这仍远远不足以摊平两台新车的研发、生产、营销费用: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自 2019 年宣布与华为合作以来, 赛力斯在 2020-2022 年三年分别亏损了 17.3、18.2 及 38.3 亿元,总亏损超 73 亿。

虽然背靠华为这颗大树,赛力斯的抗风险能力并不差, 但是看着拥有相似产品定位的理想汽车,已经成功实现了正向盈利, 面对这样的亏损,赛力斯的压力可想而知。

更何况对于财大气粗的华为来说,赛力斯本来就只是他们汽车业务中的一部分而已,通过这些年以零部件供应商、华为 HI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以及华为智选车这多种方式,华为已经成功吸纳到了多家车企成为合作对象,像北汽、长安、奇瑞、江淮等品牌都已进入华为阵营, 而在技术、体量甚至是品牌形象上,赛力斯或者说问界与这些老牌自主品牌相比,优势真的太小了。

甚至在「待遇」上,曾被华为捧在手心的问界也出现了失宠, 比如最新的鸿蒙 4.0 车机系统将不会在问界的重磅旗舰新车 M9 上首发, 反而会让路给奇瑞与华为联姻的处女作——智界 S7。

但是尽管如此,问界 M9 依旧是一款不容有失的产品,因为它的成败很有可能将会决定赛力斯与华为后续合作的走向。 但是,指望一款定价 50 万+的车型,来拯救品牌的销量,哪怕是 BBA 也没有这般自信吧?

更何况,在 M5/M7 都难以在 30 万级别市场站稳脚跟的情况下,它们与 M9 之间将会形成巨大的定位差距,同样也是不利于品牌的营销,低端车型也难以锚定高端车型。虽然市场都对问界 M9 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但是 这种好奇其实更多都是集中在它将如何承载华为技术之上, 而最终又有多少消费者会为这份好奇而买单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华为技术虽然香, 但是你问界早已不是「独家村」了。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