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观察家

电动汽车观察家

关注

李斌:智驾蔚来绝对是第一梯队

蔚来

2024-04-23

作者 | 崔秋阳

编辑 | 邱锴俊

我们或许需要向蔚来排队道歉了。

或许曾经有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消费者、媒体同行,甚至主机厂友商们针对蔚来的智能驾驶平台都有过这样一个疑问: 这么贵的硬件,真的有必要吗?

抛开价格远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的 1550nm 远视激光雷达不谈,光是 4 颗 Orin-X 芯片的成本就已经是两倍于友商。

更何况在今年二季度之前,华为、小鹏、理想也早已批量推送了各自的城区 NOA 功能,而蔚来在今年 2 月份才开启 NOP+城区功能的公开测试,但范围仅有千名用户。

「花最多的钱,干最少的事儿」 来形容此前蔚来的智能驾驶业务似乎并不过分,也有不少人将过度冗余的智能驾驶硬件配置,和蔚来的车主服务、换电网络捆绑到一起来抨击蔚来花钱大手大脚,财报成绩永远达不到预期。

但在今年 4 月 30 日之后,在蔚来全域全量向 NT2 平台用户推送 NOP+城区功能之后,蔚来就将正式向所有人证明:这些年蔚来在智能驾驶上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的。

三点掉头、点到点智能驾驶、自主离车换电

蔚来创始人、CEO 李斌介绍称,自 2023 年 11 月起,蔚来已经先后通过定向邀约和公开招募的方式,累计进行了超过 2 万名用户对 NOP+城区功能的测试。

在得到足够反馈,并充分验证之后,蔚来也决定 在 4 月 30 日正式向 NT2 平台的全部用户全量推送 NOP+城区功能。

李斌表示,蔚来的智能驾驶能力绝对是国内的第一梯队,「我们拥有最广的验证可用范围, 具体是 726 座城市,36 万多公里的高速城快验证里程,84 万多公里的城区道路验证里程。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 2021 年末,县级市以上的城市数量为 691 座,根据蔚来口径统计下,目前包括港澳地区在内全国共有 730 多座城市。 也就是说,蔚来即将开通的 726 座城市城区 NOP+功能,几乎等同于「全国都能开」了。

除了直接带来全国都能开的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以外,蔚来还一同介绍了一些新技术和新功能。

蔚来智能驾驶架构

蔚来智能驾驶研发副总裁任少卿介绍称,为了提升 NOP+的通用能力,蔚来引用了占用网络 OCC 2.0 技术,针对远近的动静态物体进行不同颗粒度的识别。

比如,对 在前向 10 米的范围内的障碍物进行识别时,OCC 的颗粒度为 5 厘米; 而覆盖范围上升到 前向 120 米,前向 300 米时,OCC 的分辨率就将提升至 20 厘米, 同时蔚来感知平台的范围还会覆盖侧向、后向 25 米以内的障碍物。

蔚来 OCC 2.0

这样的技术听起来有些耳熟。雷军也曾介绍称小米汽车应用了变焦 BEV 技术,在狭小的场景内,比如停车场,变焦 BEV 技术可将感知范围缩小至 0.05 米,像素网格大小 0.05 米,从而实现泊车场景更精准。而在宽阔的马路上,该技术又能将感知范围扩大至左右最远识别范围 160 米,像素网格大小增加至 0.2 米。

如此看来,二者在技术路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蔚来在这一变焦技术的应用层进行了更进一步拓展。任少卿介绍称,在月底跟随最新版本 NOP+一起推送的还有 三点掉头功能

三点掉头,也就是在城市场景中经常出现的无法一把过的掉头场景,需要停车、倒车,调整方向后再完成掉头。这个功能看似简单,但却十分考验车辆的感知能力和智能驾驶算法。

蔚来 NOP+三点掉头功能:

一位新势力智能驾驶负责人曾表示,掉头功能十分考验车辆在静态场景下对侧向和后向物体的感知能力。 这时,蔚来使用的 OCC 2.0 技术就能够通过强化车辆 360 度的识别分辨率的方式,加强车辆对近距离物体的感知,从而实现窄车道掉头。

同时,任少卿还介绍称, 在 OCC 2.0 加持下,NOP+还能够更好地应对下雨天、城中村这样可能会导致车道线不清晰的场景。

此外,此次 NOP+新版本还将应用人车共驾安全模型 ADMS。任少卿介绍称,ADMS 具备驾驶场景识别、驾驶员意图预测、注意力识别和多模信息融合的功能,可以实时检测驾驶员视线,并在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感知后,在必要的情况下提醒驾驶员前方路况,规避潜在风险。

除了将正式全量推送 NOP+城区功能之外,任少卿还预告了接下来一年内蔚来 NOP+的目标: 点对点智能驾驶,以及自主离车换电。

蔚来自主离车换电功能:

其中,点对点智能驾驶是指车辆在停车位上,在设置好目的地开启导航后直接进入智能领航辅助驾驶状态,最后行驶到导航地点后,开启自动泊车停入车位, 全程无需人工接管。

而自主离车换电的推送时间或许还将来得更快一点。任少卿介绍,车主可以在换电站停好车后,开启自主离车换电功能,并下车进入休息区。与此同时, 车辆可以自己与换电站进行交互,自主完成泊入换电站,开启换电,泊出换电车位,泊入停车位的动作。

一切来源于群体智能

上述无论是 OCC 2.0 还是 ADMS 功能,都旨在提升 NOP+的通用能力。但在任少卿看来,提供高安全、高可用的全域 NOP+,不止需要通用能力, 同样需要群体智能能力来提升系统验证、优化、开通和运营效率。

其实,以华为、小鹏、理想三家为代表的企业从去年开始就已经为各自的城区智能驾驶功能造势,并陆续开启了测试、批量推送和开城节奏。

蔚来自去年 11 月开始才逐步开启用户内测,不论是从营销节奏还是产品节奏上,无疑都是落后于友商的。但之所以能够在半年之后,也就是本月底全量全域推送城区 NOP+功能,还是要得益于蔚来的群体智能基建。

群体智能助力蔚来智驾系统迭代

而群体智能,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也就是本文开头中提到的,整整四颗 Orin-X 芯片。

蔚来官方介绍,这四颗 Orin-X 共同构成了蔚来 ADAM 中央计算平台,其中两颗芯片负责实现蔚来智能驾驶功能的计算,一颗芯片负责独立冗余, 还有一颗芯片是作为自动驾驶群体智能与个性训练的专用芯片。

通常情况下,各套智能驾驶系统的优化都分为:数据收集、数据筛选、调整对应算法、验证、下发的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闭环。其中,影响整个过程效率最重要的环节要数验证环节。

每一项调整的验证,现在大部分车企都采用数据仿真测试,或测试车验证的方法来进行。前者是通过生成虚拟测试环境,设置贴近实际应用的场景来验证新算法的可行性,后者则直接把优化过后的算法模型下发到厂商测试实车上进行验证。

但二者都有缺点,仿真测试只能做到无限贴近实际场景,但 实际场景中永远有仿真测试无法预测的情况。 测试车虽然能够在实际场景中验证算法,但测试车数量有限,一般都在百辆规模,需要测试的实际场景又过多, 这也导致其效率较低。

这时,蔚来 ADAM 平台中专门用于群体智能的芯片便发挥了作用。李斌介绍,每辆 NT2 平台车型内的一颗 Orin-X 芯片,都是可以在不影响单车智能驾驶系统运行的前提下,在实际场景中验证模型算法,「我们拥有国内最庞大的城区智能驾驶用户规模,共计 228935 人。」

也就是说,由于采用了智驾配置标配, 每辆 NT2 平台的车型都是一个群体智能训练终端,相当于蔚来拥有一支规模超过 22 万辆的智能驾驶测试车队。

蔚来城区里程验证进度

任少卿解释称,虽然运用了群体智能,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会做仿真测试,也不代表我们不会在自己测试车队上验证。」每条路线依然是会在验证 5 次后才会自动准出。

论车队规模,其实各主机厂理论上都可以好好运用自己庞大的用户规模来加速算法验证过程的。

现在头部智驾部队的车型一般只会搭载两颗 Orin-X 芯片,虽然算力是蔚来单颗群体智能芯片的两倍,但其主要工作内容依然是保证智能驾驶系统的正常运行,由此一来便没有了多余算力空间来同时验证新模型。

这便是蔚来拥有的优势,也是其可以快速追上头部部队,在大规模向用户批量推送的同时,就能做到全国都能开的原因。

在去年的 NIO IN 科技日上,蔚来曾给自己立下目标,到今年二季度末完成 40 万公里的城区道路开通。 但在群体智能芯片的加持下,截至 4 月 20 日,蔚来已经开通了 84 万公里的城区道路,两倍于自己设立下的目标。

更恐怖的是,截至目前,已经验证过的城区里程更是达到了接近 3 亿公里。这也意味着后续蔚来城区道路开通里程的增长速度,或许将迎来指数级增长。

如何技术变现?

现在回头来看,蔚来智能驾驶的成长颇有一种爽文的味道:从一开始坚持标配,且各项硬件,尤其是芯片留有冗余,到如今证明了自己之前的深谋远虑是正确的。

但爽文终归是爽文, 在现实的商业经营中,再正确的布局,只要没有变现,就不会迎来美好的结局。

与理想、问界等选择将智能驾驶服务以买断方式提供给用户不同,蔚来,或者说李斌本人从 NOP+推出的那一刻起就坚持要采用订阅制的方案提供给用户,他曾表示这样做是因为「可以方便用户选择,好用就买,觉得不好用了就不再订阅就好了。」

也正因如此,这也对蔚来智能驾驶系统的体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或许也是蔚来对于全量全域推送 NOP+城区功能一再慎重的原因之一: 打磨好功能,提供给用户好的体验,才能保证订阅率,进而赚取额外营收。

蔚来点到点智能驾驶:

现在蔚来 NOP+是按照每月 380 元的价格来订阅, 在正式推送后按照订阅率保持在 80%以上计算,那么每年蔚来就将多创造 8.3 亿元的营收,相当于以 100%的毛利率多卖了 2781.6 辆车。

随着支持 NOP+功能的新车越来越多,对应的额外营收也将大幅增长。

当然上述营收只能说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毕竟蔚来还并未正式全域全量推送 NOP+城区功能,而且也有相当一部分用户仍处于购车权益政策下的 NOP+免费使用期内,真正的订阅率能保持在多少,还需要以后验证。

但可以确定的是, 下半年即将正式发布并交付的乐道肯定可以完成 NOP+的技术变现。

根据公开信息及李斌本人的确认,乐道品牌将不会使用激光雷达。但这并不代表乐道车型将不会搭载高阶智能驾驶功能。

乐道首款产品

李斌表示,现在的智能驾驶系统可以看作是在纯视觉基础上,多了一个激光雷达冗余,「大框架还是基于视觉传感器的。」

任少卿也确认,乐道品牌的智能驾驶系统与 NOP+的视觉技术栈同源, 「乐道品牌和蔚来品牌是在同一套基建上,去研发智能驾驶功能。NOP+的视觉数据和模型可以完全移植到乐道品牌车型上。」

也就是说,乐道品牌不光在正式进入市场之初,就可以为用户提供够用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还会因为移植了 NOP+的数据和模型而节省相当一部分软件成本,而这部分节省下来的空间便是其在 20 万元 -30 万元市场中与其他车型竞争的底气。

一方面,智能驾驶功能正在逐步从 30 万元以上市场逐步下放,智能驾驶能力在用户购车决策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提升, 如果乐道能够提供不输给小鹏、问界、智界、理想车型的智驾体验的话,就将收获不小的用户规模。

另一方面,由于节省下来了一部分软件成本, 乐道便可以将这部分价格空间让利给用户,形成价格优势。 毕竟在大众市场中,价格相差几千元就有可能影响到用户的最终决策。

总而言之,NOP+的能力越强,乐道产品出世含着汤匙的含金量也就越高,其也将收获更大的销量规模,反哺蔚来。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