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黑

姜小黑

ID.3
T03

车库评测编辑

关注

领克穆军:利用 SPA Evo 做出其他的车,我们已经把底做了,再往上更容易

领克

2025-04-30

在领克 900 的发布会之后,1 小时就已经获得了 1 万的大定数据。针对领克 900 上市后的市场规划、技术研发理念等方面,我们采访到了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康国旺、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穆军进行交流,我们也对本次访谈的内容做了梳理和归纳。

媒体:昨晚大定 1 万台,是不是预期之内,今年销量目标能不能透露一下?市场中带 9 的车型非常多,配置表差异越来越小,领克 900 最大优势是什么?

穆总:要参与市场竞争,要给用户更大的诚意。昨天前排就座的 100 多人,就是下单的客户,100 多个客户转订下单率超过 90%,都打爆。今年确实很卷,这么多大车,应该把价格直接定到比较合理,也确实收到了预计的结果。要做细分市场的标杆,不是量多少的问题,是排名的问题,因为这么卷的市场,估计前 3 能活得好,前5能活着,我们保 5 争 3,对于已经在市场上取得成绩的品牌,我们很尊重,要敬畏市场。上市小时大定 1 万台超出很多消费者、很多媒体老师预期。

康总:领克 900 产品定义和最后的结果吻合度非常高,是家用大型 SUV 旗舰标杆,围绕几个因素展开,首先是安全、二是空间。不只做大,更要灵活,乘坐、功能拓展的灵活性;第三是性能,SPA Evo架构传承 SPA 的豪华性能基因,加上技术装备,能够达到媲美 BBA 的效果,媒体老师、客户也在试乘试驾验证了驾控体验。第四,智能化,除了硬件装备智能化之外,在软件调教方面,依托集团赋能,对智能进行升级。总结一句话,到目前为止,家用大型SUV当中,领克900是从前期定义到后期实现,对用户需求洞察做得非常好的一款车。

穆总:康总做领克 900 的时候提出:第三排要做的跟第一排一样好。三排双百连环碰撞只是验证最初的设想是不是实现了,同一辆车被撞两次,时速 100 km/h,尾部偏置碰撞,撞完以后原地转 90 度侧面再撞。这是模拟高速上被连续追尾的极限状况,追尾一次车已经打转了,然后被第二辆车再追尾,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能够保证第三排安全,保证三排不受伤。

媒体:领克 900 上市交付能力怎么样?现在大定1万台,能不能保证不让客户等?售后服务怎么跟产品匹配?

穆总:1.5T 车型马上就能交付,昨晚经销商当场就做了一些交付仪式,2.0T Ultra 车型 5 月上旬开始交付,探索版5月下旬开始交付。售后服务,领克有经销商模式,也在做直联网络,用直营探索服务,在探索能不能打造一些新的流程或者服务方式,去反哺经销商渠道。我们在做新能源网,按照服务逻辑来做,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还不能完全地满足 30、40 万元用户的诉求。我们有三成用户是 BBA 的置换用户,所以要做得更好。
直营并不意味着最高水平,但是底线比较好,经销商就是服务的高低差异有点太大,可以看到好的经销商是超过直营水平的,随着 900 大卖,会迎来一个特别好提升的机会。大家看到现在如日中天的品牌以前渠道也不好,但是随着销量积累后进行淘汰和新增,入局一些网络,这也是我们做领克900大车的初衷,可以通过服务更多客户,对网络重新筛选优化。

媒体:恭喜昨天拿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大定的数字。我们后续交付领克 900 的智驾体验以及能力,Thor 跟 Orin X 有差异吗,或者这套平台什么时候做出更好的性能,我们自己内部有没有相应的评估?

康总:国家有智驾要求,所有的辅助驾驶底线一定是安全,安全一定要保住,全系激光雷达,第一版交付的 Orin 和 Thor 基本上拉平,由于 Thor 开发进度的问题,芯片的开发包括我们驾驶辅助系统同步的开发,可能有些功能上还需要后续 OTA,智能泊车,后续通过OTA实现。不管 Orin X 还是 Thor,我们都不遗余力通过后续产品开发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和性能,不断提高用户感知,包括不断丰富功能,这些会在后续软件升级过程中带给客户。智驾整个行业是不断增长、不断丰富的过程,首先要确保交付,城市 NOA 全国都能开,全国高速都是开放的,能够保证按质量交付。

穆总:领克和吉利集团一直坚持高质量标准体系,坚持不让客户当小白鼠,不让客户跑数据,首先是内部拿大量产品去跑,去验证,把辅助驾驶软件也当成硬件的交付逻辑,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理解我们有时候更新比较慢。

媒体:新能源汽车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产品本身的性能和配置,品牌营销和渠道建设也非常重要,领克 900 在渠道营销和渠道建设上面有什么计划?

穆总:营销坚守正出奇,传统营销模式必然有它的作用,守正还是要做,但新的社交媒体传播方式我们也在努力学习和使用。渠道上,多年摸索经验充足,昨天安总说的领克是中国第一个造车新势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最早。领克初创的时候,就开始探索直营模式,但是当时确实不够成熟,所以最后放弃直营回到经销模式,但我们整个订单体系是按着直营搭的,我们做直营代理模式特别简单,系统都不需要大改造。经销模式造什么车卖什么车,我做了 10 多年,所谓的新势力以订单拉动生产,以销定产,客户需要什么就造什么,是反向的。以客户为中心,才是最基本的,是整个商业逻辑的核心。渠道上,直营、经销、代理,领克都尝试过,好的经销商,管理和服务水平超期待,但是不好的差异比较大。现在通过直营和代理模式,让整个渠道换新,领克 900 是契机。对于领克来说,900 也是一个品牌向上的契机,所以压力不仅仅是产品,整个品牌,整个渠道,整个服务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媒体:我本身也是领克车主,晚上一个小时大定数据 1 万非常不错,截至目前为止现在有没有继续增长?有没有新数据?现在国产车主要做纯电和插电,油电混动感觉放弃了,本田和广本开发百公里油耗 2 升的油电混动车,领克和吉利有油混的储备,这方面有没有新的研发进展?

穆总:我们订单数量 4 万多,昨天晚上这波热度之后,再下订用户就慎重了,有的需要真的试驾,跟家里人再商量,第一波订单后,后面不会那么快,会慢慢的,第二波高峰是五一,因为用户会去试车。最近去了接近 20 家渠道,看到看过、试过 900 的都已经拒绝不了这个产品,旦用难回。下一个阶段我们努力让消费者看到车,试到车,全国五一期间有很多车展,还有商超展都已经安排。很多 40 岁、50 岁的人买领克 900,朋友圈里面三四十岁的人,在订,原来领克达不到的那批客户我们触碰到了,这特别好,900 未来潜力很大,这个市场很大,我们通过营销、各种活动能不能触及,下一个阶段非常重要,会做更多的营销动作、体验活动,让大家来试到看到车。我们预期市场排名保五进三。

康总:能够交付给客户的一定是最好的,可能成本高一些。EM-P 给客户带来好的驾驶感受和节油印象,不管 07、08、还是 09、现在的 900,本身可油可电可增程。真正去开的时候,不管是满电还是亏电,不管公路还是越野,不管什么路况,这套动力非常适合领克客户实际使用场景。好的配置,还是要让客户去用,去了解它,比如二排的屏幕,最开始体验的时候觉得屏幕太大、耀眼,为此开发了折叠功能,再次坐二排,并和其他竞品一起对比的时候,就感觉接受不了竞品的屏幕,就是看惯了智能手机再看诺基亚的感觉,这就是旦用难回,欢迎大家五一到我们领克去看看,祝你们成为领克 900 车主。

穆总:这次有很多的媒体老师下订,有点像 2017 年领克 01 上市那个状态,以前媒体老师在讲中国品牌产品的时候,常常是写稿但不买不用,但对领克有个新现象,大量媒体老师开始使用中国品牌的产品。如果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我今天再打一个广告,900 适合你,绝对让你放心,绝对让你能够照顾好他们。我们两个人负责这个车的同事,都是两娃家庭,对这辆车的理解相当深刻,能够把握到家庭用车痛点。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开领克 900 跟家人过一个周末,不是试驾,是周末带全家人出行,感受一下不一样的度假体验。领克年轻用户非常多,一直以来我们希望能够接触成长起来的年长用户,这次 900 触达了,这也是一种成长。

媒体:这个产品是专门为二胎家庭开发的?产品开发里面有没有什么故事?开发旋转座椅的初衷是什么?我们在开车过程当中可以这样去旋转地去坐吗?现在带 9 的车特别多,各个厂商都喜欢把这种大型 SUV,变成家庭用车的理念,领克 900 跟其他的竞品对比,你们自己定义这个车的时候最核心的词是什么?

康总:开发过程当中每一个细节都是历历在目,产品的呈现跟当初产品定义高度吻合。在洞察市场和产品打造上进步速度很快,天地门,旋转座椅,大屏,包括一体式冲压,成本很高,但是赢得了大家的高度赞扬。前两天一个同事讲一个词我深受触动,他说我们就是遵循了常识,设想一个家庭除了将车作为交通工具以外,如果把它当成一个露营工具,户外探索的工具,当作一个生活的必备品的时候,就应该开发这些场景,我不想讲很多感动人的故事,上天地门,做了80场调研。这么大的车一定要配天地门,不配天地门,倒库的时候行李箱打不开。并延伸很多功能,坐后面钓鱼。这个过程很艰辛,天地门有很多的专利,两个门怎么一起开一起关,路虎都有专利的,到 2030 年才能解禁,我们要攻克它,包括技术、密封、长滑轨和平滑地板。团队两个同事都是一米八、一米九的身高,坐第三排肯定要平地板,平地板要装一个不平凡的座椅,一定要长滑轨,方便装儿童座椅,我上一辆车是轿车,每一次装儿童座椅,夏天都出一身汗,4个门都打开,闷得慌,包括SUV,车门都得打开。以前座椅不能旋转,开发旋转座椅,要解决转盘的加强、安全带碰撞的问题,转盘开发验证了很多次。我最近一直在追溯,谁提出后排门开到90度,应该奖励1000块红包,昨天晚上找到了,来自用户体验团队。这里面还有很多的故事,比如大空间怎么做出来,不是把车简单加高加大。一体式双门环,对于碰撞安全非常有好处,零部件减少能够压缩出左右各 10 毫米的空间,就是这样,通过不断地挖掘来创造客户体验,通过一点点的升级,最后呈现在大家面前。昨天我们的小伙伴发布会非常激动,拉着我喝点酒,回顾挖空间的过程,都有点热泪盈眶,这都是一点点做出来的。你刚才问分享一些故事,当然还有很多,跟穆总我们都是一起决策一起经历过的。

穆总:我们思考双孩家庭使用的场景理,两个孩子是不是都要用儿童座椅,装在什么地方?估计一个装二排,一个装三排,大家想一下SUV里面装第三排儿童座椅,什么姿势,怎么装,900上面很简单,二排座椅旋转过去,怼进去就可以,三排也是的,几分钟就可以搞定。还防夹手,作为传统车企的研发人员,关于会不会夹手,屏幕放下来会不会碰到脸,都进行过反复验证,不仅仅防夹也防碰,都是最最基本的,开一辆车带娃出去,就会看到这个车里面无数的东西都是考虑过的,是给两娃家庭定制准备的,两娃家庭能够满足,一娃家庭更能满足,我们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两边都得照顾,不能只照顾小的,父母也要照顾,这种情况下,父母如果真的陪着孩子坐第三排,座椅要不要加热,要不要按摩?要不要独立空间,上下车自己能够调二排座椅,坐在三排可以一键调二排。当时营销团队跟研发坐下来不知道开了多少场场景会讨论,只要你用上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的巧思细节,我们的想法,昨天我们说了一个小时20多分钟,其实还有好多细节未提到。

媒体:关于研发上的故事,SPA Evo 架构,百亿研发投入,故事肯定更多,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领克 900 说过迈向全球,对于海外市场目前规划可不可以透露一下?包括欧洲东南亚市场优先级是怎么考量的?
康总:架构开发上有很多的故事,关于 SPA 架构,要感谢 09,09 在 PA 架构上给客户留下非常好的正面积极印象,比如驾控、安全,我们在 SPA Evo 上,团队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空间问题,不止简单前轮距加宽,轴距拉大,要面临整个开发过程保证操控性和大空间。我们团队以用户体验来思考,如何把这个车做好,哪些是家庭用户所关心的,如果不这么做就达不到家庭旗舰用车的标准,所以架构升级的不断被实现。这也是我们整个集团对于用户体验的挖掘,对于打造产品的决心,包括整个决策机制,对 900 今天这样的一个成果,还是有巨大意义的,如果说换一个别的公司,或者换一个别的决策方式,假设以成本或者以简单的经济效益来核算,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上百亿的研发预算投入在每一个零部件、每一个系统的开发,同时经过大量的验证,经过严格的测试,所以花费非常大。

穆总:出海,以后肯定有考量,但是现在还是聚焦国内市场。首先国内市场应该是竞争最激烈的区间,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在国内取得成功,出海不是大问题,而且在这次上海车展上,我们一些海外经销商也是强烈呼吁900要出去,其实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全球客户需求都一样,谁不想要大的、舒服的、安全的、操控好的、智能化配备高的。其实我们现在要想出海,有一个适配网络的问题,比如说国内手机互联不是很频繁,车机可以干很多事,导航、音乐,还有很多小程序都是在车机上直接操作,我根本不会在手机上再去做,但是在海外不行,在海外基本上还是需要用手机跟车连接的方式,才能实现车机的功能,还是涉及一些开发。当然有些中东的客户他不管,我就要,其实平行出口也是一个方法,但是在我们国内没有保证供应的情况下,平行出口也没有货,我们现在以订单拉生产,我们产出来的车是跟客户的大定绑定的,经销商也没有办法不交车给客户,平行出口出去。等我们把国内的供应链梳理清楚了才会考虑出口问题,这次上海车展我们接到很多这样的需求,经销商过来说赶紧把车给我,我要这个车。

媒体:友商通过多款大型和中大型 SUV 覆盖大家庭需求,例如理想 L6、7、8、9 系列,我们现在推领克 900,价格相当于覆盖理想 L6789 的区间,您想通过一款车跟竞品好几款车竞争,还是有其他的车除了 900 和 09 之外类似的产品呢?

穆总:这款车市场上的9和8产品系列,未来有没有其他产品,要看这个产品是不是能取得成功,我觉得理想也不会一开始全都那么快地投出来,他也是一个车一个车的出,因为一个车火了,他就会拷贝做出来,这个也是,而且在做的时候,我们到时候也会考虑,第二个车会不会跟这个车互相抢市场?其实客群类似,我们也在看市场,也在学习好的经验,看大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有思考,利用 SPA Evo 做出其他的车,我们已经把底做了,再往上更容易,我们在 900 上所有能做的都做了,只是怎么组合的问题,你说让我们做一个 4 座,没有问题,做一个 5 座的没有问题,这都不是事,各种组合各种动作我们都有。核心还是看这台车在市场上到底有什么样的反响?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才能决定下面的一些商业的和研发的行动,这个要等等看,可能 6 个月以后我们内部就会有一个决定。

媒体:领克 900 一直强调平权的问题,用户体验过了,还有第二个增长点,在五一大量用户体验之后,有没有一些特殊活动,在前端会做哪些工作?
穆总:前端工作还需要各位老师帮忙宣传,讲自己的体会,这次深入沟通之前,即便开了一下,可能也没有完全体会到。我强烈建议各位老师试驾的时候带家人,实在带不了家人就带朋友,请用这样的场景去模仿真实用户使用场景,因为我们看到他们就是这样的情况。通过所有的使用日常,一个周末基本上就能够知道什么情况,例如为什么是天地门?我们确实发现没有地门,东西会滚下来,因为小孩的东西太多了,后备厢会摞成一座山,我们希望下面是一个带斗的状态。第二,这辆车有三个可以往外放电的插口,车前面有一个,后备厢有一个,外插口有一个,都能够随时即插即用,我们可以在车里烧水,自己泡茶等孩子下课,在后备厢可以给孩子吹头发,玩了水玩了泥,可以冲一下,不要把一颗沙子带到车内,父亲可能没那么烦恼,但是老婆肯定不能接受,可以吹干再进车里,我今天想说家庭怎么和睦?做这个事情,让老婆双手点赞,吃个饭,露个营,车里面烧水,外面放电就可以,所以希望各位老师至少用一个周末的时间,带着家人朋友一块出去,我觉得我们可能会跟更多的媒体老师 KOL、KOC 合作,就使用场景进行深度体验,因为这辆车如果不跟家人一起去用,是体验不到的。前两天借一辆车给媒体老师开,他带着家人老婆孩子出去,上海周边一个地方去露营,回来以后他自己就讲,哪个好,这个解决了我什么痛点,那个解决了我什么痛点,就是真实情况,我想要的就是各位老师你们真的开着这个车,带入生活、场景,因为我们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实际使用场景,康总讲的那些故事,还有我们下面的那些工程师,就是这样的。如果有假期,带着老婆孩子,我们 900 非常好地满足了这个需求,五一我们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到这辆车很重要。
领克品牌非常实诚,我们不怕比,不怕试,可以先比先试再买,我刚才看了一下手机,因为车展还在进行,前方的小伙伴分享去展台看 900 的客人特别多,估计车展期间,包括五一期间都会有很多的用户,会去试。

康总:领克 900 用户脑子里是有这个车的,昨天价格一出来,这次上海车展肯定会爆。

媒体:关于 SKU,中间版本 1.5T Ultra、2.0T Ultra,都是跟智能或者性能有关,特别是智能方面的 1.5TUltra,没有用到 2.0T 用的 Thor 芯片,这个考虑是怎么样的,或者 1.5T 的动力版本也能够配上这个芯片?

康总: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一个建议,我们得给终端增加试乘试驾,今天早上我爱人说同学老爸买车,店里约不上时间,目前来看大家试乘试驾的热情确实很高。刚才说到 SKU 的问题,就是为了尽量减少客户对比,解决决策艰难的问题,很多都是标配,例如香氛,以前低配没有香氛,这次全给,我们讨论过主驾后面要不要有小桌板,这次全给,还有哪个座椅配置给的按摩,我们全给,香氛,小桌板,按摩,加热,全给,没有焦虑。接下来选这个车的时候要根据自己实际使用的场景,包括自己购车的预算,来选择,实际上现在经过上市时间的预热,包括大家对车子的了解,大家对哪个板型最香,都有基本判断,从现在来看,初步证明还是少给客户对比选择机会好一点,否则太多会成为负担,希望客户能够闭眼入就行,不管哪个板型,哪个配置,同等配置里面,我们交付的永远是最好的。

穆总:因为两个UItra我们原来的定义是智舱式,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它们两个差距一个就是大小电池。H5、H7的辅助驾驶能力其实相差不大,只是H7车位到车位的逻辑体验更好。

媒体:900 除了更快的加速和更舒适的底盘,品牌个性运动的风格如何延续?我本身是 02 的车主,对于性能上非常感兴趣,探索版大家呼声这么高,会不会有更多的玩法以及更多版本的加入?另外,对于LYNK Flyme Auto 的车机,咱们 900 上有没有更多的展现?蟹行等功能非常抢眼,对于车机对于车胎有什么额外要求?

康总:车机在开发整体的架构,风格,动效,包括跟魅族的链接,都是按照整个 LYNK Flyme Auto 的结构推进的,唯一不同的是这个基础上又增加了大量针对900特殊的设计,主要是功能上的风格,比如前后双大屏交互,4 个音响分区,同时打开 4 个爱奇异,每个人可以看自己的,这是功能设计,整个 900 座舱团队不断打磨再交付。关于泊车、蟹行模式,后轮转向功能,就像前转向一样,它对轮胎没有影响。华尔兹式掉头,原来需要后轮的差扭,一个向前转一个向后转,通过中间差距的扭矩差来实现车左前轮和后前轮华尔兹式的掉头,这个对车胎有一定的磨损,我们对此做了保护机制,通过扭矩的实时监测,如果路面过于粗糙,对轮胎损害比较大,系统会报警,这也是对车辆的一种保护。当然在大理石路面,沥青路面实现华尔兹式的调头是没有问题的,哪怕经常用,对轮胎磨损有,但也不至于转两圈轮胎就磨掉,在实际客户使用过程当中,这种方式也是一种应急方式,比如说在一些极限的停车场景极限的绕行场景当中会用到,大家不用过多担心对于轮胎的磨损。另外,对于电机转向,我们都是做好耐久,包括强度的验证,这都没问题。再讲讲运动性,从技术角度来讲,后轮转向用在900上,除了对于高速的稳定性之外,还重点兼顾对停车方便性。不像跑车的后轮转向,可转向角度很小,一般正负3度就够,高速状态下保持车辆稳定性。我们现在辅助泊车,减少转弯半径,就得角度比较大,所以我们开发正负10度,总共20度的转角范围,在高速上,一个通过转向,另外一个通过双电机,可以实现扭矩分配,这样对于我们高速稳定性就有很好的作用,所以麋鹿测试可以做到83.2km/h,总体来说双电机和后轮转向低速时候有更丰富的场景,华尔兹式掉头场景和蟹行模式场景等,高速的时候有极好稳定性。

穆总:02、03要的是操控性,900要操稳性,有家人在第二排第三排的时候绝对不能开赛车,我们说防晕是管住自己右脚,管住方向盘行驶的情况下,感受更好。900 是给家人准备的车,所以请稍微做点牺牲,自己一个人开的时候还是可以开得爽,但是带着家人的时候还是管住自己的右脚,管住自己的手比较好。

媒体:领克 900 都用千里浩瀚驾驶辅助系统,使用体验上相较于吉利内部品牌有什么差异?后期研发上会不会得到更多的优势?
康总:从智驾上来说整个吉利一盘棋,千里浩瀚品牌,也是把所有的智驾路线技术方案进行统一化管理,所以不用担心在某一个车上是新的或者是旧的问题,这样做的意义就是要通过平台化开发,统一更新,实践上可能由于某个车型适配的时间安排会有先后,但是总体体验上肯定会逐渐拉到一致,这都是一个平台化在各个车型上适配的问题。
在后续开发上,还要通过集团质量标准出验证程序,不管怎么样,我们智驾团队都是整个集团里面最忙的团队,昨天大白(陈奇 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参加发布会之前也是在上海正在测试千里浩瀚,包括在极氪 7X,极氪 001 等极氪产品上大家也会看到。一个架构上、一个平台上开发,通过算法的统一,都会达到一致的体验,当然说细微的差异肯定有的,因为车身形态不一样,车身大小不一样,比如绕行,小车灵活一些,大车做得安全一些,比如泊车,小车两把可以倒库里面,大车可能要三把,这个客户也能理解。如果说差异,车身尺寸、动力形式有差异,总体来说安全算法都统一。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