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上车

跟你上车

关注

岚图:从 「1」 出发

环形隧道

2020-07-31

因为媳妇是武汉人的关系,我每年都得回几次武汉。

这一次回来,相隔时间最久,大约有 8 个月。一碗热干面下肚,熟悉又陌生。这座城市似乎没有变化,街头小巷,人们依旧热情洋溢,生活气息满满。但与几位好友聊天,疫情的灰度又会在字里行间不经意流淌。

每个人都在探索一些变化,进行一些尝试,渴求新的希望。

作为武汉的汽车工业的名片,已经走过五十年历史的东风汽车,站在历史节点上,不论是内部需求,亦或外部期待,都需要一场再次出发。

岚图汽车,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7 月 29 日,武汉汉秀剧场,东风汽车发布岚图汽车品牌战略,首款概念车 VOYAH i-Land 全球首发。据悉,岚图定位为零焦虑高端智慧电动品牌。

武汉这座城市,对于岚图的重视程度显而易见。发布会当天,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武汉市市长周先旺及相关领导,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均出现在现场,整场发布会的规模达上千人。

那么,被寄予厚望的岚图,究竟怎么样?

(h 概念车全球首次亮相)

一:时间窗口

在岚图问世之后,我听到最多的声音是:他们来晚了。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不论是新造车公司还是传统车企,不论是自主亦或进口,都已经在过去几年中,完成了智能电动车领域的初步布局,并且大多拿出了相对成熟的产品。一夜之间,蓝海变红海,分水岭也开始出现。

特斯拉 Model 3 月销破万,蔚来走出泥潭,小鹏 P7 产品力进化,而就在岚图发布后一天,理想汽车也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市值逼近蔚来。传统车企端,比亚迪品牌逐步攀高,王朝系列拼图完成,广汽新能源埃安系最新月销量也已超过 4000 辆。

后来者岚图想要迎头赶上,当然有难度。但有几个因素不能忽视。

(h 概念车尾部特写)

第一:民族品牌。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汽集团考察时表示,一定要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这句话一方面鼓舞人心,一方面则预示着趋势。岚图虽然起步晚,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是三大造车央企中的首个定位高端的电动品牌,并且有了红旗复苏成功的经验,其意义和机会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少走弯路。岚图虽然问世晚,但可以借鉴行业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少走弯路。例如 「品牌先行」 这一理念。过去不论是新造车的蔚来,亦或孵化于传统车企的埃安,其成功的一个要素就是先有独立而明确定位的品牌。反观一下,目前上汽荣威 Marval X 月销量趋近于 0 的失败案例,并不是产品问题,更多是因为当初没有走出荣威,打造独立而明确的品牌形象。因此荣威才会发布了品牌全新双标战略,推出全新 「R」 标。

第三:时间跨度。相比很多看重时间窗口的声音而言,重视品牌和产品的打磨无疑更加重要。汽车品牌和产品的变革才刚刚开始,站在 10 年甚至 20 年后回看,这 1-2 年的缺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核心还是看最终能为用户和社会提供哪些东西,回归价值本身。

(继往者 创未来)

二:三个机会

在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竺延风眼中,岚图不是 「造车新势力」,而是 「造车新实力」。

发布会后,我和岚图的几位朋友聊天,竺延风口中的 「新实力」 并非说说而已,岚图在起步之初,确实就已经有了一个相对优势的位置,至少有三个机会点值得细说。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竺延风 )

首先:定位。

岚图的英文名是 VOYAH,取意 Voyage 「航行」,代表科技与自然完美融合的自由随心之旅,诠释高端智能生活品牌的理念。

在品牌定位上,岚图定位为零焦虑高端智慧电动品牌。这里的零焦虑,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续航零焦虑,而是包括 「产品品质焦虑、安全焦虑、里程焦虑、交付焦虑、服务焦虑、品牌可持续发展焦虑」 的六大零焦虑。

他们也有着清晰的目标人群画像:新中坚力量。这部分人群良好的教育背景,富有创新精神,渴望自由随心、期待实现自我价值,他们追求更有品质、更有品位的汽车生活。

目前,岚图已经打造了 ESSA 原生智慧电动架构,其中 「E」 代表 Electric,寓意原生电动,两个 「S」 分别代表 Smart 和 Secure,寓意智慧和安全,「A」 代表 Architecture,寓意架构,将满足用户的安全感、舒适感、尊重感、愉悦感和品位感 「五感」 需求。

(ESSA 原生智慧电动架构)

在设计领域,岚图以 「淡、静、雅」 为设计理念,希望构造一个淡然、雅致、恬静的空间。不喧哗,不张扬,不浮躁;有格局,有胸怀,有品味,可以说很符合这群目标用户的调调。从第一款概念车 VOYAH i-Land 的设计来看,整体优雅大气,采用鸥翼门,内饰展现出无限延伸的空间格局,把有温度的科技传递到车内每一处细节,传递了 「淡、静、雅」 的理念。

(车身侧面线条)
(车辆内饰)

根据岚图的规划,未来 3-5 年,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精准布局,实现覆盖轿车、SUV、MPV 以及跨界车、高性能车等各个细分市场。从 2021 年起,岚图每年将向市场投放不少于一款新车型。

对比上文提到的荣威 Marval X 案例,显然,岚图在品牌和产品的定位上,已经思考的非常成熟,这是最终能否突围的先决条件。

第二:背景。

定位明确之后,更多需要的是执行。这里就提到了岚图的第二个机会,背景。

之前在很多新品牌问世之初,一些关键词都会被列出,包括 「品质,安全,制造,供应链,技术,资金,资质,可持续」 等等,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一道隐形门槛,只要跨不过,就很难最终突围。

有意思的是,依托于东风 50 年造车经验,世界 500 强企业的背书,逐一分析这些关键词后,我们会发现,在岚图身上,它们被解答的顺理成章。

例如供应链端,在发布会现场,我们看到了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和华为智能汽车事业部总裁王军。他俩的出席很有象征意味,前者的电池产品是电动车供应链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传统部件,而后者在人机交互,智能驾驶等新兴汽车产业供应链中占有重要地位。曾毓群和王军同时出现在武汉发布会的现场,足以折射出岚图在供应链统筹领域的能力。

又比如技术。东风拥有 50 年造车历史,19 年新能源汽车研发历史,在电机、电控系统等方面,都有技术积累。例如风神 E 系列,奕炫 EV 都采用东风自主研发的电驱系统。不仅如此,受益于和日产和小康股份的合作,东风的电动化技术储备还能较好的实现外部给养。日产 Leaf 车型早在 2010 年就开始投放市场,目前全球销量近 50 万台。此外,东风公司与小康股份也已经确定以金康新能源作为双方在中高端新能源整车板块的合作平台。

最后再说说资金。众所周知,资金一直是多数新品牌的阿喀琉斯之踵,蔚来去年命悬一线,资金链紧张是核心原因。从岚图来看,一方面 2019 年东风集团的销售额超过 5000 亿,这些集团内部资源会成为岚图的后盾;另一方面,近日东风还发布会公告称,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这部分募资也会主要用于岚图的相关发展事宜。

基于这些背景,岚图事实上并非从 「0」出发,而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背靠充足的战略储备,从 「1」 出发的品牌。

(岚图汽车科技公司 CEO&CTO 卢放)

第三:组织。

这一点非常关键。过去很多央企改革失败的案例,主要原因在于内核难改,包袱重,效率低,很难大踏步的往前走。

在这点上,岚图也有些不同。

在团队的架构上,岚图的核心管理层主要自东风体系,CEO 兼 CTO 卢放,为原东风战略规划部专项技术总监;首席品牌官雷新,则是原东风英菲尼迪执行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蒋焘,此前任东风日产大连分公司总经理;原东风财务报告分部经理沈军,则在岚图任首席财务官。

(岚图汽车科技公司高层合影)

有意思的是,在岚图内部,除了东风系员工外,还引进了一批电动汽车企业和 IT 公司人才。网络上的一张图片显示,岚图公司楼下停车场里的车,车牌号来自五湖四海。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优化组织架构,岚图特别成立了独立于东风集团任何一家子公司的岚图汽车科技公司,采用科技公司普遍使用的 OKR 目标管理,推崇管理的扁平与高效。变革的决心不可谓不坚决。

三:一个开始

毫无疑问的是,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大幕已经拉开。

从中国三大央企来看,一汽在自主领域逐步走出困境,红旗品牌重塑的很成功,连续 28 个月销量增长,上半年更是销量突破 7 万,同比大增 110.7%。长安经历了去年的艰难,今年通过打造 「PLUS 高阶版」 的方式实现逆袭,刚刚过去的 6 月销量突破 14 万,同比增长 39.1%。

相比之下,东风虽然在自主品牌领域持续发力,但奕炫、风神 AX7、风神 E70 车型的销量均不那么给力,再加上上半年疫情突如其来,导致自主品牌整体销量同比下降超过 30%。此外,东风在过去冲击高端的过程中是吃过亏的。例如 2015 年推出的东风 A9,从 2012 年立项到 2016 年正式上市,花了整整 4 年,最终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

不过,这些都已是过去时。

站在武汉重启和复苏的节点,逆境中问世的岚图,已经在肉眼可见之下,把新造车更为前瞻的 「软实力」和传统车企更具底蕴的「硬实力」做了结合,起步的姿势对了。

两年后再看,这个新品牌,也许会超出期待。

(岚图汽车品牌战略发布会合影)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