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最热闹的是有关于钠离子电池的讨论,在宁德抛出自己的钠离子电池已经成熟以后,7 月要发布产品以后,基本以一己之力带动了这个方向的投入。如下图所示,按照我们原有对于动力和电化学储能电池的理解,欧盟 「电池 2030」 未来重点发展的电池体系,包括锂离子电池(Gen3、Gen4 和 Gen5)、非锂离子电池(钠离子是一个很前的顺序)和未来新型电池,这里单把钠离子电池拉出来成熟,就有点出人意料了。

钠离子电池同样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钠离子电池几乎与锂离子电池同时开展研究,从应用范围和成熟度来看,锂离子电池占据了很好的卡位,从当下来看,钠离子电池主要的应用潜在领域是在储能领域

在中国公司进入以前,在这个研究领域主要有欧美日几个创业企业来尝试和探索,我们大致可以梳理一下欧洲的企业运行情况,主要有两家公司英国 Faradion Limited 和法国 TIAMAT SAS。
1)Faradion
这家初创公司成立于 2011 年,主要在 2017 年发布产品设计,然后和锂电池企业谈合作。下面是他们工程设计的一些产品(正极材料为 Ni、Mn、Ti 基 O3/P2 型层状氧化物,负极材料采用硬碳),主要做一些储能和电动自行车装车尝试(这个电池容量也比较小)。从后续报道来看,Faradion 的商业模式主要和印度的 IPLTech,美国的 Phillips66,在电气化领域,由 Faradion、AGM Batteries 和雷诺一起探索钠离子电池在车上的应用。总体来看,这家公司的故事还在早期,并没有让欧洲的研发和投资者有特别大的兴趣。


2)法国 Timat
Timat 是 2017 年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孵化出来的,目标是使用通用性尺寸的 18650 电池来做钠离子电池。从目前的信息来看,Timat 比 Faradion 走的更慢一些,主要承接欧洲的一些前沿项目。合作方是 Plastic Omnium,把 Tiamat 的标准化的钠离子电池技术集成到了 48V 电池组中,该电池组用于大功率轻度混合动力架构。从 Tiamat 的长期目标来看,主要是为混合动力汽车开发低压系统。

3)Natron Energy
这家公司是 2012 年成立的,一方面是从美国 DOE 拿了 2000 万美金,实现电芯的扩产(在现有的锂电产线上来做改制),后面拿到了 ABB 领投的 3500 美金的投资。


小结
国内的故事,到底是怎么样目前我们确实没办法但从现有的信息来得到。但是既然有目前的说法,加上中国目前是整个电池产业链的 C 位,多少科研和企业带着资源去做,肯定要比欧美要更给力一些。不过这里确定的是,廉价易得的原料、简单方便的工艺,是这一轮钠离子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补充产品的一个分支,主要的目标是对冲开启全面应用后锂、钴、镍等材料的暴涨。至于 7 月我们是否能看到钠离子电池真正落地,目前完全没有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