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智驾

九章智驾

Subscription

FMCW 激光雷达科普(中):激光器、探测器与扫描

环形隧道
激光雷达

2021-10-22

作者:苏清涛

本文是 FMCW 激光雷达科普系列的第二篇,点击超链接查阅上一篇:FMCW 激光雷达科普(上):基本概念、技术路线、优势及争议和误解

FMCW 激光雷达主要由激光器、探测器、相干光路及扫描部件构成。这些关键部分,最值得关注的是以下几点 ——

激光器波长:1550

为什么是 1550?

目前,TOF 激光雷达的激光器以 905 纳米为主,Luminar、图达通及一径科技等用的是 1550 纳米,而 FMCW 激光雷达的激光器,则全部都是清一色的 1550 纳米。那么,其中的缘由是?

洛微 CTO Andy Sun 说:我们做任何一个产品,首先要看供应链的成熟度吧,因为你不可能所有零部件都自己造。

具体到 FMCW 激光雷达,从原理上来说,激光器不是非得用 1550 nm,905 nm 也可以,并且,用 1550 nm 做还是 905 nm 做,技术上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在光通信领域,跟 FMCW 搭配的都是基于 1550 nm 波段的器件,这些器件的供应链相对成熟,成本也可控,相比之下,基于 905 nm 做 FMCW 的成本就太高了。

此外,考察连续光的人眼安全要求,1550 nm 的光功率上限要比 905 nm 大 40 倍,在 FMCW 的相干放大原理下,理论上 1550 nm 可以比 905 nm 测试 40 倍远的距离。

多家 FMCW 激光雷达公司的创始人及技术负责人均认可 「供应链成熟度」 这一说法。

其中,一位技术负责人说:FMCW 要保证回光能和本地光进行干涉,只有干涉了才能检测到目标,因此,对激光器的 「相干性」 要求很高(哪怕回光和反射光之间有几微秒的时延,也有很好的相干性)。在业界,相干性比较好的激光器别被称为 「窄线宽激光器」,而现阶段,窄线宽激光器只有基于 1550 纳米的。

此外,这位负责人还说,FMCW 激光雷达需要提高集成度,可高集成度的多通道产品通常要基于硅光做,而硅光只能跟 1550 搭配。

不过,挚感光子 IC 设计总监吴雷说,他们用的激光器是 1310 的纳米的,「通信里面对这种激光器用量很大,很便宜」。

话说,用于 FMCW 激光雷达上的激光器,跟用在 TOF 激光雷达上面的 1550 纳米激光器,材质是相同的(磷化铟),但结构并不一样 ——FMCW 要求窄线宽(保证自相干性)、低噪声,这就导致两者的性能、良率、成本等完全不一样。

一位从业者业称,目前,FMCW 激光雷达的 1550 激光器要比用于 TOF 的 1550 激光器贵得多,国内还没有能够量产的。

1550 纳米激光器的优点

1550 纳米激光器的优点,在关于 TOF 激光雷达的介绍中已经提得很多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会影响人眼安全,因而可以把功率做得很高,进而实现比 905 纳米激光器更长的探测距离。

此外,哪怕在 TOF 中,1550 克服阳光噪声的能力也比 905 强。

1550 纳米激光器的缺点及存在的争议

(1)成本太高,且短期内很难降下来

1550 纳米激光器使用的材料不是硅 CMOS,而是磷化铟,并且,它还需要外部电源和复杂的电子控制装置,因此,成本居高不下。此外,1550 纳米激光器还需要跟昂贵的铟镓砷 APD 配对使用。

某激光雷达厂商架构师认为,1550 尽管在光通信领域中的用量已经不小了,但成本也没有降下来,因此,很难指望在激光雷达中就能降下来。

这位架构师说:「你有几百万台的量之后,相比于目前的几百几千台,成本肯定可以低不少,但相比于 905,它还是要贵得多。这就类似于,你不能说金戒指我买很多,它的价格就能降到铜戒指的水平吧?这是由材料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2)容易被水雾吸收,在雨天无法正常工作

多数激光雷达厂商在跟《九章智驾》交流的过程中都提到,1550 纳米激光器很容易被水雾吸收(几毫米厚的水层就可以把 1550 纳米激光的能量全部吸收,在光通信领域中的专业名词是 「水空吸收」),难以被反射回来,因而在雨天难以正常工作。

一位不愿具名的 FMCW 激光雷达公司创始人说:

「我们圈子的人都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说什么 1550「穿透能力好、抗干扰能力强」。我做过测试,往墙上泼水,在 1550 纳米激光器的眼里,墙是黑乎乎的一片,水流下来之后就好了。」

「多次实验表明,只要遇上两毫米的水薄膜,我们的 FMCW 激光雷达就瞎了。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因此,FMCW 激光雷达只能在阴天、晴天和小雨天用,大雨天就用不了。」

某 TOF 激光雷达厂商负责人也说,1550 对人眼安全影响小的原因正是它容易被液态水吸收 —— 激光还没有打到视网膜,就被眼球里面的水给吸收了;而容易被液态水吸收,确实也会导致,在地面车道线上有水、行人身上的衣服被淋湿的情况下,使用 1550 纳米激光器的激光雷达就测不了,或者是探测能力下降

但光勺科技 CEO 姚建并不完全认可上述说法。姚建说:「FMCW 的相干有两种,一直是调频,一直是调相。如果是调频,那 1550 纳米激光器受雨水的影响确实比较比较大,比如,探测距离从平时的 500 米衰减到 50 米;但我们用的调相技术,遇到大雨天气,探测距离还能达到平时的的 50% 左右。」

不过,某 FMCW 激光雷达公司 CEO 奚先生则说:「在 TOF 中,1550 纳米激光器易被雨雾吸收,会导致探测距离大大衰减,并且产生严重的噪点;而在 FMCW 中,有用使用相干检测,信噪比更高,因而,在同样使用 1550 nm 激光,激光雷达穿透雨雾产生稳定点云的能力会更强。」

此外,洛微 CTO Andy Sun 认为,只看不同波段对水的吸收率是不完整的,因为,激光在遇见雨水后,被吸收只是一部分情况,还有很多变化是跟散射、折射相关的,在这两部分,不同波长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短波的散射更强,因此要综合考虑。

Andy Sun 称,2019 年法国科研团队做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发现,其实 905 nm 和 1550 nm 两个波段的激光器在雨雾天的表现是差不多的 ——1550 nm 的总体吸收率只比 905 nm 高不到 10%。这完全被人眼安全的考虑下 1550 nm 可以提供更大出光功率的优势所掩盖。

某 FMCW 激光雷达公司 CEO 奚先生也提到了这组来自法国的实验。

但无论如何,沃尔沃、奥迪这些已经算是很保守的车企,都计划用 Luminar 基于 1550 的 TOF 激光雷达了,这或许意味着,在这些车企眼里,1550 在雨天无法正常工作,并不算是一个多严重的问题?

(3)并非绝对能确保 「人眼安全」

采访中,笔者提到一个问题:如果几辆搭载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车辆聚集在一起,激光同时发射,正好汇集到一起,正对着人眼了,那瞬时功率就很高了,应该也会影响人眼安全?

对此,某 TOF 激光雷达厂商负责人的回答是:905 纳米功率大的话是会伤害到视网膜,但视网膜类似于手机的感光图像的一个像素,激光从不同的地方打过去,影响到的是视网膜上不同的像素,因此,哪怕功率比较高,也不会把这几千万个像素都烧坏;而 1550 就不一样了,要烧坏,就整个区域都烧坏了 —— 人眼对 905 纳米波段的敏感点在于其打在某个像素上的能量,而对 1550 纳米波段的敏感点在于其总能量。

简言之,1550 纳米激光器其实也存在人眼安全问题 —— 激光是没打到视网膜,但被角膜吸收了,如果功率过高,角膜也会受伤。

激光器和探测器的芯片化、集成化

单光子、通道数与点频

在采访的过程中,《九章智驾》反复问到一个问题:FMCW 激光雷达会像一些 TOF 那样有许多个激光器,还是只有一个激光器?多数人的答案都是:理论上,激光器也可以有几十个、上百个,但在实践中,厂商们出于成本考虑,往往只会用 1 个激光器,FMCW 激光雷达也被称为 「单光子激光雷达」。

不过,尽管激光器的数量很少,但在分光器的协助下,实际发出的线数却可以很多,如 Mobileye 的 FMCW 激光雷达,号称是 184 线。激光器的数量也许不止一个,但肯定不会有几十、上百。

洛微 CTO Andy Sun 说:「能使用多少个通道,跟激光器的总光功率和分光器的何设置处理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发射端可以只有一个激光器,但在接收端,探测器的数量跟通道数是完全一致的。)

「用分光器把一束光分成成百上千束,这会不会导致每一束光的功率过低?」 当笔者向某激光雷达公司创始人提出这个疑问时,对方的回答是:「我在前端把功率提高不就行了?我 1 个 1 瓦的分成 10 束,跟你用 10 个 100 毫瓦的,总功率不是一样的吗?不过,前者的成本肯定要比后者低得多。 」

在 TOF 激光雷达中,总点频 = 单个激光器的发射频率 X 激光器的数量,那么,在 FMCW 中,激光器的数量会不会限制了点频?

按某 TOF 激光雷达厂商负责人的说法,FMCW 激光雷达的点频确实比 TOF 低,但原因并不在于激光器的数量更少,而在于 「TOF 测距一次需要 2 微秒,而 FMCW 测距一次需要 20 微秒」

对此,某 FMCW 激光雷达公司 CEO 奚先生的解释是:不同于 TOF,FMCW 激光雷达的点频并不依赖于激光本身的发射频率,而是依赖于后端信号调制解调的数据处理速度。因为激光持续在发射,后端的数据处理也在持续,后端的数据处理越快,前端产生的点频就越多。

简单地说,TOF 激光雷达的点频是 「供给推动型」,而 FMCW 激光雷达的点频则是 「需求拉动型」。

不过,不管怎么说,FMCW 激光雷达的点频比 TOF 低,却是大家都承认的事实。

对这个问题,光勺科技 CEO 姚建的说法是:我们现在可以做到每秒 10-15 帧,做到这个程度就够用了。对 TOF 激光雷达来说,是点频越高越好,但对 FMCW 激光雷达来说,因为每个点都有速度信息,不惜一切代价把点云密度做高的意义不大。

(为什么有了速度信息,点云密度就没有那么重要了?请参考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FMCW 激光雷达科普(上):基本概念、技术路线、优势及争议和误解》

而洛微 CMO 贺润芃的说法则是:FMCW 激光雷达因为信噪比更高,所以,哪怕分辨率(点云密度)没那么高,也可以实现很好的探测效果。

简言之,速度维数据和信噪比,共同降低了 FMCW 激光雷达对点频的要求。

低成本的探测器

不同于 TOF 激光雷达的探测器要用成本高昂的 APD(雪崩光二极管)和 SPAD(单光子雪崩光二极管),FMCW 激光雷达的探测器只需成本更低的 PIN 就可以了。 为何?

据挚感光子 IC 设计总监吴雷介绍,在 TOF 中,光束发出去之后,信号会有近 100db 的损耗,为保证探测效果,探测器需要将折损了的信号放大,这个放大系数,被称为 「增益」,APD 和 SPA 便属于增益比较大的探测器,因而比较贵;而在 FMCW 中,光束在发出去之前,留了一半在本地,尽管回光也有折损,但本地光还在,这两部分一结合,就把光信号给放大了(光学芯片里面已经有增益了,这被称为 「相干增益」)。

此外,在 TOF 中,APD 在将信号放大的同时,把噪音也给放大了,相比之下,FMCW 中,「相干增益」 是不带噪声的。

因此,在 FMCW 激光雷达中,增益很小、也更便宜的探测器已足以 「胜任」。

将探测器跟激光器集成到一起

现在,禾赛、Ouster 等 TOF 激光雷达厂商都在谈激光收发的芯片化,那么,FMCW 激光雷达收发模块的芯片化是怎么做的呢?

在 TOF 激光雷达中,哪怕实现了很高的集成度,探测器和激光器都是部署在不同的芯片上,那么,在 FMCW 中,探测器和激光器有可能被集成到同一个芯片上吗?在本系列访谈中,《九章智驾》反复追问了这个问题。

答案无一例外是:可以。

据某 TOF 激光雷达厂商负责人介绍,目前,FMCW 激光雷达探测器已经可集成到硅光芯片(该硅谷芯片上集成了分光器、调频器、偏振控制、相干混频阵列等功能)上了,大多数厂商都是这么做的,而激光器是三五族产品,没法直接集成到硅光芯片中;不过,激光器在另一块晶圆上加工好之后,可以再通过一些特殊工艺被贴到硅光芯片上。

洛微 CTO Andy Sun 说,目前厂商们的做法是,将激光器独立封装,然后通过光纤耦合到硅光芯片上,这种工艺被称为 「激光器外置」。Andy Sun 认为,激光器外置只是个过渡形态,英特尔等公司已经在朝着 「激光器内置」 的方向发展了。

某国内 FMCW 激光类公司 CEO 奚先生也说,他们目前正在探索将探测器和激光器集成到同一颗 ASIC 芯片的工艺,「首先实现收发模块的芯片化」。

据挚感光子 IC 设计总监吴雷介绍,挚感光子也已经自研开发了集成光学芯片及与其配套的光学模组(集成激光器,探测器及镜头),并在开发 ASIC 电芯片(集成模拟前端及数字信号处理),首先实现收发器的芯片化。

不过,今年 5 月份,微源光子董事长兼总经理朱晓琪在题为《从硅光通信技术看 FMCW lidar 的集成挑战》的演讲中指出,要将三五族的激光器芯片跟硅基芯片集成到一起,难度非常大。「不管是光纤输出的波导,还是直接输出的波导,它们的模场都远远大于硅基单模波导模场,同时,这些材料的系数完全不同。」

Andy Sun、朱晓琪等人都承认,英特尔公司已经有办法把激光器集成到硅光芯片中去了。他们说:「这是英特尔的专利」。

据朱晓琪在演讲中的说法,在英特尔的方案中,激光器发光部分本身仍是 III-V 材料,但通过硅晶圆工艺和硅光集成到一起,被称为 「异质集成」。这种方案的工艺是:

1) 拿一个硅的晶圆,在晶圆上做好掩埋层跟单晶硅以后,在单晶硅上刻蚀单模波导;

2) 准备一个外延片,包括衬底,把延片切成一个一个的芯片;

3) 把该芯片倒装贴在做好的硅单模波导上,做好以后先要用一些化学办法把 InP 衬底去掉,然后去做刻蚀;

4) 掺杂 n 极,做 n 极的电镀,p 极和 p 极的电镀,做一些等离子的退火;

5) 在已经做好的单模波导上出光。

Andy Sun 说,从长期看,大家都是要把激光器跟探测器集成到同一颗硅光芯片上的。目前各大提供硅光工艺的代工厂(Foundry),也正在开发各自的激光器集成工艺,相信很快会有相应的工艺选择出现。某 TOF 激光雷达厂商负责人也认为,如果能避开英特尔的知识产权,这种工艺,其他厂商最终也是有可能搞定的。

不过,Andy Sun 也承认,将激光器集成到硅光芯片上的难度很高。他说,英特尔这种方案的代价是,芯片的效率不高,而且能达到的峰值功率不高,「所以它可能需要集成很多个激光器在上面」。

对英特尔这种方案,朱晓琪的观点跟 Andy Sun 一致。

朱晓琪在演讲中说:「硅的波导仍然有一个尺寸特别小、模场做不大的限制,因此即便能够通过这样的方案出光,出的光也非常非常小 —— 我看到文献以及报道一般都不到 10 毫瓦,同时量子效率也非常非常低,只能拿来做一些短距离的传输,如果要用它做一些大出光,实际上非常难。」

朱晓琪也承认 「英特尔做得比较好」,但他并不太看好其他厂商复制这条道路的前景。「工艺难度非常高,激光器的出光功率非常非常低,也不适合做 FMCW 激光雷达。」

光学镜头跟激光器、探测器集成到到一起

姚建此前在一次演讲中提到,TOF 激光雷达由于体制限制,除了信号处理及 MEMS 扫描外,其他部分很难芯片化。言外之意,光学镜头也很难被芯片化。那么,在 FMCW 激光雷达中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在本系列访谈中,这也是一个被《九章智驾》反复追问的问题。

某 FMCW 激光雷达公司 CEO 并不认同 「TOF 中的光学镜头无法被集成化」 这一说法,在他看来,哪怕在 TOF 中,光学镜头也是可以被集成化的。「单晶硅的光学化技术就可以用于光学镜头的半导体化,这跟激光雷达是 TOF 还是 FMCW 是没有关系的。」

但无论如何,大家一致认为,在 FMCW 中,光学镜头是可以被芯片化的。

某不愿具名的 FMCW 激光雷达公司创始人说:「光学镜头是可以被芯片化的,「有个专业名词叫「麦卡伦斯超透镜」,就是把镜片做得很薄很薄,然后贴在芯片上就行了,相当于把两个硅片黏在一起,但这个技术目前还不成熟」。

Andy Sun 说:「实际上,用 OPA 做扫描的时候是不需要单独的镜头的,因为 OPA 的阵列本身就是镜头,有入光孔和出光孔。」 某 TOF 激光雷达厂商负责人也持同样的观点。

扫描方案 & 扫描与收发的集成

扫描方案:OPA 是终极形态

TOF 激光雷达的扫描方式有转镜、MEMS、棱镜、Flash 和 MEMS 等,那 FMCW 呢? 比较明显的是,目前,多数 FMCW 激光雷达厂商都选择了 OPA 扫描方案。

不过,诸多受访者都认为,上述扫描方式均可跟 FMCW 搭配,某 FMCW 激光雷达公司创始人说:「你可以说 FMCW 天生更搭配 OPA 扫描,但是没有 OPA 扫描,不代表 FMCW 就做不出来,它可以用转镜、也可以用 MEMS、棱镜。」

如国内某公司目前的 FMCW 及激光雷达就采用了双棱镜扫描、MEMS 扫描,挚感光子采用了棱镜扫描,而光勺科技目前用的是机械扫描,明年会换成 MEMS(光勺自己只做收发系统,扫描系统是外购的)。

姚建说:「要做长探测距离,OPA 只能跟 FMCW 搭配,但 FMCW 不一定非得跟 OPA 搭配。」

不过,各受访者一致认为,OPA 是 FMCW 激光雷达最理想的扫描方案,「是终极形态」。

为什么大家如此看好 OPA,它的优势在哪里?

OPA 即光学相控阵,通过对阵列移相器中每个移相器相位的调节,利用干涉原理(类似的是两圈水波相互叠加后,有的方向会相互抵消,有的会相互增强))实现激光按照特定方向发射。

(上图摘自《智驾在前沿》)

包括挚感光子 IC 设计总监吴雷在内的多位专家都认为,OPA 没有机械部件,是真正的固态扫描。

除 OPA 外,TOF 激光雷达的 Flash 也被认为是 「纯固态」,但实际上,Flash 发射的是面阵光,没有独立的扫描部件。OPA 与 Flash 的关键区别在于,「Flash 像手电筒一样,一下打出来就是一个面,光的能力比较分散,每个点上的能量很小,因而探测距离比较短;而 OPA 是点扫描,能力比较集中,因而可在同等功率下更实现更长的探测距离」

(上图摘自《智驾在前沿》)

姚建的解释是:人在看东西的时候,尽管视场角很大,但有一个蚊子飞过来时,我的眼光马上就聚焦(凝视)到这只蚊子身上了,我不需要逐行扫描;因为,逐行扫描不仅效率太低,而且,在飞进飞出的蚊子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很容易有遗漏。OPA 就相当于,有 100 只蚊子飞过来后,我的光束能马上聚焦到这 100 只蚊子身上,我每时每刻都如此聚焦,这样就不会有目标物被遗漏掉,而且效率特别高。

某 TOF 激光雷达厂商负责人并不认可这一观点:电子扫描还不会智能到这个程度吧。你已经判断出这有一只蚊子了,才聚焦于这个方向,这相当于 「先知道结果,再去追求过程」,你已经知道目标物及其位置了,为什么还要去扫描它呢?

奚先生也认为,OPA 不具备聚焦功能,「它原来是平行光,出去还是平行光,只不过换一个角度」。奚先生说,OPA 其实利用的是光的衍射相干原理,通过改变材料的折射率或介电常数实现光的偏转,改变有多快,偏转就有多快。

某 TOF 激光雷达厂商负责人称,理论上,OPA 在成熟后,是可以作为光学镜头来使用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 FMCW 激光雷达公司创始人说:「诚然,FMCW 不一定非得跟 OPA 搭配,但 FMCW 的收发系统需要用硅光技术来降成本,如果扫描模块也用基于硅光技术的 OPA,那收发和扫描的集成岂不是更容易了?」

Andy Sun 也认为,FMCW 和 OPA 都需要通过硅光技术平台来实现,因此,无论是刚开始的两个芯片,还是最终变成同一颗芯片,FMCW+OPA 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技术选择。

不过,尽管 OPA 被认为是 「最性感的终极路线」,但其实现的过程会比较漫长。

姚建说:「十年后,激光雷达一定是 FMCW+OPA,但 OPA 现在还停留在实验室里。」

上述不具名人士说:「在 2030 年之前,FMCW+OPA 的方案都很难成熟。」

扫描跟收发的集成

既然 OPA 跟发射端都是基于硅光技术平台做,那么,将两个模块集成到一起,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这并非一个大胆的猜想,而是已经有公司在这么实践了。

微源光子董事长兼总经理朱晓琪说,将 OPA 扫描部件跟相干光路、探测器集成到同一个硅片上,是通信产业已经在做的事情了。接下来,只要能解决将三五族芯片(激光器)跟硅基芯片的集成问题,将扫描和收发集成到一起,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了。

业界普遍认为,英特尔的 FMCW 激光雷达中,扫描系统就跟激光收发系统集成到同一颗芯片上了。

为什么英特尔可以做到?一位 FMCW 激光雷达公司创始人向笔者介绍道:「英特尔的硅光上面是带光源的(只有他们有这个东西),所以他们的硅光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硅光了,因为它上面既有磷化铟也有硅,它的硅光,我觉得应该叫做「异质光」,就是两不同的异常的材料。所以,只有他们能走这个路线。」

不过,据称硅谷公司 LightIC 也在尝试这条技术路线了。

国内公司中,洛微 CTO Andy Sun 人等均称,这也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据 Andy Sun 的说法,毫米波雷达的扫描跟收发就是集成到一起的,而它的调制方式就是 FMCW。

由于扫描系统可以跟收发系统集成到一起,光勺 CEO 姚建多次强调,FMCW 激光雷达 「可实现比 TOF 更高程度的芯片化」,姚建甚至将其称为 「真正的芯片化」。

不过,朱晓琪曾在之前的演讲中指出,OPA 跟光源之间的耦合会有一个很大的插损,「这是整个业界都很难解决的问题」。而这一难题的解决进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FMCW 激光雷达 「真正的芯片化」 的进度。

正文结束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专题推荐

Comment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Lik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