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电车老兵
2021 年 11 月 2 日,全球汽车座椅和电子电气技术引领者李尔公司(NYSE: LEA)今日宣布,已与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45.SZ)签署合资公司最终协议。
欣锐科技是一家中国电动车电子产品一级供应商,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业务。
作为国内创业板上市企业,欣锐科技也于同一天发布通报。
根据双方披露信息:合资公司预计在 2021 年第四季度完成合资公司设立所需的审批和登记,今年完成管理团队的建立合资公司位于中国深圳,将整合双方在先进的车载充电机和新一代多功能集成电源模块上的产品能力,形成优势互补,服务众多本土和全球汽车制造商。
资本市场的热烈反应从欣锐科技的股价可以看到,从 「内行看门道」 的角度这个消息有很深的解读价值。汽车行业从整车到系统部件的并购、合资十分频繁,然而此次牵手背后的信息量则是巨大的。
甚至笔者大胆推测:这或许是汽车电气化、智能化时代一种合资新常态。
众所周知 「以市场换技术」 是汽车行业过去三十年几乎所有合资并购最坚实的底层逻辑,老牌 TIR1 企业有丰富的应用积累与底层技术,国内市场需要成熟稳定的解决方案。技术是否换的来暂且不论,取得的市场效益有目共睹。
然而如果用这个角度去解析此次合资案例则有许多让人看不懂的地方。
首先双方之前聚焦的就不是同一个 「市场」,而欣锐缺乏的更不是 「技术」。欣锐科技是国内起步很早的车载电源企业,目前核心业务中布局的亮点是比亚迪超级混动业务,吉利浩瀚平台及造车新势力的小鹏。而 Lear 虽然在国内市场试探性布局也很早,但是目前核心业务都在欧美地区。
双方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车载电源技术研究的起步早,且都没有明显的技术、制造工艺、工程经验上的短板,因此这次 「合资」 合的究竟是什么极其耐人寻味。
众所周知,宁德时代全球建厂以及牵手众多国内外主机厂的背后有先发优势,供应链等诸多因素。然而业内人士熟知 Lear 在 OBC,DC-DC 等车载电源业务上起步并不晚,国内也早有产业布局。这与本身就土生土长的本土企业欣锐结合表面看起来丝毫看不到 「互补」,甚至按照传统逻辑这怎么看都是一对竞争对手。
然而综合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当下时局我们却不难得出如下推测: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崛起,诞生了一群有底层技术,工程经验,市场应用的本土企业。
中国资本市场大力扶持本土高科技企业崛起,让世界 500 强通过收购业内小型高科技企业进入某个业务的模式行不通了,最好的方式成了以资本合作推动技术合作,与潜在对手共享行业红利。
国内科技型企业可以借助国内资本环境,产业政策快速独立崛起,但是在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仍然需要借助世界五百强 「老大哥」 的底蕴。
综上所述,这一桩表面 「看不懂」 的合资案例背后或许酝酿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 「新常态」。甚至于可以管中窥豹的看到中国利用启动 「内循环」 应对中美经济解绑的措施,正在逐步见效。
一个中国新型本土科技型企业,一个美国本土五百强企业,从竞争对手走到在竞争领域业务合资让我们相信:无论是我们的国家,还是汽车产业都在经历一场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