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充电站

超级充电站

关注

不造车的华为,反而更可怕

环形隧道
华为

2021-12-22

作者:James 杨建文

提起华为,很多人联想到下一个词应该就是「造车」。

关于「华为会不会造车」的讨论一直从年头持续到年尾。

与之相伴的就是,华为一次次的对外发声:我们不造车。

甚至这种情况已经愈演愈烈,已经到了不用媒体发问华为官方自己就会提:

作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增量部件供应商,华为不造车,聚焦 ICT 技术,目标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可预见的是,这样的情况还将持续很久。

不过,这次我们也不是来争论这一点,还是来看看,华为如何帮助车企造好车。

华为怎么帮助车企造好车?

在文章开始前,还是先来了解一下华为与主机厂的合作方式。

最被大家熟悉的应该就是全栈解决方案(即 Huawei Inside)。

第二种,提供平台化的服务。华为会把这种平台化的产品提供给 OEM,然后 OEM 找第三方合作伙伴或者它自己在上面做开发应用。

比如说,长城沙龙品牌的机甲龙采用了华为双 MDC 配置,但是算法却是由另外一家 MDC 算法伙伴提供。

此外,华为也可以做传统 Tier1 业务,直接为车企提供零部件,当然,都是「增量」部件。比如激光雷达、 AR-HUD

再举一个例子:飞凡汽车的 R7 就会搭载华为的 AR-HUD。

三大生态已成型

这次,华为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生态的构建上。

iDVP 生态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分层解耦的数字架构。包括计算与通信架构 CCA 、车载操作系统、多域协同软件框架 HAS Core 和完善的整车级工具链。

华为会和合作伙伴联合定义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联合开发原子化服务,实现软硬件的分层解耦以及接口标准化,降低车厂软件开发难度。

这么说可能还是有些抽象,举个例子吧。

去年 12 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SDV 工作组成立。目前已经有 70 多家企业加入,并且在今年 10 月份成功发布了 520 多个联合定义的 API。

作为 SDV 成员,基于标准化接口规范,华为完成了与 10 个厂家 20 款设备的系统预集成。带来的好处就是:华为联合伙伴开发了一键休憩和迎宾模式,这些典型的多设备联动场景,开发效率提升了 10 倍。

MDC 生态

「智能驾驶是车企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首席运营官、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如是说道。

华为 MDC 智能驾驶计算平台,为开发者提供全场景覆盖的工具链与丰富的 SDK,支持伙伴的软件开发和移植,同时满足智能驾驶应用对车规、安全的核心要求。

在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上,广汽埃安 LX Plus 、长城沙龙品牌的机甲龙都应用了华为 MDC,正式开启华为 MDC 生态合作模式的乘用车商用之旅。

这还不止,广汽研究院智驾技术部部长徐伟透露,将在未来 3 年内发布多款基于华为 MDC 的战略车型。

商用车方面,同样是基于华为 MDC 和车云服务平台,华为和合作伙伴在天津共同打造了智能化码头系统中的水平运输系统,与自动化改造前相比,减低安全风险的同时,整体作业效率提升 15%,单箱作业能耗下降 20%,综合运营成本下降 10%。

由此可见,华为 MDC 适用的场景很广。

目前已经有 70 多家合作伙伴加入了 MDC 生态圈,联合推进乘用车、港口、矿卡、园区等智能驾驶场景的试点与商用。

HarmonyOS 智能座舱生态

智能座舱也是华为发力重点。

华为在围绕 HarmonyOS 车机操作系统构建智能座舱生态。

具体来说,在 HarmonyOS 操作系统上,华为增量开发了 9 类车载增强能力、开放 1517 个车载业务 API 、 13000 多个 HarmonyOS 的 API,并提供全面开放的工具和技术支持,降低座舱系统的集成与开发难度,帮助伙伴快速开发和迁移应用。

基于 HarmonyOS 车机操作系统,华为已经与 150 多家软硬件伙伴们建立合作。

华为在下一盘大棋

透过这次发布会,你可以看到,华为在「变」。

以前华为给人的风格是「大包大揽、全都自己干」,但是现在,华为正在学着张开怀抱,纳入更多合作伙伴,把智能汽车的蛋糕一起做大。

这个举动真的非常聪明。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做生态的好处。

我们以华为智能座舱生态为例,传统座椅可能只能实现「坐的舒服」这个基础需求,但是在 HarmonyOS 生态共融的理念下,座椅能够和 HarmonyOS 的 Healthkit 打通,成为智能健康监测座椅,够给予用户更为全面的健康建议。而且,可以联动的设备越多,座舱使用体验也会越好,竞争力更强。

王军说,在华为最新的座舱 DEMO 车上,已经部署了合作伙伴的车载天幕、电子后视镜、全息投影、转向系统和智能健康座椅。

我真的非常想体验一下。

总的来说就是,当华为智能生态圈聚集的合作伙伴越多,华为平台会变得越来越好用、竞争力也会越来越高。

而这,正是华为想看到的。

所以,这次在这次论坛上午场,华为专门举行了「 2021 年度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优秀合作伙伴答谢」活动,向 50 多家合作伙伴表示感谢。

此举也是在向业内其他观望的玩家们暗示:「你们看,这就是和我们合作的典型样本。」

现在的华为智能汽车生态圈,还只是有 300 家合作伙伴,那么未来发展到 3000 家、 30000 家会是什么样子?

我无法想象,只是隐隐有种预感:相比于造车的华为,这个正在做生态做开放的华为要更可怕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来了:华为能不能成为中国的「博世」?这也是大家争论的重点。

我觉得现在下结论还太早,华为要做的,还有很多。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