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浩楠 万博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蔚(来)小(鹏)理(想)之后,第四家冲刺 IPO 的造车新势力来了,这次是零跑汽车。
3 月 17 日晚间,新势力第二梯队的零跑汽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中金公司、花旗、摩根大通、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在刚刚过去的 2021 年实现销量起飞的零跑,此时叩响 IPO 大门,再合适不过。
但在零跑汽车的招股书中,却出现了两个逻辑相悖之处:
一是号称造车新势力中,唯一具备全域自研自造能力的车企,3 年间累计研发支出,却只有不到 14 亿元,远低于先一步上市的头部蔚(来)小(鹏)理(想)。
二是市场定位中高端市场,但将近 90% 的销量担当,却是售价不超过 10 万元,利润微薄的 A00 级小车。
这两处不合情理,也是零跑交付稳步提升的态势下,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零跑概况
零跑汽车,成立于 2015 年 12 月,在第一波新势力造车浪潮里涌现出的新造车公司。
业务方面,零跑汽车主打智能纯电动车,核心标签 —— 全栈自研,号称造车新势力中,唯一具备全域自研自造能力的车企。
产品方面,零跑汽车主要瞄准 15-30 万元中高端纯电市场。

零跑汽车官网显示,其目前在售 3 款车型,包括 2019 年 1 月发布的零跑 S01 轿跑,2020 年 5 月上市的低端 A00 车型零跑 T03,以及去年 9 月上市的中端纯电 SUV,零跑 C11,售价 15-20 万元区间,这也是零跑目前在售最贵的车型。
除此之外,还有一款零跑 C01 轿跑,计划在今年北京车展期间发布,目前没有更多信息流出,但市场传言与 C01 与小鹏 P7 定位一致。
交付方面,零跑虽然与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几乎同时间成立,但车辆交付,却相对较晚。

交付数量,招股书显示,2021 年领跑累计交付 4.3 万辆,较 2020 年的 8000 余辆大幅增长 443%,排在造车新势力第 5 位。
车型分布方面,零跑汽车有点偏科,主打低端市场的微型车零跑 T03 占比最高,交付 38463 辆。
也就是说,零跑汽车虽然定位中高端市场,但目前的销量主力,还是以低端市场为主。

经营层面,零跑给出 4 大关键词:营收增长,成本下降,亏损扩大。
招股书披露,2021 年,零跑营收规模 31.32 亿元,较 2020 年大幅增长 400%;毛利率为 - 44.3%,较上一年的 - 50.6% 增加 6 个百分点;净亏损 26.3 亿元,较 2020 年的 9.35 亿元增加 181%。

除此之外,在研发方面,零跑的投入似乎与自我标定的「全栈自研」标签有所出入。
招股书显示,零跑 2019-2021 年,研发支出累计为 13.87 亿元,其中 2021 年支出 7.4 亿元人民币,占到会计期内营收规模的 23.62%。
这个数据,甚至比以 「抠门」 著称的理想还要低。公开消息显示,理想在上市的前一年,也就是 2019 年,全年营收 2.84 亿元,但研发投入超过 11 亿元。

资产方面,截止到 2021 年年末,零跑汽车总资产为 125.26 亿元,较上一年期末增加 283%,同时因亏损持续扩大,零跑 2021 年经营现金流净流出 10.19 亿元,较上年的 7.32 亿元增加 39%。
截止到 2021 年年末,零跑汽车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43.38 亿元,较上年期末的 1.01 亿元增加超过 40 倍,主要是零跑去年大规模融资活动所致。
谁打造了零跑?
2021 年开始,零跑销量开始逆袭,挤掉了威马汽车,冲进第一梯队。
全年交付 43121 辆新车,紧随蔚小理哪之后排第五。
这一年,也是零跑汽车被广泛认知的第一年。
不过零跑汽车其实算新势力中的 「老资格」,成立于 2015 年,与 「蔚小理」 同一批创业。
零跑汽车孵化于大华股份。没错,就是仅次于海康威视的安防巨头大华。
两个关键核心人物,也都是大华创始元老。

傅利泉,大华创始人,浙江电子工业学校毕业,白手起家创办大华,做成全球 AI 安防行业第二。自称有一个千亿市值的梦,但全球安防市场也不过千亿,所以把目光转向汽车。
这就带出了零跑另一个关键人物:朱江明。
朱江明是大华联合创始人,早年拿着全部身家 5000 块跟傅利泉一起创业,是共患难过的亲密战友。

朱江明技术出身,杭州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现已并入浙江大学)毕业,零跑之前是大华 CTO,大华成长、突破、高速发展期的关键产品,都是朱江明带队研发,其中就包括汽车安防产品。
零跑汽车创办后,朱江明逐渐辞去跟大华相关的职务,全面负责零跑的管理、运营。他也是零跑汽车董事长,并冠以创始人头衔,还是零跑汽车第一大个人股东,持股比例 9.15%。
傅利泉则退到幕后,是零跑汽车第二大个人股东(持股 9.01%)。
另外,招股书中还披露朱江明、傅利泉通过他们的家人及关联控股公司间接持有的零跑股份总额为 31.01%,是绝对第一大股东团体。

而朱、傅两人之间则达成协议采取一致行动,若有分歧则以朱江明决断为准。
也就是说,零跑汽车的目前实际控制人、最高决策者就是朱江明。
不过,第一电动网曾报道说,朱江明早期接受采访时曾回忆是十足 「萌新」,甚至不清楚造车需要资质,以为质检过关就能上市销售。
零跑创业时,大环境还是 「骗补与窒息齐飞」,几年下来,大批选手被淘汰出局。
但零跑不但顺利活了下来,还在 2019 年 1 月上市了第一款量产车 S01,这也与朱江明本身技术 + 管理的背景密不可分。

零跑管理层中,重要的名字还有吴保军、曹力,他们都是执行董事。
吴保军,1970 年出生,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农机工程学院汽车与拖拉机专业毕业。
吴保军现任零跑汽车总裁,职业生涯主要集中在汽车销售、市场服务、汽车保险相关,长期在广汽任职,历任广汽旗下多个品牌市场负责人。
曹力,浙江理工大学毕业。零跑汽车副总裁,整车研发部总经理,是零跑目前的技术、产品负责人。出身大华集团,长期从事设计工作。
到去年 12 月 31 日为止,零跑共有 3,190 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已占到员工总数 33.9%。
零跑研发人员待遇怎样?没有披露,不过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致估算。

招股书显示,零跑去年研发支出 7.4 亿元,其中研发人员薪酬占比 50.6%,支出 3.75 亿元,平均到 1000 名左右的研发人员规模,对于公司来说研发支出的 「人均」 水平为 35.7 万元。
与之对比,不那么以技术、智能为标签的理想汽车,2021 年研发投入 32.9 亿元,而它研发团队规模超过 2000 人。
所以和头部公司对比,零跑的研发水平和规模都存在很大差距。不过,这也与零跑在资金上不像友商那么 「财大气粗」 有关。
李斌曾说,没 200 亿别想造车。而根据招股书信息,零跑自成立以来,融资共 8 轮,总计 118.6 亿。
投资方包括红杉智盛、上海电气香港、国信证券以及杭州市等等。

而最大的投资方,还是来自大华,以及傅、朱二人的关联企业(宁波华旸、舟山灏海等等)。
与同行相比,的确不算多。而且超过 60 亿的资金,都是在去年 8 月 C 轮融资中获得。
这就是说,2021 年零跑销量起飞以前,一直在过不宽裕的紧日子,大部分输血靠大华及相关企业。
与话题、光环不断,资方热捧的其他造车新势力相比,零跑的确算是艰苦创业了。
零跑未来往哪里去?
不过对于零跑来说,造车这门买卖,也称得上是 「守得云开见月明」 了。
艰苦 6 年,销量起飞了,名声也逐渐打响,最重要的是投资方开始重视它。其实从去年开始,零跑渡过襁褓期,进入快速成长。
零跑的战略、技术路线、优势以及挑战也逐渐由官方披露。
在招股书中,零跑认为自己的优势根源在于自研、成本。

按照零跑自己的说法,他们是一家全栈自研的智能汽车公司。这个全栈自研,是和特斯拉、小鹏一样的硬核实力。
硬件包括整车研发、设计、线控底盘、电池包(除了电芯)、驱动电机、高压充电技术…
软件包括自动驾驶算法、智能座舱 OS 等等汽车软件。
甚至还有芯片。零跑去年和大华一起成立芯片子公司,着手研发车载 AI 芯片。
零跑尽管目前全年研发投入仅相当于其他新势力一个季度的水平,团队规模也不大,但这并不妨碍零跑以特斯拉的技术标准来布局。

零跑认为,全栈自研的优势再延伸,就形成了业内最优秀的垂直整合能力。
意思就是零跑自研的技术,配合大华生态内投资或控制的供应链公司,可以把零跑造车的成本降到最低,效率提到最高。
一个例子,就是零跑汽车上的安防系统。
那零跑汽车的挑战在哪?
很明显,技术研发投入还不够,「三年超过特斯拉」,难度不是一般得大。
此外,零跑眼下还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打开销量的核心旗舰产品。
零跑从 2020 年末开始销量起飞,直到去年底冲进第一梯队,靠的都是一款 A0 级小车 T03。

走的和五菱 MiniEV 一样都是超高性价比路线。
这样的产品,自然不可能有什么技术含量,利润率也很低,更谈不上有什么核心竞争力了。
A0 级小车门槛太低,谁都做得,今后的竞争只会走向无限压低成本的内卷之路。
五菱尚可背靠上汽,只需要完成新能源积分任务就行,挣不挣钱不重要。但零跑不行。
打不开 15 万以上主流市场,不但所谓 「智能汽车」 永远实现不了,生存也会成问题。
所以零跑的下一步业务规划很清晰:
首先是去年 10 月开始交付的 C11,是零跑第一款中型 SUV,已经获超过 2 万订单,今年要完成产能爬坡的任务,在交付量上逐渐替代 T03 成为主力。

其次是会发布一款和 C11 同平台的轿车 C01,定位中大型,车长将会超过 5 米。一大技术亮点是零跑自研的 CTC 集成式电池底盘。
智能化方面,与目前 C11 一致,感知硬件包括 5 个毫米波雷达,1 个双目摄像头、9 个摄像头以及 12 个超声波雷达。
此外,去年年底零跑开启了 A 平台研制工作,定位紧凑级。
未来 3 年,则是零跑汽车 「下饺子」 的阶段。
2025 年年底,零跑汽车将会推出 8 款全新车型,其中包括三款轿车(轿跑车 / 微型车)、四款 SUV 车型以及一款 MPV 车型。

如果结合零跑汽车 2.0 产品布局图来看,上述的三款全新轿车,除了已知的零跑 C01 外,零跑汽车还将推出两款分别定位于 10 万元~15 万元间和 25 万元至 30 万元之间的轿车,内部代号分别为 A01 和 D01。
可以看出,零跑汽车的车型布局趋势大型化、高端化,并且覆盖 10w 到 30w 的全部区间。
零跑自研技术实力到底几何,也会在未来的新车上见分晓。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还是:钱。
零跑要在增加研发投入的情况下,还要不断扩充产能、新建工厂、增加销售门店。这样的扩张节奏下,恐怕一次港股上市未必能够。
但零跑对自己的实力毫不怀疑,因为朱江明曾有言:
「零跑很可能是他们(投资者)最后的一张门票。」
问题来了,零跑港股上市,你会买票上车吗?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