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玉龙
今天在家看零跑的招股书,看看有哪些很好玩的信息,我先做一个罗列:
- 2021 年共计交付了 43748 辆汽车(634 辆 S01、39149 辆 T03 和 3964 辆 C11),公司总收入为 31.32 亿元人民币,亏损数据大幅扩大。2019~2021 年期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亏损分别为 9.01 亿元、11 亿元、28.46 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 8.1 亿元、9.35 亿元、26.29 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 95.7%、-50.6% 和 - 44.3%。
- 零跑汽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43.38 亿元。零跑汽车曾完成多轮融资金额达到 88 亿元,算算亏损数额快到 50 亿,还有 38 亿留在账面上。
- 研发方面零跑汽车有超过 1000 名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 33.9%。在 2019 年、2020 年及 2021 年的研发开支分别为 3.58 亿元人民币、2.89 亿元人民币及 7.40 亿元人民币(合计不到 14 亿元),自研自产电驱、BMS、感知、计算、控制等多种电子部件
- 金华工厂产线年生产能力为 20 万辆(前生产 T03 及 C11,也要生产 C01),生产大部份核心车辆零部件,包括电池包、电驱系统、车灯及其他核心电子部件,预计于 2022 年在杭州钱塘新区开始建设新工厂。
- 结合之前零跑 2.0 的规划,零跑 C01 外和后续两款 A01 和 D01 分别定位于 10 万元~15 万元间和 25 万元至 30 万元之间的轿车;SUV 产品线 A11 和 A12 在 10 万元~15 万元区间内布局两款,C12 定价在 20 万元~25 万元之间。
备注:以上规划在涨价前,C11 调整后售价为 17.98 万 - 22.98 万元,与此前相比涨幅高达 2-3 万元。

零跑的 1082 个工程师(应该含技术人员)非常高效,覆盖 Leapmotor Power、Leapmotor Pilot(覆盖所有算法和自动驾驶控制器和传感器)、Leapmotor OS、电子电气架构、车身和车灯(你没看错,设计和制造都干,真干车灯的车企!)。除了电芯和内饰不做以外,底盘包括悬挂设计、电子电器部件都要和供应商一起开发。
我们按照人员估算,已经知道的 Leapmotor Pilot 算法 100 人,硬件按照 6:1 配,怎么也需要 15-25 人,这块开发怎么也得 130 人左右。估算座舱也得 100 人,三电领域人头不可能太多,预估 200 人以内吧。

零跑的电池研发能力
三电系统方面,先说动力电池,零跑采用自研成组设计、电芯也覆盖研究由供应商制造,自建电池工厂 PACK 及成组的模式。在全中国第一个踏入 CTC 的设计,2022 年 Q3 上市。如下所示,目前 C11 上大模组设计(整个 PACK 只有三个模组)。
备注:这个 CTC 是个啥,我们后续报道,反正已经箭在弦上了。

当然在 CTC 上,零跑干 800V 也很利索,2022 年给你干出来,快充功率支持 400 kW,5 分钟 200 公里。
备注:反正干电池的,400V 到 800V 转换很快。

电驱动研发能力及其他
根据前面的情况,零跑自建浙江金华工厂年产 20 万个电池包,以及 25 万台驱动电机。最大功率 200 kW、峰值扭矩 360 Nm、最大转速 13000 rpm 的永磁电机是第一代,后面做更大功率、更高效率的油冷电机将 2022 年 Q3 量产。按照道理来讲,配合 800V 还有一套 SiC 的电驱动。

只能说人均研发能力和速度爆棚啊。
这块我也不想说啥了,大家自己看吧。官宣的逻辑上源于大华股份视觉方面的经验(在人脸、车牌等视觉识别方面全球领先的技术积累),中国的交通环境更为复杂与特殊,有更多的场景是自动驾驶技术开发的沃土,有助于中国的团队在这个领域未来胜出。

小结:目前国内新势力全部去了港股,等站稳了、赚钱了再看能不能回 A 股,大的逻辑就是先过渡下,然后再回到大池子靠资本市场输血。很多宣传都是参照着手机行业苹果碾压其他品牌的宣传逻辑来,但这种方式在人头和研发费用透明化以后完全不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