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龙

朱玉龙

关注

特斯拉 4680 电池成组和结构解析

特斯拉

2022-04-18

作者:朱玉龙

我和几位好友都在密切跟踪 4680 的整体结构设计,也有不少网上的朋友和我确认几个问题:

(1) 上面的顶层水冷板到底如何布置?

(2) Busbar 到底是怎么处理的?

(3) 电芯排气通道到底如何设计的,往上喷还是往下喷?

通过搜集门罗老爷子和网上参观的一些内容想先做个视频,然后写一下我的看法。

仔细对比德州的 4680 电池系统和柏林发布的 4680 系统,这里分成了两种不同的布置形式,也就是横置和竖置的两种模式,对应两种不同的水冷板,在整车的 X 和 Y 方向两种不同的模式布置。

▲图 1. 柏林和德州展示的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

电池的展示区

在电池的展示区,特斯拉把各个部分分别吊起来,分为:

  • 4680 电芯

  • 4680 电池阵列

  • Bandolier:这个不清楚是啥

  • Potting:这个不清楚是啥

  • 高压端子:这个类似整个高压接口部分

  • BMS:这个在视频点亮起来

  • 排气通道

  • 顶部上盖

▲图 2. 特斯拉的电池系统展示台架

为了便于理解,我把这个结构重新组织了下,如下所示:

在之前特斯拉自己的视频里面,有一个一组电池阵列的结构,我们看到下面的电池是通过塑料的绝缘支撑。在防治好的视频里面。我们能看到这个基座设计,是有一定的间隙的。在制造的角度来看,这样实现了电芯生产到电池阵列的组装合理性,然后通过机械搬运直接把电芯阵列往电池 Pack 里面进行堆叠。

下图里面的爆料照片,其实是和柏林出现横置的设计相符合,两种设计的 Busbar 连接我理解是没有特别大的差异。

▲图 3. 电池模组的设计结构

而且从设计思路来看,CTC 阶段电芯的泄压得往下走,把水冷板盖在上面,有好处就是能够对着上面进行隔绝。从实际的设计理念来看,这块水冷板更多的是面向 360kW 超充和当前的电芯内阻所增加的。可能一开始是没这个玩意的,单面冷却能和现在的快充功率兼容,随着电芯内阻的下降,这个水冷板放在上面的方案也更容易拿走。

▲图 4. 水冷板的设计是附加的
▲图 5. 现场展示的情况

实际上这个包设计了 4 个泄压阀,因此应该有比之前 21700 更大的泄压通道,上方的区域由于直接和车身人员交互,一旦热量往上走,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个很恐慌的事情。

▲图 6. 泄压的设计

4680 电池的结构特点

在电池系统里面,我认为德勤的判断还是很有意思的。但是方壳、刀片和圆柱使用壳体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前两者都能实现 200-300Ah,后者只有 25Ah,对应的 100kWh 的电芯数量大概是 100-120 对应 900-1000 个。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巧妙使用泄压设计,把类似于泄压通道把电芯组合成阵列,再通过灌入低密度的胶实现一体化,可以在组装过程中发挥很大的战术价值。

▲图 7. 不同类型的发展

小结:我是理解大圆柱电池在设计中弹性是很大的,对于水冷设计可以加可以减,整个整包的结构成本算算并不高,还有改进的空间。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