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田辉
编辑 | 邱锴俊
GL8 还是 GL8,独孤求败几代车。
但高端 MPV 市场,不再是 GL8 独享。
在 20 万元以上侧滑门高端 MPV 市场,别克 GL8 的市占率从顶峰 80% 下滑至今年一季度的 35%。
是别克 GL8 的产品力不行了吗?不是。
从乘联会发布的终端零售数据看,即使是在疫情后,别克 GL8 的销量仍在上涨。

显然,别克 GL8 市占率严重下滑与销量无关,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高端 MPV 市场规模在快速增长。道理很简单,分子(销量)没变,那就只能是分母(市场规模)变大了。

整体销量数据,证明了高端 MPV 市场的变化,2021 年销量同比增长 23.8%,大幅领先于乘用车市场 6.5% 的增幅。
高端 MPV 的新增量,主要来自于别克 GL8 之外的车型。
2021 年,大众、丰田、本田、现代、起亚等传统车企都推出了高端 MPV 车型,老对手奔驰 V 级销量也不断攀升。
2022 年,紧跟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也准备大举进入到高端 MPV 市场。

《电动汽车观察家》收集整理
自主品牌新高端 MPV 车型的最大特点是,全部是采用新能源技术的绿牌 MPV。
2023 年,高端 MPV 市场将更加热闹,专注于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新品牌,蔚来、理想、小鹏、极氪也计划推出自己的高端 MPV 产品,同时更多的传统车企也不忘在这一领域继续推新。

据不完全统计,2021-2023 年的 3 年间,高端 MPV 市场将有超过 10 款新车推出,还不包括老款车型的迭代车型。
如此多高端 MPV 车型的推出,说明该细分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一个根本性改变是,高端 MPV 车型开始进入到家庭消费领域。
中国家庭结构随人均寿命上涨、多子化等趋势发生着变化,家庭平均人口数量增多,出行需求由三口之家出行向三代共同出行转变,高端 MPV 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最佳车型。
别克 GL8 以外高端 MPV 车型销量的增长,是最好的证明。客观上看,是家庭出行需求的变化,带动了家庭 MPV 消费启动。

但车企们似乎有些头脑发热了,3 年间超过 10 款高端 MPV 新车的推出,似乎也太多了一些。在 MPV 的老家:美国,高端 MPV 市场的热销车型屈指可数,克莱斯勒大捷龙、丰田塞那、本田奥德赛(美国版)和起亚嘉华。
中国高端家庭 MPV 市场才刚刚启动,就一下子出现这么多新车型,虽然市场规模潜力很大,但车型也似乎太多了一些。
赛道还没铺好,比赛选手们就准备一拥而上,比赛时会不会发生踩踏?如何才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回答这些问题,应该归本溯源,从市场和需求上找答案。
高端 MPV≠商务车
高端 MPV 和商务车一样吗?
在消费者口中,确实如此,几乎所有的三排 7 座侧滑门 MPV,都被统称为商务车。但从实际销售情况看,消费者心中已经默认高端 MPV≠商务车的理念。

根据购买人群和对应的潜在需求不同,高端 MPV 可分为商务车和家用 MPV 两种类型的车型。具体到典型车型,商务车的代表是别克 GL8,家用 MPV 的代表是本田奥德赛。
商务车长度、轴距较大,便于多人一起乘车,例如别克 GL8 连续多代产品,基本保持在 5.2 米的车长,奔驰威霆车长甚至超过 5.3 米。
商务车更为偏向商务属性,主要为满足第二排乘员乘坐,或是多人乘坐为主要用途,在空间方面有刚性需求,要求第二排具备独立座椅、7 人乘坐时的后备箱可放 2 个以上行李箱。
家用 MPV 主要用于满足家居出行使用,不常坐满 7 人,对车内空间需求较强,但坐满 7 人并装满后备箱的情况并不常见,因此车长普遍在 5 米左右。
家用 MPV 对第二排座椅的功能需求较为独特,大部分消费者仅需要两个独立座椅,但部分消费者因为照顾婴幼儿或老人需要,要求第二排座椅具备独立座椅和并排座椅切换的功能。
在动力方面,商务车和家用 MPV 的潜在需求更为不同。
商务车需要更为强劲的动力表现,能满足 7 人乘坐时的动力所需,为了动力可以舍弃一定的燃油经济性。
家用 MPV 的动力需求不高,满足日常代步需求即可,消费者更喜欢燃油经济性好的车型。
在舒适性配置方面,商务车需求跨度较大,家用 MPV 对双侧与尾门的 「三门电动」 功能是刚需。
商务车根据需求的不同,可细分为办公用车和接待用车。办公用车以载人出行为核心需求,满足多名乘员舒适乘坐需求即可,部分办公用车还需兼顾拉货需求,因此对舒适性配置需求一般较低。接待用车则与之相反,三门电动、航空座椅、豪华内饰是基础配置,更高级的前后排独立分区、后排影音娱乐系统等也是接待用车的常见配置。

家用 MPV 在舒适性要求上,不同于商务车,三门电动是基本需求,提升乘坐舒适质感的前后双温区独立空调、NVH 体验,悬架软硬程度,都是家用 MPV 车型消费者的比选重点。
在驾驶层面上,商务车一般由职业驾驶员或经验丰富的驾驶员驾驶,对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整车操控难易度要求低。而家用 MPV 由家庭成员驾驶,驾驶员熟练程度不一,对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整车操控难易度要求较高。
商务车和家用 MPV 不同的潜在购车需求,直接决定商务车和家用 MPV 车型在产品定义与产品设计上的不同,从别克 GL8 和本田奥德赛的产品设计上,就能明显看出区别。
别克 GL8 车长超过 5.2 米,即使坐满 7 个人,后备箱也能放下 4 个大型行李箱,动力好,油耗高。
本田奥德赛车长不足 4.9 米,坐满 7 人时后备箱空间只能放下 1 个大型行李箱,第二排座椅即可独立使用,也可并排使用,采用混合动力,油耗较低。
赛道拥挤,混动当道
高端 MPV 市场,混动车型销量更高。

高端 MPV 市场已经是一个拥挤的赛道,在售车型超过 10 款,但 2021 年全年销量只在 40 万辆左右,平均到每款车型的年销量不超 4 万辆,且头部聚集效应明显。
月销量稳定超过 5000 辆的,只有别克 GL8 和丰田塞那,以及本田奥德赛 + 艾力绅(两款车同款型,不同合资厂家)的兄弟组合。
四款车型的产品定义,市场定位不同,但有共性,动力上都有一定的混动能力。
即使排除别克 GL8 所采用的 48V 微混技术,丰田塞那和本田奥迪赛、艾力绅所采用的 HEV 混动技术,也是经过市场检验的混动技术。
混合动力,正在改变 MPV 市场。
一个例证是,丰田塞那在 30 万元以上家用 MPV 市场的崛起。
丰田塞那的竞争对手,包括同样是在 2021 年下半年上市的起亚嘉华,以及更早上市的大众威然。
在美国市场,丰田塞那和起亚嘉华本就是同级别竞争对手。大众威然是中国市场特供车,与丰田塞那在车型级别和价位上都构成直接竞争。

丰田塞那与大众威然的销量对比,显示出丰田塞那的混合动力技术,更受消费者欢迎。
通过丰田塞那与起亚嘉华的销量对比,可以看到在产品定义基本相同情况时,混合动力技术与品牌溢价双重优势,让丰田塞那对起亚嘉华构成碾压。在美国,虽然塞那卖的也比嘉华好,但没有如此悬殊的销量差异。

不只是丰田塞那可以证明混合动力技术正在改变高端 MPV 市场,本田奥德赛、艾力绅车型从纯油动力换装混合动力后销量的上涨,也能显示出混合动技术对 MPV 市场格局的改变。
既然混合动力技术能够改变市场格局,那如果是动力更强,节能效果更优秀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呢?
插电车比混动车竞争力更强
新能源汽车技术是比混动技术更优秀的汽车动力技术,用在 MPV 上也确实能弥补 MPV 的天然劣势。
高端 MPV 车型存在 「三高」 问题:风阻高、油耗高、使用成本高。
别克 GL8 早期车型的城市油耗一般在 14L/100km 以上,在换装 2.0T 涡轮发动机技术后,油耗降低至 12L/100km 左右,在售的 48V 微混版本车型进一步将油耗降低至 10L/100km。

但和采用 HEV 混合动力技术的丰田塞那、本田奥德赛相比,别克 GL8 油耗依旧偏高。采用 HEV 混合动力技术的高端 MPV,油耗可低至 6-8L/100km。
以油价 8 元 / L 计算,油耗每降低 1 升,按 2 万公里年行驶里程为例,年燃油成本可降低 1600 元。混动 MPV 车型所带来的使用成本降低,约在 5000 元 / 年。
使用成本,直接决定 MPV 消费者的购车意愿。
用更通俗的话来说,消费者买轿车想怎么开就怎么开,但买 MPV 就必须省着开。
丰田塞那、本田奥德赛等混动车型,将 MPV 车型油耗拉低至普通三厢轿车水平,增大了 MPV 车型的使用场景,让消费者驾驶 MPV 也能像开轿车一样,想怎么开就怎么开。
混动车的低成本优势,是开启家庭 MPV 市场的主观原因。
在高端 MPV 市场,既然消费者能够认可日系混合动力技术,那么动力更好、油耗更低、可油可电、降低使用成本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是不是更容易被市场所认可?
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后,高端 MPV 车型的油耗,有望降低至 5L/100km 以内,并可在城市内部达到 0 油耗纯电行驶的可能。而采用纯电动技术的高端 MPV 车型,能真正做到随心所欲驾驶,彻底摆脱使用成本的束缚。
岚图汽车、比亚迪旗下腾势品牌、上汽乘用车荣威品牌,都将在近期推出新能源高端 MPV 车型。

岚图梦想家,将推出插电增程与纯电动两个版本的车型。该车长 5.3 米,轴距 3.2 米,是一款与别克 GL8 正面竞争的豪华商务 MPV 车型,其中插电增版纯电续航 82km,纯电版续航 605km。该车预售 38-60 万元,将在 5 月 7 日晚上市。

腾势 D9,将推出插电混动与纯电动两个版本的车型。该车还未公布具体参数,但从已经透露的信息来看,该车也将是一款定位在豪华商务 MPV 市场的车型,将在 5 月中旬发布,预售价在 40 万元左右。虽然续航里程数据暂未公布,但从比亚迪一贯的产品定义习惯来看,插电版纯电续航预计超过 100km,纯电版续航超过 600km。

荣威 iMAX8 EV,将推出采用纯电动的版本,纯电续航 550km,预售价 27.98-32.98 万元,电池分期方案立减 9 万元后,预售价 18.98-23.98 万元。
从实际出发,需要考虑到 MPV 车型对补能速度的要求超过普通汽车,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插电 MPV 拥有超越混动 MPV 的驾驶体验,似乎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但凡事都有但是。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MPV 市场的但是,就是 MPV 消费者特别看重口碑,从众效应明显。
动力技术、产品定义、市场营销手段是表象,隐藏在热销车型背后的,是长期的产品迭代与用户积累。
别克 GL8 取得如今的地位,是因为别克 GL8 已经生产销售 23 年的历史,以及搭载过无数达官贵人,商贾贵胄的背景。
本田奥德赛取得如今的销量,是建立在国产 20 年基础上,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对汽车最初的记忆。
丰田塞那能够迅速打开局面,是拜天津港的平行进口塞那开卖十年的优秀口碑,以及在美国的多次产品迭代所赐。

更不应忘记是,赛那独享了丰田阿尔法,雷克萨斯 LM 所带来的品牌溢价。
为什么大众威然,起亚嘉华,以及更早一些的福特途睿欧在高端 MPV 市场上铩羽而归?是技术实力不足,还是产品定义不准,又或者市场定位不清晰?
这些原因都有,但不是根本。
大众威然、起亚嘉华、福特途睿欧,在消费者眼中,都是没有传承的汽车。突然出来,也可能突然消失。
回归历年销量就能看出,高端 MPV 是一个发展速度非常缓慢的市场。造高端 MPV,需要车企拿出匠人精神,不断的积累产品口碑,积累品牌的社会价值,才能取得成功。
高端 MPV 的家庭消费确实已经开启,城市富裕阶层也有明确的购车欲望,这些都是对新能源高端 MPV 市场的利好。尤其是,在技术之外,新能源高端 MPV 还额外享受到牌照、补贴、免税等政策性利好。
新能源高端 MPV 车型,应该有优秀的市场表现。
但回到开篇的问题,高端 MPV 市场的赛道还没铺好,比赛选手们就准备一拥而上,比赛时会不会发生踩踏?如何才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答案是肯定的,高端 MPV 赛道上的比赛,一定会发生踩踏,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积累。
如今,各家车企看重 MPV 市场丰厚的利润,以及潜在的市场潜力,纷纷推出高端 MPV 车型。但如果车企所期望的是如 「平地一声雷」 般震撼效果,那其结果恐怕并不乐观。
从 GL8、奥德赛、塞那的销量看,新能源汽车技术有优势,给了车企一个机会,进入到高端 MPV 市场,但能否笑傲江湖,关键还是在产品累积的口碑之上。
已经进入到高端 MPV 市场的玩家,也开始逐步向新能源演进,广汽传祺 GM8 下一代车型将采用插电式 THS 混动技术,荣威 iMAX8 推出纯电动版本,大通 MIFA 9 是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高端 MPV,证明这些车企已经做好了长期深耕 MPV 市场的准备,并积累了先发优势。
对于即将下场,又或者筹划着下场参与高端 MPV 竞逐比赛的车企而言,用新能源汽车技术拿到了比赛的入场券值得开心,但一定要做好用百米冲刺速度跑马拉松的艰苦准备。
不是智能带动 MPV 扎堆一起上,就能抢 GL8 饭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