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观察家

电动汽车观察家

关注

前途汽车还有杀手锏?!

2022-06-20

作者 | 邱锴俊

第一款车卖 68.68 万元;第二款车预售:8.68 万元起

前途汽车第二款车的定价,传递了一个回归赛道的强烈信号

6 月 6 日,久违了的前途汽车在抖音举行了线上发布会,开启了 K20 的预售。由于首款车 K50 指导价接近 70 万元,所以当 K20 预售价格 8.68 万 - 14.98 万元公布时,关注者直呼意外:

这个价格能回本

6 月 7 日,《电动汽车观察家》专访了前途汽车董事长陆群。他直言:

我们不能赔本赚吆喝,还是比较有把握能有利润的。」

人们认为 K20 可能难回本,因为它用了铝合金做车身;而陆群的把握也在铝合金车身。

通过包括铝合金在内的材料、工艺的创新,前途汽车实现了技术降本,也构建了自己的竞争力。

甚至,在展望未来智能电动汽车竞争要素时,陆群都认为,智能化将同质化,电动化趋于成熟,消费者依然将关注外形、成本、配置、特质、质量、服务等基本项

前途探索的汽车生产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因此带来的商业模式变革,将为它带来优势,是它独有的杀手锏

K20 车身侧面的穿浪线很独特

前途第一款车 K50 发布是在 2018 年,过去近 4 年,前途汽车销量不佳,融资停顿,算是小输一阵。但近半年多来,前途汽车获得 T 轮融资,召回团队,复工复产,准备一场反击战。

迟到的 K20

汽车媒体《星车场》问陆群,如果回到 2019 年,他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孤注一掷,也要把 K20 推向市场。」

2018 年 6 月,前途 K20 概念车就已经亮相。2019 年 4 月的上海车展,K20 准量产车亮相,当时计划 2019 年四季度量产上市。但是,前途汽车对 K20 做了太多调整和完善,以至于没有及时投产。

此后,前途汽车融资遇到困难,研发生产销售停滞、团队流失。

一直到 2021 年下半年,前途启动了 T 轮融资,定向向清华校友开放。2020 年 4 月,前途发布了定制版 K50。

在 T 轮融资续命之后,前途汽车继续推动 K20 的量产上市。直到 6 月 6 日,前途 K20 正式开启预售,宣告前途汽车重回赛道。

陆群亲自介绍 K20。

陆群在 K20 发布会上

这款双门双座掀背式纯电两厢车,续航将达到 500km,是为年轻人专门打造的纯电小钢炮。

他认为,小钢炮必须拥有运动、颜值、个性三大特性,也就是好开、好看、好玩。

陆群先亮出数据,零百加速 4.7s。但他强调,这个数字是日常驾驶中能开到的。一方面,它需要峰值动力输出达到 217 匹马力的前后双电机配置;另一方面,还需要很强的抓地力,K20 通过标配前后双叉臂悬架系统来实现

陆群称 K20 可在日常驾驶中开出零百加速 4.7S。

标配双叉臂悬架系统的车辆,都是神车级别 —— 库里南,古斯特,法拉利恩佐,迈凯伦 GT。不过,前途汽车的基因就是运动,K20 的大哥 —— 前途 K50,同样有这个配置。

颜值方面,陆群先 「科普」 说,汽车设计最重要的两个设计要素是比例和姿态。

在尺寸上,K20 长宽高为 3741/1624/1263mm,轴距为 2326mm。K20 的轴距在比例上有将近 4 个车轮,使得 K20 显得极其修长。K20 车高有两个轮子的高度,看起来更加的低趴,有贴底飞行的姿态

K20 的比例

K20 侧面还有一条独特的车身分色线 —— 穿浪线。穿浪线位于整车长度和高度的黄金分割点上,尽管切割了整个车身,但仍然有和谐之美。

除此之外,K20 配置了异形尾门 —— 闪电尾门。K20 尾门使用聚碳酸酯高分子复合材料注塑成型,既有玻璃的通透视野,又有玻璃无法实现的造型可塑性。其重量仅有传统尾门重量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还是一个大的 「导流板」。

K20 内饰采用了环抱式太空舱的设计理念,配置悬浮式三联屏。

K20 的三联屏是以驾驶员为中心的

K20 的个性或者说好玩,体现在 「全车级别的定制服务」,包括双色车身的搭配,机盖装饰条的纹饰,还有卡钳,A 柱的颜色,总共有 40 余种可选配置。

而且 K20 还支持前所未有的升级:

第一,车主可以购买不同等级的运动套件,来升级操控表现的

第二是针对车内交互感受提升的系统软件升级。车主可以升级车机屏幕 UI 交互界面;升级电机电控,电池管理效率等底层的软件;也可以对智能操控系统,做算法升级和迭代。

第三是皮肤造型升级。车主可以对外壳的皮肤更换。陆群特别提到 K20 的机壳装饰条 —— 前途内部将这条装饰称之为 「领带」—— 也确实可以达到领带的更新频率以及更换的容易程度。

前途汽车的产品在设计、性能上表现突出,并不让人意外 ——K50 也做到了。

让人意外的是价格,陆群宣布该车预售价为 8.68-14.98 万元。而且,K20 还将推出电池租赁模式,进一步降低购买门槛。

K20 目标用户明确,卖点和价格的配合也比较契合。

「K20 我们非常清楚,精准对应到没有结婚之前、年轻人人生第一辆车。」 陆群说,「K50 推出的时候,目标用户是相当模糊的,很多营销是很粗放的…… 这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反思。」

新材料、新工艺将成杀手锏

K20 还有非常令人惊异的特点:百公里耗电将为 7-8kWh 左右

这款运动性能突出的车,还能做到这么节能,是因为极致轻量化 —— 整车重量预计只有 780kg 左右。

根源则是 K20 采取的新材料和新工艺,而不是传统的钢材和焊接为主。

K20 的车身是铝合金框架车身。供应商通过冲压、挤压、压铸等方式提供车身零部件。前途的车身工厂,则把这些部件,通过冷金属过渡焊、惰性气体保护焊、螺接、FSD(热熔直钻自攻连接)、SPR(自穿刺铆接)、结构胶胶接等先进工艺组装成白车身。

覆盖件方面,K50 用了大量的碳纤维,而 K20 同样创新,采用了 PP(聚丙烯)、PC(聚碳酸酯)等复合材料

K20 尾门使用 PC 复合材料注塑成型

用这些新材料、新工艺,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是成本优势

尽管铝合金比钢要贵,但是采用铝合金之后,可能只用到一半重量。同时,车重降下来之后,同样续航里程要求,可以少装电池,因此总体上成本是降了的。

另外,在设备投资和加工成本方面,铝合金一方面更容易加工,不需要那么多的设备投入。

另一方面铝合金车身整体性更好,零部件少得多。「一般用钢焊出来的白车身是将近 400 多个零件拼出来的。而我们 K50 铝车身的零件数量减少到了 200 个;K20 的第一版设计减少到了 100 个,现在的接近最后冻结状态的是 60 个零件。再加上复合材料的覆盖件,也就是七八十个。」

零部件少,组装环节就少,也能够降低成本。

前途第一款车 K50 也用了铝合金车身,但成本优势没体现出来。

陆群说,「当初在 K50 上是做了验证。但是 K50 是我们第一次做,没有敢做得那么极致。另外 K50,不是为了低成本,是为了高性能,装了差不多 80 度的电池。总成本没有下来多少。」

但陆群强调,有了 K50 的探索,才让 K20 体现出来了轻量化后的低成本成效。

第二个好处是方便用户做个性化定制

一方面,K20 覆盖件很多都是由 PC、PP 复合材料制成。这些塑料可以在注塑过程中调色。

另一方面,K20 覆盖件本身防腐蚀,不需要涂漆,就可以提供缤纷多彩的贴膜选项。

「年轻的一代人更喜欢换装,开一段时间,可以换个颜色换个心情。他可以挑我复合材料直接打出来的颜色,也可以我们给他提供贴膜。」 陆群说。

K20 可实现 40 项以上定制

第三个好处是,伴随前途在设计上给汽车如此之多的升级、换装、改装选择,前途汽车能够培养一个设计、改车、玩车的生态,比如设计工作室、改装厂、贴膜厂等,都能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这是新材料、新工艺给消费者带来的新价值和新体验,对于前途汽车而言,也将成为与众不同的杀手锏。

在车企乃至新造车企业中,从一开始就积极探索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的,几乎只有前途一家。

而陆群也表示,还会坚定地继续探索。一方面是继续探索一些新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另一方面,是优化、提升现有材料的使用,比如将铝合金车身的零件数量继续减少,降低模具成本,提升装备工艺的简便性等等。

陆群认为,相对老势力,「如果你去做那些人都做的事情,你是没有机会的」。因此,不能追随传统车企的材料、工艺路线。而传统车企尽管也探索了铝合金、碳纤维等新材料、新工艺,但是应用范围非常小。

相对新势力,一方面,很多新势力也越来越意识到新材料新工艺带来的竞争力。包括特斯拉应用一体压铸技术,也印证了这一点。「证明我们这个判断是超前的,是正确的。」 陆群说

另一方面,陆群认为,电动化很难有差异化,智能化 「从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看,一定是同质化的。」

未来,消费者买车还是看外形、成本、配置、品牌、产品特质、品质,服务,而前途超前探索新材料、新技术,将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仍在爬坡过坎

K20 预售,让人对前途重新加入赛跑产生了期待。

但是要看到,如今电动汽车玩家们的速度已经比三四年前要快多了。前途也得尽快跟上,推动 K20 的量产准备。

陆群介绍,前途汽车北京总部研发早已恢复运转。苏州工厂目前在做 K50 的生产。K20 则到了最后工程冻结的阶段,有望在年底上市并小批量交付

另外在销售渠道上,此前前途的直营店除了上海门店,已经大部分关停,前途重启了 「城市合伙人」 的招揽,目前有几十个城市在谈。城市合伙人是前途代理制的渠道商,负责卖车和交付,赚取代理费。

6 月 14 日,前途也放出好消息,自 6 月 6 日开启预售以来,接到的预售订单已达到 15208 笔。

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

不过,陆群说,「过去两年很困难,现在走过了最低点,开始往上走,但实际还在坑里边,还没有爬出地平线。」

「在形成大规模量产、大规模营收、大规模利润之前,还是要非常谨慎,要如履薄冰。」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