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洪
导读
理想 L9 原计划 4 月 16 日发布,众所周知的疫情谁都难以躲过。终于等到拨云见日的一天,今晚,理想 L9 将呈现在我们面前。6 月 4 日,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想披露了理想 L9 的几点重要信息:6 月 21 日正式发布;7 月全国所有店面均可试驾;8 月正式交付用户;9 月交付量有望过万。李想同时称,理想 L9 是 “500 万以内最好的家用旗舰 SUV”。
用有容乃大来形容理想 L9 亦不为过,除了 “L”,更有一些值得讲的卖点,这里以 “点到为止”、“不得不提”、“必须得说” 和 “多说几句” 几个段落来聊聊理想 L9 的新意究竟在哪里?
点到为止:大气依旧
国人喜欢大气,对 “大” 的追求可谓刻在骨子里,当大官、住大房、吃大餐、用大屏手机……,买车这件事自然也不例外,就是追求 “大空间”。所以,但凡不差银子,都要买个加长的 “L”。“L” 是 “Long” 的缩写,除了 “长” 之外,更有 “长久” 之意。
那么 “9” 呢?9 就是九,是为阳数之极,寓意 “长长久久”,常表示最多、极限之意,如九霄云外、一言九鼎等至尊之数。

理想的新车命名可谓既写实又写意。2018 年,理想 ONE 刚推出时并不被外界看好,几年一直是产品单一,品牌只卖一款,受众面较窄。在技术方面,作为新势力品牌也不够 “高端”。其增程式技术与未来笃定的纯电路线不一,且更为人诟病的是搭载的三缸发动机,物理特性使然,车身带来抖动在所难免,加上热效率为 35%,如果当油车开,油耗水平不尽人意。

这次,理想 L9 终于用 1.5T 四缸换掉了 1.2T 三缸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 40%。其増程器与本田 Earth Dreams、广汽本田凌派锐和雅阁锐混动车型发动机热效率旗鼓相当。
理想第二款车型又是增程式,不禁让人想起 2021 年 2 月理想的汽车新战略 —— 开发纯电,但不放弃增程。如 CEO 李想所说,理想并非不想造电动汽车,而是在等待快充技术非常完善,等待充电桩的普及率逐渐提升。
理想汽车的 2030 年发展计划显示,2025 年之前将推出两个纯电动汽车平台,一个是 Whale,一个是 Shark,都是高压纯电平台。高压意味着更快的充电速度,的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过,用 3 年时间打破没有纯电的魔咒是不是有点紧呢?
回到 “L”,不管怎样,理想 ONE 常年霸榜新势力品牌销量榜第一,证明其深切戳到了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所以,尝到甜头的理想并没有将第二款产品转向轿车,而依然是一台大尺寸 SUV,车身尺寸更大、更长。
有人说,尺寸最大的越野 SUV,一生拥有一辆足矣。像凯迪拉克凯雷德轴距为 3302mm,车身尺寸 5697/2045/1880mm,不过价格在 150 万上下;相比理想 L9,长宽高分别是 5200/1998/1800mm,轴距 3100mm,从 ONE 直接到 9,按 BBA(奔驰、宝马及奥迪联合简称)数字越高越豪华的方式,9 可谓是最顶尖数字,而价格只是凯迪拉克凯雷德的三分之一。
不得不提:智能爆棚
智能持续改变着我们生活的世界,汽车也不例外。传统汽车与智能汽车的分水岭究竟在哪里?最重要的莫过于智能。
虽然没有凯迪拉克凯雷德的声名显赫,虽然仍没有说好的纯电,理想 L9 却在智能化方面做足了功夫。
理想 L9 没有采用理想 ONE 同款的三联屏结构,而是将驾驶员前方的液晶仪表盘代之以一个硕大的 HUD 抬头显示,其显示的信息十分丰富,包括时速、导航、娱乐等信息。

中控屏、副驾娱乐屏、后舱娱乐屏,均为 15.7 英寸车规级 OLED 屏,分辨率达 3K,拥有极致色彩还原度。而这些屏幕的背后是一套强大的车机系统,内置的两颗高通骁龙 8155 芯片能为 AI、软件和娱乐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双 5G 运营商的切换,确保高速网络的实时在线。
骁龙 8155 是目前行业顶级的车载芯片之一,采用成熟且功耗性能平衡的 7nm 打造;GPU 频率达到 700MHz,还有一个运行频率 900MHz 的 NPU,支持 4 路视频输入和输出。
用理想官方的话是:“理想 L9 开创了‘三维空间交互’的全新时代。车内拥有 6 颗麦克风和 3D ToF 传感器,配合理想汽车自研的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多模态三维空间交互技术,在车内将以人类最自然的方式进行交互。让下到幼儿园的孩子,上到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可以轻松享受理想 L9 的智能体验。”
也就是说,乘员可以隔空以手势控制娱乐、空调等功能,这是市面上还没有车能做到的,值得期待。
另外,理想 L9 的旗舰级音响系统采用 7.3.4 全景声音响布局,由 7 组扬声器组成全车环绕,3 个重低音单元组成低音矩阵,4 个顶部扬声器组成天空环绕。杜比全景声技术配备 4D 沉浸式影音系统,打造了车内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
必须得说:感知为了安全
智能辅助驾驶时代正在到来,它不应该只做简单的事,而应该完成难而正确的事,无需小心翼翼地甄别使用条件,全程提供既安心又好用的智能驾驶体验。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
理想 L9 采用全自研的旗舰级智能驾驶系统 AD Max,通过感知、决策、规划和控制软件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成长性。其中,AEB 自动紧急制动功能针对中国路况进行了优化,增强了对横穿行人和两轮车的识别,可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全栈自研能力还可以实现快速迭代。
理想 L9 的感知来源是高性能摄像头为主,包括 6 颗 800 万像素摄像头和 5 颗 200 万像素摄像头,实现对车身周围及远距离的 360° 全方位感知。其中,正前方的两颗 800 万像素摄像头组合,可实现对 120° 广角范围及最远 550 米内车辆、行人及锥桶等物体的识别。


2021 年上市的新款理想 ONE 曾是全球第一个量产车载 800 万像素摄像头的车型。这一次理想 L9 也是如法炮制。800 万像素车载摄像头应用场景包括:周视(前视、侧视、后视)、环视、电子后视镜摄像头以及舱内摄像头等。
目前,800 万像素摄像头的主流应用场景是车辆前视,因为前视需要承担更复杂的识别任务,如识别红绿灯、路标等等,更加需要高像素摄像头的支持。其他角度的要求相对较低,需要识别目标物的任务也比较简单,现阶段主要应用的是 200-500 像素的摄像头。

前向的车规级激光雷达配备 128 个激光器,全局分辨率为 1200×128,点云数达 153 万 / 秒,在已经量产的车规级激光雷达中综合性能最强。
理想 L9 的智能驾驶算力平台包含两颗英伟达 Orin-X 处理器,总算力达到 508Tops,双处理器互为算力冗余,使智能驾驶系统运行更稳定。在安全层面,理想 L9 的动力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算力平台供电系统,同样进行了冗余设计,保障执行机构的可靠性。通过将之前百万级的自动驾驶高阶传感器和计算平台变成标配,理想 L9 将实现全场景的导航辅助驾驶功能。
理想 L9 独创的智能驾驶交互系统,让智能驾驶更安全、更便捷。在智能驾驶启动的状态下,安全驾驶交互屏和 HUD 将提供最重要的环境和警示信息。得益于高性能摄像头、激光雷达和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中控屏的智能驾驶信息显示也将更丰富、更准确。
在车内,理想 L9 采用了全新电容式感应方向盘、疲劳和注意力提醒系统,可确保驾驶员正确使用智能驾驶功能。主驾的电动预紧安全带,可在必要时提供更直接的触感反馈。在车外,理想 L9 配备了 5 颗智能驾驶辅助灯,用于向车外的行人和车辆指示智能驾驶工作状态。旗舰级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确保本车行驶安全的同时,还应向其他的交通参与者传递准确的信息。
多说几句:这颗激光雷达
由于主动发光和可直接三维测距的特点,激光雷达在很多场景下可以对摄像头形成有效补充,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例如在暗光、面对强光等摄像头受限的场景下,激光雷达受影响较小,可以确保系统对环境感知的准确性;此外,还可以帮助车辆提升对静止及异形障碍物的识别,例如高速公路上的事故静止车辆、施工路障物体等,让系统对环境感知更准确。
激光雷达有几个核心指标值得关注,实际上,用户在判断激光雷达性能时,主要有三项指标:测距能力、全局分辨率和点云数量。
测距能力是指激光雷达每束激光能够单点测远的距离,行业标准是在 10% 反射率物体下是测远距离。
全局分辨率是指系统在全视场范围内形成点云感知的密度,可以理解为摄像头的 “1080p” 或 “800 万像素”。
点云数量综合了刷新率和分辨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激光雷达所能发射的激光数量。点云数量越多,在保证分辨率的同时,系统感知环境的 “刷新率” 也越高,反应更快。
理想 L9 激光雷达的测距能力 200 米(10% 反射率);全局分辨率为 1200×128;点云数量达 153 万 / 秒,在已经量产的车规级激光雷达中综合性能最强。能够做到这样 “真 128 线” 超强的性能,和理想 L9 激光雷达领先的系统架构,尤其是和独立的 128 个激光器密不可分。
这些激光器全部集成在理想 L9 车头顶部的激光雷达中。理想 L9 采用的是半固态一维转镜激光雷达方案 —— 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其内部 128 个激光器在垂直方向可以同时发射 128 束激光进行扫描,每秒可对三维空间打出 153 万个激光点,进而对周围环境获得优秀的感知。

为确保更安全的驾驶体验,理想 L9 在激光雷达产品的选择上,将探测距离和探测精度作为首选参数。禾赛 AT128 不仅具备 10% 反射率下 200 米的超强测远能力,且最远地面线可达到 70 米。同时,在分辨率和精度上,AT128 的点频超过每秒 153 万个点,刷新了同类远距半固态产品的点频纪录。


激光器的数量决定了激光雷达可以同时发光的激光光束数量,更高的激光器数量可以让系统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对远处物体的细节感知更加精准,也提供了更高的安全冗余。即使有一个激光器失效,对整体感知的影响也非常有限,依旧可以保证驾驶安全。

当然,激光雷达内部激光器越多,成本就越高。通常,增加激光器数量可提高激光雷达感知效果,但车载激光雷达是性能、可靠性和成本之间的平衡,很多汽车厂和激光雷达公司可能选择激光器较少的架构。
此外,多激光器激光雷达设计和制造壁垒极高,没有足够强的技术实力和经验就无法将上百个激光器集成在小巧的 “芯片化” 激光雷达内部,以保证雷达有足够小巧的尺寸和超高的性能。
芯片化技术还解决了传统高性能激光雷达体积大、不够美观的难题。禾赛 AT128 拥有轻薄小巧的外形,对于量产车厂而言,它的安装位置和设计方案非常灵活,可轻松嵌入车身,无缝融合到整车外形设计中。
综上所述,相比理想 One,理想的旗舰车型不仅车身方面 L9 更进一步,还通过将自动驾驶高阶传感器和计算平台变成标配,配合全自研的软件算法,实现全场景的导航辅助驾驶功能,我消费者带来了一台充满科技感的全尺寸 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