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rMax

AutocarMax

Subscription

比亚迪,家里没矿,但有 「鱼池」

比亚迪

2022-08-10

撰文 | Roomy

编辑|周长贤

意料之外,又不意外。iPhone14 的到来,并未掀起惊喜。「没惊喜」,反而成了主基调。

从市场到科技界都认为,苹果早已触及智能手机江湖的天花板,由于创新力度不够,导致新品吸引力变低,需要更加卷一卷的外部竞争。

说到这儿,想到一个老故事。两百多年前,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国王问他在干什么?瓦特说,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国王疑惑不解,他回答:是 Power,能量。

看似没有关联的两件事,其实都在说一个道理:创新,就是能量。

说到这,我们把视角转到最新出炉的《财富》世界 500 强名单,被视为全球产业趋势变化的 「晴雨表」。

别误会,这个转折并不生硬。因为,无论是 「房地产退,新能源进」 的结构变化,还是上榜企业的 「你来我往」,都和创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都是产业趋势变化最直接的写照。今天,我们重点剖析的是,比亚迪的上榜。

在一些消费者调研里,有一个共性结论:比亚迪进入世界 500 强,是早晚的事情。得此结论的缘由,有两个:时势造英雄,比亚迪没辜负这时势。

回望过去,创业 28 年,比亚迪走出了一条自我 「养成」 之路,而寻路的过程,体现出王传福多次超越市场周期的远见与智慧。

杀进世界 500 强

中国企业进入世界 500 强,也不是新鲜事,不过比亚迪的入场,却带来了不一样的意义。

纵观这几年的榜单,主流阵营几经更迭,从房地产,到互联网,再到新能源造车…… 一路见证着时势的变迁。

中国上榜的企业里,存在一个规律,基本以国有企业为主,且多数集中于传统行业。在 2022 年的世界 500 强榜单里,这一趋势依旧存在。

有 145 家中国企业入围,比 2021 年增加 2 家,上榜数量比美国多 21 家,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不过,也有一些明显变化:房地产大撤退,能源企业大进军,工业能源企业多达 48 家,占了 1/3。

榜单的变化,是三个词:有人坚守,有人退出,有人入场。时代大势之下,有两家汽车企业是新进,Stellantis 集团(由 PSA 和 FCA 合并而来)和比亚迪。

PSA 和 FCA,原本就登陆过 500 强榜单。所以,比亚迪算是唯一的新晋汽车企业,而且来自中国。从这个角度来说,比亚迪的入榜,代表着中国汽车转型电动化的实力,并开始引领潮流。

需要指出的是,比亚迪进入榜单,绝非只凭借一个 「新能源造车」 的身份。

比亚迪从 1995 年创立开始,王传福就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了长远布局,如今的比亚迪,已经成长为以 「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一家提供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以多重身份,进入世界 500 强。

比亚迪的入场,可以说是一次技术创新驱动型的改变。无论从苹果、特斯拉还是华为的角度来看,持续技术创新的企业,永远是可以赢得尊重的。

在王传福的思考里,创新是核心词汇,比亚迪也一直致力于创新为动力之泉,这也是为何调研结果中,很多人觉得比亚迪是 「没辜负这时势」 的原因,属于科技为泉,厚积薄发。

在比亚迪深圳总部的大厅,有一面巨大的 「专利墙」。近十米高的灰色墙体,3000 多块专利名牌密集排布,在最显眼的地方,有八个大字:「技术为王、创新为本」。

多年来,比亚迪对科技和时势,都是持拥抱的态度,但并不随波逐流。事实上,但凡能够引领时代潮流的企业,丰田、大众都是如此,特斯拉也不例外。

不同的是,即便把眼光放在全球企业,比亚迪也是为数不多提供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就算加上排名前 8 的车企都是全球化企业,比亚迪的业务模式仍旧在全球独一无二。

此前《时代周刊》评选 「2022 最有影响力的 100 家企业」,比亚迪作为榜单上唯一的中国车企,被视为中国唯一可以和特斯拉在全球抗衡的新能源企业。

如今,「特斯拉比亚迪攻守互换」,被认为愈来愈像是汽车界的苹果华为之争,也是对比亚迪技术创新的一种肯定。

今年 5 月,马斯克发微博说,「似乎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车领域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论你怎么看中国,这都是事实」。作为技术 + 创新派的马斯克,已经感受到了比亚迪带来的强大压力。

目前,比亚迪不仅构建起完善的产业链,足迹还遍布全球六大洲,70 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 400 个城市。前不久,比亚迪进入日本市场,距离超越丰田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综合来看,无论是从技术创新,产业布局,还是商业化足迹,多维度证明,比亚迪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国际化企业。

跨国公司研究专家王志乐曾说,「中国制造在西方的商场里,德日制造在中国的工厂里,美国制造在中国的实验室里」。

这话,虽赤裸,但也点明了过去中国制造业的一些悲哀。从这个角度来说,比亚迪入局 500 强,也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王传福掌舵时势的本领,值得挖掘。拆解比亚迪的背后,有两点逻辑值得深思:科技厚度决定战略高度;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科技厚度决定战略高度

和华为以 「科技通信企业」 杀入世界 500 强榜单不同,比亚迪入局 500 强,其实更为艰难,因为要打破的壁垒实在太多了。

虽然,比亚迪强调 「产业不只有汽车,业务不只在中国」,但是汽车业务占据比亚迪收入超过五成,就注定主要赛道仍旧会被聚焦在 「汽车」。

在过去,汽车行业是一个做了 100 多年的传统产业。如何实现超车,一直是中国汽车头疼的问题。王传福很早就看明白,想要打破传统的技术壁垒十分艰难,必须寻找新的趋势。

他曾表示:传统汽车超过外国品牌的希望不大,新能源是一个契机,起码比传统汽车高 10 倍。他的目标很明确,不能从石油 「卡脖子」,变成镍、钴等稀有金属 「卡脖子」。

但是,也有些人认为,在电动化时代,等大众、通用等巨头转过身,中国汽车将会再次被围剿。市场声音繁芜复杂,王传福的坚持没有任何动摇。

「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毅力,要坚持,不放弃。还要埋头苦干,多干少说。」

少说,的确是比亚迪的一个特色,甚至一度被外界误解。如果不是走入比亚迪,没有看到满墙专利,或许无法深刻理解,比亚迪这些年在坚持什么。

在很长的时间里,比亚迪一直在 「被反对」 中度过。王传福靠着电池业务赚了第一桶金之后,收购秦川汽车并以此作为跳板进入汽车行业,很多人反对。后来,比亚迪宣布要造电动车,当年股价掉了 40%。

比亚迪的一些坚持,在短期内看起来常常不符合市场主流。比如,在过去十年,除了丰田之外,几乎每家车企都认为混合动力只是一个过渡技术,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和金钱去搞创新。但是,把超越丰田当成目标的比亚迪,却投入大量的人才、财力,郑重其事地研发起混合动力技术。

又在电动化转型未定、新旧之争还在议论纷纷的时候,比亚迪就开始 「养成」,从 2009 年上市的第一款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动车 e6,到今年上半年销量为 64.14 万辆,超过特斯拉 56 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销冠。

「想和别人竞争还要走别人走过的路,那就是自寻死路」。王传福的这句狠话,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落伍。可以说,在质疑声中坚守 28 年,不走寻常路的比亚迪,终于 「养成了」。

如今,凭借 DM-i 超级混动、刀片电池和 e 平台 3.0 等颠覆技术的加持,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比亚迪得以 328 亿美元的营业额位列世界 500 强。此外,电池,半导体等业务的加持,让比亚迪市值迈入了万亿级别。

造车近 20 载,王传福兑现了当初立下的 Flag,比亚迪成了 「新能源汽车领导者」。并且,比亚迪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崇尚技术,通过创新解决问题,以及坚持。

说到这儿,不得不佩服王传福的战略高度。

「要有很强的技术,才能看得远、看得深。」 王传福认为,如果没有领先的技术,就做不到全球第一。他还坚信:别人能搞出来,我们也可以。

正是因为这些特质,投资人查理・芒格赞誉王传福,是 「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看得长远的比亚迪,经常被误会 「不务正业」。

明明可以靠电池业务赚钱,偏偏选择造车,但对造车也不是 「情有独钟」,又把精力分散到各个子公司,还把子公司们都推出去赚市场的钱。

「这些子公司只赚比亚迪的钱,那不叫本事,拆出去赚市场的钱那才叫本事,才意味着产品有竞争力。」 王传福这句话的底气在于,比亚迪在全产业链的市场布局,无论电机、电池,还是动力总成等业务,都能以事业部的形式杀出去,去和同行竞争。

事实上,这些业务曾是很多中国企业曾经缺乏勇气尝试,如今又在拼命补足的地方。

「一些不懂技术的企业家以为我们在豪赌,一些不懂市场又不懂技术的投资家也认为我们在豪赌。」 一直被称之为 「技术狂人」 的王传福感慨道,「我胆子很小,我根本不会去豪赌」。

王传福把市场浮沉看得很清楚,并时刻保持危机感。他说,新事物发展速度从来不是等比例的,因为竞争和过剩,必须要创新。

不过,此前国内工业的薄弱,比亚迪只能一边通过燃油车累积经验,一边布局新能源。这个过程,是比亚迪的另一种精神,「坚持」,埋头苦干。在经过近 20 年坚守之后,如今,比亚迪演绎着从技术、产品到市场的全面爆发。

竞争压力,就是推动创新的动力。这条王传福坚信的行为准则,如今正在被宁德时代掌门人曾毓群验证。

在动力电池赛道捉对厮杀多年,比亚迪的凶猛攻势,让宁德时代的压力越来越强烈。承压之下,曾毓群决定改变战略思路,借助阿维塔下场造车,寻找另一条创新之路。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句老话,堪称从古至今的至理。至于宁德时代的未来,如何走向,还未可知。

如今,唯一能够在全套产业链不受制于人的,只有比亚迪。无论车载芯片、半导体、还是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比亚迪是全球唯一一家掌握核心技术,且能够提供一站式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

「芯片、电动车、轨道交通等都是‘鱼池’里的‘大鱼’。市场需要时,我们就捞一条出来。」 王传福喜欢用鱼池形容他的技术王国。

这些,都是比亚迪引以为豪的立身根本。

然而,比亚迪并不藏私,推动产业链格局的变革,是王传福为之努力的。所以,比亚迪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协作,分享核心技术成果,努力走出一条开放创新之路,这也是成为全球企业的必经之路。

从某种程度来说,正是得益于对全局的筹谋,让比亚迪登陆世界 500 强,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Comment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Lik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