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云朋
过去的 100 年,汽车的每一次技术进化都伴随着产业的重塑,从产业链结构到企业定位,从销量结构到品牌重构,一些企业在新赛道上领跑,一些企业在新赛道中迷失。
而如果将时间缩短至最近 10 年,「新能源」 这三个字让汽车产业的重构更加剧烈。这一点,在作为全球汽车前沿阵地的中国市场,反应的尤为明显。因此,包括传统车企、新势力与新新势力在内的品牌,都来势汹汹,希望能从中分到一杯羹。
那么,在这一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塑中,中国汽车市场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是谁?答案无疑是比亚迪。
因为 14 年前,比亚迪就推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打响了产业变革的第一枪,而 14 年后的今天,比亚迪已是驱动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的重要力量。
销量是这一点最好的证明。8 月 3 日,比亚迪发布最新产销快报。数据显示,今年 1-7 月,比亚迪累计销量已超过 80 万辆,其中 7 月销量为 162530 辆,同比增长 183.1%。

在今年受疫情影响,零部件、原材料价格上涨,部分供应商生产受限、物流受阻,芯片等零部件供应短缺,中国汽车产业产销压力凸显的大环境下,比亚迪为何能销量屡创新高?
占据市场制高点
从当前技术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来看,未来 10 年至 20 年,谁能抓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谁就能占据市场制高点,成为下一代汽车产业的领军者。
在中国这个全球汽车的前沿阵地上,率先捕捉到未来汽车产业变革方向,并占据市场制高点的是谁?

市场反馈能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自今年 3 月宣布停产燃油车后,比亚迪开始彻底贯彻 DM、EV 纯电 「两条腿、齐步走」 的战略,并交出了颇为亮眼的成绩。以 7 月销量为例,在 162530 辆的销量中,比亚迪插电混动版车型和纯电动版车型销量基本相当,分别为 81223 辆和 80991 辆,分别占集团新能源乘用车总量的 49.97% 和 49.83%。
具体到车型方面,比亚迪旗舰轿车汉 7 月销量为 25849 辆,再次刷新上市以来的最好成绩,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在高端轿车市场领域的领军者。此外,得益于 DM-i 超级混动等技术的加持,宋家族 7 月销量达到 38697 辆,秦家族达到 34114 辆,同比增长 104.2%。

再看海洋网旗下,目前在售的有驱逐舰 05 和海豚两款车型,其中,海豚作为比亚迪 e 平台 3.0 的首款车,以 「新设计」「新技术效」「新体验」「新智联」 等优势,自上市以来就备受关注,7 月该车交出了 21005 辆,环比增长 102.4% 的成绩单。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年内海豹、海鸥、海狮、驱逐舰 07、护卫舰 05/07 等基于 DM-i、e 平台 3.0 以及 DM-p 平台打造的新车密集发布、上市,比亚迪在插电式混动、纯电动领域将形成愈发完整的车型矩阵,覆盖从轿车到 SUV,从 A 级到 C 级,从入门到豪华的全品类产品。而这,也将持续带动比亚迪销量全面上行。
比亚迪的特别之处
自汽车诞生,100 多年来汽车产业不断前进,全球汽车企业也经历了风雨兴衰。回眸产业的每次重塑,其过程都遵循着相同的逻辑,即从产业创新到产业变革,从企业转型到价值再造,最终完成行业格局的重塑。
将时间轴定格到 2022 年,疫情影响、零部件、原材料价格上涨,部分供应商生产受限、物流受阻,芯片等零部件供应短缺…… 汽车产业面临多少挑战和困境已无需多言。
然而,挑战的另一面是机遇,悬崖之上的绝境亦可能是另一个风口。聚焦到中国汽车产业和市场,新的格局已悄然形成。

这一点,我们依旧可以从比亚迪身上看出端倪。今年上半年,在国内多数车企都因配套零部件断供问题,纷纷苦不堪言,整体市场呈现出 「微笑型」 曲线的情况下,比亚迪做到了 「独善其身」,并连续 5 个月销量突破 10 万辆。
比亚迪为何能如此与众不同?笔者认为,答案或可以从供应链、技术、品牌三个方面来寻找。
首先,是供应链方面。资料显示,目前比亚迪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其在新能源行业供应链承压、关键原材料价格飞涨、疫情反复等诸多不确定性大背景下,保证供应链安全,进而扩大领先优势。
此外,在建立了以弗迪系、比亚迪半导体为代表的垂直供应链体系后,比亚迪的动力总成、电池、底盘、内外饰件等核心零部件均实现了自产自供。而这也让它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在上游供应链领域布局最深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其次,是技术方面。美国科学家罗伊・阿玛拉曾指出:「人们总是倾向于高估新技术的短期影响,而低估其长期影响。」 比亚迪 「技术鱼池」 中的刀片电池、EHS、1.5L/1.5T 插混专用高效率发动机、DM-i/p、e 平台 3.0 等,都是被人们低估了的,可以产生长期影响的关键技术。
其中,DM-i 超级混动技术使得比亚迪插混车型不仅在售价上接近燃油车,并且在油耗、性能等方面拥有巨大优势。而 e 平台 3.0,则是覆盖了从 A 级到 D 级全系车型,支持前驱、后驱、四驱三种动力形式,能将比亚迪旗下纯电车型进一步模块化、架构化。

时间来到 2022,比亚迪的 「技术鱼池」 还在不断扩容。公开信息显示,目前比亚迪研发人员超过 4 万人,体量居国内汽车企业榜首;授权专利约 2.4 万项,业内第一,是中国 500 强平均数值的 8 倍。在新技术方面,上半年比亚迪陆续发布了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智能扭矩控制系统 iTAC,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个维度推进了技术的升级。
最后,是品牌方面。在构建强大品牌力,实现品牌向上突破的道路上,中国汽车品牌从未停下脚步。在此其中,比亚迪无疑已经走在了前列,尤其是有了 「刀片电池」 的加持,以及 DM-i 超级混动技术带来的 「节油」 标签的助力下,比亚迪已逐步构建起 「新能源汽车领导者」 的品牌影响力。

有人说,比亚迪是中国的丰田,也有人说它是中国的特斯拉。但在笔者看来,这些形容都不准确,因为比亚迪既有丰田稳扎稳打、不断创新的特点,也有特斯拉全域自研,对标时代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恰恰是比亚迪作为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典型代表的特别之处。
向更高销量目标冲击
眼下,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领先的电动汽车市场,也是各车企的 「兵家必争之地」。
据乘联会预计,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有望突破 600 万辆,市场渗透率在 22% 左右。而对于比亚迪来说,站在愈发可期的风口之上,其要做的就是乘风而上,向更高的目标发起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一点比亚迪已有清晰的认知。在此前的投资者会议纪要中比亚迪表示,2022 年的销量目标保守预计为 150 万辆。
如今,7 个月过去,比亚迪距离 150 万辆的目标还差不到 70 万辆,平均到今年余下的每个月需要售出 14 万辆新车。那么,在 2022 年剩下的时间内,比亚迪能实现上述销量目标吗?
在笔者看来,答案是肯定的。从当前的信息看,在今年下半场,比亚迪手中还握有十分充裕的 「底牌」。其中,最有看点的 「一张」 便是海豹,一款自诞生开始就准备硬刚 Model 3 的 B 级纯电轿车。

7 月 29 日,比亚迪海豹正式上市,该车共推出 4 款车型,官方指导售价为 20.98-28.68 万元。作为比亚迪 e 平台 3.0 技术的集大成之作,海豹拥有诸多先进技术和创新设计,最长续航可达 700km(CLTC)。而在市场关注度方面,该车上市时就已拥有 6 万辆的订单。
与此同时,类似海鸥、驱逐舰 07 等这些已知身份的选手,也即将入局,进一步补充比亚迪的产品矩阵。

此外,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用户都是品牌向上发展的基础。想要得到用户的认可,除了在产品端精益求精之外,在用户服务的打造上也要下点狠功夫。
对这一点,比亚迪同样有着清晰的认知。因此,早在 2006 年比亚迪就建立了 「精诚服务」 的服务品牌,并始终以 「为车辆提供无忧保障,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为品牌使命。目前,不仅已推出了多样化、个性化、透明化、云端化(如迪粉汇小程序、精诚长联系统)服务,还推出了包括无忧道路救援、安心事故服务、到店免费充电、免费常规保养、三电系统终身保修、轮胎换新等增值服务。

换句话说,在产品端不断丰富、精益求精的同时,比亚迪还通过领先行业的质保政策、网点布局、备件供应、维修标准等,为用户带来了更安心的用车体验。
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用户体验的不断优化,以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高…… 在多重利好的聚合下,2022 年比亚迪的销量目标,未尝不能实现。
写在最后
这个时代是变化多端的时代,也是充满无限机遇的时代。变化让我们无法精准把脉下一步的趋势,但新机遇总能让已经准备好的人可以抓住它,并为时代作出贡献、带领其他同仁进阶。更为具体地讲,在双碳目标引发的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我们不仅需要破局者,更加需要引领者,而在中国汽车产业内,谁是这个引领者,答案已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