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实验室

电车实验室

关注

首创方向盘触控换挡,无惧极寒极热测试,这台中大型轿车你看行吗?

威马

2022-08-20

撰文:伍景涛

智能和稳定耐用,威马 M7 「鱼和熊掌」 都要!

去年 10 月,威马在上海总部发布了旗下的全新中大型轿车 —— 威马 M7。

由于将激光雷达放置在车顶前部中央,它酷似 「独角兽」 外观设计,在发布会现场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过去 8 个月的时间,这只 「独角兽」 像隐居起来修炼内功一样,我们再也没有听到更多关于它的消息。

终于 8 月 18 日,威马汽车举行了 M7 的极热性能发布暨技术分享会,展示了 8 个月来这只 「独角兽」 都修炼了哪些内容,也更详尽地介绍了 M7 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现。

激光雷达,算力破千

要数威马 M7 从发布到现在让人最期待的,当属它的智能驾驶技术

32 颗传感器、三颗固态激光雷达、算力超过 1000TOPS 等,放在现在也处于行业绝对领先地位的硬件配备,在去年发布会上带给人的观感,完全可以用眼前一亮来形容。

而在这次的技术分享会上,威马带来更多关于 M7 所搭载的这套 「Living Pilot 5.0 FAD 全场景智能驾驶系统」 的详细介绍。

首先是亮点功能,这套系统搭载 32 颗传感器,包括 3 颗自主变焦高精超视固态激光雷达、7 颗高清摄像头、5 颗毫米波雷达、12 颗超声波雷达、4 颗环视摄像头、1 个独立高精定位模块

有顶级的感知硬件作为基础,算力层面自然也不能 「拉胯」。威马 M7 作为首批搭载 Orin-X 顶级自动驾驶芯片的车型,最大算力可达 1,016 TOPS,和蔚来 ET7 处在同一水平线,远远抛离其它竞争对手,「后发优势」 相当明显。

按威马的说法,这个硬件搭配属于当下智能电动车感知硬件的 「天花板」 水平。而对比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智能电动车型,威马 M7 的硬件实力确实是属于 「独一档」 的存在

拥有了如此强大的硬件和算力保障,威马 M7 未来可以实现 「停车场 - 城区道路 - 城际高速」 的全场景智能驾驶

但在此前,威马自家的智能驾驶团队,并没有高阶辅助驾驶功能的研发经验。因此,团队能否在短期内形成即战力,并在规划时间内完成全场景智能驾驶功能的开发工作,当下这个时间节点谁也说不准。

关于威马智能驾驶现阶段的实际体验,此前我们曾对威马 W6 的 HAVP 自主学习泊车功能进行过 「实战测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看一下此前的测试视频。《让车自己来接你,它做到了!测试威马 W6 HAVP 自主学习泊车

智能座舱,方向盘换挡

作为主打 「智能」 的车型,威马 M7 除了智能驾驶以外,另一大智能亮点便是它的 「智能座舱」。

与以往电动车常用的旋钮换挡或是怀挡不同,威马 M7 首创了方向盘触换挡设计,令用户无需脱手离开方向盘便可完成换挡操作,简化了用户操作的同时,也让座舱视觉上更为简洁。

在会上威马表示,这并不是为了 「创新」 而创新,这种换挡方式经过了大量的调研和实际使用测试,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新设计

在方向盘上进行触控换挡,大家难免会对如何避免误触、如何防错产生好奇。

但在这次的分享会上,官方没有对这个设计作出更详尽的说明。所以,我们也很期待能够早日亲身体验一下这个设计,看看它是如何能够在便捷的同时保证操作安全。

除此以外,威马 M7 还搭载能够在车外实现语音交流和控车的 「车外语音交互功能」,威马官方称:「在上车前,车辆会通过车外扬声器发出问候语。」 上车前对车主进行问候,这个功能描述起来略带诙谐色彩

而车厢内另一大亮点,则是 i-Surf 科技皮肤、i-Rota 超级表盘这两个全新的设计。

i-Surf 科技皮肤能在中控台面料上,映照多种灯光氛围,并让用户自定义上面显示的内容,而当侧面来车时还会提前发出碰撞提醒。

i-Rota 超级表盘的灵感,源自于我们穿戴的智能手表表盘。这个表盘可以显示图片、表情、符号等内容,也可以通过 「按、拉、旋」 的操作,控制功能的切换和调整。

在简要地介绍完威马 M7 的产品亮点后,就正式进入本次分享会的重头戏 —— 极热环境测试

冰火两重天

在分享会开始的时候,威马给出了诺基亚功能手机和苹果智能手机这样一组对比。

诺基亚皮实耐用,可靠性有口皆碑,但并不智能,而 iPhone 颠覆了手机行业,开创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但它却不如诺基亚那般耐用可靠。

作为一台主打 「智能」 的电动车,M7 也面临着 「耐用」 与 「智能」 的抉择,而威马的选择很明确,「鱼」 和 「熊掌」 它都要

在威马 M7 「隐居」 起来修炼的这 8 个月时间,威马 M7 采用官方号称对标百万级豪车的 WM Q100 极致验证体系,先是在牙克石、黑河等地进行了极寒环境下的全面验证和测试工作。

最终取得了 - 30℃极寒环境下百公里能耗 17kWh、车内升至舒适温度仅 17 分钟、从 SOC 30%—80% 充电仅用时 30 分钟的不俗成绩,验证了新车在严寒环境下的使用体验。

而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多地出现罕见高温,令不少人担忧在 「极热」 环境下电动车的可靠性

因此,威马针对 「极热」 工况把 M7 带到了新疆吐鲁番,在这里进行第二轮极热环境下的整车标定和验证工作。

威马 M7 吐鲁番 「极热」 测试视频:

在地表温度高达 60 ℃的环境下,经官方实测,威马 M7 百公里能耗为 15.6kWh,车内温度由 60℃降至 26℃耗时 9.5 分钟,充电从 30%—80% 为 38.6 分钟

能做到这样的能耗水平,得益于威马 M7 采用全新一代的动力域总成,电驱总成效率超过 95.3%,续航能力可提高 3%,再配合上智能单踏板模式可使续航里程再提升 4%

除此以外,威马 M7 还使用了一款名为的 AGS 的智能呼吸格栅。具备主动开闭功能,能够根据车辆状态自主设定开启大小,做到高温及时散热,低温主动保暖。进一步提升能耗和续航表现

针对高温天气车内过热,这个十分影响车主用车体验的痛点,威马 M7 的应对策略可以总结为 「开源节流」

首先是在空调系统上进行 「开源」,M7 空调系统针对极热环境做了特殊标定。同时也对算法进行了优化及标定匹配,使空调系统不仅降温快,在高温环境下能耗也被控制在每小时 1.13kWh。

其次是在隔热上 「节流」,针对夏季全景天幕不隔热,影响乘坐体验的问题,威马 M7 采用了一块 3 层镀膜的全景天幕,紫外线阻隔率达 99.99%,总能量透过率为 TTS≤15%。

而在隔热的同时,其可见光透过率达到了领先于行业水平的 TL ≤5%,做到既隔热又透光的效果。

与此同时,威马也针对 「极热」 环境下的充电体验进行了优化

在非充电状态下,温控系统会采用温度预控功能,使电芯温度保持在 36℃,确保车辆的动力表现,并为充电做好准备。

而在充电状态下,温控系统会在电芯温度达到 33℃时开启电池制冷,在降至 31℃时关闭,使电芯温度能够保持在最佳工作区间。

针对 「极热」 环境下的电池安全 ,威马 M7 采用了 BMS3.0 管理系统,可针对个别模块进行监控,更准确地判断电池状态。并可提前 5 分钟对电池热失控做出预警,以保障人员和车辆安全。

诚然,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这些极端气候条件并非日常用车会涉及的工况。因此,对于这种 「极热」 环境下的测试成绩可能并不敏感。

但对于一个品牌而言,愿意花费大量的成本和时间进行这样的测试,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也能够从中体现出,威马对于自身技术以及 M7 这款产品的自信

如果威马 M7 后续能够将这些技术和成绩,呈现在量产车型上,并由此改善用户在冬夏两季的实际用车体验。相信会有助于改变消费者心目中,电动车怕冷又怕热的 「娇贵形象」。

写在最后

近日有消息称,威马 M7 有望会在今年第四季度上市。

要成就一款好的产品,除了要有 「鱼和熊掌」 兼得,迎难而上的勇气魄力,更要有对于市场 「天时地利人和」 的把握。

从当初位列新造车第一梯队和 「蔚小理」 三家并驾齐驱,到现在变成需要奋力追赶,威马这个品牌已经沉寂了比较长一段时间。

因此,M7 这款车型对于当下威马品牌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帮助提升品牌形象、进一步增加关注度和销量,威马对于 M7 是寄予了厚望。

但纵观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威马 M7 所处的这个细分市场,已经出现了不少实力强劲的车型。面对这些产品实力不俗、品牌知名度更高的对手,M7 发布时的产品 「高光点」,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发黯淡。

如何加速 M7 这款重磅车型推向市场的步伐,是威马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