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文章的开始,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买车考虑的第一个因素是什么?一定很有很多人回答「那肯定是预算啊。」之前的我也一直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执着得认为。
今天,我参加了理想 L9 的第一批交付仪式,在此次行程中,我遇到了吴老师,这次交流过程,也让我朗月清风。所以今天我尝试用自身的小白视角,将这次的采访内容分享给你们。
简单介绍一下吴老师吧。为什么称呼吴老师呢?因为在介绍的过程中发现吴老师竟然是位高中数学老师。吴老师也算是年轻有为,90 后,未婚也没有小孩。所以刚进采访室的时候也有些惊讶,「天,你真的是理想的目标用户吗?」众所周知,理想的定位的可是家庭用户。
为什么选择理想 ?
这个答案也是文章开始我抛出的疑问:你买车考虑的第一个因素是什么?外观?品牌?舒适性?油耗?养车成本?还是预算?
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新的回答:从需求出发,思考自己究竟想要达成什么目的。痛点产生问题,问题产生需求,需求会带来决策。
吴老师本身就是 20 款理想 ONE 车主,所以这里的核心我想围绕「为什么选择混动」展开。
在一开始的购车决策中,吴老师就很确定:我要选择一辆混动车。
在这里吴老师提出了第一个痛点问题「假如我买了一辆续航 700 公里的车子,一天开下来,我的续航掉了 300 公里,那我在没有充电桩的情况下,我是选择给它充上电还是不充上电呢?万一我明天有重度的用车需求该怎么解决?」
首先是混动车型带来的掌控感,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加电和加油两种方式,出行没了负担。当你感觉压抑想去看看祖国大好河山放松心情的时候,也不用特地去做全面的攻略,可以说走就走。
其次是你所需要的用车体验,在沟通过程中,吴老师也说了燃油车的痛点。
- 杭州上下班出行堵车还比较严重。每当堵车的时候,从能耗方面考虑,燃油车的能耗会很高。但如果是混动车,在低速行驶情况下优先消耗了电量,节油效果好更好;在电量用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使用燃油续航,这就节省了很大一部分燃油消耗。
- 车内静谧的感觉也是必不可少。当你在等红绿灯或者堵车的时,燃油车发动机会一直在震动,相比而言混动车就会比较安静,可以带来更安静的思考空间。
- 绿牌将限行问题引刃而解。在对比过程中,我挺看好雷克萨斯 ES300h 系列 ,非常喜欢混动车的特性,但雷克萨斯只能上蓝牌,这个时候理想 ONE 的出现也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痛点。
为什么还是理想?
大概因为是数学老师缘故,理想的产品理念和吴老师的思维逻辑很相似,喜欢从需求出发开始思考自己究竟想要达成什么目的。毕竟产品才是最好的代言人,理想的产品力让人安心。
而且对比如今的增程市场,理想没有对手。在吴老师选择绿牌车型中,理想是唯一满足他所有诉求的车辆。
因为增程是完全电驱动,没有变速箱,无论电量高低,纯电驱动的行驶品质一致性高,且系统更可靠;增程器可以在更高效的区间工作,在占据用户绝大部分行驶时间的城市内油耗也更低。
其实,当时吴老师也试驾对比过宝马和奥迪等传统品牌的混动车型,可最后都放弃了。
在吴老师眼里,传统厂家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电气化转型」的不够彻底。
在现阶段 BBA 的产品线中,还是有不少「油改电」以及不那么纯粹电动车的产品。首先在造车态度上,吴老师就并不是特别认同传统厂家。
其次,再说回「造车」这件事上。现阶段吴老师试过的大部分传统豪华品牌的混动车,采用的都是并联混动 + P2 电机的形式,相对来讲这套混动技术较为老旧,在发动机介入驾驶时会有比较明显的顿挫和噪音,整体驾驶品质和 NVH 控制都无法达到他心里的预期。
写在最后的话
同时,我也问了吴老师一些大家都关心的话题。比如理想 L9 相比 ONE 有哪些进步的地方?
当然这些答案对于老司机的你们一定是信手拈来,身为小白的我还是想来「耀武扬威」一下。
相对于 20 款 ONE 车型,可以明显感受到以下三点:
- L9 的油箱容量变大。
- 前排储物空间宽敞不少。
- 空气悬挂也变得更舒适。
不知道这篇采访会被多少老司机们看到,在众多报道中,我这篇小白视角的文章确实不尽如意。
但还是想提出些 L9 可以改进的地方,希望能被看到。
- 行车记录仪放置位置有些鸡肋。
- 车机设计的交互会有一些仓促,比如空调界面的风量调节设置有些许的不合理。
终于写到最后了,恭喜吴老师提车快乐呀。
也真诚的希望所有厂家可以坚持初心去提升自己的产品体验以及对用户的沟通。在现在越来越内卷的新能源行业,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