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观

汽车大观

关注

小鹏汽车的 「智能」 困境与突围

小鹏

2022-10-27

作者|云歌

资本市场失利的小鹏,「智能」 化到底能不能打?

时间回溯到,两年前的 6 月,何小鹏、李斌、李想三人凑一起 「忆苦思变」,一个月后,理想、小鹏接连上市并在资本市场掀起狂欢。一时间,「蔚小理」 成为传统车企的学习典范。

然而,这种形势在今年秋天悄然发生了转变。

近日,三家造车新势力股票不断下跌,纷纷创新低。截至 10 月 20 日美股收盘,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均跌 10%。小鹏汽车股价更跌至 7.94 美元,较 2021 年底 56.45 美元下跌 85.9%,最新市值仅为 68.43 亿美元。

不同于蔚来定位高端市场,以用户体验为先,理想定位解决电动车续航焦虑,小鹏汽车则从成立之初,就高举 「智能化」 大旗进攻市场。经过几年的持续沉淀和摸索,如今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部分,小鹏汽车已然成为 「汽车智能化」 浪潮下的前哨兵。

接二连三的交通事故、市场竞品的前后夹击、高居不下的研发成本,使得 「糟心事」 不断的小鹏汽车,进入了新的困局。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火,入局新能源汽车赛道的车企越来越多,除了众多传统车企,还有诸如小米、华为、苹果、恒大等各个领域的 「大佬」 跨界造车。

在造车新势力市场如此内卷的今天,任何一家认真造车的企业都值得 「鼓励」。市场每一轮调整背后,都有其深层次逻辑。在时代的洪流中,企业每一次应对低谷都是成长,希望外界的每次善意提醒,都能帮小鹏汽车走的更稳、更好。

双重打击

造车新势力每次公布销量,都会引发行业关注

小鹏汽车今年上半年以 68983 辆的成绩站稳了造车新势力半年度销冠的宝座。其中二季度营收达到 74.36 亿元,同比增长 97.7%,不过从 8 月开始销量出现了转折。官方数据显示,2022 年 8 月,小鹏汽车的交付量为 9578 辆,环比下降 16.9%;9 月份交付量为 8468 辆,出现了同比和环比双降。

小鹏汽车交付量低迷,直接传导到了资本市场。相较年初,小鹏汽车的股价已经跌去 80%,市值蒸发超两千亿元。截止 10 月 24 日,小鹏股价暴跌 12.76%,刷历史新低,股价年内重创 85%,市值相比巅峰期已经跌去近九成。

随着投资形势的变化,投资市场已经从讲故事回归到了关注现实,更注重企业盈利能力。

销量的下跌加上资本市场的波动,让小鹏汽车 「新势力第一梯队」 的光环黯淡下来,也让小鹏陷入了经营危机。

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净利润亏损 44.02 亿元人民币,按照小鹏 1-6 月份 6.89 万的销量来计算,相当于每卖一辆车就要损超过 6.3 万元。

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了 「群雄争霸」 时代。一方面,传统汽车厂商转型新能源;另一方面,互联网、科技巨头单独造车或者合作造车。

小鹏 P7 作为小鹏汽车主打车型,在上市初期,把合资垄断的中高级车市撕开了一道口子,不过随着比亚迪海豹、极氪 001、长安深蓝 SL03 等竞品车型的出现,P7 表现则稍显逊色。小鹏汽车面对前有埃安、蔚来和理想,后有哪吒、零跑和问界超越的局面,都使得小鹏汽车不得不直面压力。

「智能」 困境

最早,小鹏因为自动泊车等辅助驾驶技术,成功圈了一波消费者。

爆款小鹏 P7 除了外观好看,自动导航辅助驾驶(Navigation Guided Pilot,NGP)的推送也直接促使了销量大涨,而最近力推的新车型 G9 的亮点也是高阶辅助驾驶。

成于智能,困于智能。

困境一:技术成熟度。智能汽车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还是新鲜事物,用户对功能应用范围的混淆及误判,以及智能化功能技术本身短板,都为事故发生埋下祸根,而每次因智能化功能导致的事故都为销量蒙上一层阴影。小鹏汽车近期由于辅助驾驶功能导致的事故,加之有人员伤亡,折射出技术的局限性。整车厂在辅助驾驶阶段大多采取视觉方案,视觉方案的感知设备主要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设备在识别物体信号时会产生偏差,识别的偏差会直接导致规划及决策算法产生错误,以至于严重时发生事故。总之,新技术的诞生与推广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在技术与安全之间找到融合点已成现阶段重中之重。

困境二:成本接受度。研发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智能驾驶无法避开的问题。根据小鹏汽车财报显示,2018-2021 年,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从 10.51 亿元增长至 41.14 亿元。2022 年,小鹏汽车第一季度研发开支 12.2 亿元,较 2021 年同期增长 128.2%,第二季度研发开支为 12.65 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 46.5% 和 3.6%。实现智能汽车商业生态的构建,加大研发投入是不二选择,传感器更迭的速度及芯片需求量的持续提升,都加大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受制于法律及技术的限制,小鹏汽车智能驾驶功能尚未大规模商用,小规模的应用无法实现价格分摊,短期内难以看到回报。不过这也证明了小鹏汽车在智能化方向发力的决心。

困境三:法规容忍度。目前,小鹏汽车城市 NGP 功能依赖高精度地图,然而,地理信息数据属于国家战略性信息资源,涉及地理信息,事关国家利益,现行的法律及政策在对自动驾驶地图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很多的限制。2021 年,小鹏汽车以 2.5 亿元的价格收购图商智图科技,希望能满足自身智能化功能的地图需求,但是根据 2022 年国家自然资源部更新的高精度地图资质复审换证进展情况显示,智图科技尚未通过甲级测绘资质复审。

既要扛好智能的大旗引领潮流,又要让消费者愿意埋单,是小鹏汽车产品亟需解决的问题。

「突围」 求变

危机之下,小鹏汽车主动求变!

在产品布局方面,9 月 21 日,小鹏 G9 正式上市并公布最终售价。G9 是小鹏汽车的期望之作,旗舰车型,承接小鹏汽车的销量重任。

小鹏 G9,从硬件上看,搭载两颗英伟达 Orin 智能辅助驾驶芯片,算力达到 508 TOPS。全车周边 31 个感知元器件,包括 2 个激光雷达,12 个摄像头,5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传感器。从智能驾驶功能上看,实现了从驶出停车位,到城市道路辅助驾驶,再到最终泊入车位,覆盖了更多的辅助驾驶应用场景。

例如,高速 NGP 功能,能实现侧向近距离加塞车辆的识别及响应;AEB 主动安全功能正式以自研的形式量产上车;云端数据的存储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都是小鹏汽车在智能化方向保持领先的关键技术所在。

为了应对销量及股价的低迷,小鹏汽车也在组织结构上果断采取了多项变革。

10 月 21 日,小鹏汽车对公司运营、组织架构、产品策略做出重大调整,成立五大虚拟委员会组织,拉通各业务线沟通渠道,提升协作效率。

小鹏汽车 CE0 何小鹏表示将全面调整组织架构,建立五大虚拟委员会组织和三个产品矩阵组织,前者负责提升各条业务线的沟通合作,后者则肩负着打通端到端产品业务闭环的重任。

有知情人士透露,本次组织架构调整的直接导火索是 G9 上市出现的问题。起初是 G9 上市当天,被指出价格配置难懂、XNGP (自动驾驶辅助) 不能全系选配、按月订阅等槽点,随后,距离 G9 上市不到 48 小时,小鹏汽车又公布了 G9 最新的方案,更改了配置、价格、选配包。G9 能够在体验上战胜一些对手,但内部问题确实不少,值得欣慰的是小鹏汽车能够及时认识到问题并迅速做出调整。

发展遭遇的瓶颈让小鹏汽车不得不选择换条路,寻求新机遇,P7 面临换代,G9 还在路上。随着这两项产品计划彻底落地,能否成功转型虽然尚未可知,但对于小鹏而言,不得不背水一战,没有退路可言。

点评

技术是长期主义,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更是毋庸置疑。

产能是小鹏汽车的底气。从 8 月开始,小鹏位于广东肇庆的自建工厂已经开始 P7、G3i 和 P5 三款车型的并线生产。而且,小鹏的广州工厂和武汉工厂预计在今年内投产。

自身全栈自研能力,是小鹏汽车的根基。小鹏汽车自成立之初便坚持全栈自研的技术路线。小鹏汽车的 「全栈自研」 指的是不仅基于车端的感知、定位、规划和控制等模块的自研发更在数据通路及云端数据的全闭环。

智能化辅助驾驶功能,则是小鹏汽车脱颖而出的利器。小鹏汽车的泊车 VPA 和领航辅助驾驶 NGP 功能均属行业领先。

不过现阶段,对于小鹏汽车来说,接下来要做,或许还在于怎么对传感器进行降本,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努力把握自身产品市场定位和消费者需求,推出更适用、更智能的产品。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