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选车的时候除了飞凡R7以外,同级别能对比的产品无非就是特斯拉Model Y,但试驾了好几次也接受不了那反人类的强制单踏板模式,于是大定了飞凡R7......到目前为止我提R7也过去了两个月,在前两天特斯拉降价的新闻曝光之后,飞凡也是火速“营销”了一波,尤其是那一句“与其WHY,不如飞凡R7”的标语让人印象十分深刻,我仔细琢磨了一下,恍惚间明白特斯拉为什么降价了,且听我逐一道来:
第一,如果按照Model Y最后一轮降价前的起配价28.89w来看,同样为起配的R7售价30w出头,但R7相比Model Y多出来的配置是远大于中间这一点差价的,尤其是R7单电机版本的5.9s加速和标配RISSING PILOT辅助驾驶系统直接对Model Y形成降维打击,面对特斯拉还需要加3w选装的EAP来说,飞凡则是给了两年免费的高阶智驾体验,后续再按需收费即可,落实到芯片算力上也是飞凡更胜一筹。当然也不只是飞凡,在我的观念里面其实国产新发布的很多新能源品牌都能对特斯拉构成最本质的威胁,那就是消费者更高的需求。所以你说特斯拉不降价能怎么办?

第二,特斯拉在降价后飞凡也马上跟进动作,让更多的人知道原来飞凡有“车电分离”的政策,意味着如果大家买的是起配版本的R7,可以直接在车价上减去8.4w的费用,车价21.85w即可提车,虽然每个月一样要支付相应的电池租赁费用,但好处是获得了飞凡的“换电权益”,换电的补能渠道更是飞凡在生态部署上的另一步大棋,无论怎么想都是合算的,所以即使Model Y降到了25.99w也于事无补,毕竟这中间的落差实在是太大了。
我举的例子都是实打实的价格摆在纸面上的,按照均为起配版举例也更加直观一些,如果按照我自己购入的最顶配旗舰高阶版的R7来说,AR-HUD与三块屏幕形成的智驾坐舱联动,Nappa真皮座椅通风加热按摩的配置一次性拉满,女王副驾的舒适性带来更优秀的车内体验,在加上3.8s的加速和90度大电池,我想即使今天是特斯拉Model Y Performance来了,也不得不服,所以总结特斯拉为什么会降价,在我看来除了明面上的成本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无非就是不好意说的产品力不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