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

波波

关注

智己汽车刘涛:LS7 发布首小时盲订超 3,000,下一款产品对标 Model Y

智己 LS7

2023-02-13

2 月 10 日,智己汽车第二款车——LS7 正式发布,新车共 6 款车型,价格区间为 30.98—45.98 万元。关于这款车有哪些亮点,开起来如何,我在文章「杀入红海市场,智己的本事是什么?」已经进行了试驾后的体验总结。上市翌日,我们受邀参加了智己联席 CEO 刘涛面对面群访,就用户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以下为重点信息。

群访对象:

  • 智己汽车联席 CEO 刘涛

智己 LS7 是一款具备非常多亮点的产品,用了好材料,配了好功能,您觉得LS7最值得传播的点是什么?

刘涛:

智己 LS7 的超级大穹顶的确很吸引用户。SUV 产品的形态,最简单的感知点就是「坐的高,看得远」。SUV 是去征服世界的,视野绝对是最重要的。之前 SUV 的视野大概 24 度,这已经把轿车比下去了;现在 LS7 106 度视野绝对是碾压式的。家中老人小孩一坐进去,就能立即感受到,传播摩擦力等于零,让人无法拒绝。但是除了「大天窗」,LS7 还有强驾控作为技术底座;驾控是智己品牌底层的标签。

互联网时代,长板横行博取关注;但是我们不认可这种价值观;长板横行的价值观走不远。汽车和手机不一样,手机是 you carry the phone,你是它的主宰;但是车是 the car carries you,真正载着一家人的幸福。汽车的试错成本很高;如果安全出了问题,命都没有了,何谈大冰箱、大彩电。汽车毕竟是高速行驶在公路上的机器。

有人问,LS7 的前穹顶视野、隔热以及 C919 的背景,我们是如何做到的?首先,对标 MODEL X,寻找国外做穹顶最好的供应商,发现 MODEL X 的防晒处理不到位。通过上汽集团一系列努力,我们找到了国内领头羊供应商,它本身就是动车、C919 国产大飞机玻璃的供应商,有特殊的工艺;因为上汽集团的加持,合作把这个玻璃做了出来。

Q2:智己 LS7 这么好的一辆车,是否会带动一批国内本土的高端供应商成为世界顶级的供应商?全明星底盘又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刘涛:

依托于上汽集团的体系优势,智己汽车拥有强大的国内高端供应链体系,全球最好的车灯公司——华域视觉,全球最大内饰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延锋,纳铁福传动轴(中国市场占有率 50% 以上),是构建智己 LS7 强大产品力的重要的产业背书。

现在最先进的车灯,来自于华域视觉,我们有优先使用的优势,并且会有一些保护。比如 DLP / ISC,都是行业中精密度最高、颗粒度最小的车灯。

再比如 Carlog,是车规级的,有三个摄像头,180 度、4K、1.5 亿像素。舜宇,专门为智己成立专项课题组,攻克开发难题。有很多的品牌也在想用 Carlog 系统,但是智己也有一些保护。

打造极致体验的供应链,将国内供应商带高了层次,这是肯定的。

例如穹顶玻璃,玻璃不仅要大,也不能晒、不能热,这个是最核心的性能需求。这么大弧度的玻璃需要一体化成型,肯定是要克服很大的挑战;一般的玻璃是自然下沉法,加热,模具是靠重力下沉,能够制造的玻璃弧度很有限。像智己 LS7 的前穹顶,不仅玻璃面积大,弧度也大,通过自然下沉增加热压的模具,制造难度非常大。更大挑战是三层镀银,有九层保护膜,镀银硬度会变化,玻璃加热后的压制挑战会很大……当然,一旦攻克就是技术制高点。

智己 LS7 不仅携手了国内高端供应商,也携手了世界顶级供应商。目前有些零部件依靠品牌自研,风险很大。以空气弹簧为例,智己为什么要花大成本采购德国大陆(Continental)的空气悬挂系统?核心在于它有大量的算法沉积套系统中。

软件有算法沉积,硬件一样有算法沉积,大陆轮胎的配方超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其硬件逻辑也经历了数千万公里、数百辆车型的印证。国内供应商的空簧也是很好的,但还达不到这个量级的空簧要求。因此,我们宁愿花两倍的价格选择德国大陆(continental)空簧。作为一款 40 万级讲究驾控的高端豪华 SUV,我们一定要对产品负责,不能忽悠用户,这是价值观的底线。

和手机不一样,汽车最大的门槛就是所有系统全定制整合集成。德国大陆(continental)空气悬挂这套基础,基于大陆一百多年对于橡胶的理解,控制的理解,气压的理解,有很多核心专利。同时,闭式和开式空气悬架是两代产品,价格差是有逻辑的,如何选择要符合SUV真正的特征。我们选择了调节速度快,受外界影响小,但成本更高的闭合式结构。闭式调节速度仅需十几秒,比开式速度更快,且不受天气、湿度、海拔等因素的影响。

再比如说电池,也是非常卷。同样是 30 万价格区间的车型,智己 LS7 用了什么电池?全系 CATL(上汽与宁德时代合资),全系的三元锂。大家都知道,CTAL 电池肯定是顶级的。虽然二三线的电池有成本优势,但是技术水准还在进步中,在没有达到我们的标准之前,只能暂时不选择。

Q:智己LS7配置确实拉满,显示出了超高的性价比。请问,智己LS7的定价策略是怎么考虑的?

刘涛:

最主要的考虑,肯定还是直面市场。

用户在购买车辆时,主要考虑几个维度:价格、配置、体验,还有品质。在产品规划阶段,我们主要从用户的购车思维出发,按照用户的维度充分思考,还要针对竞品做深度对标,形成大概率的产品策略。

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是用户诉求,不是简单的分析“用户想要什么配置”,而是深入思考“用户想要什么样的体验”,比如用户想要坐得高、看得远、更安全,就以此为目标摘选核心配置,做产品搭建。

其二,在产品规划过程中,最开始阶段的「产品概念」(concept)很重要,它是理性和感性思考的原点。

比如说,智己 LS7 的 concept 是 space yacht。space 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太空、宇宙,我们想营造在苍穹中的氛围,这就需要视野,需要空气悬挂,需要零重力座椅,包括方向盘。我们甚至尝试过方向盘完全缩进中控台的方案,而且已经做了样件,但最终没有搭载,主要是法规因素。还有 CMS(Camera Monitor System,电子后视镜),样件也已经有了。之后大家试驾智己 LS7 的时候可以观察一下,前排门板上方有一个饰板的位置做了预留,就是为了 CMS 技术的部署。

另一层是空间,我们希望将多维度可变空间等概念做深入的延展。

应对市场的竞争,该卷就要卷。但是,卷必须要有底层思考,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说驾控,智己会卷到极致,卷到别人卷不动为止,这种是致敬专业的卷。

有很多品牌人云亦云,认为高级车就一定要搭载空气弹簧,这可以说是一种「不懂」。空气弹簧在轿车上的价值比较小,反而会降低驾控的感受;智己 L7 是轿车,核心标签是驾控,所以我们选择了四轮转向没有选空气弹簧;而是在 LS7 这款豪华 SUV 车型上,将空气弹簧的价值放大。这就是在该卷的地方卷,而且是到位的卷,专业的卷。

真正要卷的,是用户体验。卷配置,但用户体验差,肯定是不行。真正从用户角度解决痛点,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

Q5:从智己 LS7 的上市发布会上看,感觉什么都是最好的;我们反向思考,这会让车的价格太高,很多人会觉得贵了。另外,为什么 Pro 和智己 LS7 Lux 价差这么大?

刘涛:

第一个是关于成本的问题。汽车行业是规模效应,如果迅速把量做到适合的规模,增加价格的调控能力,这也是市场的强诉求。另一方面,并不是高科技就意味着价格贵,重要的是选对了适合这个产品的高科技新技术,也会增加价格的可控性。

比如 LS7 的超大前穹顶玻璃,成本确实比普通玻璃贵,但如果规模化了,成本就会很快降下来。

再比如屏幕,因为之前的合作经验,供应商对智己有了更多的信心,他们主动提供更高清,色彩分辨率更高、交互体验更好的屏幕解决方案,成本反而比之前更低了。

LS7 Pro,是真的值。几乎所有的系统都是最前瞻的,激光雷达、电动门,灯光等系统都做了最新升级;Pro 可以说是极致中的极致选择,是为喜欢尝鲜和探索发现、体验新科技的用户量身打造的精品。

整体而言,LS7 的成本肯定是不低。我们是真正的良心造车。我们希望的是,用户通过体验智己 LS7,能够直接感知高端配置的价值含量,懂得一经体验、旦用难回的智己品牌。

Q6:打造一款有价值的产品很难,但是在市场上把这个价值体现出来更难。我觉得可能是我们卷也好不卷也好,怎么样把价值体现出来,这个就是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这方面您怎么看?

刘涛:

如果说纯粹产品PK,你有你的特点,我有我的特点,很难作比较。不妨换个角度,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价值。

理想是一个典型案例。不仅是产品经理很懂用户的体验和感受,同时执行力也很坚决。供应链其实是理想的短板;但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拉稳持续供货的能力,的确很厉害。但是反过来从用户角度看,我觉得用户是分层的。L9 目前大量的市场是在中国的三四线市场,是幅员辽阔的北方。从用户角度看,这里面有两个核心购车逻辑:其一,北方冬天对电动车仍然不友好,续航打折,所以带内燃机的增程式车型可能更热销;其二,理想在三四线城市中的影响力的确比较高,用户心目中花 40 万元买车的选择,可能的确会先想到理想。

但在一二线城市中,更多的用户会希望有更多更好的选择。用户懂得,从某种意义上讲,看似配到全配的车,很有可能不是顶级的车。「有」不代表好,「样样都有」更不代表「样样最好」。比如空气弹簧,德国大陆的这套成本是国内的 2 倍;比如倍适登,电磁悬挂有很多级,真正玩赛道的、玩操控的知道倍适登代表着什么,真懂的人自然懂。我觉得引领性的消费,尤其是一线城市,还是买顶配,而不是全配。

智己的品牌定位是豪华电动车,我们必须顶配。用我们的专业为用户提供「体验为王的定向卷」。比如说算力,这背后其实是非常核心的一个产品价值逻辑。4 块 Orin 就一定好吗?在今天,简单的堆算力解决不了用户体验的痛点。算力堆上去,会让不懂的人觉得很厉害,但是背后是电耗;而且如果板间的通信解决不好,将会对数据、软件带来巨大挑战,为用户体验带来更多痛点。所以,合理定向卷,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卷,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

Q8:智己的 Carlog 可能是高配才有的功能。大家互相卷,定向卷、专业卷就是人有我有,人有我优,能不能真的只有智己的车有,比如说设置一键分享到视频平台的功能。这个作为一个配置升迁的增值部分,智己有没有什么考量?今后有没有什么运营上的思考?

刘涛:

关于 Carlog 的发展,趋势是背后最神奇的力量,没有人可以阻挡。

实际上,当下开车过程中的两个小时是社交的真空期,在这期间很难完成一次很好的基于媒体或视频的交互。今天视频时代还是后视频时代,就是你拍一个视频然后分享,那未来体验会是什么样?我们认为,就是你带着 Carlog 在西藏玩,想和家人分享时,可以从第一视角让家人看到你在西藏玩的实时场景,这是很重要的未来基于车载社交的系统,包括手机也会是这样的。

当然分享闭环也很重要,但更多设计理念是往这个方向走的,发展是一步一步的,达到那一步还需要几个小步骤,为此我们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Carlog 的 180 度超广角、三摄,就是让社交在驾驶过程中能够更安全、更优雅、个性化地分享,我觉得未来社交化平台的潜力很大。

用户体验永远是最直接的感受。目前 Carlog 的分享,在 APP 内部生态中的转发是 ok 的,但往抖音、视频号发布有障碍,因为平台有限制。虽然我们可以花更高的成本打通,但是核心就是生态一旦起来,他们也关不住汽车作为移动媒体的创作欲望。只是今天是一个火花,还没有形成燎原之势,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厂家会愿意主动开发。

Q9:L7 是中大型轿车,LS7 是中大型 SUV,有没有小一些的产品?方便透露一下新车的定位和推出时间节点吗?

刘涛:

今年下半年,我们还会推出一款全新的中型偏大的 SUV,对标 Model Y。其他更紧凑的车型,也有相应规划。第三款车和第四款车,主要对标 Model Y 和 Model 3;第五款车更多是对未来的思考和解决之道。

Q10:智己 LS7 副驾位置取消手套箱,让座椅翻折后可以塞进去,作为有国企背景的企业这样做可以说是非常大胆、创新,这样做背后有怎样的思考和故事呢?

刘涛:

首先,我们公司虽然是国有企业的背书,但公司有 100% 的完全自主的运营权。

其次,创新是一个天平,平衡的诀窍是取舍。对座椅翻折和取消手套箱的思考,主要是两得相权取其大。

当我们真正能够把概念车里出现的座椅完全折平,整个空间就完全魔术化重新定义了。这件事情得来的利益远远大于少掉一个手套箱。而且我完全可以把中央扶手、后排座椅下方的神秘空间、后备箱的二层 ,包括屏幕下方的储物箱利用起来,这完全超过了一个手套箱的价值。

副驾座椅翻折的设计,是我们在 24 个月前就定下来的核心产品方向。一方面源自于用户的诉求,另一方面是整体产品理念的核心,就是要把右侧的副驾以及后面的零重力座椅做成一个一体的场景化体验的前后排空间。我们做了几件事情:

首先是在舱内右侧创造性配备了一组 SUV 史上前所未有的最长电动滑轨,长度达到 1,955 mm,把布局打开,形成了前后排的通轨;

其次,为了把副驾的座椅塞到手套箱下面,我们一方面取消了手套箱,另一方面 IP(Instrument Panel,仪表板)总成上的 CCB(Cross Car Beam,仪表板横梁)也专门做了一些设计,从而把空间让出来。

这个事情推动起来是很困难,但是从智己的角度来讲,项目开发时就确定的核心,所有的产品开发都是要围绕它去做的,一旦决定做,就要把它做下来。

Q11:目前智己 LS 盲订、锁单情况怎么样?现在产能如何,能否保障后续的用户交付?

刘涛:

首先盲订情况,12 月 20 日智己 LS7 亮相时,已经做到了 1 小时 3,000 台的盲订量;截止昨天,订单突破 12,000 台。另外,昨晚的订单情况再次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官网和 app 在短时内受到了很大压力,出现了网页卡顿的情况,从侧面说明了用户非常关注 LS7。

产能,大概率是智己最有底气的事情了。上汽年产销六七百万辆,供应链能力全球前茅。包括华域汽车,以及很多灯塔工厂,都为智己汽车开绿灯,而且将最好的资源给到智己。

Q12:很多品牌都有一些品牌标签在用户心中,比如说蔚来做生活方式,咱们智己有什么品牌标签想烙印用户心中?另外品牌诞生以来,用户对品牌的认知有没有什么变化?

刘涛:

手机、互联网,是长板横行的市场;但汽车行业逻辑是,每个板都要长,而且品牌还必须有自己的超级长板。

对于智己品牌,这个超长板一定是「驾控」,而且是新世界的驾控。电动车对于驾控的要求,其实很高。如果一款电车的驾控体验很好,那用户开完之后就很难回到油车,就是旦用难回;但如果一款电车拿捏不住超跑的动力,那还不如让用户开回油车。「驾控」也是智己 LS7 这款中大型豪华 SUV 的核心标签。激发用户探索、征服的欲望,让你很好地领略山川风光;同时又能在路况较差的野外路面拥有很好的通过性,空气弹簧上得了青藏高原,这种就是底层的逻辑,就是智己 LS7 特有的。

关于用户的认知,我举个例子。智己L7的用户让我们很感动,有一位德国留学回来的山东用户,40 岁左右的女士,她说这个车一看就是大师级设计的比例。另外一个是调校,全球顶级大师千分之一度的赛道手感。我们做驾控是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因为认知门槛高,需要下赛道体验,甚至较长时间的深度体验后,才知道这款车最好的价值是什么。让我们感动的是,懂车的用户是真的懂,而且是大有人在。他们懂智己,而且给力的宣传智己。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