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wayz

Jenwayz

2021-04-01

Subscription

2021 年,相比传统汽车,优秀的智能汽车需要满足什么标准?

  1. 硬核科普
1,605

自汽车诞生 130 余年以来,随着传统汽车的不断发展,整个汽车行业和消费市场对于描述汽车的主要指标已经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

大家习惯以轴距、排量对汽车进行分级,以舒适性、驾驶性、安全性等对车辆进行评价。但是,随着电动汽车,尤其是智能电动汽车的诞生和发展,汽车产品价值体系也在发生变化,2021 年,相比传统汽车,智能汽车该如何重新定义?又该以怎样的标准体系评价智能汽车?

这个问题确实问得挺大的,往大里说是宏观的汽车行业大趋势问题,往小里说又是汽车产品评价的细分标准体系问题,我们一步步来、条分缕析,看看乘着大趋势的东风,一个智能汽车产品要称得上是优秀需要满足哪些标准。

也许说到汽车产品评价体系,一般人的脑海中就会想起一些汽车媒体上的打分评比板块,先贴一个我认为的个中翘楚 Car and Driver,几十年如一日在对比评测中使用自己的打分体系

汽车产品的性格脱胎于厂商自身的产品评价体系

很多 「阅车无数」 的汽车爱好者们往往在评价汽车产品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譬如日系品牌省油、德系品牌精致、意大利品牌专注驾驶、英国品牌设计有格调等等,这些印象其实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源于这些企业自身产品开发体系中的评价体系;

在产品开始研发制定项目计划的初期,一张产品性能目标设定的假设表单就被放入项目最初的假设之中,在厂商自身的产品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产品的性能目标被设定为是否需要在某些方面领先同级、哪些方面只需做到与同级佼佼者齐头并进、哪些方面则只需得过且过与行业平均水平保持一致;

在产品性能目标设定的基础上,项目需要制定工程开发的预算分配以及整车预估成本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分配;

理所当然地,更多的预算与成本会花到那些消费者易感知与品牌相关度高、上一代产品固有优势巩固与相比竞品需要弥补的明显劣势上,汽车产品的性格由此在项目之初就被塑造出了雏形。

贴一张 Slideshare 上某大学学术研究中用到的 JLR 产品性能目标设定工具(PALS 体系,脱胎于之前收购过 JLR 一段时间的母公司福特)

这样的产品评价体系产品性能目标设定工具在这个诞生已经上百年的成熟行业 —— 汽车工业中,几乎人手一份,每一家传统车厂都会有自己稍有不同的体系,或被称为 PALS 或被称为特征目录;但在这种 「一中各表」、「百家争鸣」 的表象下,也有万变不离的部分,那就是这些产品评价指标是一个相对闭环的逻辑,在产品换代或更新时的改动仅根据预估的竞品变化以及消费者预期的提升空间而来,不多做一分,满足评价体系打分就是万事大吉,随之而来的是整个行业一起挤牙膏式的改进。

这样的闭环逻辑与挤牙膏式的改进在发生变革的时代,或是有新进入者大踏步向前的时代,就会产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现象,更有甚者,如果这个行业中出现了现有产品评价体系并未纳入其中的衡量指标,那么按部就班用传统体系打造的产品将在全新的衡量指标之下,显露出一丝令人无奈的状态;

那么汽车行业的传统产品评价体系与性能目标设定工具,在这个消费者认知被时代变革与行业新进入者大幅刷新的时代,为何不能及时跟进完善呢?

技术水平限制与评价体系无法完善的恶性循环

诚然,作为汽车产品本身长久以来的基本属性,驾驶性、舒适性、安全性等等传统产品评价体系的基础特性依然是车辆设计的必备素质,但智能驾驶与智能交互在技术成熟后,也已经成为消费者易感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一台全新车型开发需要四年的时间维度来假设,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大部分车型,产品性能目标最初设定的时间节点就已经在 2017 年之前,在部分厂商当时的产品评价体系里,智能驾驶还是作为车辆主动安全性能的加分内容,在评价体系上甚至不作为主要项目,而是作为次级项目存在;

这里面除了设定产品目标的朋友尚未有远见将智能驾驶的功能体验列为产品主要特性来着重开发,当年的辅助驾驶传感器还只能组成单独的辅助驾驶功能作为主动安全或是驾驶便利性补充之用,技术条件制约了车厂打造完整、可用易用的智能驾驶体验;

贴一张 SAE Mobilus 杂志里讲述多传感器融合策略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图示,视觉图像识别、激光雷达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智能驾驶功能能够拓展至更多使用场景中,提供更为完整的体验

此外,在车内交互上的讨论在数年以前就更加固化了,你是否还记得几年前国内汽车论坛上,车主们关于旋钮控制与触摸手写板哪个好用的争执。明明是两个使用体验都令人着急的设计,车主们却在论坛上争执起来;其中的原因,无非是更为直截了当地多点触控屏幕在当时尚不完善,能够作为盲操需求解决方案存在的语音控制则还停留在指令式机械对话的早期状态,无法在车内提供流畅的智能交互体验。

技术不成熟,导致没有被识别为产品评价体系中的新维度,产品评价体系没能设定为产品性能目标的一部分,又导致企业内部研发资源不向这些技术倾斜,一个略带悲剧色彩的闭环又诞生了。

属于车载智能驾驶与智能交互硬件的摩尔定律与优秀智能汽车的全新标准

如今的车载硬件宛如摩尔定律一般向前向上革新的时代,让智能驾驶与智能交互体验得到了充分提升,也大幅提升了消费者对于未来新车型上这些体验的预期,车企的产品评价体系必须将这些体验纳入考量;换一句话来说,在这个汽车迎来大变革的时代,智能驾驶与智能交互将成为一个优秀产品的必备素质

摄像头分辨率精度、图像识别算法、车载芯片甚至激光雷达等多方面智能驾驶相关硬件,在近年来的进步幅度堪比 IT 业界的摩尔定律,最近几个月发布的新势力产品中,蔚来汽车未来的旗舰轿车 ET7、智己汽车的两款概念车、小鹏仍在预热的全新轿车都预告了自己即将搭载激光雷达;

有了激光雷达的加入,智能驾驶架构能有效弥补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各自的短板,用实际探测的景深数据来构建更为真实的 3D 环境、用更为精准的物体识别能力来进行物品类型识别,从而将智能驾驶的体验拓展到不惧天气等客观条件限制的更多场景之中;

激光雷达的加入,给复杂天气环境、暗光逆光等不利于现有辅助驾驶传感器的场景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让更完整的智能驾驶体验成为可能,图为 Livox 公布的点云渲染效果

与其他品牌产品设计在车顶处的激光雷达不同,小鹏接下来马上要发布的新车预告图里,隐隐露出疑似激光雷达的设计位于传统汽车的下保雾灯区域,联想此前传言小鹏将在目前高速路段基于高精度地图的 NGP 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扩展至城市路段,由于城市路段的高精度地图尚未被批准商用,城市道路 NGP 必然需要依赖其他的硬件传感器实现功能,这个比较独特的设计位置应该就是为了实现这一功能体验拓展而诞生的;

小鹏搭载激光雷达全新产品的预告图

对于智能交互来说,已经被众多传统车厂都搭载的语言识别功能的概念其实并不新颖,从指令式的交互、车机内预载的指令集到如今 AI 语义识别的自然对话、不惧方言的云端识别能力等等,让车载语音识别功能不再机械、而有了更为自然的对话式体验;定向声场与定向收音麦克的加入,也使得座舱内的每一个座位都能与车机毫无障碍地交流;

座舱内越埋越多的扬声器与收音麦克并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音效,也应该为了更为自然的车内智能交互所服务,图为小鹏 P7 的驾驶位头枕扬声器
再来一张传统豪华品牌旗舰产品上搭载的 3D 立体音效扬声器布置方案

数量众多的车内扬声器,可以服务于打造立体声声场音效,也可以拓展更多的想象力空间,譬如提供立体音效的三维提示音,与 RCTW 后方交叉路口警告等辅助驾驶功能配合提示等等,还譬如小鹏在 P7 上已经实现的全场景语音交互,即使是后排乘员也可以轻松与前排车机交流、与前排驾乘者同享智能座舱的无缝体验。

在技术成熟的基础之上,一个泛场景可应用的智能驾驶、一个座舱内每一个乘员都能与车载系统进行自然对话进行控制的智能交互,这些以往产品评价体系中未曾存在的项目,需要被树立为产品性能开发目标中的重要维度;

智能汽车打造更完整体验的同时,也将为用户带来更多使用场景与使用体验的可能性,提升智能汽车的想象空间,有了想象空间,用户就会萌生出更多的全新需求需要满足,从而正向循环进一步推动这些技术完善

智能体验,有机进化,将成为新时代汽车是否能被认定为优秀产品的必备素质。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Comment · 0
Owner: 0
Sort by like

Upload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24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