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汽车

极客汽车

2021-04-18

Subscription

华为 HI 首秀,打造智能汽车航母

  1. 华为
2,405

*作者:米其林

上海车展将近,可是最近汽车圈最吸引目光的却不是哪一家车企,哪一款车型,而是一家喊着「不造车」,以打造智能汽车时代增量市场 Tier1 为目标的企业—— 华为 。在汽车行业的百年历史里,从来没有哪一家供应商如此高调,将自己的零部件家族化设计,深深的打上自家的烙印。就连昨晚极狐阿尔法 S 的发布会上,在北汽的主场,华为 HI 依然是最亮眼的 C 位。

就在一天之后,华为车 BU 在上海举行发布会,干脆「梭哈」,亮出了他们从智能汽车硬件到软件的全部智能化部件和解决方案,用实际行动证明着他们向汽车 ICT 领域进军的决心。

在目前群雄割据的时代,传统供应商还在为数字化转型困扰,智能汽车增量市场中还没有一只供应商巨轮出现。与专注于某个领域的科技公司联手,或是联合开发,或是选择自研,是大多数车企的选择。因此出现了新车发布时,A 家芯片 +B 家控制器 +C 家传感器+…… 的局面,被大家调侃为「堆料」。在这种情况下,华为亮出了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动系统控制,从芯片、传感器、架构、算法到软件平台的全栈式解决方案,all in 的模式会带来什么不同呢?

芯片 + 鸿蒙系统 + HMS-A,打造智能座舱里的苹果?

针对智能座舱,华为给出了基于 HarmonyOS 车机操作系统打造的由下至上的软硬件生态。

座舱的「大脑」采用了麒麟 9610 车机模组,通过独立嵌入神经网络处理器达到自学习自训练的目的,让座舱与 AI 联系的更紧密,交互更主动,也是目前座舱设计的趋势。

HarmonyOS 微内核、分布式的架构,使得它能够在不同硬件上兼容,「内外核」分离。当手机、电脑、平板和座舱都使用鸿蒙系统时,它们的内核是一致的,只是界面和功能不一样。这样,在「苹果全家桶」里倍受欢迎的无缝切换模式,在鸿蒙系统的移动设备和座舱间,也能实现了。也许当我们用手机开视频会议时,走进座舱后只用滑动一下屏幕,就可以无缝衔接的把视频会议切换到中控屏幕上。

HarmonyOS 不只是提供了不同终端互联的功能,更是提供了开放性的操作系统,就像不同手机品牌可以基于安卓系统打造自己的差异化界面一样,每家 OEM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差异化设计。

开放性操作系统之上建立的 HMS-Automotive,提供账号管理、云服务空间、游戏、定位、钱包、应用消息、身份认证等基础服务。类似于苹果的 APP Store 应用商店,不同的开发者也可以在 HMS-A 开发自己的软件。

截至 2020 年 1 月,华为全球注册开发者超过 130 万人,全球接入 HMS Core 应用数超过 5.5 万个。如果跟手机软件里 iOS 或者安卓系统的开发者相比,这个数量的确不多。不过鸿蒙本身也才启用不到两年,生态还不够成熟。

汽车座舱生态也才刚刚起步,当每家企业都打造自己的平台和生态的同时,华为在手机、电脑等移动端对开发者的吸引力,以及自家的芯片 + 鸿蒙 OS 车机系统 + HMS-A 共同打造的打着华为烙印的架构,一旦成熟,也许会为华为在座舱内打造出像苹果一样的护城河。

L4 级自动驾驶设备用于量产车,田忌赛马?

自动驾驶可以说的目前华为最惹人注目的焦点,一段市区自动驾驶测试的视频刷爆了社交网络。关于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华为一次给出了 MDC 300F、210、610 和 810 共 4 款计算平台,分别针对商用车、乘用车 L2+、L4+ 以及 L4~L5 四个不同的场景,在 MDC 计算平台的基础上,打造了标准化的硬件接口和软件应用生态化,传感器、执行器都可以标准化的搭载。

昨晚北汽极狐与华为联手的阿尔法 S,使用的就是针对 L4~L5 场景的 MDC810 计算平台。 在 L3 级自动驾驶落地仍然艰难当下,华为把更高阶自动驾驶的计算平台用在量产乘用车上,一方面能看出华为在技术上「我可以」的自信,另一方面也看出它为了「HI」首秀,不计成本打响品牌的「田忌赛马」策略。

在感知方面,目前 4D 成像雷达、高线数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逐渐成为自动驾驶的标配,Waymo、大陆集团等都陆续推出了 4D 成像雷达的预告,上汽 R 汽车等也在明年量产的车型上配备了 4D 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的高分辨率负责精确、稳定的障碍物轮廓,高分辨率的成像雷达负责全天候的测速测距,8M 高清摄像头负责静态环境的感知,特别是应对自动驾驶中「corner case」的处理。三种感知模式融合,避免之前自动驾驶事故中把白色货箱错认成蓝天,导致车祸;或者把高处的龙门架误判成地面障碍,以至于紧急刹车的情况。

作为一个在无线产品领域有多年经验的企业,华为在传感器上还是有技术积累的。这次带来的 4D 成像雷达,通俗的来说就是高分辨率、更大的视角和检测距离,利用密度更高 4D 点云将障碍物的边界更清晰。在现场播放的一段点云视频中,能看到点云可以清晰的描述处地面的不同障碍物和车辆、行人的运动轨迹。

在自动驾驶研发层面,尽管车载计算平台和传感器都能够满足,但是海量的数据处理、需要劳动力的数据标注、耗时的仿真等等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每一个自动驾驶研发团队来说,都是一种消耗。

因此我们看到英伟达、英特尔、百度 Apollo、恩智浦等都开放了自动驾驶平台。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的打造,既是对自己自动驾驶能力的巩固和品牌的建立,也可以让部分自动驾驶开发者可以把经历集中在核心算法的开发上,共同推动自动驾驶前进。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就是这个功能。

「华为八爪鱼」这个称呼特别形象,它一手牵着车载计算平台和传感器等硬件,一手牵着高精地图和各种特殊场景地图,一手还依托着云端服务。具体的操作就是将自动驾驶的数据封装后上传到云端,在云端仿真,再发送到车端进行测试,把仿真结果与实车测试的结果对比,开发者通过对比的结果来优化自己的算法。这样在开发前期通过大量的仿真代替实车测试,效率更高,也可以仿真出现实路上少见的危险场景。

除了上边的产品,华为这次还公布了不少黑科技。

比如,体积只有 10L,70 寸画幅、2K 画质的高清 AR-HUD,华为智能座舱产品部总经理王庆文甚至畅想,未来用 AR-HUD 代替液晶仪表盘,让座舱内只有中控一块实体屏幕。

比如,华为 TMS 热管理系统,针对在冬季低气温时,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可能会下降 30%~40% 的情况,可以将热泵工作温度从目前的 -10℃ 降低到 -18℃,这样在零下 18℃ 时热泵系统也能高效工作,保证电池的续航里程。

最后

这次华为 HI 的新品发布会,虽然展示了华为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全方面的解决方案,但还只是一个开始。华为车 BU 总裁王军称,华为今年将在汽车研发上投入 10 亿美元,更多的合作车型和新的产品会陆续推出。而对于我们,也更期待这样一个开始,期待一条巨鲸来搅动目前暗潮涌动的智能汽车市场,让未来汽车的方向更加清晰。

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买到的每款汽车也像当年电脑上的「intel inside」 一样,都印着「HI」的标呢?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Comment · 0
Owner: 0
Sort by like

Upload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5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