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wayz

Jenwayz

2021-05-09

Subscription

「全民造车」新趋势下,堆料能堆出智能汽车的好未来吗?

  1. 智能座舱
2,463

既然问的是「全民造车」新趋势,那就先来定义一下新趋势为何。

一张由五年前入局的新势力定义的全新入场券

现在市面上的「造车新势力」,基本是从 2014、2015 年起成立的,能跑出几家基本初现分晓,跑在前面的几家各有各的强项,各自也为后来者趟了不少的雷,站在中场复盘一下上半场的战事,可以看清他们所定义的全新入场券长什么样。

2017 年 4 月亮相的蔚来 ES8 应该可以算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头炮

目前跑在头部的新势力,有三家一季度交付量超过一万台,分别是当之无愧中国新造车风头正劲的蔚来——20060 台、刚刚发布了第三款车型的小鹏——13340 台、以及仅凭单一车型就坐稳第一梯队的理想——12579 台,要说三者共同点,打头第一位应该算是对于续航焦虑的解决方案,不论是蔚来投入巨大的换电网络、小鹏在 P7 超长续航版本上实现的 NEDC 循环 700+ 公里续航、还是理想在首台车型 ONE 上采用的增程方案,这些看似截然不同的做法殊途同归,试图解决将用户从传统燃油车产品迁移至纯电车产品上最大的障碍——续航焦虑;

理想 ONE 前舱里的增程器与蔚来汽车满中国建的换电站其实殊途同归

这些技术方案背后的技术硬实力成为了这几家新势力在造车新势力初期赖以生存的基础,但这一基础只是及格线的一部分,成功走到造车新势力头部的各家新势力虽然分化出强服务、强用户体验、强软硬件交互等不同路线,但每家都在强调、作为旗下产品必备卖点的,是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

相比于近些年在座舱内开始以功能配置方法论做加法的传统厂商,新造车们在智能座舱上的战争已经开始开拓全新的战场,基本的驾驶功能交互、娱乐与通讯功能外,集成移动互联网服务的 APP 也已经成为了无需多提的及格线作品,各家努力的方向开始转向主动式人机交互、多元化的应用生态,尝试将汽车的座舱空间开发出更多的应用场景,而这些全新的努力方向对于整车的车内感知能力、车载智能硬件的多模态 AI 技术与计算能力、以及搭载系统背后的云生态平台提出了新的要求;

小鹏 P7 的全场景语音功能

同样的,智能驾驶从以往功能配置方法论堆砌功能点的主动安全与辅助驾驶系统,开始向更高等级、更长时间无需接管的准自动驾驶功能进化,单一繁琐的功能点操作被更普适的应用场景、是激活还是需要接管的辅助驾驶状态所取代,这样的变化对于车载辅助驾驶系统的硬件感知能力、背后运行的算法、数据模型与计算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一场新车发布会中被作为主要卖点介绍的居然是车顶的激光雷达

除开作为及格线的三电硬实力基础,人性化的智能座舱与真正可用的智能驾驶成为这些造车新势力头部玩家的必备素质,而这应该也会是「全民造车」时代入局者们的入场券。

「全民造车」时代的入局者们与他们需要走过的必经之路

既然造车新势力的早期玩家们已经定义出了全新的造车入场券,从去年开始入局的这些后发者应该怎样做才能在必备技能上拉近与「前辈」之间的差距、又该如何才能开发出新的技能点实现跨越式赶超呢?

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作为造车新势力两条腿走路的必经之路,前者将让车从简单的交通工具变身为懂你的良驹,而后者则会开始逐步解放驾驶者的手、眼、脑,两者一起,将可以把车从原始的交通工具身份扩充出更多移动空间可能;

「全民造车」时代入局的消费电子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势必将自己在以往所在行业的既有优势作背书,强调产品相对于其他先发竞品的原创性与优势,但这些新新进入者的优势更多是在使用体验或是扩展生态,并非在汽车行业本身原有的机械素质、或是新兴势力所热衷的自动驾驶与智舱交互作用,「全民造车」时代入局的企业依然需要在这些造车新势力早期已经被树立为新造车全新评价体系的基础维度上打好基础,才能在此之上发挥自身优势的其他可能;

这些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方面的产品要求将汽车从普通的交通工具提升为真正的移动智能终端,对于汽车感知、决策、规划、交互的能力有了全新的要求,这些整车智能化方面的要求最终落脚在车辆的计算能力上,就如同过去几年间智能手机在芯片计算能力上的军备竞赛一样,智能汽车也将走向决定整车智能化平台运算能力的芯片军备竞赛;

20 年 2 月在长安 Uni-T 车型上首发的地平线征程 2 智能芯片

同样类似于以往在智能手机芯片上存在多家芯片供应商角力竞争的局面,智能汽车的芯片之争也有多种选择,在智舱领域比较知名的有高通的 820A、即将上车的 8155 与 8195,还有国产 AI 芯片前装量产企业地平线基于其征程 2、征程 3 芯片打造的 Halo 2.0 与 Halo 3.0 方案,在智能驾驶领域则有英伟达目前已经上车的 Xavier、今年底明年初即将量产的 Orin、英特尔旗下 MobileEye 的 Q4 与 Q5、华为刚刚发布的 MDC 系列、地平线这两年已经上车的征程 2、征程 3 以及接下来陆续要量产的征程 5 与征程 6 等等;

被现今的造车新势力头部玩家定义出的智能化入场券,在「全民造车」时代的新进入者面前即将演变为一场智能运算能力的竞赛,而这场竞赛将是「全民造车」时代入局者们的必经之路。

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的融合前进之路

智能运算能力竞赛所保证的,是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不再受到硬件能力的束缚,局限于以往功能配置方法论堆砌的零散功能点,而是统一完整的用车体验,当然,更进一步的,智舱与智驾也不能割裂为两个独立的子系统,携手并进、打造统一体验才能在「全民造车」时代突出重围,并且真正实现以软件定义汽车的愿景。

英伟达在上海车展前刚刚发布的下一代芯片 ATLAN 就宣称将以整车数据中心级的性能帮助整车制造商真正以软件定义汽车

智能化汽车的演进,背后是整车计算平台的演进,从最初的分布式计算、单个子系统拥有自己的 ECU,到域控制器逻辑、以功能划分集成化控制运算,再到最终实现整车运算能力的高速集中、智能化分配算力;

软件定义汽车的背景,是整车计算平台的不断进化

在整车计算平台不断融合演进的背景下,整车的感知能力也被打通形成一个融合的感知中台,而架构中的上层应用就可以基于这些感知结果做出更为统一无缝的体验应用;

这里可以举的例子就是地平线提出的车内外联动解决方案,将车外的视觉感知、车内视觉感知、车内语音感知等信息融合,让智能汽车基于场景化的分析理解去识别用户意图、理解用户行为与习惯,打通智能座舱交互与智能驾驶决策之间的界限,让原本用户单一的主动性与辅助驾驶单一的主动性边界打破,来实现更为顺滑的人机共驾体验;

这种打破边界的解决方案,一方面通过智能驾驶的支持,将用户的手、眼、脑逐步解放,得以充分利用智能座舱带来的体验提升;

另一方面在智能座舱获取车内感知后,充分理解用户状态、意图,充分向用户交流车外信息状态,才能确保智能驾驶体验顺畅、安全;

将车内外智能融合,使人更懂机器的决策与执行,更为便捷轻松地干预和理解汽车系统行为,也使机器更懂人的行为习惯,主动介入危险情况,建立人机互信,实现人机共驾,让车不仅仅具备移动出行的工具属性,与简单的娱乐办公空间属性,而是成为具有人机信任和依赖关系的智能机器人助理属性。

在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协同整合、共同提升的融合前进之路,或许将成为「全民造车」时代冲出重围、坐上牌桌、实现更长远竞争目标、走向美好未来的新路途。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Comment · 0
Owner: 0
Sort by like

Upload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23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