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rweekly

autocarweekly

2021-05-26

Subscription

颠覆者星越 L,到底颠覆了什么?

  1. 吉利
1,367

作者:萝吉

「这个世界上,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上面这句话,近两年听到的频率很高,乍一听似乎很有哲理,但是稍微一想,不过还是句没用的废话。按照这句话理解,鹤岗 3 万 5 一套房子卖不出去,还是因为太贵了,如果价格能继续往下,卖到 3 千 5,甚至 3 百 5、3 块 5,是不是总有被一抢而空的时候?

钻这个牛角尖,就没什么意义了。比如汽车圈里,有的车加价两万依然被排队下单,有的车半价促销却依然门可罗雀,遇到这种事儿,如果一味把问题归到价格,只有赔下血本儿才能换来业绩,那做企业的关门退市,就是早晚的事儿了。

「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这句话要说得通,必须在前面再加半句:「在产品力过硬的前提下」。产品力足够,且有人想买,才有人关心价格。

而前几天在中汽研的盐城试验场体验星越 L 时,我和现场的同行们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这款车想大卖的话,到底得定多少钱。

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已经认定,星越 L 肯定是能畅销的,至于到底能有多畅销,就只需要看吉利的定价策略能有多激进了。

有人猜 17 万以上,有人猜 16 万出头,我的预测是 15.88 万起售,而主销版放在接近 17 万的地方。至于顶配版的价格,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星越 L 将卖到 20 万以上。

看到 14.8-18.8 万的预售价,我只说了一句话 —— 吉利,太狠了。

14.8-18.8 万 星越 L 的预售价意味着什么?

聊价格之前,我们首先得确认一个问题:星越 L 到底是台什么车?

吉利对这款车的定位,是紧凑 SUV,而就算没有看到实车,我们从网上的图片或视频就能感觉到,星越 L 的体型怎么看都不像一台紧凑 SUV。

对比一下尺寸,就得到真相了。轴距达到 2800 mm,就能无压力跨进中型 SUV 的阵营,而星越 L 的轴距达到了 2845 mm,市场上标准的紧凑 SUV 车身长度普遍在 4.6 甚至 4.5 米以内,星越 L 则达到了 4770 mm。

说个冷知识,星越 L 的长度,不但比沃尔沃的中型 SUV XC60 多了不少,甚至超越了加长之后的奥迪 Q5L。

所以放在整个市场上,星越 L 妥妥可以归到中型 SUV。而如此 「自降一级」,是源于说吉利对星越 L 的定义 ——「SUV 颠覆者」,对应之前星瑞的 「家轿颠覆者」,而体现星越 L 颠覆性的重要一点,就是以中型 SUV 的尺寸、空间和规格,去满足以往紧凑 SUV 打主力的家用市场。

对于这样的定位,你觉得星越 L 的价格应该怎么定?

我们现在还没有星越 L 的具体配置信息,也没法和竞品进行直接对比,但是单从定价区间来看,星越 L 的价格门槛相较于同级别几款车还是较低的。

关于外观和内饰的设计风格见仁见智,不多做评价,不过可以确认的是,星越 L 的座舱质感,不能说非常的高级,但处于这个级别的水平上。

而能够直接媲美一线合资品牌的动力总成、底盘调校以及操控性能,就是星越 L 的独门优势了。不夸张的说,星越 L 的机械素质最少能匹敌一线合资紧凑 SUV 的水平,而这些车型的价格门槛,即便是非常寒酸的配置版本,也基本都要 17 万起步了。

关于星越 L 的价格,就只讨论到这一步,买车就如小马过河,河水再浅也有人觉得深,车价再低也依然有人嫌贵。抛开主观情绪,综合考虑各方面产品力之后,星越 L 的预售定价,就是 「又一次重新定义了性价比」(不是病句)

一次专业性的评测试驾都试出了什么?

说实话,我个人很喜欢星越 L 这款车,但是对于它的试驾体验,当时的我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和期待。这当然不是说我不看好它,而是在此之前我已经深度体验过领克 01、领克 05、吉利星越、沃尔沃 XC40 等一系列和星越 L 共享平台、核心部件的车型,而它们的机械素质,全部都处于行业的优秀水准。

而真到试驾那一天,这款车还是给我带来了一些超出预期的惊喜。

首先是启动发动机的一瞬间,在习惯了我那台 S60L 低于豪华品牌水准的发动机噪音后,星越 L 发动机点火时的震动,以及怠速状态的噪音表现,最少超越了沃尔沃上一代的产品。

在底盘的滤震方面,我从星越 L 上第一次感受到 CMA 架构车型对舒适性的明显倾斜,在测试场中各种大小颠簸路况的 「蹂躏」 下,星越 L 的底盘始终传递出非常扎实的反馈,减震器全程都没有出现那种 「顶到头」 的冲击感。

试到这里我就基本可以确定,星越 L 不一定是 CMA 架构下综合表现最出色的车型,但它绝对是迄今为止最侧重舒适性调节的车型。

此外,星越 L 还是 CMA 架构下尺寸最大的一款,再加上对舒适性的侧重,这款车的运动性能避免不了在一定程度上要做出些许妥协。在我实际体验小赛道试驾中,确实感受到了一点身为较大的体型对操控性的影响。但高速过弯时,轮胎抓地还是非常稳的。

不过这绝不是说星越 L 的操控表现不够好,在后来的各类更加逼近极限的测试环节,例如全油门提速 + 全力制动、麋鹿测试、紧急变线等一系列项目,都是在宽阔场地内用桩桶摆出的路线,我都会很放心地去把星越 L 推到极限状态。

也就是体验了这些项目之后我意识到,星越 L 的舒适性取向确实给人一种极限不高的错觉,而真把它逼到极限时,紧急制动、抑制侧倾以及高速过弯的抓地力,都远远超出温和驾驶时给人的预期。

比如全油门起步后、在很短的距离全力制动后,紧接着就是一个直角弯,我试驾第一圈时信心不足,在刹车点之前就不自觉松开了油门,并过早地重踩了刹车,结果车速骤降之后,还没开到转角就已经几乎刹停。

这一脚刹车一下子让我感受到了它的制动力,第二次跑这个弯道,我放心地把油门一直踩到刹车点的位置,然后才一脚重刹下去,依然从容地经过了直角弯。

至于场地里的其它项目,我都在跑了一圈后就马上适应了星越 L 的性能,全程都以激烈的响胎状态通过,这时星越 L 的尺寸几乎没有给我带来任何拖累。CMA 架构优秀的运动底子,在星越 L 上也充分发挥了出来。

想做颠覆者 星越 L 的底气不止是机械素质

这次盐城试驾的主题,就是星越 L 在各类场景下的性能表现,没有机会体验到日常道路的驾乘感受,车机系统也仅仅只是一带而过,但短暂的接触,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块大屏是星越 L 座舱里最大的亮点,虽然网上也有人说这种设计有点用力过猛,但是实际体验时,不管审美取向是激进还是保守,三块大屏、尤其是覆盖在一整块玻璃面板下的中控屏和副驾驶屏幕,还是能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屏幕很多,但车机界面的设计实际上很素雅,虽然背景板是黑色的,三块屏幕的主界面都是以白色背景为主,除了副驾驶屏幕兼容各类影音娱乐 APP 显得比较丰富外,中控和液晶仪表的各级菜单里都没有特别扎眼的彩色色块,整体给人一种明显的轻盈感。

而这种风格,恰恰就是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智能电动化品牌的特色。

实际上,吉利对星越 L 智能化方面的评价,是完全不输各大新造车势力的品牌,现场没机会深入体验,但是一些基本功能的操作界面,确实让我感受到了不逊于其目标对手的流畅和新颖。

比如空调的调节界面,风量、风向都直观反映在了中控屏的动画界面,进行调节的话,除了以传统点按虚拟按键的方式,也可以直接在动画中空调的位置点按操作,想打开或关闭某个角度的风向,轻轻一点就能实现,非常符合人的直觉。

而从空调调节转为座椅调节时,还有一个从车内中间视角转为车顶视角的过渡动画,座椅的加热或通风的状态、级别,也都直观显示在画面中,直接点按座椅的位置就能操作。

虽然更深入的功能还没机会探索,但这些基本功能的体验,已经体现出星越 L 在人机交互方面有了质的提升。

总结

今年前四个月,吉利星瑞的销量总计达到了 4.6 万辆,虽然和轩逸差距甚远,但对于一台定位 10-15 万元的自主品牌轿车,已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星瑞也不负其 「家轿颠覆者」 的定位。

在星越 L 上,动力总成规格进一步提高,车机与智能化方面也再次蜕变,而星越 L 的价格区间,却依然足够 「亲民」。如果把 CMA 架构和沃尔沃的 Drive-E 动力总成比作一套非常出色的食材,那么研发车型的品牌就是处理这些食材的大厨,吉利就是以这样的高级食材,烹饪出了一道符合大众口味的家常菜。

将超越合资、甚至豪华品牌的体验和性能,以更低的门槛引入寻常百姓家,星越 L 做到了这一点,而它真正的颠覆性,或许也恰恰反映在这里。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Comment · 0
Owner: 0
Sort by like

Upload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2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