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rweekly

autocarweekly

2021-04-18

Subscription

极狐 + 华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 极狐
  2. 华为
1,523

*本文转载自 autocarweekly 公众号

作者:金融街老李

昨晚,极狐阿尔法 S 正式上市,售价 25.19 万元~34.49 万元,同时,极狐 X 华为打造的全球首款搭载 3 激光雷达量产车 —— 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也如期亮相,预售价为 38.89 万元~42.99 万元。

在发布会上,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表示:「「两个奋斗者伙伴,一部世界级好车」,秉持相同的信念,ARCFOX 极狐品牌与华为共同蓄力四年,就为给大家带来一款划时代的智能汽车!」 对这句话,老李的许多行业同仁聊起来都表示感同身受,咱先抛开车做得如何,至少行业里终于有企业能抛掉商业利益的界限,没有保留的做一台智能电动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

两个奋斗者的默契

在极狐发布会的前一天,搭载华为自动驾驶系统 ADS 的极狐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车型的自动驾驶实测视频得到了高度的关注,甚至在我的朋友圈中,许多基金经理和券商研究员互相转发,北汽蓝谷的股票也在之后应声大涨。

股市的表现不是空穴来风,很多朋友也都看到了,视频中的极狐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在交通复杂的闹市表现得游刃有余,在泛化场景中也展现了极高的鲁棒性。许多产业的朋友纷纷转发评论:高阶自动驾驶提前到来了,特斯拉独霸舞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在投资界有一个共识,限制自动驾驶进步的,往往不是技术先天的劣势,而是商业世界的分工和利益分配,举例来说,整车企业都想自己掌握全部技术,把智能科技企业当做 Tier1,只想让 Tier1 提供激光雷达、芯片等硬件,再开放一些的,会选择智能科技企业提供的技术平台,没有车企敢全部开放技术,与智能科技企业深度合作,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突破既有的商业规则。

本次发布会是极狐和华为第一次深度公开合作模式,在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亮相之前,投资圈和产业圈的朋友包括我本人都坚信,极狐和华为会和传统合作模式一样,大概率会在硬件或平台范围内合作,因为行业里不管是长安、长城还是广汽,都基于自身企业的考量,没人敢迈出全开放这一步。

然而,让大家始料未及的是,极狐这个高端制造的巨头和华为这个智能科技的巨头在汽车行业变革的节点上,打破了企业界限,互相开放,合作造车。

极狐的自信源于其高端制造实力,联合麦格纳开发了全球首个商业搭载 5G 技术的 IMC 智能架构,还打造了开放共享的全球产业链,全球排名前 50 的一流供应商已合作 37 家,排名前 100 的供应商已合作 60 家。

正如某位资深产业专家的比喻:过去车企对外合作都是花钱请武林高手,高手们各自为战,极狐的合作是把武林高手都请来,组成一个龙门阵。708 km 的超长续航、4.2 秒的零百加速和弹射起步、豪华质感的底盘以及一体化内饰是阿尔法 S 的答卷。

徐直军说,华为有十倍的钱和人,这就是实力和自信。从基础的计算与通信架构,到前后端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系统,再到麒麟芯片、鸿蒙系统、激光雷达以及 AR-HUD 等全套智能软硬件,从面到线到点,华为布局的满满当当。通俗一点讲就是,只要是和汽车智能化相关的,华为不依靠外力,全都自己搞定。

有人说,华为的智能汽车 「HI」 与智能手机的 「Android」 类似,这种表述并不全面,从技术层面看,「Android」 更像是 「HI」 里面的鸿蒙系统,华为的 「HI」 更像是汽车界的 Android + 高通 + 博世。

「一部世界级好车」 是合作结果,但老李和一些行业朋友也在思考,不是任何车企和华为合作都能缔造出这样的成果,也许其它车企会模仿这种合作,但前提是,双方要有信念的默契和技术的默契,以及联手改变行业的决心,就像极狐和华为。

包容的极狐,全栈的华为

对车企来说,这种默契最重要的是包容。吴晓波在发布会上说:「如果说「技术包容」是基础,「产业包容」是路径,那么「人性包容」,在我看来就是初心,是一切的原点。」 吴晓波的话依旧难懂,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极狐以包容促成了与华为的合作,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车型展现出的高阶自动驾驶能力,给用户带来了实打实的体验。

这种包容在很多细节上都得以展现,行业朋友都知道,华为是非常强势的企业,在极狐 S 华为 HI 版车型中,华为智能汽车的专属 Logo 「HI」 也被嵌入到了车辆的前面,没错,这台量产车有两个 Logo。我在车企工作的时候,曾和某欧洲外资合作,提议该合作车型前边挂中国企业的 Logo,后边挂欧洲企业的 Logo,但很快就被双方高层默契地否决了。

从我就职于华为的合作企业的相关朋友得知,当 「HI」 Logo 的方案提出后,许多车企管理者果断拒绝了。去年,华为智能汽车 BU 划入了消费者 BG,或许从那时候,华为就决定智能汽车业务要从后台走向前台,而促使华为实现这一步跨越的正是极狐。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汽车企业习惯了在自己的领域创造价值的惯有法则,即企业的商业利益至上,任何商业行为必须以此为前提,在这样的法则下,汽车企业只抢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无法触及做大后的蛋糕。

科技进步正在渐渐催生新的商业社会法则,企业之间可以将新科技、新场景和新业态与各自原有的商业模式相融合,不断地创新再创新。

过去十年,传统手机走向智能手机之后,智能手机就变成了产业界持续创造价值的平台,不管是美团、滴滴还是抖音、快手,其价值都是以智能手机为平台创造的。智能汽车现在也在向 「创造价值的平台」 转变,自动驾驶是这个平台中的变革性技术,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的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如此快,皆源于 「全栈」 二字。

全栈最早来源于 Facebook 的工程师 Calos Bueno 在 2010 年的文章《The Full Stack》,翻译成通俗语言,是说企业拥有全局性的技术布局,任一环节的问题都能自我解决。

自动驾驶依赖企业在算法、数据、以及计算和传感硬件这三个领域的快速迭代,就像木桶原理,任一短板都会导致总体效果变差,老李很多做视觉的自动驾驶的朋友都在跳槽去华为,因为原来的企业无法做芯片,就决定了其上限达不到特斯拉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为全栈的吸引力。

ADS 有定制的超级中央超算 ADCSC,最低起步算力为 400TOPS,高阶能到 800TOPS 算力。老李看来,极狐之所以能成为行业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采用 ADS 的车企,主要还是因为企业的包容性和对行业趋势的预判。

老李也有自己的依据,因为资本对自动驾驶的等待已达到极限,现在自动驾驶企业亟需要做的是量产,所以到了 2021 年,大家发现,文远、小马这些企业去做卡车自动驾驶了,百度、滴滴去造车了,极狐应该在三四年前就判断到了这个趋势,在当前节点推出量产,领先了大家半步。

会有朋友问,既然华为能做全栈,其它车企和极狐一样,直接把华为 ADS 拿过来用就可以了啊,理想如此,现实不然。每家车企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对建设软硬件的全栈自动驾驶兴趣不大,所以干脆把华为当做 Tier1,融合到自己的体系里。

华为自然也看清了车企的盘算,在 2018 年发布了涵盖芯片、平台、操作系统、开发框架的自动驾驶移动数据中心 MDC,MDC 的产品主要作为单独供应的自动驾驶零部件为车企选用,但效果远不如 ADS,MDC 通过并联方式最高算力仅仅 352TOPS,而高阶的 ADS 达到了 800TOPS。

携手迈出一小步,推动行业一大步

1969 年,尼尔・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从地球到月球,为了这一小步,美国筹备多年。

打破商业世界规则也只需要企业迈出一小步,但和登月一样艰难,过去,只有在每一次金融危机或者疫病大流行的特殊时候,人们才会打破商业世界的运转习惯,因为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就像新冠疫情来临后,大家发现线下办公原来可以线上完成。

站在商业的角度,极狐迈出了一小步,打破了汽车企业基座理论和独霸前台的规则,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华为,从车型命名就能看出,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既有极狐,又有华为。

如许多传统车企对科技合作的看法是:我的基座是车,AI 是单点,我要以车为基础,把 AI 嵌入到车上,拿到用户端的全部收益。因此,传统的整车企业一直把 AI 企业当做 Tier1,既要与对方合作,又要提防对方掌握太多技术,华为的 MDC 产品就是为这些车企提供的。

AI 企业对汽车的看法则是两个极端:一种是供应商思维,认为车和其它机器一样,是 AI 控制的外部设备,企业从后台提供给车企技术即可,不用直面用户,用户体验也与自己关系不大,比如英伟达、Mobileye;另一种是挑战者思维,认为 AI 才是汽车的主导,企业要走向前台造车,直面用户,拿到全部利润,比如百度、滴滴。

我身边很多基金经理常说,科技企业要找到发展的第三条路,既不要做供应商,也不要做挑战者,才能得到最大的经济收益。目前看,华为是找到了第三条路,与极狐的合作中,华为不是 Tier1,而是和极狐一起直面用户,提高自动驾驶的体验;华为也拥抱极狐的高端智造能力,给用户提供良好的驾乘体验。

这种合作的优势在用户体验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以智能座舱为例,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搭载的鸿蒙 OS 智能互联座舱,支持多达 23 个应用生态,包括畅联通话、高德、华为视频、哔哩哔哩等,这个座舱的基础是极狐的电子电气 E/E 架构,高扩展、强智联、高安全。相比而言,其它车企的座舱设计往往会出现木桶效应,以某新势力为例,企业想独揽车载应用,却又没有像华为一样完整的生态,只能拿一个半成品给用户使用。

目前,很多车企和科技企业的发展思路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行业发展趋势尚不清晰,企业在自我可控的前提下,尝试多样的发展路径,嘴上很开放,但行为非常保守。

与这些企业不同,正是想清楚了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长远格局,想清楚了行业的商业运转新规则和创造用户体验的新方式,极狐和华为才敢在技术上互相开放,在商业利益上互利互惠,在用户体验上互相促进,在产业的巨大不确定面前挖掘确定性的机会。

「把蛋糕做大」 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诚然,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是非常有想象力的市场,各家企业都想有所斩获,但现阶段产业尚未成熟,蛋糕没有做大。极狐和华为也看到了这个现状,不同的是,两家一致认为:靠一己之力,很难将智能电动汽车这块蛋糕做大,联手,是对用户最有价值,对行业最有益,对双方最有利的办法。

极狐是高端智造的领先者,华为是高端科技的领先者,合二为一是最好的落脚点,有合作包容的态度,有打破格局的模式,双方正以 「星星之火」,点燃行业的 「燎原之势」。

从更大的格局看,这是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必经之路,科技不是科技企业的专利,高端制造业联手科技,将从产业端改造整个商业系统,做大做强中国实体经济这块 「大蛋糕」。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Comment · 0
Owner: 0
Sort by like

Upload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5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