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rweekly

autocarweekly

2021-07-10

Subscription

小鹏 G3i,危急存亡之秋的星星之火?

  1. 小鹏 G3i
1,514

*本文转载自 autocarweekly 公众号

作者:金融街老李

7 月 7 日,小鹏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第一家同时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企业。

不同于去年底美股的 「疯狂」,也不同于 A 股新能源车的火热,香港市场对小鹏汽车保持了相当理性的态度:168 港元的定价和当日的破发,让想通过打新股吃肉的朋友竹篮打水一场空。

仅仅过了两天,昨晚小鹏 G3i 在成都上市,这次发布会像是一场小鹏汽车面向资本的路演,也是一场面向用户的深情表达。

和产业的火热不同,资本市场的小鹏已经到了危机存亡之秋

一场没有争议的新势力换代

不管从哪方面看,何小鹏都是节奏把握的大师。

2018 年,小鹏 G3 上市,在新势力百家争鸣时代,没有汽车背景的何小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通过抢占市场,成为新势力三强。

2020 年,小鹏 P7 上市,作为小鹏汽车第一款从 0 到 1 开发的车型,P7 的表现超越了人们的预期,在 P7 的带动下,小鹏汽车销量持续走高,一度不温不火的 G3 也在 P7 的带动下不断攀升。

2021 年,小鹏 P5 上市,2022 年,小鹏还会发布一台基于 P7 打造的中大型智能电动 SUV,所以,小鹏完全补齐了 A 级到 B 级的产品线,看起来非常完美。

李斌说,企业如同一架飞机,在起飞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小鹏汽车目前就处在起飞的时候,在这个关键节点上,何小鹏又成了节奏大师:左手推动港股上市,右手推出小鹏 G3 的换代车型 G3i。

平心而论,智能电动车换代是一门学问,前段时间朋友在一起开玩笑说,搞换代的车企产品经理是 「猪八戒照镜子 — 里外不是人」:产品升级搞得差了,新用户会说产品不行,也得不到舆论支持;产品升级搞得太好了,老用户会说影响了他们的权利,不公平。

在小鹏 G3i 上市之前,很多研究员咨询过老李小鹏的换代风险。老李跟大家说,不管搞得好坏,平衡点都是合理的价格,要做好这一点,关键在于企业是否真正把用户权益放在首要位置。

老李一直不担心小鹏会出现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

  • 第一, 小鹏 G3i 的信息早早释放出来了,很多用户都知情。
  • 第二, 小鹏 G3i 作为小鹏 G3 的改款中规中矩,是典型的传统车企的打法,改改外观,加加配置,核心的动力总成(三电系统)都没变,产品价格还有惊喜。
  • 第三, 小鹏确实在完善老用户的使用体验,比如充电网络建设、完善维保体系,提高车辆残值等,这些符合用户权益。

话又说回来,重口难调,服务做的再好,也会有用户不满意不买单,这是人性。

企业要做的是让用户舒服,不吹嘘也不出格,何小鹏做的刚刚好。大家能看出来,G3i 的变化集中在外观和智能体验两大部分,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何小鹏没有像 P7 发布会一样大谈特谈行业和产品,在简单开场后,口风一转,聚焦用户,迎合用户。

小鹏 G3i 的确是一款迎合用户的产品,老款的 G3 是一款缺少 「小鹏基因」 的抢滩登陆产品,2020 年 4 月发布的小鹏 P7 是正儿八经的带有 「小鹏基因」 的产品,未来感十足的造型设计受到了用户的极高关注度。

小鹏当然知道这个 bug, G3i 换上了家族式的前脸 「X ROBOT FACE」,并在象征极客的 G 字后面加上代表智能的 i,还增加了几款新的车身颜色。老李在此不做赘述,这些变化都很 「常规」,各家车企都能做,都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前卫、科技、年轻标签。在发布会上,何小鹏表示,G3i 希望成为喜欢尝鲜的 Z 世代人群,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首个选择。

昨晚新车发布后,老李所在公司微信群里讨论良久,研究员们认为,小鹏汽车在这一轮 PK 中最出彩的是价格:

  • NEDC 工况下 460km 分为 460G 与 460N 两个车型,售价分别为 14.98 万和 17.28 万;

  • NEDC 工况下 520 km 分为 520G 与 520 N 两个车型,售价分别为 16.58 万和 18.58 万。

这个价格合理又让人增加了一些期待。

大家都知道,目前纯电动汽车销量其实分布在两个极端:一个是代步需求,用户愿意买 10 万以内的代步车;另一个是豪华需求,用户愿意买 20 万以上的高端车型。介于两者之间的 10-20 万的 A 级车是最难卖的,产品不出彩,用户也不愿买单。

在小鹏的产品体系中,最受欢迎的是 P7,最经济的是 G3 和 P5,如果 G3i 的上市销量能拉升,这对小鹏汽车或者全行业来说,都是革命性变化,至少从目前看,没有听到用户不快的声音。

常开常新,是未来智能电动车的新常态

在智能电动汽车行业,讲情怀没有用,最没有情怀的是用户。

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超乎大家想象,老李作为从业者,一直走在行业最前沿,坦率地讲,今年很多指标都超出老李的预期,以行业渗透率为例,三个月以前,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 乘用车销量)还维持在 6% 左右,而近期渗透率从 5 月份的 12.4% 一路飙升到 6 月份的 14%,可以说,新能源车的认可度已经超出大家想象。

但由于舆论导向不佳,行业最新的变化没有传递到用户。老李上周在一些限购城市调研发现,不少用户仍然认为目前新能源车续航升级较快,买了新产品为吃亏;一些行业 「砖家」 甚至还在传递动力电池成本以每年 20% 的速度递减,这些滞后的信息会严重影响用户决策。

从去年开始,国内动力电池技术和成本已经陆续到了瓶颈,从成本来看,行业头部企业的三元锂电池一直维持在 1.0-1.2 元 / Wh 的含税价,上游重金属价格暴涨,成本很难再以年均 20% 递减。另一方面,产品的续航里程也达到了瓶颈,500 公里的续航已经成为行业的入门水平,一些车企推出的 700 公里续航车型无非是通过增加电池的方法,并没有特别新奇的技术。

从电动化的角度看,用户购车已经不存在升级迭代快被淘汰的问题。相反,由于 OTA 水平的提升,今年以来发布的智能电动车能通过自我升级,将智能化体验不断迭代,用一些朋友的话讲,是 「常开常新」。

智能电动车正在和智能手机一样通过 FOTA 和 SOTA 的升级来不断优化体验。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FOTA 是手机系统的升级,SOTA 是应用软件的升级,可以想象,一台车可以像手机一样不断升级,用 「常开常新」 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这些升级是云评车 「看不到」 的,只有实际线下体验,才能 「感受到」。从去年开始,老李和研究员们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 「探店 + 租车」,小鹏 G3i 就在许多看不到的地方做了升级。

智能互联层面,小鹏 G3i 搭载了 Xmart OS 2.0 车载智能系统,将硬件从 G3 的德州仪器 J6 芯片换成了骁龙 820A,骁龙 820A 是高通的汽车级系统级芯片(SoC),很多 20 万以上的智能电动车都选择了 820A。用行业的话来形容是,小鹏将 20 万级的配置用到了 10 万级的车上,站在用户的角度讲,用 10 万级的价格买了 20 万级的体验。

语音控制方面,小鹏 G3i 推出了全场景语音功能,不仅能实现语音控制空调、车窗、音乐等常规功能,还能通过语音开启和关闭单踏板模式、自动驾驶功能,未来通过 OTA 升级还能开启更多功能。

老李实车体验过这些功能,有的功能很好用,有的功能不是那么 「智能」,但这并不重要,智能电动汽车的 「学习」 能力很强,只要有 OTA,现在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智能驾驶层面,小鹏 G3i 搭载 XPILOT 2.5 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整车共配备 5 个高清摄像头,3 个毫米波雷达,12 颗超声波雷达,可实现目前主流的辅助驾驶功能。与上一代不同的是,硬件仍然由博世提供,算法完全切换成了小鹏的自研版本。总体来看,G3i 的自动驾驶与 P7 的 NGP 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此诚小鹏的危急存亡之秋

老李所在的团队经常讲 「两个对立」:一是要站在产业的对立面思考问题;另一个是要站在资本对立面把握趋势。

这两句话可能比较晦涩难懂,但老李实在想不出来更简洁的话了。如果用这个逻辑看待当前的小鹏汽车,分析过程是这样的:

从产业端来看,小鹏汽车形成了 A 级 + B 级的完善产品体系,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小鹏 G3i 作为改款车,理顺了小鹏的产品逻辑和用户导向,小鹏汽车马上要起飞。

从产业对立面分析视角是,小鹏汽车的第一波融资的牌已经全部打完了,如果要进一步发展,当前节点必须要为下一波产品蓄势,方法有两个,一个是港股上市融资,一个是自我造血,快速上量。

这也是李斌所说,为何企业刚起飞的时候,是最危险的原因。香港上市是何小鹏从资本视角迈出的第一步,G3i 上市是自我造血的第二步。老李团队的研究员分析,小鹏要实现自我造血,年销量必须达到 15 万辆以上,目前看还有很远的距离,G3i 的推出就是要拉动其和 P5 上量,发布会虽然低调,但使命非凡。

从资本端看,香港市场给了小鹏一个非常合理的定价,由于是 「二次上市」,小鹏汽车在美股的估值和业绩已经没有了预期和想象力。不仅是小鹏,百度和 B 站等股票也在港股受到了相同的 「待遇」,再加上港股破发率高于 A 股,情理之中。

小鹏当前的业绩中规中矩,过去三年和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总收入分别为 970.6 万元、23.21 亿元、58.44 亿元、29.51 亿元,同期的净利润则分别为 - 13.99 亿元、-36.92 亿元、-27.32 亿元、-7.87 亿元,同期的毛利率分别为 - 24.3%、-24%、4.6%、11.2%。

虽然过去的三年,财报越来越好看,但因为第一波子弹已经打出去了,当第二波子弹要投入的时候,财报可能比 「差强人意」 更难看一些。

站在资本的对立面,要发现趋势机会。当大家一致看空的时候,机会就在此出现,小鹏的业绩一旦起来,股价很快就会被拉起来。小鹏汽车 6 月交付量是 6565 台,二季度交付量达到 17398 台,是小鹏汽车成立以来最高的季度交付量。

截至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达到 30738 台,超过了 2020 年全年的表现,虽然和 15 万辆还有较远的距离,但是下半年冲击 8 万辆也不是没有机会,只要业绩超预期,资本的胃口马上就会被调起来。

何小鹏曾经对李斌说:「我们都正在资格赛里面,还没有到淘汰赛,还没上牌桌,因为今天我们还非常之小。」

老李喜欢何小鹏的直率,在港股招股说明书上,截至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的账面大概有 362 亿元,现金流可以支撑运营一年的时间。小鹏要实现收支平衡必然要有更多的交付量,来增加营收。与之相对的是,公司要长远发展必须在这个阶段需要更多的研发投入来布局更多产品,362 亿元的账面资金是远远不够的。

这不仅是小鹏遇到的问题,也是蔚来、理想遇到的问题,三年前的沃尔沃也曾面临这样的问题,只不过 「蔚小理」 的用户关注度更高,资本引领效应更强。

今年是港股上市的高潮,下半年,国内会有更多智能电动车产业链的企业在香港上市。很多朋友一直想通过港股打新 「吃肉」,但老李认为这个策略可能不太容易,一是因为 「二次上市」 的股票定价较为合理,新股的想象力有限,打新胜率不高,二是因为新股表现会受老股影响,很难走出独立行情,最后可能食之无味

智能电动车,中国风景独好。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Comment · 0
Owner: 0
Sort by like

Upload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9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