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星频道

类星频道

2021-07-29

Subscription

理想的下一步

1,283

作者:小董同学

7 月 26 日,据港交所文件显示,理想汽车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高盛和中金公司为此次发行的联席保荐人,瑞银集团担任财务顾问。

2020 年 7 月 30 日,理想汽车曾以「LI」为股票代码于纳斯达克上市。时隔美股上市 1 年后,理想汽车在港股双重主要上市,这也让理想汽车成为继小鹏汽车后第二家在港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企业。

本次招股书也透露了大量重要信息,对理想汽车未来的产品、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充电网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一起来看看吧!

整车平台 X、Whale、Shark

理想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将继续专注于位于 20 - 50 万元人民币之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此外,理想还透露了未来两年将推出的新车型,包括采用 X 增程平台开发的 3 款增程式 SUV 和 Whale 及 Shark 纯电平台开发的高压纯电动车型。其中 Whale 平台定位空间优先,Shark 平台定位性能优先。

根据发布的图片来看,除了 2022 年理想将有一款增程式 SUV 上市外,2023 年理想还将有四款车型上市。「下饺子模式」正式开启,距离理想在 2025 年达成 160 万销量的 Flag 又近了一步。

2022 年理想采用增程式 X 平台的第一款全尺寸 SUV,亦即理想 X01 将要面世。X 平台相比旧平台可支持更长的里程、拥有更高的热效率以及更好的 NVH 表现。进一步提高了增程系统及电机的一体化水平,以获得更高的电力输出及更好的加速表现。同时新底盘将支持更大的车身,提供更佳的驾驶体验和通行能力。

作为增程式的先行者,理想在纯电方面也进行了提前布局。在 2020 年理想就开始投资新一代电动车技术,包括高倍率电池组、高压平台、热管理系统以及高功率充电网络。下面我们分别来解释下这四个技术。

高倍率电池组将具备 4C 快充能力。此外,高倍率电池组将采取 CTP 或者 CTC 方案,也就是去掉模组甚至电池包,直接将电芯集成到底盘里,这会大幅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一句话总结,高倍率电池组「更轻、成本更低、续航更高、安全性更好且充电效率更快」。

架构方面,理想采用 SiC 材料电子元件与高功率密度电动动力系统设计了一种高压平台,其好处在于高压平台可以让车充电效率更快。高压平台配合上 SiC 功率模块可以让纯电动车拥有更强大的性能,能耗却更低。

在热管理系统方面,理想选择搭载二氧化碳热泵系统。相比传统热泵采用的 R1234yf,CO2 的沸点更低,在寒冷天气下制热效率更高,可更好解决新能源汽车在冬季供暖和续航问题。并且 CO2 无毒无害,环保表现优异。

最后一点理想提到了高功率充电网络,电动车相比燃油车最大的缺点就是补能的效率,这也是增程式电动车出现的意义,从上面三点我们可以看出,理想在规划纯电动平台时,理想对补能效率的考虑也比较多,在 2020 年第三季度电话会议上,理想 CEO 李想曾表示「目前纯电动车对用户来说仍不够方便,在 400 kW 快充技术成熟前,理想汽车不会推出纯电车型」,也可以看出理想在推出纯电动车型时,重点考虑用户是否方便。而高功率的充电网络就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高功率充电网络铺设方面,理想将根据高速及城市高频使用场景,来规划国内多个城市布局的充电设施。不过在招股书的风险因素中,理想也提到「政府对高功率充电网络的支持还存在不确定性,而该支持也会对理想推出高压纯电动汽车的计划至关重要」。

从一开始增程式的出现,为用户解决了里程焦虑。随着电动化的发展,电动化技术的提升,增程式注定会变成过去式。理想全新的 Whale 及 Shark 纯电动平台,在理想的手中仍然会先考虑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不为里程而焦虑。

智能座舱 & 自动驾驶

开发新整车平台的同时,理想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并没有停下脚步,招股书中介绍了理想未来智能交互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

除了目前在理想 ONE 上的智能交互系统外,理想未来还将在智能座舱方面加入车内感知系统、融合地图、车辆云网络以及集成式汽车控制和计算单元。

首先,理想的车内感知系统将通过三维建模安装一系列传感器构建。那车内感知系统是什么?目前我们最常见的驾驶员疲劳驾驶监测可以算为车内感知系统的一部分。当然未来的车内感知系统内容将更加丰富,例如不同驾驶员上车后,车辆会自动匹配不同驾驶员的车辆设置,包括车内语音和手势识别,车内每位乘客安全带预紧器的力度。如有儿童被困车内,在紧急情况下车辆可自动呼叫车主手机、开窗、激活喇叭和应急灯等等。不过目前理想还未透露更多车内感知系统的具体功能。

此外,理想将融合高精地图和导航地图,可无缝连接自动驾驶和非自动驾驶。同时理想新一代车辆云系统 Mesh 通过分布式网络实现车 - 云 - APP 之间的互通,在弱网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整体的一致性。

在智能车辆控制方面,理想正在高度开发集成式汽车控制和计算单元,以增强车辆硬件性能和智能车辆控制。车辆控制计算单元在车辆动力系统、底盘、中央网络和车身之间执行跨域控制计算,同时与云平台和其他车载计算单元协作,实现智能车辆控制。

理想计划在自动驾驶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理想将在 2021 年下半年建立感知、规划以及控制为一体的自研全栈软件开发能力。而此前在 2021 新款理想 ONE 发布会中也提到新款理想 ONE 将在今年第三季度通过 OTA 升级带来全新的辅助驾驶体验。

此外,理想开发了自研的自动驾驶数据平台,通过「影子模式」收集驾驶数据。影子模式可以将人类驾驶员在不同场景的驾驶决策及模式,通过加密上传到自动驾驶数据平台的云数据库中,通过分析训练提高自动驾驶能力,以提升用户的自动驾驶体验。

在硬件方面,理想与英伟达达成合作,并将在 X01 上采用 Orin 芯片,单芯片算力可达 254 Tops,同时配合上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为用户提供 L4 级自动驾驶。

从 2022 年开始,理想所有新车型都将 L4 级自动驾驶的必要硬件作为标配。这意味着理想跑在路上的车越多,通过影子模式的数据将会更加丰富,这将加快提升理想的自动驾驶能力。

研发团队 & 产能

理想的研发费用从 2020 第一季度的 1.9 亿人民币,到今年第一季度的 5.1 亿人民币。理想 CEO 李想也曾表示过在今年理想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会增长到 30 亿元,并且在未来几年,理想研发费用会持续增长。

理想的新平台、智能座舱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都在烧钱。有钱的同时也离不开人才,招股书中理想透露将加强与国内外大学合作,以提高智能汽车技术。

在今年初理想 CEO 李想发微博也表示,2021 年在上海招聘 2000 人、北京招聘 1000 人的初步计划。包括了人工智能、硬件、软件、数据等工程和研发类的相关技术人才。今年五月理想在上海的研发中心也正式开始运营,进一步扩大理想在研发团队上的规模。

截止 2021 年 3 月 31 日理想研发人员为 1633 人,包括汽车设计及工程、智能系统及自动驾驶部门,占全部员工人数的 33%。在理想二季度财报公布后,相信理想的研发团队将会有不小变化。

三个新整车平台的面世,将对理想的产能造成不小的挑战,凭借常州工厂的生产产能远远不够。本次招股书中也仅有一处透露了理想的下一个工厂计划。

不过据最近的消息和招股书透露,新工厂可以确定是接手北京顺义的现代第一工厂,该工厂被理想收购后,将于 2023 年开始投产,其计划年产能将达到 25 万辆。而目前理想 ONE 来自常州工厂制造,产能为每年 10 万辆,2020 年的使用率为 36%。通过增加机械和生产线安装,常州工厂的最大产能可以扩大到每年 20 万辆,目前理想正计划重新配置常州工厂,以适应 X01 的到来。

此外,理想在生产方面将继续研发先进生产技术、提升自动化水平,确保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扩建常州工厂和 2023 年新工厂的完工,两个工厂 45 万辆的计划年产能相信可以满足理想在产能上的需求。

研发和产能无疑是一个造车新势力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理想不断扩充着研发团队,引领着消费者走在前面,而其背后的产能布局,将是理想最坚强的后盾。

结语

新平台、下一代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都像嗷嗷待哺的孩子,没有资金的支持很难快速发展,这次理想赶在蔚来之前回港上市,可为理想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以加快理想智能化发展和电动化布局。不过目前理想公布的所有车型依旧为 SUV,不知未来会不会有更多车型出现呢?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Comment · 0
Owner: 0
Sort by like

Upload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8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