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星频道

类星频道

2021-08-13

Subscription

理想港股 IPO 的壮志与谨慎

1,253

作者:孙小树

8 月 12 日,理想汽车正式登录港交所,距离 2020 年 7 月 30 日在纳斯达克上市,仅仅过了 1 年时间。如此迅速地完成美股和港股的双重上市,理想汽车志不在小。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表示,理想汽车这次港股 IPO 计划早在去年美股 IPO 后便已启动,主要目的是在香港这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吸引更多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本土的投资。此外,港股和美股同时上市可以更好地抵抗不确定性。

至于募集的资金用在哪里?沈亚楠的回复是理想汽车的下一代产品研发,主要集中在电驱动技术,400 kW 高速充电,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

160 万辆

理想汽车在今年 2 月的员工信中立下了 2025 年成为中国第一智能电动车企的「Flag」。对应的,理想给出实现这一目标的量化考核成绩是在 2025 年中国智能电动市场的市占率达到 20 %,折合成销量就是 160 万辆。

对理想而言,只有一款增程电动车型在售,2020 年销量仅为 3 万辆,要实现到 2025 年 160 万辆的跨越,离不开更多的车型投放和向纯电领域的进军,下一代增程和高压纯电技术至关重要。

根据招股书透露的信息,理想汽车将在 2022 年推出一款基于全新 X 增程平台打造的全尺寸 SUV 车型 X01。X 平台的提升主要集中在增程系统和电机一体化、底盘尺寸和车辆通过性、以及 NVH 表现等方面。

2023 年会是理想电驱动战略升级的重要节点。除了继续推出两款 X 系列 SUV,理想会从 2023 年开始,每年至少推出两款高压纯电动车,出自性能优先的 Shark 平台和空间有限的 Whale 平台。

届时,我们会看到理想 2020 年开始投资研发的新一代电动技术的落地,包括 CTP 或者 CTC 电芯布置方案,基于 SiC 模块的高压平台,CO2 热泵系统,以及高功率充电网络。

产能保障方面,理想常州工厂会通过产线升级将年产能扩大至 20 万辆,并计划为 X01 的生产重新配置产线。

理想招股书中提到的新工厂可以确定为理想汽车之前接手的北京顺义现代第一工厂。对于该工厂,沈亚楠表示「关于北京建厂,理想汽车会有在北京增加产能的计划,同时确实是为了生产纯电车做准备的。会选择在 2023 年量产我们的纯电车型。」

补能设施跟进会是理想双驱动路线落地的关键一环,因为竞争对手的充电网络已经初具规模。蔚来在中国已经部署 208 座超充站、304 座换电站。小鹏品牌充电站已经突破 230 站,实现京沪高速山东段、京港澳高速河南段贯通。截止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在全球已拥有 2966 座超充站。

理想的承诺是会提前布局,「务必在纯电车型交付之前建立一定的充电网络布局」。理想的充电基础设施会有三层架构设计:一是家充桩,二是目前已有的公共充电桩,包括小直流方案,三是 400 kW 以上的高速充电桩。

渠道方面理想也在加大投入,因为得益于商超自带的流量,商超开店相较广告投入具备成本优势,理想会进一步加大商超的覆盖。同时理想也在考虑中心店的方式,预计今年年底,会建成超过 200 家直营中心。

电驱、快充、产能、补能设施和渠道建设,实现这一闭环的打通,理想才能如愿在 2023 年顺畅地切换至纯电和增程的双驱动路线,在 2025 年实现 160 万辆的宏图。

而打通这一闭环,充足的弹药储备必不可少,所以理想会「不在意短期股价,更在意开启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来实现下一阶段的竞争。」

发力智能化

这次港股 IPO 的重要目的之一,还有为推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研发储备资金。

理想汽车在今年 2 月内部信中提到的产品规划定价是 15-50 万元,这次港股的招股书上调整为了 20-50 万元。除了看好这个市场的增长潜力,理想汽车认为这个价格区间「跟我们豪华智能电动车比较高端的定位相符合,所以我们会把价格定为 20-50 万元。」

其实这涉及到当下的智能化门槛问题,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表示「想把智能和电动做好,15 万是基础价格」。显然,在理想汽车的认知中,这个门槛是 20 万元,而理想对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前景也持乐观态度。

沈亚楠表示,「理想汽车认为自动驾驶到了 2025 年之后,或者说在不远的将来,自动驾驶会变成一个车的基本的操作系统。也就是说,如果一辆车没有 L4 级的自动驾驶,就好像今天的智能手机没有拍照功能一样,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基础的功能」。目前可以确定的是,理想下一款 L4 自动驾驶车型会搭载 LIDAR,供应商是禾塞和大疆。

智能座舱方面,在现款理想 ONE 的智能交互系统基础上,理想未来将加入车内感知系统、融合地图、车辆云网络等。

在理想的眼中,智能电动车竞争的终局是数据和芯片的竞争。芯片方面,理想目前没有自研计划,而是选择和供应商合作。理想选择芯片的原则有两点:
产品上市节点强相关
技术支撑能力和成本因素

理想 ONE 的智能辅助驾驶芯片从 Mobileye EyeQ4 转为地平线的征程 3,背后原因就是地平线可以和理想合作进行全栈自研,这有利于理想下一步的发展,相比之下 Mobileye 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理想 2022 年推出的 X01 选择使用英伟达 Orin 平台,看重的则是 Orin 单颗芯片 254 TOPS 的超高算力。

针对数据收集,理想推出「影子模式」,将消费者的驾驶场景和相应决策上传至自研的数据平台,针对性调整优化自动驾驶算法,提升用户的自动驾驶体验。目前,2021 款理想 ONE 已经实现了全栈自研的 L2+ ADAS 功能,并且即将实现 NOA 功能,并且会在之后通过 OTA 升级驾驶体验。

截止目前,理想汽车自动驾驶研发团队拥有 400 人,到今年年底会扩展到 600 人。

港股风潮

造车新势力中,小鹏于 7 月 7 日正式登陆港交所,理想在今天完成港股 IPO,蔚来的动作更早,在 3 月和 5 月两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只是似乎进程并不顺利。蔚小理扎堆港股上市,并不是巧合。

美股中概股企业回归港股有三种途径:私有化退市后申请上市,双重上市和二次上市。选择二次上市,公司的股份可通过国际托管行和证券经纪商,实现跨市场流通,但门槛较高,光「至少两个完整会计年度合规记录」这一项,就卡住了小鹏和理想。

小鹏和理想宁可面对更复杂的流程,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接受两市场股票无法跨市场流通的限制,也要选择在港股双重上市,看重的就是宝贵的新能源发展窗口期。

蔚小理虽然已经完成了从 0 到 1 的入门,跻身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但智能电动化的竞争还在继续。

李想在 2 月的内部员工信中提到,参考 2020 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前五个品牌占据了 96.5% 的市场份额。2030 年智能电动车的市场竞争和占有率会非常类似,只有获得 25% 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才有机会成为全球智能电动车行业的头部企业。

何小鹏则更为直观地给出了成本数字,「如果说造车从 0 到 1 的入门需要 200 亿,接下来研发、全球化、组织架构扩展至少还需要 300 亿元。」

沈亚楠表示,理想 ONE 今年的毛利率会达到 19% - 20%,但净利润在短期内可能都是没有盈利的状态。回看理想这几年的财报,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及 2021 年前二季度,分别净亏损人民币 15 亿元、24 亿元、1.5 亿元及 4.3 亿元。
资本市场仍是理想重要的奶源地,「美股、港股、A 股都是我们整盘扩展资金渠道的规划,所以我们不排除回归 A 股的可能。」

当下新能源板块是风口,若是等足上市两年后再以二次上市回港,极有可能到时候市场早已变了,其募资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一句话,募资要趁早。

另一方面,7 月 10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针对《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提出掌握超过 100 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虽然蔚小理三家的体量只在 10 万辆上下,但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的复杂性远超其他行业。4 月 28 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征求 < 信息安全技术 网联汽车 采集数据的安全要求 > 标准草案意见的通知》,智能汽车数据的管理问题被摆上桌面。

大洋彼岸,美国在 2020 年 12 月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可以监管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所有审计资料和数据。数据安全问题已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再联系到世界政商环境,拥有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的企业们,需要谨慎,滴滴已是前车之鉴。如此,我们便能理解为何「港股和美股同时上市可以更好地抵抗不确定性。」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Comment · 0
Owner: 0
Sort by like

Upload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8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