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汽车

极客汽车

2021-09-16

Subscription

车圈 old money 的投资观

  1. 沃尔沃
  2. Luminar
1,428

作者:米其林

与其「贩卖焦虑」,不如「做时间的朋友」。

是个慌乱的时代,各种价值被瓦解,新的价值尚未建立起来。」

人们常用这句话来形容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形容我们被疫情被打乱了节奏的生活。

其实,汽车行业又何尝不是呢?从发动机、变速器、机械按键,到电池、电机、数字化,汽车世界里原有的规则都在发生改变,用「慌乱的时代」来形容也不算过分。

看着变革漩涡中的车企们,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篇都写着两个字: 焦虑

现在的车企,就像饱受年龄、kpi、996 煎熬的你我他一样,创新的技术、对标手机的新需求、来自跨界者的挑战,似乎都让车企们充满了焦虑。

时间,是解决焦虑的良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汽车变成了一个跟速度赛跑的行业,A 家汽车的算力率先突破 1000Tops,B 家抢到了某款 AI 芯片的全球首发,C 车企成为第一家 L4 级自动驾驶落地的量产车…… 似乎哪家的反应慢、动作不够激进,就输了。

当海边巨浪翻滚时,冲浪者比拼的不仅是速度和勇气,更是对浪头的判断,考验的是「读浪」能力。汽车行业也是一样,当变革的浪潮来袭时,与速度相比,更考验对趋势和自己节奏的把握。当然,这些都是需要付出时间、精力、资金投入的。

最近饱受争议的「自动驾驶」事件中,常出现一个主角 —— 激光雷达。各家抢先让激光雷达上车,似乎激光雷达就是拯救自动驾驶安全的救命稻草。作为激光雷达头部公司的 Luminar,已经官宣了在多个品牌的汽车上使用,而最早向它抛出橄榄枝的车企,就是沃尔沃汽车。

2018 年,沃尔沃汽车投资了 Lunimar,这是沃尔沃科技基金的首笔投资,彼时的 Luminar 还是只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但他们在激光雷达和感知技术领域的创新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一直到 2021 年,Luminar 成为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激光雷达科技公司,与 50 多家公司、12 大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甚至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开始正式发布了,沃尔沃才「姗姗来迟」的宣布,将在 2022 年的下一代纯电 SUV 上搭载 Luminar 激光雷达和解决方案。

从投资到宣布投入使用,用了三年多时间。在如今速度大战的汽车圈里这动作似乎有点「缓慢」。不过正是这三年多的打磨,沃尔沃能将自家子公司 Zenseact 的软件与 Luminar 硬件结合,来打造软硬件系统结合的全栈解决方案,Luminar LiDAR 激光雷达能无缝集成到沃尔沃的车顶中。Luminar 首席执行官 Austin Russell 在采访中说,是沃尔沃几十年的量产项目经验,让它们能够做出全面自主的汽车解决方案。

在使用创新技术的同时,沃尔沃并没有丢掉「安全」的核心。沃尔沃下一代车型上的激光雷达,采用更大的波长,在提高探测距离至 500 米、增强功率和性能的同时,不会伤害到人眼,创新与安全并不是对立面。

就像高翎资本的张磊说过: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时间的朋友,这是对价值投资最好的诠释之一

沃尔沃对于创新技术的态度,就像汽车行业的「价值投资」: 挖掘技术趋势,找到合适的初创公司,投资、研究、合作、成长,用时间和投入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运用的自己的产品上。 这可能不符合目前「快」节奏的汽车行业,无法快速带来「短线」收益,但正是经历了充分的理性判断和风险认知,传统汽车对待安全和责任的态度去打磨,才能让之创新技术与自己的产品和需求真正融合。

提到沃尔沃,我们常常会想到「安全」,是沃尔沃汽车对技术和经验的积累,以及严苛的标准帮用户建立了这种安全感。 其实车企也需要这种安全感,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对速度克制,找到自己的节奏,才不会因为未知而感到恐惧,因为恐惧而焦虑

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

就像前边提到的,2018 年沃尔沃科技基金对 Luminar 投出了自己的首笔投资,也正是这一年,沃尔沃汽车亚太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创立了科技基金。可以说在创新中心成立之初,就打算建立一个开放式的生态。

毕竟对于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技术变革,显然不是一家企业单打独斗能应对的。 高门槛的创新技术,与其闷头自研不如强强联合,这几乎也成了汽车行业的共识。 早些时候,宝马收购了诺基亚的地图部门 HERE,与奔驰、奥迪共同打造了 Sensoris 车辆感测器开放平台;前不久被美国总统拜登「带货」的 Rvivian 电动皮卡,也是初创公司成立之初就得到了福特和亚马逊的投资……

那如何兼顾沃尔沃对于安全的坚持和对开放创新的接纳呢

前边提到与 Luminar 的合作一样, 深度参与初创公司的成长,共同打磨新技术的落地。 为此,沃尔沃打造了「智能汽车共创加速计划」,与亚马逊一起 对真实来自汽车研发、业务需求的 11 个真实场景来招募初创企业, 比如选择智能驾驶领域最有代表性的地图信息算法增强、车机端的辅助驾驶功能增强、多方安全计算、个性化智能座舱适配、车机智慧中枢、碳中和与碳排放追溯以及无线充电等。

这就像一场汽车科技领域的「养成系选秀」,沃尔沃和亚马逊就像两位导师组成「双披萨团队」,一个将自己云服务的渠道和资源开放给初创企业,另一个贡献出自己整车落地的经验。通过筛选的初创企业,会经历 3~4 个月的「加速过程」,与沃尔沃的工程、研发、亚马逊云科技行业的导师一起,产生一些有概念验证的产品(PoC),最终让这些产品有机会在车上落地,甚至成为沃尔沃的供应商。

这种共创计划下,初创企业可以发挥自己敏捷、创新的特点,沃尔沃也能贡献自己在落地方案上的经验,从共创加速计划的面试、筛选、几个月的「培训合作」,甚至沃尔沃投资、成为供应商。初创企业的产品可以围绕沃尔沃的汽车平台来打造,沃尔沃也会在整车平台设计初期就相互配合,让创新技术安全、可靠的上车,而不是简单的在后期留出一个开源端口,可以算得上是「养成系」了。

至于最终胜出的初创企业何时会成为供应商,让技术在沃尔沃汽车上落地呢?

技术需要激进,但产品必须务实 。这从沃尔沃汽车过往对自动驾驶的态度中,能看出端倪。

沃尔沃具有完整的 inhouse ADAS 自研能力,自动驾驶软硬件全栈解决方案;更是在 2015 年就承诺对符合交通法规的辅助驾驶模式下的事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在产品落地的步伐中,依然以辅助驾驶功能为主,主打驾驶安全的目标。

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 CEO 袁小林曾经这样描述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地将自动驾驶的场景细分,不断的验证前沿技术,在激进投资创新与个性化的同时,守住安全、舒适、可持续的底线,这些并不是矛盾的。

最后

见惯了资本市场里新造车们的火热,沃尔沃「淡定」的投资观看起来甚至有点「不合时宜」。

但相比之下,沃尔沃一以贯之的态度,坚持着平衡传统与创新,也让激进的智能汽车慢慢回归汽车本身。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Comment · 0
Owner: 0
Sort by like

Upload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