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rMax

AutocarMax

2021-10-26

Subscription

何小鹏不需要时光机

  1. 小鹏
1,272

出行百人会旗下媒体,关注汽车出行产业链进化

作者:Roomy

「有台时光机可以把你送到 50 年后科技更发达的社会,你去还是不去?」

选择以这种熟悉的辩论方式,正式开启 「1024 小鹏汽车科技日」 的第三个年头。在正方和反方的激烈争辩之下,何小鹏并没有给出 「去,或不去」 的肯定答案。

不过,在何小鹏的回答里,仍旧找到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愿意活到 50 年后,不愿意被送到 50 年后。」

这个回答,符合何小鹏一贯的人设:工程师出身,对新技术近乎狂热。他一直强调,小鹏的标签是智能,智能是小鹏最核心的优势。

从 G3 到 P7 到 G3i,再到 P5,小鹏致力于把智能和科技的标签深度镌刻在品牌基因里,并在 7 年内不断坚持,不断进行思考和挑战。其目的明确,「科技普惠,真正实现智能未来」。

有了对过去科技发展的进程判断,才会有对未来的预知。所以,通过 7 年的品牌科技 DNA 镌刻之路,就会发现那句 「活到 50 年后」,不是泛泛而谈的空话。

预见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这句话来形容这家科技公司最合适不过。

「从 0 到 1024,我们为什么需要持续探索」 的问题抛出之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未来科技、引领智能化生态体系布局正式开启,一家对未来清晰布局的科技公司跃然于之上。

这场布局,按照技术产品领域,总体上分为四大块:超级补能、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飞行汽车。除了智能电动车相关的 800 V 高压 SiC 平台、480 kW 超充桩、XPILOT 智能驾驶系统,还包括智能机器马、第六代飞行汽车等更加远景的技术与产品。

「我们始终在探索未来智能出行的可能性」,何小鹏总是坚守着对这句话的执着。

「放风筝的人」

往往繁荣尽出之际,何小鹏骨子里的工程师基因就会跑出来,无边想象之下还牵着一根绳,叫理智。就像他说过的那句,「小鹏不造概念车,一切为了落地量产而去。」

在这场开启了 「活到 50 年后」 时空之门的科技布局之下,小鹏像是一个 「放风筝的人」,飘扬在高空的想象,和手里掌握方向的绳索,7 年后的今天,小鹏已经收放自如。

不过,何小鹏对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预测,还是有些惊人的。

「我认为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会到 35%,甚至可能会达到 50%。未来十年,头部聚拢效应会更强。挑战就在于,需要大量的长时间的研发投入。」

秉着这个渗透率的预判,小鹏做了更为 「冗余」 的研发和布局。有人说,小鹏 1024 科技日所给出的布局,在补能和智能驾驶方面,是以更成熟全面的技术来缓解 「焦虑」。

在超级补能上,小鹏将成为首家量产 800V 高压碳化硅平台的车企。何小鹏表示:「小鹏希望能做到首个量产配置碳化硅芯片的 800V 高压平台,支持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公里。」 落脚点,在量产。

其实,800 V 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包括保时捷、极氪、现代起亚都已发布了 800V 电气架构,但是,技术和量产之间,隔着厚重的篱笆墙,这道墙叫 「成本」。从保时捷开始量产 Taycan 以后,800V 系统就进入高端化的定义。

为了充分发挥 800V 平台的补能技术潜力,小鹏还发布了首个量产铺设的 480kW 高压超充桩。落脚点,依旧在量产。

「买一台电动汽车很多时候续航、充电复杂性是最大的担忧」,所以小鹏汽车一直在做自建充电网络的事:439 座品牌超充站,覆盖 121 个城市,1648 座免费充电站,覆盖 221 个城市。

1024 科技日的另一个重点,就是 「智能驾驶」,这是小鹏汽车的长处。

如今,小鹏已经迈过 10 万辆的节点,智能辅助驾驶 XPILOT 2.5 渗透率达到了 89.74%,特别是 XPILOT 3.0 的占比高达 59.29%…… 这些占比,让何小鹏出乎意料,「用户越来越接受智能汽车了」,也给了他更坚定的信心。

还记得,P5 问世时,小鹏附了一句口号。「天生智能,探索不止」,XPILOT 3.5 系统的搭载,增加了城市场景 NGP 功能,使命是推动城市场景智能驾驶的落地。

「XPILOT 3.5 拥有首个可量产,且不依赖激光点云地图的厘米级城市定位能力」,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宣布城市 NGP 将于 2022 年上半年首批城市部分道路开放。

「如果能把城市 NGP 做成高速场景的渗透率,有可能会量变引起质变。」 为了真正落地城市场景,在定位精度方面,小鹏把分米级的定位能力升级为厘米级的定位能力,不依赖于高精度点云地图,把感知融合架构升级,四重传感器融合。

小鹏给出了 「质变」 的定义,量产城市场景辅助驾驶 + 端到端全栈闭环能力 = 下半场入场券。目前,明确定义智能驾驶的发展阶段和技术,仅有小鹏一家,这距离何小鹏那句,「造车新势力还没有上牌桌」,不足一年。

对于智能驾驶的探索不仅于此,搭载 XPILOT 4.0 的车型将于 2023 年实现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XPILOT 5.0 会实现全冗余的自动驾驶软硬件架构,迈向真正的自动驾驶。

「做软硬件合体是一个平衡的艺术」,这是何小鹏和雷军探讨过的 「造车平衡艺术」。

虽然,何小鹏觉得自己是 「比激进后退一点」,就是 「没那么激进」,但他的同事评价起他总是一针见血,剥开不动声色的外表,其实他很大胆,也很敢想。

不仅敢想,还敢干。

「我一直想像,在不是很长远的未来,应该每个人可以进入到飞行。」 他一直觉得,一个全新和更轻的电动飞行器会使很多原来技术的束缚,变成可以被打开的方式。

小鹏的飞行汽车是由小鹏汇天打造,小鹏汇天由何小鹏和小鹏汽车共同投资成立。在 2021 年发布的飞行器已经到了第五代飞行汽车,已安全试飞 15000 + 次。

「我们从不做概念车或者展示车,所有的探索都是为了将其量产,从而改变智能出行生活。仰望星空的基础在于脚踏实地。」 何小鹏一再强调,量产。

5 亿美元的融资,下一代产品 50 – 100 万的成本规划,都在说明 「真的把飞行汽车做到量产」。虽然,何小鹏觉得第五代飞行汽车不够 「低调」,不过真正 「低调的产品」,第六代飞行汽车也有了量产时间,2024 年。

「价格会尽量控制在 100 万元以内」。

「要做就做实战组」

百度李彦宏曾说,「我们不愿做技术创新的气氛组,要做就做实战组。愿意熬过万丈孤独,看一下星辰大海。」

这句话借用来评论小鹏,也是适合的。

小鹏初创时,就胆大地选择了一条蔚来李斌曾说过的 「没法搞」 的路,在竞争充分、规模效应明显的市场,坚持做十几万的车。虽然何小鹏曾直言,「直面竞争需要有勇气,容易死」。

但是,小鹏始终坚定一个方向,「做越来越酷的产品」。为此,小鹏的产品有三个关键词,智能要好、设计做好平衡、品价比。

7 年下来,一直坚持这一造车理念的小鹏,成功稳居新势力头部企业,科技标签植入品牌,销量突破 10 万辆。之后,很多人开始了解何小鹏的性格,并不像表面那样 「不动声色」。

凭借对智能化的深刻理解,全栈自研的技术体系,小鹏总是能精准释放未来智能出行的落点在哪,就像何小鹏评价自己的那样,「比激进后退一点」。

虽然 XPILOT 3.0 的落地,意味着小鹏成为中国唯一完成全栈自研的车企。再加上,城市 NGP 将于 2022 年上半年首批城市部分道路开放,已经拿到了下半场的入场券,但是小鹏仍旧保持谨慎,一再强调,「智能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人机共驾将是很长一段时间的必然选择。」

安全,被小鹏汽车一直视为智能驾驶的 「最高要求」。如今自动驾驶概念风生水起之时,小鹏在自身科技技术不断进步和领先的当下,仍旧能够保持冷静。

可以说,巨头们 all in 转型的时代,小鹏已经给出了如何做好一家科技公司的态度,「想象无边,脚踏实地」。与此同时,小鹏的发布模式,也给车企巨头转型提供了一个参考。

1024,实际是民间发起的程序员节,程序员出身的何小鹏把 1024 变成了小鹏的重要标签。以 「科技日」 作为一年一度的技术发布大会,如今已至第三年。这个模式,在造车企业里并不多见,往往出现在科技公司。

比如,华为开发者大会,为构建一个万物智联、产业链条各类企业齐聚,以更为开放的姿态,探讨科技互联。比如,百度 Apollo 生态大会,全面展示在智能交通、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最新进展。再比如,雷军经常在小米开发者大会上,展示 「死磕硬核科技」 的决心,以及和米粉共创科技未来的热情。

科技日的形式,让科技在传达给用户的过程,更为全面和直接。或许,小鹏 1024 科技日,将会为后续各大车企转型科技公司,提供新的参考模式。

当然,「只做实战组」 的小鹏,对于科技的无边探索,并不止于车。

「我们始终在探索未来智能出行的可能性」,何小鹏把探索的触角,从汽车端开始,衍生到覆盖出行的各场景需求。

「远远不止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也包括将来在交通变革领域里面会有很多的点。」 飞行汽车是小鹏布局未来的一个点,仿生智能机器人亦是。

事实上,保时捷、吉利等都发布过飞行汽车,只是都暂时停留在概念阶段。众所周知,概念发布的意义,代表的是未来的科技趋势和潮流。

业内对飞行汽车也表现出了看好的态势。罗兰贝格估计,2050 年全球将有近 10 万架可载人无人机在空中飞行,其中中国市场的应用空间最具潜力。

此前,通用汽车在公布了新一轮电动化战略和飞机汽车技术之后,股价大涨。2017 年,吉利集团便收购了来自美国的飞行汽车公司 Terrafugia,也是要占领科技趋势概念的高地。

已经选择在 2024 年量产飞行汽车的小鹏,显然又再次占领了科技趋势的高地,「说是技术风向标也不夸张」,如何当好一家科技公司,小鹏已经给出了完整的答案。

爱看《凡人修仙传》的何小鹏,有一个信条,「每个时代都会有属于这一时代的命运窗口」,小鹏的命运窗口,不仅是这个时代,还在创造下一个时代。

「我们一定不会按过去的思路思考未来」。

为什么是小鹏?

何小鹏曾说,他觉得自己可以创造出伟大的东西,即使真的要熬。从 7 年前选择踏入造车领域,他就做好了 「熬」 的准备。

7 年之后,小鹏不仅 「熬」 到了 10 万辆,还把互联网那套思维,成功复制到了智能科技领域。

「互联网思维非常简单的逻辑是:开放、平等、科技、创新。」 四个词,十六个字,「科技民主化」,成为小鹏探索未来科技的题中之义。

电动化和智能科技,早已成为车企征战的筹码。续航焦虑的初期,比 「续航里程」,在自动驾驶技术成为 「科技标签」 时,又大张旗鼓地宣扬 L3、L4,生怕落后了半步,就落后了整个时代。

华丽的包装之下,是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 「过度乐观」。此前,我遇到一位双手离开方向盘的特斯拉车主,他给的理由是 「有自动驾驶」。在知乎一则调查中显示,「标榜智能汽车标签已经成为行业品宣的关键一环」。

但是,事实上,掌握自主研发技术的车企并不多。撕开被烘托过度的智能化热度,小鹏 「能落地的科技」,就显得弥足珍贵。一直坚持 「熬」 的小鹏,随着 XPILOT 3.0 的落地,已经成为中国唯一完成全栈自研的车企。

「很明显,何小鹏希望小鹏走在时代前面,当别人玩概念的时候,他就搞量产落地」。一位熟悉何小鹏的人,对他的评价和小鹏 P7 诞生之时说的一样。

「小鹏一直想给行业和用户,带来更落地的科技。」 何小鹏说话,也一直算数。

但是,他总是居安思危的。「我们没有做错什么,但我们输了。」 此前,诺基亚 CEO 这句话,一直让他印象深刻。传统巨头,一夕之间被新秀取代的故事,总是发生得猝不及防。

「打败自己,打败原来行业翘楚,永远都不是这个行业里面的,永远都是用新的方式去诠释。」 掌握未来的方式,新科技趋势的诠释权,何小鹏希望掌握在小鹏手里。

所以,在创立小鹏的第一天,何小鹏就想好了,必须让科技基因深埋在每一款车,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科技,永远是小鹏最为活跃的 DNA。作为国内最早开始全栈自研的软硬件部署及研发者,小鹏到今年年底自动驾驶团队规模将达到 1500 人。

在接受采访时,何小鹏被问到怎么评价那些为小鹏汽车 「科技公司标签」 冲锋陷阵的程序员们?在小鹏的公司员工中,90% 以上都是技术人才。何小鹏的回答,很有意思。

「老实、实干,会赚钱,会花钱」。

这个回答的背后,是小鹏永远会为科技的实现,脚踏实地,不吝投资研发。事实上,纵观造车领域,没有任何一家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有着如此高浓度的研发人员。

他不止一次被问过,小鹏希望成为一家怎样的公司?「希望是一家科技公司,有足够多、自己做的创新」,他的回答也不曾变过。

从 G3 到 P7 到 G3i,再到 P5,每一辆车的发布,每一个 「业内首发」 的技术,都标志着小鹏在智能化领域技术的精进。随着对智能技术的推进,距离 「制造真正的智能汽车」 的目标也越来越近,鹏友对自动驾驶技术选择的占比不断提升,也证明了小鹏科技标签的深入。

「未来小鹏在科技的差异化和设计的差异化,我们会越走越深。我现在看 2026 年的产品线,觉得蛮有意思的,值得期待。」

那么,期待先从 「下半场,量产见」 吧。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Comment · 0
Owner: 0
Sort by like

Upload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3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