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rMax

AutocarMax

2021-11-04

Subscription

飞凡汽车无暇赴死

  1. 智己
1,645

出行百人会旗下媒体,关注汽车出行产业链进化

作者:Roomy

飞凡汽车有存在的必要吗?

随着 R 汽车宣布更名 「飞凡汽车」,这一被市场淡忘了的 「新品牌」 又被提及。对,是新品牌,诞生和独立,都不过一年之久。

曾被视为上汽乘用车高端化的品牌,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过得并不太顺心。目前旗下在售的两款车型也不完全属于自己,还是从荣威那里拿来的。

其实,R 汽车很矛盾。

一边竖起独立的大旗,一边荣威的印记过重,让品牌独立也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上汽乘用车总经理杨晓东,作为 R 汽车首席共创伙伴,品牌和销量没起色之下,只能做出一个决定。

把 R 汽车从上汽乘用车安亭基地搬走,搬到马路对面的汽车创新港。当时,杨晓东送给 R 汽车四个大字,「舍命狂奔」。有那么一些 「不破,不立」 的意思。

拔脚刚想开跑,无奈,又遇上智己横空出世,冲高遇阻的 R 汽车,便被盖上 「鸡肋」 之名。以至于,如今即便改了名,也躲不过一句:

「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一场突围仗,一场转型仗」

电影《后会无期》里面说,「道理也都懂,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作为上汽的老将,杨晓东也很懂,只是,有时候没有办法。

手上无可炊之粮,尤其是在这个奔涌着向前的年代,R 汽车的处境,比想象中更为尴尬。但是,时间和市场又直白到残忍,根本不会等你准备好,囤好粮,再筑高墙。

借用最近上映的电影《007:无暇赴死》的片名,引用到 R 汽车的身上,也是:无暇赴死。所以,今年开年的内部会议上,杨晓东的焦虑更甚以往,他直言 R 汽车必须要打赢两场仗。

「一场突围仗,一场转型仗」。

「传统汽车产业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所有的战略决策都需要加快速度推进。」 说这话时,杨晓东手上仅有两款从荣威拿过来的车型:旗舰轿车 ER6,纯电 SUV 车型 Marvel X。

回到他说的这两场战役。转型,这个好理解,人人都提。突围,从哪里突围?又突围的谁?

出行百人会 / AutocarMax 认为,第一个要突围的是去掉荣威的印记。或者可以说,杨晓东必须要把王晓秋在上汽乘用车留下的影子清除掉,给 R 汽车重新打造一个标签。

「R 品牌要作为先锋率先出征,为上汽乘用车整体转型发展闯出一片新天地。」 这算是杨晓东立下过的军令状,独立之后的 R 汽车,将和荣威、名爵共同支撑起上汽乘用车的转型。

作为一个被寄予厚望的 「高端化品牌」,R 汽车被当成转型的排头兵。一时间,东风有岚图,广汽有埃安,上汽有 R 汽车,被视为传统车企转型的 「国家队」,准备好和造车新势力直接对抗。

不过,从手握的筹码来看,R 汽车其实并没有得到集团大力支持的岚图、埃安那么有底气。R 汽车的诞生,是上汽在一种 「还未想好前路」 的情景下新辟的一个新品牌,主要还是因为荣威高端化失利。

2018 年,荣威推出豪华纯电动 SUV 车型 Marvel X,以高端产品为基点再度尝试高端化,甚至表示,售价 26 万元起步的 Marvel X 是除 BBA 之外的另一种豪华车选择。

最终,结果并不意外,因产品力和品牌力不足而陷入销量窘境,甚至出现月销不足 10 辆的局面。承载着上汽新能源高端化梦想,荣威 MARVEL X 的失利,意味着高端梦,遭遇低谷。

与此同时,长安高端车系 UNIT 的火热,也给了上汽一些思考,用高端车系冲刺品牌高端化,是一种选择。所以,荣威之下,再有 R 标。

当时,有评论认为,「在既有的荣威、名爵双品牌基础上,另起炉灶,上汽并没有想清楚。」

这些前尘往事,说起来也算不上遥远,但对于 R 汽车来说,却像一道枷锁一样,始终撕不开荣威留下的影子。

对于杨晓东来说,突围战还有一层意义,是在王晓秋留下的打法之外,抛弃原有的模式,找到做一个新品牌应该有的姿态。

2018 年可谓是上汽乘用车最高光的时刻,全年累计 70 万辆的销量,此时,谁也没有想到在接下来的日子,势如破竹的名爵和荣威,建得太高太快的大厦,在惨烈市场竞争里,埋下落败的伏笔。

王晓秋在荣威 i5 上市说的那句语出惊人的话,已经在说明一些伏笔。「如果做不到目标,年底全部下岗,一个不留!」 这个目标,就是想尽办法达成销量 75 万辆,最终突破 70 万辆。

为了 「保量」,上汽乘用车的牌局出尽,尤其是荣威品牌,高端化失利,RX5 等畅销车型走低。缺乏核心技术功底的支撑,隐患凸显。

分水岭在 2019 年 7 月。1964 年出生的王晓秋,升至上汽集团总裁高位。1970 年出生的杨晓东,接替王晓秋掌舵上汽乘用车。

形势严峻,目标在前,继任者杨晓东想不跟进都难,即便掌握上汽乘用车一年之后,也未能完全跳脱出既有的框架。踩着过去的脚步,在 2020 年 5 月成立,被定义为 「上汽电动化之路的新起点」 的 R 汽车,左右为难。

今年,上汽乘用车调低了对 R 汽车的预期,年销量目标从 3 万辆调低到 2 万辆。问世一年多以来交出这样的答卷,长线来看也不能用 「失败」 一以概之,只是比预期差了许多。

突围战并不好打,打不好这场突围战,就无从谈起 「转型」。

只不过,突围战还未打响,智己横空出世。今年 1 月 13 日,智己品牌发布,王晓秋挂帅。

新生力量扛起高端大旗,R 汽车有些尴尬。

前人栽树,不好乘凉

或许,R 汽车位于北京来福士广场的门店,没能逃过被关门的命运,惊醒了上汽对 R 汽车重新打造的思路。或许,其他车企集团用高端化品牌的转型,也给了上汽一些启示。又或许,智己的出现,让 R 汽车的存在多了一些 「因何存在」 的尴尬,不得不重新思考生存的方式。

在 R 汽车独立一年以后,上汽集团开始对这一品牌进行重新思考。

10 月 30 日,上汽集团发布公告表示,将会投资建立飞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会将原属于上汽集团旗下的 R 汽车拆分出来,交由飞凡汽车进行运营以及生产。「享道出行」 首席执行官吴冰将出任飞凡汽车 CEO。

不出意外的话,杨晓东将进入飞凡汽车董事会,像王晓秋在智己那样。

似乎是一种心态上的潜规则,更换新的品牌 LOGO,更换新的品牌名字,都在表达一种重新出发的意味。更名为 「飞凡汽车」,也意味着 R 汽车,试图重新开始。

有人说,背靠着 「国家队」 的飞凡汽车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期,也有人说将飞凡汽车独立运营,是给杨晓东一次打破所谓 「后王晓秋时代」 的品牌底色。

日新月异的时代,没有人能沿着过去的印记一直走到未来。

就像当年穆拉利为拯救福特大刀阔斧砍掉了所有品牌,只留下 「One Ford」,在未来的几年后反而让福特在转型的道路上缺少可打的牌。卡洛斯・戈恩,这个曾被赞誉为 2000 年以后全球最佳汽车 CEO,一己之力把日产带出亏损的泥潭,却也留下了电动化时代的巨大漏洞。

后人无法在前人栽种的树下高枕无忧。

飞凡汽车的独立运营,被视为像吉利打造极氪品牌那样,「实现独立运营、自负盈亏」。只是现阶段谈及集团高端化品牌,往往想起来的会是上汽集团有智己。

智己汽车,在上汽将 R 汽车独立新能源子品牌之后,联合阿里和地方政府再造一个全新的新能源子品牌,也是独立运营、自负盈亏。

「有个猜测,智己和飞凡两个品牌同时打造,可以看成是王晓秋和杨晓东两个人同场竞技。」 业内资深媒体表示,这可以视为两个人的一场争夺。虽然在上汽集团的构架里,飞凡汽车要和智己汽车一样,承担起在高端电动智能新赛道突围的重任。

「R 汽车和智己汽车在过去半年多时间里,相继浮出水面,构成了上汽自主在新能源领域变革图强的核心两极。」 在定位上,也是这样规划的,智己定位是 「高端」,飞凡汽车是 「中高端」。

一字之差,也能品出一点东西。

纵观荣威这几年走过的路,能够看出上汽乘用车在打造品牌的模式上,试图在参考大众汽车在各细分市场的无缝布局。只是将车型价格在市场上清晰区隔,并不是每个车企都能做到的事情。

所以,担忧从智己诞生之时,就没有消退过。不过是从飞凡汽车存在的尴尬,转向了上汽同时加推两个新能源子品牌,有这个必要吗?

上汽集团也试图给出更为明确的定位。智己是智能纯电品牌,飞凡是智能电动品牌。两个品牌的定位关键词,都是 「用户导向、数据驱动、科技公司」。

言外之意是,智己像特斯拉、蔚来一样只做纯电动车,飞凡汽车则会走类似岚图的路径,兼顾一些增程、插混车型。如何处理好智己与飞凡汽车之间的关系,考验着王晓秋和杨晓东的智慧。

杨晓东曾表示,「智己汽车是上汽联合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的品牌,而上汽自身则要‘两翼双飞’,因为一个翅膀飞不起来,两个翅膀才能飞。」 另一只翅膀,就是飞凡汽车。

不过,定义为 「全新用户型汽车科创公司」的智己刚刚起步,还未到瓜熟蒂落的程度,按照计划,首款智能纯电轿车 L7 年底上市,2022 年交付。为了保证首款车型一击即中,需要更大的资源倾斜。

据悉,飞凡汽车在初期,仍将更多依靠上汽集团的研发、制造、服务等资源,并由乘用车公司进行代工生产。避免多处挖井分散精力,或许在智己交付之前,飞凡汽车仍旧不能获得充分的资源。

要做特斯拉做不到的事?

自我革新,总是更为艰难的。

「传统汽车市场打一场突围战,决战点是产品加性价比,目标是扩大基盘。新能源汽车市场要打一场转型战,决战点是软件加用户体验,目标是进行数字化转型。」

杨晓东表示,智能化将成为飞凡汽车的重要标签。不过,上汽集团在燃油车上建立的庞大格局,将会是一把双刃剑,过去的辉煌往往成为转型最大绊脚石。

飞凡汽车的机会,也仅此一次,有没有做好背水一战的准备,很重要。

再加上,自从独立以来,一年多的品牌建设乏善可陈,飞凡汽车也提出了很多概念,比如 「科技兑现想象」,但显然,骨感的现实,未能将这算不上丰满的想象兑现。

不过,在 3 月 18 日举行的 「R 品牌共创者生态大会」 上,杨晓东再次强调,「创新,一定是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但科技,一定要率先兑换大家的想象。」

比起以往,杨晓东的语气更为笃定。这得益于 「R-TECH 高能智慧体」 这一全新技术品牌的发布,涵盖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技术等多项成果,给了他做好飞凡汽车的一些底气。

在此技术品牌之下,新车 ES33 被寄予厚望,智能化标签远超在售的两款车型。

该车型采用 Luminar 激光雷达解决方案,搭载采埃孚的 PREMIUM 4D 成像雷达,还将率先应用英伟达 NVIDIA DRIVE AGXOrin 芯片,预计于 2022 年下半年正式量产上市。

不过,这套智能化方案,没有领先于时代。

L3 级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算力芯片,在智能化电动车扎堆的当下,各家都在堆叠着不同的筹码,都试图冲破那道篱笆墙,拿到新时代玩家的规则制定权。

想要自我革新,打出科技优势,并非易事。

根据规划,飞凡汽车主要面向 15 万元至 30 万元区间的市场,可谓是 「群雄必争」,小鹏汽车就在这样跨度的价格区间,游刃有余,以 「量产见」 的方式争取占领更多的技术高点。

飞凡面对的处境,如同蔚小理当初一样。只不过,比起蔚小理,飞凡汽车品牌知名度弱,产品线少,用户池不深等等,都是难题。

再加上,智己汽车专注于 30 万元以上的高端纯电动市场,这一市场里蔚来、理想已经铺垫好局面,纷纷迈过 10 万辆门槛,智己汽车站稳脚跟的难度,并不比飞凡汽车小。

尽管,上汽强调智己汽车和 R 汽车不会重合,但 R-TECH 高能智慧体和智己汽车之间确实存在一些技术路线的重合,包括搭载英伟达 Orin 计算芯片、多重感知融合方案、采用 SOA 软件架构、强调用户共创等等……

生存只在一线,如果想要一举站稳市场,ES33 这款车型至关重要,在智能驾驶等诸多科技的加持之下,可能会逼近智己所处的价格区间。

不过,显然飞凡汽车并没有想过和智己汽车形成竞争,因为选择的对标对象是苹果。库克如果听到,估计也很意外。

「我们要做特斯拉做不了,但苹果会做的事。」 杨晓东曾说。马斯克若是看到,必然会反问一句,「什么是我做不到的?」

不管如何,更名之后的飞凡汽车,已然准备 「舍命狂奔」。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Comment · 0
Owner: 0
Sort by like

Upload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5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