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星频道

类星频道

2021-11-05

Subscription

集度:星辰大海前的极速时刻

  1. 集度汽车
1,400

作者:孙小树

成立 240 余天,集度便完成了首款车型的产品定位、造型设计和油泥模型的风洞实验,并已开始基于 SIMU Car(模拟样车)进行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开发。

集度智能驾驶负责人,也是苹果 Titan 项目前成员、无人配送创业公司新石器的前 CTO 王伟宝表示,在 12 月底的时候,SIMU Car 就会具备一些城市域和高速域的基础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相比汽车的传统开发周期,抑或其他造车新势力在同阶段的进展,集度的进程堪称极速。而为了如期在明年 4 月发布「接近量产」的车型,在 2023 年开启交付,集度的速度只会更快。

汽车机器人

11 月 2 日,王伟宝对外分享了集度关于智能驾驶的思考。在分享交流会的开头,王伟宝就提到,「首先第一点,我们反复的强调,我们要做一款集度的汽车机器人,有三个主要的能力:自由移动、自然交流和自我成长」。

毫无疑问,智能化是集度最大的标签,也是使命。而在智能化能力地位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汽车研发流程在面临着变革,传统车辆研发中从底盘递进到软件的研发流程已逐渐不再适合智能电动车,在新的智能化汽车研发迭代过程中,软件前置愈发重要。

所以不同于主要负责对动力总成和底盘总成进行验证的 Mule Car,也就是骡车,集度推出了 SIMU Car(Software Integration Mule Car,软件集成模拟样车),用于模拟整车环境下的软件研发。

SIMU Car 整车环境提供了集度自研面向 L4 级别电子电气架构的能力,包含核心算法和通信网络,王伟宝将此比喻为未来汽车机器人的神经网络。这套「神经网络」配合集度与 Apollo、吉利共同开发的基于 JET 架构的 SOA(Service -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集度可以进行软件和硬件的解耦。

软硬解耦下,集度和百度 Apollo 的工程师可以在项目的早期,也就是现阶段,进行整车项目的软件研发和验证。

关于集度造车的思路,其实集度 CEO 夏一平早有表态称,集度汽车一定是 L4 级别的汽车,但不是靠先堆砌硬件后 OTA 升级来实现,而是从电子电气架构到软件,再触及硬件的系统性建设。

王伟宝则把 SIMU Car 细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集度会关注于智能辅助驾驶的基础能力建设,包括软件架构及相关基础功能逻辑的开发,并与底盘进行适配。在 12 月底,SIMU Car 就可具备一些城市、高速域融通的基础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第二阶段,整车会具备面向 L4 的 JET 电子电气架构能力,域控制器和相关的传感器、一些基础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力都会逐渐达到量产状态。

第三阶段,软件系统与整车正式联调,这个过程中集度会针对更广泛的场景进行专项能力的提升与打磨,并逐渐赋予系统自我学习/进化的能力。

第三阶段的「系统自我学习/进化的能力」已经有了集度定义的汽车机器人的一点意思,而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集度会走敏捷开发的模式,通过「需求-开发-测试-发布」流程来提升能力。敏捷开发的背后,是数据支撑。

王伟宝表示,在车型 SOP 之前,集度更关注以工程师为驱动能力的提升,SOP 之后更多关注用户的需求,并会继续保持敏捷开发模式,按周进行自动驾驶能力的迭代,整个过程的核心驱动为数据。

按周迭代是传统的互联网行业、手机行业的常规模式,但并不是汽车行业的常态,集度坚信软件和算法能力是其核心能力和基因,集度是以数据驱动的科技公司,有信心在智能汽车行业实现按周迭代。

由于还未到集度的产品发布阶段,很多信息仍不便透露。目前可以确定的是,集度的传感器架构锁定,肯定是跟 ANP 不一样,会包含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但具体选型尚未确定。

极速时刻

3 月份成立伊始,集度便按下了加速键。

虽然开始时只有 3、4 个人,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甚至成员分布在不同时区的不同地方,靠线上会议的模式推进项目。但集度在 3 个月内快速将团队规模快充至 100 人,并在随后的两个月内入职 100 人。

200 人的团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团队架构覆盖整车的设计、研发、工程、软件和运营。

集度靠着这个小而精的团队,在刚成立的 3 个月内与吉利沟通设计、产品、技术等方面合作,推动外观和内饰的设计选型的敲定,进入 3D 建模研发阶段。

6 月 1 日,集度提出打造面向 L4 的智能化电子电气架构 JET。7 月 7 日集度完成造型设计,研发进入工程开发阶段。

8 月,集度开始陆续布局供应链,与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结盟,同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与激光雷达制造商禾赛科技达成合作,并在此期间完成全尺寸油泥模型风洞实验。

9 月 24 日,集度  SIMU Car 路试曝光,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功能研发启动。在  SIMU Car 路试 3 个月之后,也即今年 12 月底,集度会分享 SIMU Car 城市域、高速域融通后的技术能力。

不到一年便可释放城市和高速场景下的基础辅助驾驶能力,集度的进度远超新势力的同期水准。

可以这么快速地造车,自然离不开 SIMU Car 的软硬解耦和软件先置。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集度融合了吉利的造车硬件能力和百度的智驾软件能力。

集度造车首先离不开吉利的支持。除了可以利用吉利成熟的供应和制造体系,避免自建工厂和供应链体系,集度 SIMU Car 还能通过吉利 SEA 浩瀚架构的赋能,快速进行面向 L4 需求的底盘改动,相比在传统车辆底盘上进行改动,效率会大幅提高。

而在整个应用层上,集度有百度 Apollo 全栈能力和相关的 AI 生态的赋能。虽然集度的起步并不算早,但百度会把过去多年在道路行驶、高精地图、智能化体验等方面积累下的核心能力赋能给集度。

在百度和吉利的互补赋能下,集度要做的只是基于底层和上层赋予的能力,打造一款面向 L4 级别的电子电气架构,可以更好把百度 APOLLO 和吉利 SEA 的功能集合在一起,在 SOP 时呈现给大家。

时机微妙

集度的节奏已经很快了,但还是不够快。

当被问到自动驾驶开发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时,王伟宝在技术层面的回复是,从上学期间从事相关研究到现在,感知技术是自动驾驶最难的点。

但伟宝在非技术层面聊了更多,也最能体现集度,乃至是百度的忧虑:

非技术的层面,如何通过一款好的产品把自动驾驶的技术和体验推给消费者,现在大家会有不同的路线,也有像提供无人出行的,还有集度这样的智能化的车企,我们更多是通过不同的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让大家了解自动驾驶是什么样的东西,对于一个新技术来说,大众很难忽然去接受。

出行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落地场景,苹果 CEO Tim Cook 就将自动驾驶比作是苹果所有 AI 项目之母。自动驾驶对于百度也是如此,是百度进入 AI 时代的敲门砖。

耕耘自动驾驶近 7 年,百度 Apollo 在技术、测试、数据积累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自动驾驶平台,但却苦于没有产品落地。2017 年拉了 50 家合作伙伴组成的 Apollo 自动驾驶生态联盟也并未在商业化层面取得预期的进展。

新技术被大众接受,产品是桥梁。通过打动人的产品,大众才能切身感受到到百度的技术积累,通过产品锚点,百度才有机会向大众讲述 Ta 所构建的未来 AI 智能世界。

如此,百度才有机会抓住人工智能的入场门票,弥补错失移动互联时代的遗憾。所以,承载百度自动驾驶能力落地的集度应该快起来,也必须快起来,因为窗口期转瞬即逝。

两年时间实现从品牌成立到产品交付,集度很快。但考虑到 2023 年的交付时间点,集度似乎还不够快。因为投放市场后、处在实际场景下、有源源不断的实用数据滋养的智能产品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多轮迭代后足以形成产品力和用户认知护城河。

特斯拉既是如此,国内新势力中,2022 年开放部分城市 NGP 的小鹏,以及理想、蔚来、极氪等,也是如此。尤其,是在 2022 年极有可能开启智能驾驶升级之战的背景下。

另一方面,根据各品牌的销量指引和销量走势估算,2023 年集度进入市场时,蔚来、小鹏、理想、极氪以及大众的年销很可能都会落在 35 – 50 万台,还有销量指引更激进的特斯拉,市场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虽然有百度和吉利的互补式赋能,集度面前依然挑战重重。集度能否乘着新造车这股风头一飞冲天,百度能都拿下人工智能时代的入场券,答案还在集度拿出的产品上。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Comment · 0
Owner: 0
Sort by like

Upload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4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