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rweekly

autocarweekly

2021-11-12

Subscription

Rivian:智能电动车是没有终局的赛道|资本眼

  1. Rivian
1,495

*本文转载自 autocarweekly 公众号

作者:金融街老李

背靠大树做正确的事情,成功的概率更大,Rivian 的市值给所有企业打了样。

就在大家等待 A 股新能源车跨年行情的时候,11 月 10 日,美国造车新势力 Rivian 登陆纳斯达克,作为美股历史上发行规模前十的公司,其 120 亿美元的 IPO 融资规模超过了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 IPO 融资规模总额,赚足了眼球。

Rivian 上市后连续两天大涨,总市值突破 1000 亿美金,成为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的美股市值第三高车企。这个结局许多美国投资人想到了,但是中国投资人绝对想不到,因为早在 2018 年,不少中国投资人觉得 Rivian 「质地不佳」,在投委会上给出了反对票。

熟悉 Rivian 的朋友不多,老李的合伙人曾和这家公司颇有渊源。今天,老李和大家一起聊聊 Rivian 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为何在三年内能一跃同业前三?市场给出的高估值是泡沫吗?为什么 Rivian 让智能电动车时代没有终局?

Rivian 背靠大树好乘凉

Rivian 于 2009 年成立于美国的密歇根州,起初是做车辆技术开发,2011 年,公司业务调整为新能源汽车研发,但此后的 5 年,Rivian 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业务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同期,特斯拉在新能源车领域一枝独秀,中国也诞生了一批造车新势力,进入了百家争鸣时代。

2017 年,Rivian 收购三菱伊利诺伊制造基地之后,开启了新一轮发展,2018 年,公司宣布推出 SUV 和皮卡车型,自此也开启了疯狂的融资之路。

提起 Rivian 融资,老李略有感触,2018 年,起步期的 Rivian 到中国融资,走访了不少国内知名基金,许多基金的管理者对 Rivian 保持了怀疑的态度,甚至一些 FA 也不愿意承接融资服务,原因有二,一是海外的电动车市场不够成熟,看不到明确的赛道,二是国内的投资者都拿中国新势力的产品和发展路径作为标靶,认为电动皮卡还很遥远

有意思的是,Rivian 上市之后,很多基金管理者和当年的投委会评审专家都表示非常 「后悔」 没有注资。

投资讲究天时地利人和,2018 年的 Rivian 没有天时,也没有地利,那时的美国电动车市场热度远不及中国,幸运的是,Rivian 占据了人和。

老李印象非常深,在中国融资失利后,2019 年 Rivian 开启了融资的 「超神模式」,拥有了多家 「大树」。2 月,Rivian 获得了亚马逊 7 亿美金的战略投资;两个月后,福特汽车也以 5 亿美金战略投资 Rivian;9 月,美国知名的汽车服务公司 Cox 战略投资 3.5 亿美金;12 月,贝莱德、亚马逊和福特又追加了 13 亿美金的投资。仅 2019 年,Rivian 就获得了超过 28.5 亿美金的投资,其上市前累计融资总额超过了 110 亿美金,

这是什么概念?蔚来汽车上市前的融资总额约 20 亿美金,小鹏汽车上市前的融资总额约 25 亿美金。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很多企业的成长都需要背靠大树,如果当年亚马逊和福特投资了 Rivian,老李相信中国投资者也会跟投,但世界就是这么现实。

回归现实,从股东方面看,亚马逊和福特汽车是其重要的股东,在 IPO 之前,前者持股超过 20%,后者持股 14.4%,关于亚马逊和福特注资 Rivian 的细节老李不做展开,在此,主要和大家聊聊亚马逊、福特以及 Cox 战略投资 Rivian 的深层逻辑。

市场追捧 Rivian 一方面是因为其背靠大树,更重要的是 Rivian 巧妙地将三方资源进行了整合,实现了技术打通和生态打通。

第一是技术打通,在轻量化、电动化和智能化方向上,Rivian 和福特有非常大的技术互补的空间,福特先进的传统技术 + Rivian 的创新技术,可以实现互通,技术的打通是 Rivian 入局汽车领域的基础,市场绝不会因此给其高估值。

第二是生态的打通,亚马逊拥有全量的用户数据,而 Cox 则是汽车领域优秀的增值服务商,Rivian 主推的全生命周期生态系统本质上就是与两个股东方的生态打通,把 B 端用户的车队管理服务和 C 端用户的单车体验服务都融合进 Rivian Cloud,进而开展大数据分析,实现与消费者沟通和反馈,拓展商业价值。

Rivian 是一家非常聪明的公司,除了 BAT,中国的造车新势力股东中基本看不到战略投资者的身影,多数都是财务投资者,Rivian 是世界上第一家整合了汽车战略投资者、互联网战略投资者和汽车服务战略投资者的造车新势力。

背靠大树的高估值会是泡沫吗?

很多中国的朋友在议论,Rivian 的一千多亿的高估值是不是市场的泡沫,老李觉得要从不同的视角看,从长期估值和业务看,市值可能不算高,按照目前的订单情况,三年后 Rivian 的交付量会超过 10 万台,如果按照 1500 亿市值计算,其估值性价比超过特斯拉,同为造车新势力,1 万亿的特斯拉在 2020 年的销量规模也不过才 50 万台。

但从短期估值和业绩看,其市值确实较高,Rivian 目前没有营收,2019 年、2020 年运营亏损分别为 4.09 亿美元、10.21 亿美元,2021 年上半年运营亏损 9.9 亿美元。

上市当天,一些基金同行开玩笑说 Rivian 非常像恒大汽车:在一台车都没有交付的情况下,资本把它推成了美股市值前三的汽车公司。从这个视角看,高估值不是 Rivian 的问题,而是所有造车新势力的问题,泡沫也就是无稽之谈了。在老李看来,Rivian 的高估值驱动力有三个:

一是公司处在最佳的上市机遇期。在拜登宣布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后,「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是一条长长的雪坡」,这句中国投资人爱讲的 「真理」 同样适用于美国新能源车产业,不少美国投资人也认为新能源车是一条长期的赛道。

从市场景气度来说,尽管新势力的中概股低迷,但美国本土的新能源整车股赚钱效应非常好。最近一个月,特斯拉市值突破 1 万亿美金,Lucid 市值突破 700 亿,Rivian 突破 1000 亿也不足为奇。

二是公司的 IPO 前的融资质地好。特斯拉和 「蔚小理」 都经历过资本市场的融资荒,但 Rivian 一直顺风顺水,在上市前募资中,Rivian 募资总额超过了 110 亿美金,IPO 募资为 120 亿,对比来看,「蔚小理」 的 IPO 募资规模分别是 10 亿、15 亿和 11 亿美金,Lucid 的募资金额也不过 44 亿美金。

老李认为,泡沫的关键影响因素不是募资额度的大小,而是市场一直在给 Rivian 投赞成票

三是 Rivian 的背后有华尔街财务公司的支持,这是其高估值最直接的原因。今年 7 月,Rivian IPO 前最大一轮募资规模为 25 亿美金,除了亚马逊和福特战略跟投,D1 资本和普信集团也出现在了投资名单中。

今年 5 月,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在内的明星公司都在争夺其上市主承销商席位,有意思的是,最后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团以及摩根大通担任此次 IPO 的联席主承销商,三家合力一定会打出全部的牌,把市值拉上去。

大家一直说 A 股是价值投机的市场,美股是价值投资的市场。严格上说,美股也存在投机的行为,说到泡沫,老李想到了蔚来,蔚来汽车去年市值快速拉升过程中,有部分投机资金进入,把蔚来带到了较高的位置。

一般来说,只要是明星公司上市,市场总会有投机资金进来,Rivian 的高估值中,也必然存在投机资金,并且体量还不小,当市场景气度降低,必然会影响估值,但公司基本面不会变,就像当前的蔚来汽车,质地更好。

Rivian 的未来明朗吗?

在这么高的估值下,Rivian 的未来如何?产业朋友给出了相悖的观点,资本市场的观点相对中立,老李咨询了一些美股研究员,大家给出的答案是 「静观其变」。

要从 Rivian 的基本面来看估值,公司估值是动态的,基本面也是动态的,如果市场和业绩能兑现,则基本面能跟得上估值,资本市场前景会非常明朗,也许是下一个苹果、微软或者特斯拉,如果市场和业绩迟迟不兑现,Rivian 大概率会是昙花一现

谈及汽车公司的基本面,老李前段时间聊过长城汽车的基本盘战略和科技转型战略,其实 Rivian 和长城汽车面对的情况是一样的。短期 Rivian 要保证交付量,长期要看到生态效果,老李认为这两个都不好实现。

短期来看,Rivian 的市场销量是喜忧参半,在招股书中显示,截至今年 10 月底,Rivian 的 R1T 皮卡和 R1S SUV 累计获得了 5.54 万辆的订单,EDV 则拿下了亚马逊 10 万辆的订单,从财务角度看,这些销量不足以支撑 1000 亿市值。

如果把时间节点放长到 2025 年,EDV 的市场总规模有限,而美国的皮卡和 SUV 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根据 IHS 的报告,从体量来看,美国 8 万美金以上的皮卡和 SUV 的潜在市场规模最多在 80-100 万台,海外这个细分市场的想象空间基本为零,如果 Rivian 市占率为 50%,体量也不过 40-50 万台,跟特斯拉目前的体量差不多。

投资企业的时候要有终局意识,即想到一个行业的最终商业形态。三年前特斯拉高景气度的时候,人们认为新能源 + 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车的终局,Rivian 出现后,大家又认为智能电动车 + 跨界生态可能是行业的终局。在老李看来,在万物互联的世界里,各行各业可能不会再有终局形态,只要有融合有创新,商业形态就会与众不同。

Rivian 的最大想象空间不是新四化技术,因为无论是特斯拉还是 「蔚小理」,大家的技术仅仅是代差,没有质变,能产生差异化的地方是技术背后的商业形态。

Rivian 的商业形态源于与亚马逊和 Cox 的深度融合,亚马逊深度绑定了 Rivian,而 Cox 在投资 Rivian 中明确表示,要有代表进入董事会,并且在汽车生产与研发、服务运营、物流和数字零售等领域可以参与公司决策。

生态这个词在中国提了很多年,但实现的不多,生态的商业价值在于,基于跨行业的数据和信息互联互通,还原和预判用户全生命周期的行为,寻找商业价值。通俗点讲就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把我们的个人信息与他人的信息做比对,根据不同群体的行为,来引导我们的行为,进而产生价值

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精准推送和大数据杀熟,而是社会生产力的优化,亚马逊和 Rivian 一个拥有零售信息数据、一个拥有车辆信息数据,加上 Cox 的历史数据,融合之后也许会有更大的想象力。

国内也曾有企业推进类似的生态业务,但由于没有资本和战略的深度绑定,在取得一点点成果后,便分崩离析,亚马逊、Rivian 和 Cox 有希望创造一个神奇的生态,让智能电动车产业没有终局。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Comment · 0
Owner: 0
Sort by like

Upload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24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