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rweekly

autocarweekly

2021-11-20

Subscription

长城的白月光,沙龙的朱砂痣

  1. 沙龙汽车
1,478

*本文转载自 autocarweekly 公众号

作者:嗷嗷胡

小的时候,「沙龙」 是新闻联播里的某国政要;长大后,「沙龙」 是理发店前的旋转招牌;学会了三两句洋文,「沙龙」 是 saloon 是高端社交会所。今天,「沙龙」 成了长城集团旗下一家破中生立的全新汽车品牌。

千万别就此觉得 「名字真独特」,因为如果你看看这家新品牌的做事方法,甚至比名字还要特别。

被称为 「机甲战跑」 的造型能让任何人一眼记住,外星人视角看地球交通工具都能有 120 分的辨识度。不等你把惊掉的下巴手动合上,115kWh 电池、802km 续航、800V/480kW 快充、10 分钟 401km 充电、无线充电……

还没完,沙龙这辆名叫机甲龙的处女作,还拥有目前唯一的四个激光雷达覆盖 360°,双华为 MDC 备份冗余,首搭 Captain-Pilot 全场景端到端智能辅助。以至于像 OTA、豪华智能座舱之类,在沙龙这儿都稀松平常一笔带过。

最后,一个 48.8 万元的售价,给我的下颌骨脱臼之旅画上圆满句号。一时公屏上满是问号,长城这几年明明顺风顺水,「以正合」 足矣,何必大步跳出舒适区出此奇招呢?

Sorry,不卷

如果你有留意,会发现沙龙首款新车是一辆轿车 —— 而不是全民公选的 SUV,或者时下热潮又起的 MPV。要知道十年了,已经十年了,轿车在 SUV 的疯狂蚕食下,如今市场份额早已被 SUV 超过,总占比已经不满一半。

高端自主轿车就更是彻底空白。对传统自主品牌而言,「SUV 化」 一度是手头屈指可数的提价工具,所以上至瑞麒下至荣威 950,自主做高端轿车从没好下场。

新造车品牌打开了部分局面,至少 20 万元级轿车市场有选手能站稳,蔚来 ET7 几乎是第一款真正卖到 40 万以上的中国品牌轿车。但轿车依然比 SUV 矮一头,手头紧的二三线新造车永远优先造 SUV,产品线更宽的蔚来小鹏也都把旗舰给了 SUV,按沙龙的话讲就是 「十车九 SUV」。

所以说沙龙的性格就是:哪里不行我就去点哪里。

沙龙智行 CEO 文飞的话,「在市场容量 90% 的规模市场拿到 10% 占有率,价值远不如在市场容量 10% 的细分市场达到 90% 的占有率。」—— 很耳熟对不对,与马自达 「全球 2% 用户认可我就足矣」 的说法异曲同工。

但细节还是有差别,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卷成什么样子,大家有目共睹。无论是从头来的新造车,还是传统自主的新品牌,你几乎闭着眼睛就能勾勒出新车的样子:眯缝眼大灯,圆润光滑的未来感车身,最重要一定是紧凑级 / 中型 / 中大型 SUV。

老实说我作为一名相关从业人员,总会有相当一段时间分不清新造车 SUV 里的这个那个,跟厂商人员聊天夸着夸着发现这车是隔壁另一家厂商的 —— 亲娘啊,不光长得像,名字都太像了!

其实你很难说长城此时花力气做沙龙,是不是依然有那么些个多年来意难平的轿车情结。不过即便是为了自己这道坎,沙龙这样一个做轿车的新造车新能源高端品牌,对于除了网约车 「专用」 低端轿车就是大小 SUV 的新能源市场,难得而独特的意义不会被忽视。

如果按我们的传统划分,沙龙第一款车机甲龙,是一辆车长约 5 米甚至更长的大型轿车,或者叫轿跑车 —— 沙龙称之为 「战跑」 显然是认定为后者。如果考虑到 115kWh 电池、800 km 续航、3.7s 满级性能、自主一贯豪华配置,48.8 万元其实只相当于同等性能、尺寸外资车型可能售价的一半,对于自主巨头的高端品牌并不算过分。

主要问题,还是中国品牌在高端轿车这一块缺席实在过于久,全挤在 SUV 世界卷来卷去。而外资品牌对于纯电的乏力,让高端纯电轿车成了低产品密度市场。30 万以上电动车轿车与 SUV 之比是 1:10,沙龙看来这完全不合理,而不合理的背后就是机会。

机甲?机能?

沙龙第一款车,起名就非常 「长城」。机甲二字深深刻入了沙龙品牌的基因里,以至于车名直接就叫机甲龙。沙龙的这种设计风格找到了很多灵感源泉,从 EVA 到漫威再到《环太平洋》。沙龙想用原始的机械感,做未来的科技座驾,明显区别于执迷于圆润简洁科幻感的市场主流 —— 这又是不卷的体现之一。

原始的机械感,说穿了就是赤裸不加掩饰的功能感,用沙龙在品牌发布会上提到的一个词,机能范儿。或许十年前,这一类风格因为过于 「劳动」 还难入名流眼,最多也就是学生党街头分子的日常风格。

然而时代不同了,White Mountaineering、Stone Island、ACRONYM 这样的高端机能品牌已经火了几年,也未见有消退之势。去年底,连 GUCCI 都跑去和 The North Face 搞了联名,机能风与高端潮流已经完全相亲相爱一家人,机能品牌登堂入室,再不是门口的野蛮人。

White Mountaineering
GUCCI×The North Face

其实历史上时不时总会有这么一段时期,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延伸到了设计与潮流,脱离了低潮时的 low 与土,转而受名流宠爱远播四海。最典型的例子是 60 年代,美国政府对太空的探索,将太空科幻风刮入了时尚世界。同一时期,美国汽车流行起了航空风、火箭尾。

今天是一样的道理,当人人对未来的向往不再需要羞于显露,「未来感」 就再度登堂入室站上了高端消费的潮头。无论是 Cybertruck 还是沙龙机甲,它们是属于这个时代的设计产物,正如半个多世纪前那一批火箭车,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美国记忆。

只不过,这次沙龙是用复古机械感去刻画想象中的未来,走的是 Cyberpunk 剧情线,而不是真实世界线。

未来?满上了

所谓未来,也不是光停在嘴上 —— 机甲风设计并非空壳。

毕竟沙龙是敢叫自己 「沙龙智行」 而不是 「沙龙汽车」,机甲龙这款车是第一个四激光雷达实现 360° 全覆盖的量产车。四颗固态激光雷达分布于车身前后左右,并带有智能清洗与自动加热功能,以保证全天候使用不受影响。算上其他传感器,机甲龙的感知元件总数多达 38 个。

一般来讲,激光雷达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作用主要在前方探测。沙龙的四颗激光雷达全覆盖目前是如何具体应用的,目前的辅助驾驶能力利用了其价值的多少,细节还有待确认。不过能肯定的是,这四颗激光雷达硬件上所拥有的最大空间,一定高于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的已有实用水平。

换言之,今天也许并非必须,未来还有更多可能。

「大脑」 方面,长城本来就是华为 MDC 计算平台的合作方。这次沙龙机甲龙车型首发搭载了双 MDC,总的 AI 算力高达 400TOPS。Captain-Pilot 辅助驾驶系统,支持高速按导航行驶(类似领航辅助 NOA、NOP)。双 MDC 配置可以实现单一故障时的高阶最小风险状态,比如允许车辆退出自动辅助自主停靠路边,而不是只能于本车道停驶。

目前纸面上看,算是业界在量产车智能辅助驾驶方面的满级能力。

GEEP3.X 电子电气架构,直接上到了域集中控制层级,全车控制被划分为车身、动力、影音、智驾四大域控制器。域控制器不仅意味着全车线路的减少,更暗示着后续的 OTA,将会比目前的分布式架构车型们更有看头、更有挖掘潜力。

如果沙龙按照正常的设计思维,做一辆非常 「新造车画风」 的 40 万元级豪华纯电轿车,也许并不会引起今天实际中那么多的讨论、那么多的关注。因为市场早就被传统自主的新品牌、互联网新势力们教育得七七八八了,中国汽车品牌向上是社会共识,48.8 万虽让人惊诧但远非不可想象 —— 人贾老板还试图卖到 200 万呢。

但沙龙需要一个更深层的定位,而不仅仅是圆长城未竟的轿车梦而已 —— 这早就不该是现阶段长城这样的企业有必要 care 的情结了。于是沙龙被赋予了一个新的角色:整个长城集团的技术先锋探路者与领路人。

它抛开传统审美,去探索一条汽车机能风的设计新路;它先吃双 MDC 的螃蟹,用具备领航能力的 Captain-Pilot 开路;它四个激光雷达装满,硬件先走等软件追上;它率先采用域控制器架构,让后面的一切能真正赶得上。

没有人知道机甲风赚足流量之余,是否能转化带回销量;也没人知道 MDC 和激光雷达,能否在寿命期内值回票价。但也许我们所有人,已经在 「没人知道」 这条边界的内侧,卷了太久太久。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Comment · 0
Owner: 0
Sort by like

Upload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2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