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rMax

AutocarMax

2021-11-26

Subscription

「双面」 小鹏

  1. 小鹏
1,545

出行百人会旗下媒体,关注汽车出行产业链进化

作者:周培

一直觉得小鹏,很双面。

一面是朝气蓬勃的少年人,一面是深思熟虑的中年人。

可能会有人反对,将这样一家从创立至今,满打满算才 7 年的 「新品牌」 称之为 「中年人」。或许,何小鹏本人也会反对。

解释一下,少年人,是鲜活的互联网思维。中年人,是汽车制造业的敬畏和稳重。这两种思维,需要形成契合,才是智能化造车的根本。这是如今诸多传统车企转型路上,仍旧欠缺的。也是很多造车新势力,还未磨合好的。

从这场品牌焕新来看,小鹏已经找到了那个平衡点。

从小鹏汽车创立,走到品牌焕新,7 年的时间,是一个沉淀的过程。知乎上有这样一条评论,倒也觉得合适,「小鹏这 7 年,是一个自洽的过程,让互联网思维和汽车人的身份,逐渐完成自洽。以前,是看起来有些割裂的。」

在踏进汽车领域的大门前,从 UC 浏览器的创始人身份,做 IT、做产品,然后在 UC 被阿里并购后,一直到自己跳出来二次创业,何小鹏一直都是一个百分百的互联网人,思维跳跃,说话直白,常常因为一些看起来有些 「嚣张」 的言辞,引起舆论风波。

其实,不仅是何小鹏,从互联网跨入造车业的 「门外汉」,李斌、李想,都因为互联网思维,说过一些在传统汽车人看来有些 「不知天高地厚」 的话,而遭受过非议。

在互联网思维的主导之下,小鹏有了第一款量产车型,不为外界所熟知的 「DAVID 1.0」,被打造了出来。下线那天,整个团队,都不满意。

「下生产线时,站在两边的人都哭了。一边是汽车人哭了,因见证一辆车下线而感动。另一边是互联网人哭了,没想到这车会这么差。」

想想画面,还挺有意思,怀揣着一颗蓬勃的创业之心,在第一款量产车型上碰了壁。汽车人和互联网人,需要在思维的磨合上,进行重新适应和调整。

「我们觉得这款车,不能代表我们对智能汽车的想象,所以没有让它上市。」 最后,生产了仅数百台,被用作了内部工作车。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严格来说,小鹏的第一款量产车,也算得上无疾而终。但是,对于整个小鹏团队来说,意义足够大。

从这款车诞生的整个过程来看,如何将互联网人对智能车的设想,成功加载到汽车上,这需要两波思维的融合。何小鹏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那个时候,批判互联网人不懂造车思维,不敬畏市场的比比皆是。站在 「DAVID 1.0」 前面的何小鹏,若有所思。开弓没有回头箭,得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不能完全站在互联网上的心态去思考」。所以,他决定折磨自己。

需要换个角度思考,同时也不能想太多。

「我那个时候和很多人聊天,听到了别人讲自己遇到的很多困难,踩过了很多的坑,自以为到时候我能避过,但实际到后来,那些坑,该踩的还是要全部重新再踩一次。」

踩过多少坑,何小鹏没算过。「造车的过程痛并快乐着」,也能够简单概括了。

「实际上在冲进来的时候是没有想过会多痛苦。虽然我也问了很多朋友,他们都告诉你会很痛苦,很难。」 那时候,他和李斌在凌晨 4 点还在互相鼓励,虽然痛苦指数仍旧在不断提高,同样的快乐指数也在同步提高。

2018 年初小鹏 G3 首次亮相,同年 12 月正式上市。小鹏 G3 之后,小鹏 P7 成功推新,9 月正式上市小鹏 P5,再到品牌焕新之后的首款车型 G9 亮相,在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上,小鹏连续研发出引领行业的突破性体验功能。

这 7 年,小鹏一直在思考汽车变革的可能,这个过程是十分艰难的。从零开始,7 年摸索和思考,离不开一个核心,「无论出什么产品,都要围绕自动驾驶的进步路径而来,自动驾驶能力的向上不能停止」。

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韩彦曾表示,「何小鹏是一个真诚执着的产品人。他会思考新能源车这个产业将怎么发展,造车以外还有什么是可以做的,对产业的规划考虑得更长远。」

在 1024 科技日上,小鹏分享了关于对未来出行的规划,把自己定位为 「未来出行探索者」,成功把 「智能」 标签延展为 「科技」。很多人觉得,小鹏已经走到了一个节点,一个水到渠成的节点。

「小鹏真正从跨界造车的门外汉,进化成一家智能化汽车品牌」。这并非易事,坚持全栈自研的小鹏,在 7 年后完成了少年与中年的自洽。

品牌焕新,自然而然到了时机。

企业的愿景,就是创始人的心态,何小鹏曾说过这句话。

所以,这场品牌焕新,简单说是 「小鹏汽车换了新 LOGO」,有些浅显。按照何小鹏上面那句话的逻辑来理解,在 7 年后,3 款车型的推动下,小鹏走到了需要换一种心态的时候。

这种心态,对小鹏汽车来说,是变,也是不变。

变的是,企业愿景的丰富和扩大。「不能把小鹏只当成一家智能化汽车品牌」,想做的是出行探索者。不变的是,小鹏探索的勇气。当然,不变的还有何小鹏对名字的坚持。

「换名字,我们是不会换的」。他想得很清楚,品牌名字并不能决定成功。

初创企业,都有着远大的理想,小鹏的远大理想,将科技探索与美好生活相结合。这是何小鹏所坚持的,「用普通的名字,做不普通的事」。

这也是小鹏创立 7 年来,第一次深层次地在品牌层面进行全面阐述和演绎。智能、品质、探索、潮酷、可持续五个关键词,构成了品牌焕新后小鹏的品牌核心价值。

持续专注智能,提升品质要用设计把潮酷的态度做进生活,继续秉持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努力成为碳中和企业的典范。这五个维度,将是小鹏品牌焕新之后的主要融合方向。

用何小鹏的话来说,就是 「希望大家看到小鹏的产品时,就能够联想到智能、品质和潮酷的标签,在提到小鹏的时候,能够意识到这是一家保持探索和坚守可持续路径的公司。」

的确,已经很难用一家 「汽车企业」 来定义小鹏,「因为我们更着眼未来,有着更远大的构想,所以需要一个全新的小鹏去承载。」

有一个略显文艺的比喻,来比喻这家科技公司,倒也恰当。「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就是小鹏对未来出行的无限想象。无论是小鹏汇天对于低空出行方式的探索,还是智能机器马,都已将小鹏的探索领域,拓展到了汽车之外。

「此刻选择品牌焕新,是希望在智能出行时代能够继续领跑,继续在时代的前沿探索不止。」

何小鹏把持续探索的竞争力定义为,来自硬件、软件、数据所带来的包括安全在内的综合能力,以及最终的综合成本和全球化的迭代效率。

「真正用心想做好软件,都必须先来做硬件。」 这是他多年前看到的一句话,也成了小鹏做智能车的思路,先考虑改变硬件,才有可能改变软件。

虽然,小鹏被认为是智能辅助驾驶最好的中国汽车企业,高速 NGP 行驶里程超过 1198 万公里,停车场记忆泊车累计记忆路线超过 2 万条,明年还会推出城市 NGP。

数据显示,截止 9 月,小鹏累计交付的超过 5 万台 P7 中,已经有超过 1.1 万台搭载 XPILOT 3.0。第三季度交付的 P7 总量中,99% 可支持 XPILOT 2.5 或 XPILOT 3.0。

但是,用何小鹏的严格标准来看,今天市面上还没有一台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智能汽车的样子。他认为,电动车的拐点,可能是在 2023 到 2024 年。

「再给我们 10~15 年,我们会颠覆汽车行业现在很多不同的东西。」

至于如何颠覆,小鹏需要和时间赛跑。不过,小鹏已经有三条明确的方向,涵盖了产品、市场、技术。

一个是中大型 SUV,小鹏 G9。

这是承载全新品牌理念的旗舰车型,也是一款为了全球化而生的车型。按照中国和欧盟整车双认证标准开发,遵循 C-NCAP 和 E-NCAP 双五星安全标准设计,也将满足欧盟 WVTA 整车型式认证标准。

「G9 开始到后面的车型,我们都会逐步引入 800 伏的充电系统。」

一个是走向全球化。

还记得,长城汽车掌门人魏建军曾用平静的语气说了一段铿锵的决心,「自主品牌不国际化只有死路一条,到底死在国内,还是死在国外?长城汽车怎么也要去挑战。」

走向全球,是所有中国车企的梦想,和必经之路,小鹏也不例外。「国际化是倒逼我们的过程」。

但做全球化,很难、很慢。何小鹏为小鹏汽车走全球化的路线,分了三个三年,不追求销量,把产品质量做上去,是基本逻辑。「利用科技标签,科技放到全球都有可能使用」。

一个是探索 RoboTaxi。

小鹏在本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出,战略目标是在短期通过泛化场景的运营,提升自动驾驶算法的安全性。

何小鹏表示,相信通过量产前装 Robotaxi 软件和硬件的能力,以及未来和各出行运营商的合作,小鹏能够凭借为用户出行带来革命性的体验来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

「我们想验证在软件和算法之外,与硬件、可靠性、安全性相关的一套体系。如何在未来进一步提高安全、降低成本?这是我们对 Robotaxi 整体运营体系的思考。」 在财报会议上,小鹏表示 Robotaxi 无人出租车将是小鹏迈入的新风口。

「Robotaxi 业务首先在广州试运行」,探索时间,何小鹏放到了 2022 年下半年,运行之初将会先适用 Xpilot3.5 系统,并逐渐过渡到 Xpilot4.0。

「我开特斯拉时有一个很强烈的感知,世界要变,汽车行业存在变革的时间机会窗口。」7 年前,何小鹏还在问马斯克开源模式怎么用。7 年后,达成自洽的何小鹏开始了新的探索,「50 年后的出行会是什么样子」。

何小鹏曾被问,如果探索失败了怎么办?

「既然探索,一定会有失败,如果不会失败就不叫探索了。」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Comment · 0
Owner: 0
Sort by like

Upload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4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