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龙

朱玉龙

2022-02-28

Subscription

蜂巢能源的短刀片电芯生产和发展路线

  1. 动力电池
1,407

作者:朱玉龙

蜂巢能源近日举办了一次小规模的金坛工厂参观活动,主要介绍短刀电池的智能制造过程,我整理分享一下我看到的内容。

蜂巢能源的短刀电芯产品,首次出现是在 2019 年 4 月上海汽车展上,然后在 2021 年底蜂巢能源发布 「领蜂 600」 全域短刀化后占据了产品序列的 C 位,这次在蜂巢能源二期短刀电池工厂,「短刀」 电池量产线落地,年产能为 2.5 GWh。

▲图 1. 短刀磷酸铁锂的生产落地

短刀的生产过程

在二期工厂的 8 GWh 产能里,铁锂和三元(含无钴)大概占了一半。预计 2022 年,在各个电池企业里面铁锂估计占比都在 50% 以上。

现场可以看到,锂电池的第一道生产工序匀浆也是按这个比例安排的,单个 2300L 大容量双行星搅拌设备,每罐浆料对应 600 KWh(纯电动车 10 辆左右)—— 这部分其实和电池的最终形态没直接的关系。

▲图 2. 现场看到的化学体系的比例

比较明显的是第二道的涂布工艺,短刀电池的长度(近 600 mm)比普通电芯(148 mm 或者 220 mm)更长,涂布的宽幅、速度、精度决定了电池极片生产的效率和品质。在现场能看到 1400 mm 超宽幅涂布机,一次出两列,涂布速度也非常高(80 m/min)。幅度宽了,为了保证涂布精度,需要在涂布设备上设置三套 β 射线在线面密度检测系统和两套 CCD 实时涂宽检测系统,来实现数据实时检测和控制,保证涂布的自动闭环管控(面密度控制在 ±1.5% 以内,正反面错位≤0.5 mm)。

▲图 3. 短刀相比之前的宽幅涂布有很大的变化

在辊压工序中,整体工艺没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幅度比较宽,通过正极热辊压,负极双辊连续滚轧,在辊压机上进行电磁加热、红外线在线烘烤、在线激光测厚、废料边去除等技术集成,效率还是有很大的提升。

在模切工序,蜂巢能源应用了激光模切,节省模具投入和设备维护的费用,模切效率也得到 40% 的提升(30 m/min 提升至 40-50 m/min)。

在这里的最大挑战是激光过程产生的毛刺,需要检测层面非常精细化的算法。下一步产线的提升,主要依靠卷对卷模切 + 切叠一体设备,在工艺层面进行集成。

对于刀片系列的电池而言,某种意义上是从软包进化过来的(叠片工艺的电池生产),叠片速度一直是行业痛点,在这里看到的是双工位叠片效率高达 0.4s / 片,已研发完成的下一代超高速刀片式电芯极组成型设备,叠片效率可以做到 0.125s / 片,配合电芯的设计可以在电芯封装层面,对于卷绕极组成形效率形成实质性的挑战。

▲图 4. 高速叠片机

软包的电芯厚度瓶颈,在刀片设计的理念下,其实突破了。所以这颗磷酸铁锂的电芯,在 21 mm 的厚度下达到了 184Ah,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图 5. 双卷芯的设计 9 mm 合成 21 mm 的厚度电芯

从生产的过程来看,二期工厂相比于之前看到的一期,在细节上有很多的改进,主要是兼容性方面:二期兼容了 VDA、短刀两种不同的设备,在细节方面诸如传输设备方面作了改进,特别是导入了卷芯磁悬浮的物流体系,加上改进的 AGV 运输物流,极大的提高了节拍和效率。在参观过程中,工厂配置的人员又少了很多,而加入了更多的检测手段,通过强大的软件系统和数据分析来提高工艺直通率,变得更加智能化了。

走低成本,高体积利用率的路线,从 VDA 电芯一路演化到刀片,整体的卷芯到 Pack 效率还是非常靠前的。从目前来看,围绕电芯层面的革新,比围绕 Pack 结构的设计,能够使得电芯在制造层面的成本的降低,在 Pack 层面也会提高成组效率,降低电池系统的重量(能量密度提高),而且 Pack 内部的零部件数量减少,特别是相关结构件的减少,有效实现电池系统的成本目标。最终,电池安全性能也会进一步提升 —— 对于方壳而言,薄的电池相对更安全。如果不往宽度方向做文章,往厚度扩展,对于电池安全的影响是很大的(散热面小,热导不出来,内外部的温差大)。

▲图 6. 刀片电芯的成组率,真的是非常高效的

技术发展方向

围绕全域短刀电芯的迭代

在技术交流环节,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围绕短刀电池的进化。

由于目前磷酸铁锂材料技术的进展,可以在工艺环节和材料环节做进一步迭代。对于电池企业来说,最喜欢的进化方向就是这样:在电池生产线,电芯尺寸、电池系统和整车接口,什么都不需要变,直接能通过多迭代实现能量密度上 5%、10% 的升级

蜂巢能源在短刀电池升级的路径上,不管是磷酸铁锂混磷酸锰铁锂,还是磷酸锰铁锂混三元,都在同时进行开发。今年底到明年还会陆续推出第二代和第三代,能量密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从研发逻辑上来看,原材料的来源非常广泛,是更好的解决方案,为整个行业的进步和电动汽车的竞争力的增强,提供非常大的贡献和价值。磷酸铁锂和铁锰锂的下一步,是开发快充能力,目前的高性价比产品是配置 1.6C 快充能力,下一步开发 2C-2.2C 的铁锂,然后往 4C 方向上开发磷酸铁锂。

高镍电芯开发

围绕低成本磷酸铁锂技术路线的出现,会逼着三元进一步向上,也会逼着无钴进一步向上,通过提高高镍的克容量和提中镍的电压,2022 年上半年量产 4.4V 高电压产品和 2022 年年底(或者 2023 年初)无钴 4.4 的产品也会推出。这个技术方向上面,首先可以配合快充的设计,实现高性能电池的路线。

▲图 7. 围绕短刀的设计,主要迭代的是性能

做电池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产品一直在进化:产线通过不断的升级,改进效率和良品率。平台化可以适应多数客户的 Pack 设计,这是产品灵活性所带来的

随着 2021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狂飙突进,2022 年电池成本受到上游原材料上涨不断提升,这需要电池厂家和车企一起来承担,而 2022 年能看到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结构可能会有所调整。

目前每个电池公司面临的成本压力都是非常大的,但是这种压力是阶段性的压力,随着天气变暖,上游供给包括盐湖生产供给和矿山的锂的供给会增加,在国内外的共同努力下会得到逐渐的缓解。

在从材料端来看,蜂巢能源从 2021 年年中开始做了大量的行动,包括上游的一些原材料的锁定(锁量、包销、预付),有铺垫以后,整体材料供应能满足 2022 年全年的需求量。在成本的控制上要多重并举:除了提早地锁定一些原材料买进之外,还要做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 —— 国产原材料的替代,新化学体系的使用,通过调整结构吸收一些成本的上涨。

预计在 2022 年,相比去年,蜂巢能源的磷酸铁锂比重会增加(超过 50%),短刀电芯的比例也会增加。现在全球规模(300 GWh)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供应链都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供应风险和挑战,未来成几倍,十倍的增长,到 TWh 时代电池材料的供应挑战会更大。从长远来看,蜂巢能源会自制一部分核心的原材料,并对上游原材料端进行一些投资,会对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原材料进行一些投资。

从设备端来看,电池公司 80% 的投资是设备,需要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智能化的,少人化的产线的设计,来规避未来人工成本上涨,来规避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做了柔性化的高效产线设计,短刀产线兼容 300-500 多毫米。电池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如何利用起来,对提升产品质量,缩短制成周期都有非常大的好处。蜂巢能源专门做 AI 智能制造的落地,在电芯制造精益上做文章。

另外,蜂巢能源很有意思的是人才战略,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和规模扩大,本身公司开放,具有新势力思维的企业文化,在人才招引说是比较成功的。对于员工的激励,不只是围绕薪水,包括合伙人制度的推进、员工持股等措施其实都能让企业的发展更稳定。

小结:电池做到现在,对一个企业从技术、设备、上游材料和人才全方面提出了要求,随着车企的入局,整个电池产业会呈现出我们之前看不到的多元化色彩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Comment · 0
Owner: 0
Sort by like

Upload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3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