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郑小康

关注
环形隧道
2023-03-02
理想春季沟通会 QA 环节,@李想 正在输出:
- Q1的困难有两个因素,一是去年 12 月有一定透支,许多政策因素比较综合,二是价格战,所谓「降价不一定帮你提升销量,但可以打击别人」,汽车行业很少出现头部企业降价,但特斯拉做了。我们的产品力领先比较多,NPS 高,销量就好,另外特斯拉主动降价后,和我们交集变得更少了,大家会认为 Model Y 是一个 20 多万的车,他也带动了更多用户进(新能源)场。
- 如果我们商业、供应链和交付能力可以更强,其实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今年我们都会承压,如果大环境比较差的时候,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就会扩大,大家可以参考苹果。今年我们会关注市场份额。
- 过去 3 年是我们 0 到 1 的验证期,验证了我们许多的假设,包括商业模式。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是沿着特斯拉的路在走,我们要关注的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其实我们过去十几个季度,只有去年的 Q3,理想 ONE EOP 的阶段,FCF 是负的,其他时候我们都非常的介意,这在中国企业里也不太常见。
- 这个行业压力最大的体现在头部两个企业都在打价格战,这在其他行业你是看不到的。在汽车之家我们发现了一个用户认知是,一个中大型 SUV,不能卖到 20 多万,很多时候定价不是越便宜越好,也不是越贵越好。比亚迪和特斯拉的价格曲线是画得非常准的。我们的纯电也不会卖得很贵,哪怕 800V,哪怕 SiC,这是消费者认知层面的一些共识。
- 我们希望今年是连续稳定盈利的开始,长期来看我们会持续关注效率。Elon 在中国降价最大的目的是产能利用最大化,这是一个综合的决策,并不是说我们降价对用户好,就是最佳决策。关于销售现车,其实我们去年就在执行了,我们其实在抢 BBA 的市场,BBA 都是现车,我们会保证 10%-15% 的比例,是现车。这会是我们长期的一个策略,这个市场基本上是零和游戏,L7 在上升,基本上奥迪Q5 就在下降,一定是这样。
- 大模型的城市 NOA 是一个开卷考试,吹牛没用,唯一的衡量标准是用户城市 NOA 占总驾驶时长的占比,今天大家都还是 0,竞争还没开始,今年 Q4 开始。
- 我们核心零部件自研的比例会控制在 25% - 30%。
- 超充站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高,一个高速的 3+1 的,就 480 + 3*250 kW 的站,成本只有 100 万人民币,建 1000 个站,5 年分摊,也就 20 亿,也就是千亿营收的 2%,我们认为城市里比较好的方式可能在加油站附近,200 kW 左右的快充,在写字楼里对物业而言挑战还是会大的。我们对超充是非常有信心的,我们会对其他 800V 的产品有非常好的贡献,让大家体验都很好,正常的运营水平超充肯定是不赔钱的。
- 我可以直接说我们技术路线和特斯拉 FSD 没有任何区别,完全一样。如果从性能角度,我们确实只有 AD Max 可以跑大模型,AD Pro 我们一开始的设定,就做不了城市,这是我们的策略。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大牛说#
环形隧道
2023-03-02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相关推荐

不是郑小康

赞
评论

不是郑小康

赞
评论

不是郑小康

赞
评论

不是郑小康

赞
评论

不是郑小康

赞
评论

不是郑小康

赞
评论

不是郑小康

赞
评论

不是郑小康

赞
评论

不是郑小康

赞
评论

不是郑小康

15
评论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