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岩CY

常岩CY

关注
环形隧道

2023-04-23

《三体》可以说是对当代人影响最大的科幻作品之一,它当中描写的世界之宏大,探究的哲学之深刻,令我深深着迷。 而在《三体》三部曲浩如烟海的细节中,一瞬间击中过我的,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那是罗辑被选为面壁人不久之后为了能给自己一个放松沉思的空间,而「索要的」一幢湖畔别墅。 「可我有自己的梦想之地,有好多个,我选了最美的一个」,罗辑曾这样描述这一地方,这里有纯粹的自然美景,又有富饶的文化宝藏,每一个第一眼见到这栋建筑的人,都视它为伊甸园。 在这次的上海车展上,不经意间的一抬眼,我居然又找到了当时阅读这段文字时那种被击中的感觉。 在纷扰熙攘的车展人群中,忽然有 8 万株鲜艳夺目的红色郁金香盛开在你眼前,创造出一种超然于世的别致感,而在鲜花丛中,两辆白色的极星新车傲然而立,反差鲜明却又气质洒脱。 那一瞬间,你会觉得,自己站在科技与人文、艺术与自然、科幻与现实的三重十字路口。 这,可能也是这台全新首发的极星 4,所处的特殊位置。 原汁原味的极星,以原创形态出现 没有人会否认极星是个注重设计的品牌,甚至没有人会否认极星是这个行业最重视设计的品牌。 2020 年发布的极星 Precept 概念车,曾被视作是极星完整表达自我设计风格的开山之作,其最具个性气质的,当属汲取了「雷神之锤」线条精髓之后又与运动线条融合更紧密之后的前脸灯组。 而极星 4,正是第一款将这一车头设计完整落地的量产车型,除了更加犀利的运动风格之外,科技属性的加持更让它的先锋感具备了实用属性。凭借多像素的矩阵光源,灯组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照射角度,并防止给对向车辆产生干扰,甚至因路况角度不同而形成的俯仰变化,灯组都会凭借算法自动抑制。 而当我们将视线延展到车身之时,你会发现一种汽车行业的前所未见,正跃然眼前。 极星 4 定位于纯电 Coupe SUV,但极星将「正向研发,重新思考」的纯电时代 8 字圭臬也应用到了车身比例设计之中。以往我对 Coupe SUV 颇有微词的一点是,很多车型只是简单修改了后车体的车顶弧度,不仅侵占空间,而且下体比例也往往很怪。 而极星 4,营造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任何 Coupe SUV 的全新车体走势,这不只是带来了更好的正面、侧面识别度那么简单,它不仅让上下车身比例更加协调,还保证了后排乘员的整体空间。 最难得的是,极星 4 仿佛是一辆基于 Coupe 跑车的跨界车型,动感基因并未因多功能的用途而妥协,实现了功能与美学的统一。 这种科幻感在车尾达到顶峰,极星 4 又创造了一个不可能:用一块车身同色的覆盖件替代了传统后挡风玻璃。这其实也只有在智能时代才能实现,因为流媒体后视镜为驾驶员提供了更佳的后部视野,因此得到延长的头顶天幕,反而为后排乘客提供了更良好的视野与采光。 这也是纯电时代的原生设计,才能够做出的空间魔术。 而极星,也把更多制造工艺的不妥协和设计的巧思,应用在车身的各处细节之中。无框车门和侧窗玻璃贯穿式纯平设计,辅以无边框外后视镜,给极星 4 带来了更具质感也更加纯粹的侧面观感。 而像带背光设计的前 Polestar Logo、可选的 22 英寸抛光锻造轮毂等,一定会成为热爱设计的人的别致名片。 当中国智慧加成北欧定义,座舱体验再创新高 2023 年的上海车展,毋庸置疑已经成了智能座舱的比拼大赛。 无论外观如何冷静,极星 4 的内饰,都必须拿出前所未有的,对智能予以拥抱的热情。 在智能座舱最核心的屏幕上,极星 4 重新思考了信息与人的交互关系。 极星 4 采用了全新的 4 屏布局,包括 10.2 英寸的仪表屏、15.4 英寸的中控大屏、14.7 英寸的 HUD 以及后排专属的 5.7 英寸中控屏。 前排的三块屏幕,以各自精准的方式,为驾驶员提供清晰准确的数据。HUD 的投射信息进一步扩展,支撑投射交通状况和辅助驾驶信息等,并且可以自动调整亮度;主仪表屏设计有防反射涂层和 Easy-ToClean 涂层,保证了强光下的辨识度;中央车机屏幕改为横向显示之后,也意味着拥有了更好的本地化应用展示效率,背后提供支持的高通骁龙 8155 芯片,为智能系统的流畅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而以往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惯用的「海外开发、国内适配」这种低效低质的智能系统开发流程,终于在极星 4 上,迎来了突破的方法。 得益于体系优势,极星 4 在智能系统上做到了和国内关键技术及供应商的深度合作:操作系统内核采用原生安卓,保证了底层开发的高效和国际化的统一;在应用层,搭载了 Flyme Auto Core 应用生态解决方案,这让极星 4 做到了和国内应用体验的无缝打通,在应用、小程序和游戏方面都有了海量且自如的选择;对于更加依赖智能手机的用户,通过 Flyme Link 可以实现手机与车机的信息流转和软硬协同,带来更方便的个人体验,而苹果用户也可以得到不错的 CayPlay 支持。 最重要的是,UI、UX 由极星把控,那份优雅还在,老用户也不用担心上手习惯。 对于核心高频的应用,极星 4 从一开始就引入了头部玩家来做基础支持,高德地图提供了更定制化的体验,百度语音也成为 Polestar 虚拟助手的背后助力。 主被动安全一直是极星品牌同设计并存的另一大核心基因,极星 4 依然提供了详尽的功能配置,并且根据目前的车型方案,在辅助驾驶上也提供了慷慨的标配选项。 可以说,极星品牌之前擅长的便利和年轻化的科技体验,与中国最一流的智能系统底层和应用生态能力,在极星 4 上做到了配合统一。 永不妥协的可持续主题,带来持续的舒适性表现 极星可能从来不会用夸张的屏幕来吸引你,但你永远都会关心极星又在新车上用了哪些材料。 久而久之,我们逐渐通过极星理解到了:可循环材料未必仅仅是环保这么简单,本质上,材料科学的创新往往可以带来更佳的触感和更好的车辆轻量化表现等。 舒适很明显是极星 4 座舱的关键词,在消费者诉求逐渐明晰的中国市场,极星也深刻意识到了大空间和舒适性配置对于用户下单决策的关键性影响。 譬如,消费者可以享受到带通风、加热、按摩功能的前排 Nappa 打孔真皮座椅,可以提供非常细腻的触感和极具包裹性的乘坐感受。 在其它内饰方案中,无论是采用了 Tailored Knit 编织座椅面料还是 MicroTech 生物性环保材料,极星都保证了在触感、耐用性方面的全面检测,而极星 4 的所有车内可见纺织品均由可回收 PET 材料制成,ECONYL 车内地毯则 100% 来自可回收渔网中的尼龙材料。 即便不接触,你依然很容易通过其它感官体验到极星 4 的豪华氛围。极星 4 搭载的 Harman/Kardon 哈曼卡顿尊贵级音响,最多可以提供 12+4 个扬声器、1400w 功率可选,再加上精心调校的 QLS 虚拟环绕声技术以及基于车内环境的主动声学降噪技术,让传说中的「北欧音乐厅」体验,多了一丝属于极星风格的纯净和纯粹。 在夜间,你还可以看到极星 4 以太阳系为灵感的星轨式环抱式氛围灯,你可以按照自己更想要触达的星球来选择不同的颜色和亮度方案,给你一些星际穿梭的亦真亦幻。 另外,北欧空气自然也不会缺席,极星 4 标配 CleanZone 清洁驾驶舱功能,带有多重过滤器滤芯,能有效过 滤 95% 以上的 PM2.5 颗粒和有害气体,这背后同样也有先进算法的功劳,通过系统内置的 AQS 空气质量传感器,系统可以进行实时的外界空气质量分析,无论是花粉、沙尘还是雾霾,都有对应的优化策略。 永远值得期待的性能 谈极星,永远不会绕过性能。 刚刚介绍过的外观已经为极星 4 的性能打好了第一层基础,前空气帘 + 尾部后空气锋翼不仅保证了空气的高效流通,还抬升了整车的运动基调,在看不到的地方,极星 4 也在为优化空气动力学殚精竭虑,比如纯平底盘就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乱流的出现。 全新的整车架构,带来了同样体积下更优化的三电表现。 使用 C2P 的电池布局之后,电池可以更加高效地与底盘结合,电芯体积占比更大,结构反哺车身强度的作用也更大,极星 4 因此拥有最高 709km 的 CLTC 标准续航,相比同类竞品参数更优。 极星 4 此番给所有动力配置的车款都标配了碳化硅逆变器,即便是后驱单电机车型,也拥有 200kW/343Nm 的充沛动力,双电机版本更是倍增至 400kW/686Nm,意味着极星 4 拥有 3.8 秒加速破百的账面数据。 再加上极星「家族手艺」般传承的底盘调教功底,极星 4 拥有前 4 连杆、后集成式多连杆的悬架系统,双电机版本标配由采埃孚提供的 CDC 连续可变阻尼减震器,如果还不满意,还可以选装高性能套件,得到 Polestar Engineered 高性能底盘调教,体验最极致的极星驾驶感。 一个有趣的数据是,虽然是一辆 Coupe SUV 车型,但极星 4 比更矮更小的轿跑极星 2 的转向操控响应速度还快 20%,这足够让我们在亲身试驾之前,想象极星 4 的极限所在了。 回到开头的故事,我有时候不禁在想,对于极星 4 如此一辆充满未来设计与纯粹风格的电动车来说,似乎出现在科幻故事中,也丝毫不为过。 与罗辑一道成为面壁人的顶级大脑,也都在之后的故事中,遇到了自己从未体验过的降维打击,听到了那句著名的:「我是你的破壁人」。 而对于上海车展上愈发千篇一律的电动车市场,如此特立独行的极星 4,似乎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降维能力。 在这一刻,它就是一位颠覆者。
环形隧道

2023-04-23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相关推荐

常岩CY

常岩CY

评论
常岩CY

常岩CY

评论
常岩CY

常岩CY

评论
常岩CY

常岩CY

评论
常岩CY

常岩CY

评论
常岩CY

常岩CY

评论
常岩CY

常岩CY

评论
常岩CY

常岩CY

评论
常岩CY

常岩CY

评论
常岩CY

常岩CY

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