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郑小康

关注
环形隧道
2023-06-23

写 Model S Plaid 的长途驾驶体验动力不是很强,但是意外的评论区呼声有点强,就写一下。
结论前置:对于以 Yoke 方向盘 + 无拨杆为首的新驾驶交互,开 40 km 后和 400 km 后我的评价基本是完全对立的。开 40 km 后我基本不知所云,没理解特斯拉这么设计的逻辑;开 400 km 后,我会加钱选 Yoke + 无拨杆。
我先列一下 Mdoel S Plaid 相比 Model 3 的变化,便于讨论:
1. 圆方向盘 - Yoke 方向盘
2. 怀档 - 滑动换挡
3. 拨杆转向灯/雨刮/大灯 - 按压触控转向灯/雨刮/大灯
方向盘
Yoke 方向盘第一更帅,第二带来了更好的看仪表盘的视野,第三需要开个几十公里适应,其中这几十公里的适应期要谨慎驾驶,刚开始一定会抓空,类似开通城市辅助驾驶系统后的前几十公里,处在你和系统相互熟悉,建立互信的过程中。
但一旦熟悉之后,Yoke 方向盘更好。
怀档
特斯拉在美国实际上是通过智能换挡(用 Autopilot 摄像头判断前后障碍物,踩下刹车自动挂 D 或 R 挡)取代了怀档,滑动换挡是智能换挡不 work 的时候的备选。国内目前没有推送智能换挡,所以暂时是 100% 的滑动换挡替代怀档。
实际体验下来,一开始有适应期,400 km 开下来遇到 1 次滑了一下没挂上的情况,其他就没啥槽点了,但也说不上啥优点。
所以怀档和滑动换挡,只能算是平替,特斯拉的交互设计目标应该还是通过智能换挡让挂挡这个交互逐渐的消失,触屏本身相对拨杆没感觉出啥优势。
转向灯/雨刮/大灯
特斯拉的美好理想是通过自动转向/雨刮和自动大灯让这三个交互消失,自动转向很好,自动大灯还行,但自动雨刮至今,不得不说还是非常非常的烂呀!因为抱着测试的目的,我就一直设在 Auto 档,那几天天气非常给力,就一直晴天小雨中雨大雨来回切换,真的…非常不行。
Elon Musk 昨天说用全车 8 个摄像头环绕视频流训练的 Actually smart auto wiper(姑且翻译为真·自动雨刮吧)三周内推送,我们等推送再看。得亏有 OTA,不然第一代 Model 3/Y 卖超 400 万辆,自动雨刮很多时候没法用,实在说不过去啊!
跑题回来,同样转向/雨刮、大灯的交互都需要适应,尤其转向一开始很容易按错,但 400 km 后,你基本不会再想要拨杆交互,因为按键比拨杆省力,就因为这么一点微乎其微的省力。
这点变化怎么形容呢?想想那种有电动门的车,大部分都有个功能:上车踩刹车自动关闭吸合主驾门。你开回其他车还是能接受拉一把扶手关门的,踩刹车自动关门只是好了一点点。
Nice to have,但我相信大多数人习惯后更想要触控的转向灯/雨刮/大灯。
以上也不仅仅是 Model S/X,新的 Model 3/Y 也会提供 Yoke 方向盘 + 无拨杆设计选项。总之,在长途体验后,我会选这个。
另补充两个实际体验下来和我过去判断完全不同的事:
1. 我之前觉得 Yoke 这种半幅方向盘和线控转向是非常强绑定的,一定要线控转向。实际感受下来,如果你不下赛道,线控转向对驾驶体验的增益 5% 最多了,一个典型的通勤过程,频繁的大角度转向没想象得那么多。
2. 以千匹马力为基础的 100 km/h 后再加速能力,虽然世界第一,但在中国,基本用不到。美国和欧洲这种高速国家可能有点用,国内意义不大。当然也可能我那几天开得温和了。感觉谈资居多了。魅力不在这,在 Yoke + 无拨杆为首的新交互。
环形隧道
2023-06-23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相关推荐

不是郑小康

赞
评论

不是郑小康

赞
评论

不是郑小康

赞
评论

不是郑小康

赞
评论

不是郑小康

赞
评论

不是郑小康

赞
评论

不是郑小康

赞
评论

不是郑小康

赞
评论

不是郑小康

赞
评论

不是郑小康

赞
评论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