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实验室

电车实验室

关注

半幅式方向盘,或不予通过申报!你支持还是反对?

环形隧道

2023-05-14

撰文:卢伟嘉

减法可以做,但不能乱做。

随着特斯拉汽车 针对强制使用高强度动能回收车辆开展召回计划,这意味着 总想教育消费者的特斯拉,如今终于作出了妥协, 被万人所指的「强制单踏板模式」,可算是成为了过去式。

其实高强度动能回收系统,又或者是单踏板驾驶模式本身是一项可以提高能耗经济性的功能,绝大部分消费者对这项功能都不会产生太强的反感心理,但 如果车企不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的制动强度, 刻意地要用户去习惯这项功能的使用逻辑, 那么这件事就变味了。

这其中有两个争议点,一是用户没有使用单踏板模式的选择权,二是并非所有驾驶员都可以做到善用这项功能,对于一小部分无法正确使用、习惯使用单踏板模式的驾驶员来说,这项功能便会成为一个安全隐患。

在过去3年时间里,我们多次看到了强制使用单踏板模式的特斯拉车型发生了重大的交通事故,特斯拉汽车也因此多次被舆论推向「刹不住车」的风口浪尖上。

在电气化时代,也许很多功能都 可以通过 后期 OTA升级进行改善,但那些已经离开的生命,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对于一款汽车而言,每一项功能和设计的出发点都应该服务于人,任何利弊共存的功能设计在投放到量产车之前都需要经过深思。

尤其是与行驶安全相关联的功能,由弊端引发的安全问题,其后果无疑是不堪设想的。除了单踏板模式之外, 如今半幅式方向盘被投放在量产车型上,由于安全问题同样遭遇到了大家的质疑。

2年前当特斯拉发布Yoke方向盘时,就有不少声音指向这个形如F1赛车方向盘的设计或会存在安全隐患,如今随着国内市场已有两款量产车搭载半幅式方向盘,并且都已经正式交付使用,质疑半幅式方向盘的声音便越来越多了。

因为Model S Plaid版和智己LS7目前所装配的半幅式 方向盘, 既没有像F1赛车一样做到1:1的转向比,也不具备可变转向比的能力, 更多是在圆形方向盘的基础上直接砍掉上半部分,与后市场半幅式改装方向盘如出一辙, 适配性偏低。

针对大家的质疑,智己汽车刘涛曾表示,采用半幅式方向盘一方面是为了 追求更开阔的视野,驾驶员看仪表盘时不用担心视野被遮挡。 另一方面是因为 自汽车发明以来方向盘一直在做加法,如今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方向盘将会开始做减法。

从目前大家依然对半幅式方向盘的「say no」态度来看, 智己汽车刘涛以上回应的 说服力显然不够强。尽管第一点的解释是成立的,但实际上 有多少消费者会因为更开阔的视野而选择半幅式方向盘? 第二点的解释更是不符合汽车进化逻辑,为什么智能化时代就应该针对方向盘做减法?这更像是为了做减法而做减法。

其实半幅式方向盘的存在并不是原罪, 如果车辆不需要进行大幅度的转向角度时,那么 特斯拉的Yoke方向盘和智己YAT巡航型方向盘 都可以从容应对,但当车辆需要进行大幅度的转向时,那这件事就另说了。

比方说 当车辆需要掉头时,驾驶员至少需要换一次手才能完成掉头动作, 在这个过程中倘若驾驶员脱手了,又或者是不清楚方向盘的转向角度,有可能会导致驾驶员手忙脚乱,以致于车辆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度。

当然,由于量产家用车需要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开放道路上行驶,驾驶员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像F1赛车手一样与方向盘博弈,所以量产家用车是 不可能会匹配1:1的转向比。

目前只有雷克萨斯RZ采用的 线控可变转向比方案比较可行, 该线控转向系统取消了方向盘与车轮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向盘的轴心位于正中间,即便方向盘从最左转到最右也不到1圈,整个过程驾驶员并不需要进行换手。

可是就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特斯拉 汽车发 起召回消息 当天,业内资深 人士孙少军在社交媒体平台 透 露, 半幅方向盘接下来可能不允许上公告。 这里 所说的公告是指《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在中国只有通过该公告的车辆才具备批量生产和合法上路 的资格。

消息一出, 不少网友都拍手称好。 倘若真如孙少军所说, 那么从此之后半幅式方向盘都不会被允许出现在量产车上, 特斯拉 Model S Plaid版的Yoke和智己LS7的 YAT巡航型方向盘 便会成为「孤品」。

至此,有不少观点指出 有关部门应该适当地针对车企天马行空的想法进行限制, 要不然车企乱做「加法」和「减法」会导致汽车市场乱成一锅粥,更甚至是引发交通安全问题。

尤其在做「减法」方面,当常规功能按键都被藏于中控屏幕之后,如今已经有车企对换挡机构打起了主意。根据外媒曝光的视频, 下一代Model 3将会与Model S Plaid版一样采用屏幕换挡机构。

从 目前屏幕换挡机构的使用反馈来看, 车企在换挡机构上做「减法」的必要性并不大, 在大多数时候反而是降低了换挡的便利性,屏幕换挡机构是否值得大规模投放使用有待进一步商榷。

而令人担心的是,如果特斯拉将在不久后大规模使用屏幕换挡系统,那么取消物理换挡机构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内卷的风口?

以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受益者」,当然会支持车企持续内卷,但也由衷希望内卷的方向具有高可行性,而不是一味地制造噱头。 相比于必要性不强的「减法」, 我相信广大消费者更愿意看到车企在智能化、舒适性和安全性三大方面做加法。 这个方向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但一定不会是错的。

引用伟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现在的年轻人呐,总想着搞个大新闻。相似 的话,我想转 送 给某些 新 势 力车企: 科技的创新应该要以人为本,不要总想着掀起「汽车革命」。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