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是多少

圆周率是多少

G9
关注

背刺G9还要挑战Y,G6行不行?

小鹏 G6

2023-06-04

6月3-4日,有幸入选了G6抢鲜试驾团,与天南海北的60位鹏友一起体验了G6静态(充电)+赛道+城市CNGP驾驶,作为一个G9 650MAX的高端韭菜,从两个最容易被提及的点谈谈自己的想法。

1.真的背刺了G9吗?

答案是:并没有。

我认为G6是一个青春版的G9。车型定位和目标受众存在比较大的差异,G6无论外观内饰,处处透露着时尚、年轻和小小的设计感,但是与豪华是绝缘的。

外观上通过有争议但是有话题性的车身造型、车灯断点设计、尾翼(选装)体现设计感和运动感,内饰上通过组合皮质、超纤皮、布质、软搪塑和硬塑料多种材质来在有限的成本压力下体现质感。比起P5那种毫无话题的外观内饰,起码G6的方向上我认为是对的。而且这几天看下来,竟然真有种越看越好看的感觉(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被PUA审美了,哈哈)

驾驶感受上G6极为紧致,是小鹏有史以来车身整体性最强的一款车。

个人感觉得益于车身尺寸+前后一体压铸+全铝双叉臂和前后五连杆的底盘件,开起来无论是过弯还是过坎,十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讨厌开车像开船或者车身松散感的一定要去体验一下。

在赛道中激烈驾驶的时候,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超高的极限(以我的驾驶技术完全没有触控到,极为稳定,一点接近失控的感觉都没有),车身姿态也控制的还不错,还有就是很稳定的刹车,因为人员较多,赛道试驾的散热时间并不多,但是我作为最后一组试驾,没有感觉到热衰减现象。

而且这次的转向力度调教进步很大,特别有韧性,不是简单地轻或者重,与车身的紧凑感结合起来有种小钢炮一样的感觉。

空间舒适上G6空间十分充裕,除了横向空间略小于G9和没有前备箱外,几乎都是等于甚至大于G9,座椅填充物舒适度也明显比G9有进步,不过包裹性和造型不如G9。另外依然还提供了较大的后排靠背可调,不过改为了手动的。

在配置上G6解决了G9车主诟病很多的两个问题,一是座椅椅背通风,二是风冷双50W无线充,这是背刺了G9的,且咨询了解G9可见的规划内也无法升级(咬牙切齿!)

另外G6上有几个特别的点值得说一下:

一是首次提供了刹车三档可调,调到最强的一档,几乎是一点就有,给了驾驶员更多自主性(但是辅助驾驶喜欢把脚放在刹车上的就不能设置这么灵敏)

二是电耗极其离谱,800V的架构实力在G9上已经名震四方,但是在G6上进一步进化,结合更小更轻的车身,试驾过程中四驱版在市区基本是12-13,相信正式上市后CLTC755的版本应该会有人能开到680以上。

三是没有极客模式、没有车手模式,但是保留了例如前后动力分配、转向力度、驾驶模式、刹车力度等多种驾驶设置选项

四是多台试驾车上都没有看到后排分区空调、加热、通风之类的舒适性配置,尾翼应该是选装配置

2.能挑战Y吗?

答案是:抛开品牌完全可以。

我认为G6是一台比model Y更能平衡家用和自用的优秀产物。

在家用方面:G6的用料、舒适度(包括座椅和底盘)、隔音、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电耗、充电效率、性价比(猜测售价会明显低于Y)和补能体验(小鹏自有超充的免费电+比特斯拉更低的价格)都有明显优势,空间几乎持平,可以说没有劣势项。

在自用方面:操控上我认为G6十分接近Y,都是干脆利落的驾驶感,当然Y更低的离地间隙、更轻的车身、更硬悬挂,Y的极限驾控能力可能会更好,但是G6丰富的驾驶选项和可调节的刹车力度,也有一定竞争力。

如果你不是对特斯拉品牌有执念,或者对小鹏品牌不屑一顾,我强烈建议你可以去对比一下,相信一定可以让你多个对比和选择对象。

3.彩蛋

1)与G6产品经理交流时,我提出既然G6有这么好的硬件素质(包括有一个很不错的麋鹿成绩),为什么不考虑在四驱版引入P7i的车手模式和提供更激进的ESP选项,到时候去刷刷圈速,吸引更多关注,产品经理表示如果市场反响有需求,他们会考虑,技术上没有问题。

2)小鹏内部以及G6的成本控制极为严苛,几乎是做到百元内都要论证的程度,结合体验下来对配置、用料和扶摇架构下成本的控制能力提升,相信也期待G6能给出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

最后,作为一个理工男,希望市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更希望愿意投入做技术做创新的公司能活下去,从P7到G9再到G6,感受到了小鹏的坚持和成果,也看到了小鹏面对困境的努力,也期望小鹏这次的G6能扭转局势,让小鹏有机会带来更多创新!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5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