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星频道

类星频道

关注

爆单的小鹏 G6 和何小鹏重新找回的自信

小鹏 G6

2023-07-01

作者:63

▎ 昨天晚上小鹏 G6 正式发布,发布会上何小鹏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但是精神状态相比 2023Q1 财报电话会议的低迷,明显多了几分激动和藏不住的兴奋。

发布会上 3 次情不自禁的「兄弟们啊」,也透露出何小鹏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在 G6 的发布会上得到了彻底的抒发。

何小鹏压抑已久的情绪

▎ 2022 年 9月小鹏 G9 发布,作为搭载了小鹏汽车多项最新技术的旗舰车型,本应成为小鹏汽车品牌向上突破最重要的支撑。

但是疫情打乱了传播计划之后,G9 成为了蔚小理中最晚发布的 2.0 车型。

辅助驾驶首发 Orin-X 芯片的故事被 ET7 讲了,音乐座舱的故事被理想 L9 讲了,最拿得出手的双腔空悬和 800V + 4C 电池却没有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发布会上超过预期的价格和不合理的 SKU 设定让 G9 的舆论陷入了谷底。

G9 没有给用户足够的惊喜。

而这份期待是所有用户从 2020 年 P7 发布会之后一直坚持到 2022 年的,中途的 P5 和 G3i,再到 G9,小鹏让用户们一次又一次的不及预期。

被给予最高期待的旗舰车型 G9 翻车之后,小鹏进入了下行周期,萎靡的销量,糟糕的财报还有下跌的股价,何小鹏三面承压。

G9 发布会后何小鹏开始了小鹏汽车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变革。昨天发布的 G6 则是这次变革效果的一个阶段性验证。

G6 给出的答卷是超过 3.5 万张订单,和今天港股超过 10 个点的大涨。

在 G6 完全对标特斯拉 Model Y 的定位和这个不太被认可的外观的背景下,G6 的成功显得尤为耀眼。

所以,新的问题是,这次小鹏到底做出了什么变化能让 G6 狂澜 3.5 万张订单?

小鹏 G6 的变和不变

辅助驾驶到了收获的季节

▎ 辅助驾驶一直是小鹏汽车最核心的竞争力,在发布会上何小鹏说:「 这次 G6 一交付就有 XNGP 了兄弟们!

说这句话的时候,何小鹏既激动,又有点心酸,颇有一种终于熬出头了的感觉。

从 2019 年小鹏从 0 开始自研辅助驾驶,到 2023 年量产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小鹏汽车经历了「用户不认可辅助驾驶」到「吐槽辅助驾不好用」,再到「不认为小鹏能做出城区导航辅助驾驶」的全过程。

不过好在,小鹏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加大了研发、宣传和用户教育的力度。

在 G6 上小鹏获得了产品能力和用户认可度的双丰收。

在发布会上,何小鹏分享了一组数数据, 在已经推送 XNGP 的北上广深 4 个城市,小鹏汽车城市 NGP 里程渗透率达到了 62%。

也就是说在北上广深所有可以使用城市 NGP 的路段,有 62% 的里程是 NGP 开的,比例超过了人类驾驶的部分,而且在 使用 NGP 时候的通行效率接近了人类司机 90% 的水平。

除此之外, 小鹏 XNGP 的周渗透率达到了 94.6% ,也就是说在购买了支持 XNGP 车型的用户中有 94.6% 的用户每周都会使用辅助驾驶功能。

在提到 94.6% 这个数据的时候,何小鹏再次感慨道:「 大家想不到吧,我都不太相信,94.6% 啊兄弟们,用户使用的渗透完全超过我的想象。

发布会现场何小鹏的情绪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于这个数据的惊讶和打心底的高兴。

随后何小鹏也公布了 XNGP 接下来的发展规划: 2023 年底落地 50 城,2024 年落地 200 城。

这个计划略强于华为的 45 城,略逊于理想的 100 城,不过在这里我们并不希望大家盲目攀比推送城市的数量,最重要的还是已推送城市的质量,这一点 6 个月后即可检验。

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吴新宙博士表示,这 50 个城市的选择有两个逻辑,一个是 根据用户和销量数据走 ,用户越多的城市越早推送;另一个是小鹏希望能让用户能够无间断地去享受到这样的一个功能,所以会 优先完成一块区域的覆盖 ,比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的覆盖。

此外, 吴新宙博士认为大模型和 ChatGPT 的出现会让我们在到 L4、L5 的过程中更快 ,小鹏汽车也会把一些大模型的元素,纳入到深度学习的网络中来,提高辅助驾驶的的天花板。

在这样的能力下,支持高阶辅助驾驶的 Max 版本小鹏 G6 成为了最畅销的版本。

从我们微博发布的投票来看, 超过 2,000 名参与投票的朋友中,愿意选择 Max 车型的用户比例达到了 85%,这个比例在整个汽车行业都都是独一份的。

小鹏从 2019 年开始的坚持,终于在 2023 年迎来了曙光。

「磕电耗」而不是「堆电池」

▎ 坚持纯电战略的品牌很多,但是在路线的选择上小鹏非常独特。

用户们对长续航的追求是每个车企都知道的,但是各家的做法却不太一样,大部分车企的选择都是上一块容量更大的电池, 这是一个简单粗暴增加续航的办法,但这背后也简单粗暴的提高成本。

小鹏汽车在发布会上列举了 2 个参数,A 车企增加了 25 kWh 电池,续航增加了 150 km,B 车企增加了 40 kWh 电池,续航增加了 291 km,前者成本增加了 5.8 万元,后者成本增加了 10.3 万元。

除了成本的增加,因为增加电池,也导致整车重量增加,反而不利好续航能力。

而小鹏的做法是「磕电耗」。

小鹏 G6 通过 低风阻 + 轻量化增加了 11% 续航 ,通过效率更高的 800V + SiC 碳化硅平台增加了 15% 的续航 ,通过更省电的 X-HP 3.0 热管理系统 + 热泵空调,冬季续航提升了 15%

上面这些操作让小鹏 G6 用 一块 87.5 kWh 的电池就做到了 755 km 的 CLTC 续航 ,从我们在 G9 上实测的续航能力来看,G6 可以轻松做到超过 550 km 的实际续航能力。

配合 360/480 kW 的超充站,G6 10 分钟可以补充 300 km 续航,而且这次小鹏也学聪明了,你不是质疑我在非超充桩上的速度吗?

我再来 Po 一组数据,在社会标准快充桩(180 kW)上,小鹏 G6 的补能速度依然可以做到比 400 V 平台的车快 1 倍以上。

更重要的是,低风阻、轻量化、800V、SiC 碳化硅平台、热泵空调、3C 电池,这些在小鹏 G6 上都是标配的。

毫无疑问的是,在 G9 和 G6 上,小鹏通过死磕技术的手段,让电动车的续航补能体验向燃油车又迈进了一步。

配置应该迎合用户

▎ 上面两项是小鹏从品牌出现开始就一直坚持的,而 G6 在配置上的调整,显然充分吸收 G9 时期栽的跟头。

在 G6 上小鹏有超过 100 项的标配,这其中不乏自研的 18 扬声器音响、两个 50 W 手机无线充电面板且支持散热、带背部通风的座椅通风等等。

如果你尝试去小鹏 App 上选装一下可以发现,除了续航、动力、辅助驾驶这三个不用用户会有不同需求的功能,和车漆、内饰、轮毂这三个不同用户会有不同喜好的个性化配置以外,其他的小鹏全部都是标配。

一个一步到位的价格

▎ G6 5 款车型的价格分别是 20.99 万、22.99 万、23.49 万、25.49 万和 27.69 万

再看看 G6 第一竞争对手 Model Y 的价格:26.39-36.39 万,小鹏 G6 虽然定位和特斯拉 Model Y 一样,但是在价格上 小鹏可以用顶配来打 Model Y 的入门车型,而 G6 的入门版车型更是下探到 A 级 SUV 的市场。

为此我们也在微博上发了一个投票,在特斯拉 Model Y、问界 M5、智己 LS7 这几个同级别的竞争对手中, 1,000+ 投票用户中选择小鹏 G6 的比例超过了 70%。

这个价格不仅成功让 G6 成为了小鹏产品线中的当红炸子鸡,更重要的是 G6 获得了这个级别车型的定价权 ,以后只要是这个价位,这个尺寸的车型都会被拿来和 G6 对比。

想要涉足这个市场的品牌,必须想清楚一个问题。

20.99 万可以在小鹏那儿买到用英伟达 Orin-X 芯片的辅助驾驶,可以买到 800V 的高压平台,可以买到 3C 充电倍率的电池,可以买到热泵空调,可以买到超大的空间,可以买到免唤醒的全场景语音,可以买到 41,600 N·m/dge 抗扭刚度的车身等等等等。

那在你能买到哪些呢?

G6 爆单背后既是小鹏长期坚持智能化进入了开花结果带来的收益,也有产品定位清晰营销传播到位的功劳。

不过接下来,压力来到了产能和供应链端。

写在最后

▎ 小鹏在 G9 之后开始内部改革似乎非常成功,不过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何小鹏却表示:

「我们变革才完成第一大步,还有第二大步,第三大步,每一步都要走一年,要走到我所期望的,能够做到中国第一,能够做到全球前几,起码到 2027 年。」

当我们想让何小鹏分享一些变革中的故事时,何小鹏却婉言拒绝,在他看来现阶段的小鹏还没有资格讲故事。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王凤英和易寒的到来大幅解放了何小鹏的精力,在内部王凤英包揽了产品规划和产供销规划,何小鹏则更加聚焦做技术规划以及做智能汽车的运营规划。

经历过风浪之后的小鹏,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