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周长贤
编辑|Charles
「有挑战不怕,面对它,解决它!」
去年 9 月 22 日,小鹏 G9 上市第二天,小鹏汽车董事长、CEO 何小鹏面对众多媒体的质疑,说出这句狠话。不过,彼时谁也没有料到,小鹏 G9 上市滑铁卢所引发的后续影响竟然如此之大,时间跨度如此之长。
一年间,小鹏汽车从组织、产品、技术、营销诸多维度,进行了彻底的变革。去年财报中出现的 12 位高管,如今只剩下了两位,足见小鹏汽车痛定思痛,刮骨疗毒,破旧立新的力度。

9 月 19 日晚,小鹏汽车在敦煌宣布再战 G9,2024 款小鹏 G9 全系共 5 款配置车型,售价 26.39 万元起,并将实现上市即交付。
发布会现场,何小鹏发着高烧,先后分享了一年来小鹏汽车的反思与变革,加减乘除后的小鹏 G9 的产品力,誓言要「夺回失地」,并发出「在中国,智能辅助驾驶,看小鹏一家就够了」的豪言。
反思与变革
2022 年 9 月 21 日,堪称小鹏汽车创立以来最艰难的时刻,也是其破旧立新的契机。
当晚发布的小鹏 G9,遭遇「非产品力」上市滑铁卢,面对来自市场和用户如潮水般的批评,何小鹏痛下决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行反思与变革。
在外界看来,小鹏 G9 的失利,缘于 SKU(Stock Keeping Unit,最小存货单位)设定策略不合理,导致用户选择困难,甚至无法做出选择。在第二天上午的媒体沟通会上,何小鹏明确表示,「会再想一到两天,然后尽快去推动这个问题的改善」。
当天下午,包括《出行百人会/AutocarMax》在内的几家媒体被「留堂」,与两位副总裁级别的高管开诚布公、火力全开地聊了一个半小时。
在充分听取媒体与用户的意见后,当晚,小鹏汽车连夜重构了 G9 的产品组合和配置。9 月 23 日 16:30,小鹏汽车官宣,更新车型命名规则,重新设定 SKU,并向用户让渡了大量权益。关于当时情形,具体可参见我撰写的文章《 惊心 44 小时,小鹏 G9 如何力挽狂澜? 》.

虽然,何小鹏以雷霆手段迅速采取措施,仍然没能挽救小鹏 G9 销量惨淡的命运。回头来看,无论是小鹏 G9 错误的 SKU 设定策略,还是销量惨淡的原因,都不像外界想的那么简单。
然而,近一年的时间,小鹏汽车并没有向外界揭示上述问题的真实原因,也没有完整披露过变革的方向与方案。但作为长期关注小鹏汽车的媒体,我们仍观察到一些举措。
最引人关注的,当然是高管人事变动与组织架构的调整。这一年,如同开篇所说,多达 10 位高管从小鹏汽车离开,具体原因虽然不得而知,但显然是组织调整的结果。与此同时,小鹏汽车大量从传统车企引进营销人才,比如王凤英、易寒等。
时隔一年,厉兵秣马已久的小鹏汽车,再战小鹏 G9。

9 月 19 日 20:19,敦煌博物馆广场,比原定时间延迟 19 分钟后,何小鹏在一片欢呼中登上舞台。他穿着蓝色衬衣,外套黑色卫衣,黑裤黑鞋,虽然发着高烧,仍显得十分干练。
何小鹏开宗明义,分享了这一年来的反思与变革。
「去年 G9 上市后,我看到有鹏友评价 G9 是‘顶级的智能、优秀的产品、失败的营销’。不破不立,在过去的一年里,从组织、产品、技术、营销,我们的团队进行了彻底变革,旨在通过产品技术架构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双重变革,让 2024 款小鹏 G9 重夺失地。」

他将这次自我颠覆定义为「二次创业」,声称「如果不破,我们只是面临早死和晚死的区别。」
「我从去年开始,找很多人聊,寻找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最后的答案都指向我本人。我不改变,公司就没有未来。」 在发布会后与媒体茶叙时,他更是将矛头指向自己,直言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人永远是第一位的,而所有人里面,一把手的决断力又最为关键。
何小鹏认为,通过组织调整、人才引进、聚焦研发、渠道优化等一系列动作,小鹏汽车的变革在 G6 上市中初见成果。而紧贴用户,围绕可感知价值与差异对产品规划及设计的创新,则是 G9 改款的核心动力。
过去一年中,小鹏团队与 G9 用户进行了千余人次的调研沟通,收集用户建议超一万条,对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系统迭代升级 7 次。何小鹏表示,众多车主行家的倾心献策为新款 G9 的产品定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年里,除了上述变革与举措,还有一件事值得大书特书。
7 月 26 日,大众汽车集团正式对外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双方计划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这两款专属于中国市场的新车将补充基于 MEB 平台的产品组合,并将于 2026 年推向市场。
这一被媒体称为「大小拉手」的中外合作,无疑于一针强心剂,给了小鹏汽车上上下下无比的信心与决心,G9 则成为「内销转出口」的中国汽车高端代表。
何小鹏坦言,来自全球领先车企大众汽车对 G9 技术架构的认可,也使小鹏汽车对领先的智能技术与领先的工程能力的结合产生了更多深层次的思考,坚定了公司上下再战 G9,以「中国方案」新样板实现技术出海的决心。
「加减乘除」,涅槃重生
其实,促成小鹏汽车再战 G9 还有一个前奏。
今年 6 月 29 日,小鹏 G6 上市即热销。客观而言,这是以王凤英、易寒为首的新营销团队到位后的小试牛刀。这无疑加强了何小鹏再战 G9 的信心。
据说,为了让小鹏 G9 再战成功,收复失地,无论是上市地的选择,还是上市日期的选择,乃至发布会时间的小小延迟,都很有讲究。
如何小鹏所说,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选择从敦煌出发,意味着新款 G9 将开辟小鹏汽车西进海外之路,开辟「中国方案」全球新样板的智驾之路。
至于发布会时间,9 月 19 日 20:19,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这家总部位于广州的企业的良苦用心。
更为用心的,当然是对 2024 款小鹏 G9 的产品定义,用何小鹏的话来说,就是「加减乘除后的涅槃重生」。

「加」在标配扶摇架构;精准「减」去用户低感知配置,让产品更纯粹更具竞争力;「乘」代表了「大小牵手」后的优势倍增;「除」则体现在不卷能用卷好用,倍数于「友商」的优悦体验。
新款 G9 标配扶摇架构,进一步强化了「智能、性能、电能」三能技术优势,在充分吸收市场经验和用户反馈后,以更具竞争力的价值力体系重新宣誓了统领 30 万元级智能纯电 SUV 市场的决心。
在媒体试驾会上,小鹏汽车产品经理莫先生透露,虽然对外界鲜有提及,其实小鹏 G9 是扶摇架构的起点。这也是为什么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将以小鹏 G9 车型平台为基础,共同开发两款电动汽车的原因所在。
依托扶摇架构,2024 款小鹏 G9 在标配智能驾驶和全域 800V 高压 SiC 平台基础上,搭载域控智能底盘的极致设计理念,体现了小鹏汽车对于智能、性能、电能「三能战略」的极致追求。
在智能方面,何小鹏认为这是未来汽车行业竞争的关键,并豪言「在中国,智能辅助驾驶,看小鹏一家就够了。」
2024 款小鹏 G9 搭载 XNGP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具备国内首个且唯一的 XNet 深度视觉感知系统,落地无图、全场景、点到点的智驾功能。何小鹏说,该系统的目标是「全国都好用、全程都好用」。

为满足用户对辅助驾驶功能日益增高的需求,新款 G9 全系搭载小鹏汽车引以为傲的 NGP 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及智能座舱,用户可依据自身需求通过选装进一步拓展辅助驾驶能力。
小鹏 G9 的智能座舱也可圈可点。它搭载了全球领先的「全场景语音 2.0」,在无网络场景下依然支持 600+语音指令,更有像乐高积木般灵活定制的「智慧多场景座舱」,提供个性化用户体验。
在性能方面,2024 款小鹏 G9 搭载超线程智能底盘和中央域控电子电气架构 (EEA3.0),结合双腔空悬、DTC 的德系顶级硬件和德国顶尖工程团队的专业调校,融合全栈自研的智能域控软硬件,全车传感器实时感应车身动态,毫秒级极速响应,兼顾驾控与乘用舒适性。

在电能方面,小鹏 G9 致力于「充电快、续航实、能耗低」,标配全域 800V 碳化硅平台和支持超快充的 3C 电池,10%-80%仅需 20 分钟。得益于 SiC、热泵、800V 域控算法等技术应用,据某第三方平台评测,小鹏 G9 在极端高温满载能耗测试中,同级别车型百公里能耗最低。
此外,小鹏自营充电体系也在加速布局,目前已覆盖国内 337 个地级行政区和直辖市,将于 2025 年在补能生态上建成 3000 个具备超快充能力的自营站点。
结语
在「加减乘除」后,2024 款小鹏 G9 显然有了更强的产品力与吸引力,这从发布会现场新老车主的欢呼声中可见一斑。
相比老款小鹏 G9,新车型的 SKU 设计也更加合理,不但符合锁定 30 万元级区间的核心用户需求,而且,此前 G9 部分备受好评的性能及舒享功能在新款上依然可通过选装实现,大幅降低了用户的选择难度,使其可以更轻松地做出购买决策。
事实上,「加减乘除后涅槃重生」的岂止是小鹏 G9,这也是一年来何小鹏大刀阔斧,对小鹏汽车革故鼎新的方法论。
「越大的企业越需要方法论,我现在的逻辑就是要从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用团队的视角。」他认为,团队的视角就是说你们几个人都不错,过去一起打过游击队,干过山头;但从企业的视角,则是要看组织、看效率、看经营、看协同。
在新一轮「打怪升级」中,闻过则喜,勇于反思的何小鹏,又升华了。